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秦衣 > 第三十七章引发
    在遥远的东南之地,荒莽群山之中。

    一名身材健朗的青年正艰难地跋涉着。他的衣衫早已湿透,上面布满了被草木荆棘刮出的痕迹。一双布鞋早已被磨破,几根脚趾都从鞋头露了出来。

    他不知多久没有清理过须发,头上的发髻早已散乱,双眼边有着浓浓的黑眼圈。他整个人看起来虽然稍显邋遢,但是他眼神中每每一闪而过的精芒让人产生不了轻视之心。

    青年头戴着一个黑纱斗笠,背着一个用麻布包裹的大包,左手拿着一根长棍不停地在身前脚前敲打着,而右手则是紧握着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这些都是他在山脚下的农庄与一名常年行走于大山的猎人交谈甚久,花了重金和一坛美酒后才买下的装备。

    青年小心翼翼地在长及大腿的树丛中行走着,遇到过不去的荆棘灌木时,则用柴刀开路。青年每走两步,都要用长棍敲打周围一遍,待发觉没有危险之后才走上前去。这样的警觉并不是多此一举,这些从他腰间系着的三条红黄交替的死蛇就可以看出。

    青年停下了脚步,用长袖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判断了方向后,再次动身。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整整六天,在这渺无人烟的大山里他走了六天,翻越了五座高山。每当他以为将要爬上最高的一座山时,就会发现眼前会出现一座更大更高的山峰。说实话,到了这时,他都不敢肯定之前崔伯的话还能不能相信。

    青年摇了摇头,丢掉了自己那些无用的想法,既然都来了这里就不会半途而废。

    终于,在日落时分,他爬上了最后的一座高山。

    在高山之顶,视野豁然开朗。顶上有一座茅屋,一个竹棚,一张木椅,一张木案。

    不远处得悬崖边,一名负手而立的素苍发老者正站着眺望远方。

    青年站直了身,放下了包裹和斗笠。用手清理了一下衣衫的脏污,把散乱的长发用一根布带束起。

    他慢慢向前,走到老者身后,躬身行礼道:“晚辈张良,拜见先生。”

    这一礼,行的是弟子礼。

    老者转过身,看了一眼青年,笑道:“小子为何行弟子礼?”

    “先生为兵,法,纵横学说之大成者,所谓达者为师。晚辈侥幸蒙黄石公错爱,收于院墙,于私于理皆因尊先生为师,执弟子礼。”

    “黄石崔广?哈哈,老朽可是听说崔广从不收徒,何时脑袋开了窍,收了这样一名牙尖嘴利的小子。”

    张良被老者一语揭穿,脸上依旧不动声色,继续执弟子礼道:“黄石公虽不曾直言收晚辈为弟子,但晚辈临行前,黄石公传之素书,不知先生可否认可黄石公为晚辈之师。”

    张良脸不红气不喘地把自己临行前随手拿走的竹简,当做崔伯送与自己的馈赠。

    老者不答,似乎默认了张良的回答。

    他缓缓走到木椅边,坐了下来,他闭上双眼,默然不语,片刻之后似乎睡着了。

    张良没有出声打扰,他轻轻地拾起自己的包裹,放在茅屋前,自顾自地拿起旁边的一个木桶用酒樽舀了一点水,喝了起来。

    喝完水之后,张良从自己的包裹里拿出一张草席铺在地上,小憩起来。

    “天下之大,名士不知凡几,为何独独拜老朽为师。”老者的声音传来,张良不敢休息,连忙起身。

    老者看着眼前的青年,眼神透着一丝赞赏,不由得直接说出张良的来意,看他如何作答。

    张良毫不犹豫地回答:“国仇家恨,扬名天下,荣华富贵,证己之道,这些都不是晚辈为求。”

    “额?”老者闻言,来了兴趣。

    “晚辈所求,只是为了寻找自己生存在世的意义。”

    “何解?”

    “晚辈从小便被告知国仇家恨,自此便从来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只是被当做复仇的工具。而世人所谓的扬名天下和荣华富贵,我也视之为粪土。所有人都要我复仇,我便去复仇,想要复仇,必须要有足够的学识,所以我便去拼命的学。至此二十余载,没有一天我是为自己所活的,一直到今天,到现在。所以,我便要满足他们,我会成为王佐之才,柱国名士。”

    “你没有自己的心,就不怕在这之前使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天下与我何干。”张良苦涩地一笑。

    老者闻言抚掌大笑。

    “从今天开始,你就住在这里,屋内的藏书可随意翻看。老朽近日要出去一趟,约莫数月才能归来,到时候再教你一些该教的东西。”

    “是,师父。”

    大秦关内,咸阳城。

    自始皇帝陛下一统六国,结束了数百年的诸侯国战乱后。咸阳这座偏安一隅,从未被战火波及的秦国都城,就成为了商贩云集,货物集散的政治经济中心。

    在此之前,始皇帝陛下下令拆除了关外所有城池的城墙,强制集中了天下所有的富商巨贾,王公贵族到咸阳永久性居住。就这样,成就了咸阳城独一无二的地位。

    即使这样始皇帝陛下还不满足,他要让咸阳这个大秦帝国的都城千秋万载地传承下去,而作为第一任的皇帝,必须要做到尽善尽美。于是,无休止的建造开始了。

    先是咸阳宫大建,然后是咸阳城四次扩建,最后是阿房宫,骊山陵墓。

    这千秋万载的功绩,着实迷惑了不少人。无数秦人歌颂始皇帝陛下的万世伟业,诸臣工也在消灭了大敌的情况下开始享受胜利的成果。

    他们坚信歌舞升平的胜世即将到来,

    咸阳宫。

    黑衣勋贵的大臣们战战兢兢地跪在大殿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脑袋埋得低低的,不敢有任何怠慢。

    他们的身前,散乱着两张竹简。

    一是,陇西郡临洮驻守将军翁仲发来的匈奴叩边战报。战报里,详细说明了这次入秋匈奴侵犯帝国的过程,以及损失和战果。

    成营上百年的骁骑营精锐竟然在这一战损失殆尽,匈奴的肆无忌惮这不是活生生抽着大秦的脸吗?

    要知道,众多老一辈的秦军将领都是从骁骑营走出来的。

    很多闻听消息怒愤填膺的秦军将领私底下早建言陛下出兵攻打匈奴。

    另一个则是,始皇帝陛下最亲信的方士卢生从海外带来的一个名叫《录图书》的谶语。

    其中内容,始皇帝陛下已让中车府令赵高一一讲读。

    陡然听闻“亡秦者胡也”众大臣皆吃惊不信。大秦立国几百年与胡人接触甚多,也经历过成千上百次的战斗,哪一次,匈奴人能打进长城内?

    但是,联想到草原上传来的诸多传言,大臣们也不敢认定自己的判断。更何况,陛下估计是信了。

    “我大秦才一统天下六年,匈奴人就开始迫不及待想要和朕较量一番。”高坐黑台之上的始皇帝陛下看不清脸色,只听见他以不紧不慢地语气说道。

    “陛下,臣建议马上派出大军出击匈奴,以振我大秦国威。”善于揣度皇帝陛下的心思,是每一个奸臣必修的功课。上卿姚贾心中寻思皇帝陛下之前的反应后便下了决定,出列向始皇帝建言道。

    “臣等附议。”皇帝陛下这么简单的态度摆在这里,诸大臣哪能不明白,虽然不耻姚贾的为人,但众人依旧出列支持姚贾的意见。

    始皇帝陛下对匈奴的不满由来已久,这次的事件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对匈奴占据的河套之地,始皇帝早已下定决心夺回。早在前一日,始皇帝便传召心腹爱将蒙恬详谈了数个时辰。这次见众大臣如此识趣,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下令道:“赵高拟旨,征调蓝田大营十万正兵,交由上将军蒙恬统领,上卿王离为副将。北地,上郡,太原,河东,上党,邯郸,巨鹿,恒山,雁门,上谷,广阳,代郡这十二郡征发二十万辅兵,同样交由上将军蒙恬统领。来年开春,兵发河套,杀光那里所有的匈奴人。”

    “臣,遵旨。”

    黑台之下,一名黑甲中年将军出列,单膝领命。

    “李斯,尉缭,蒙恬,王离,治粟内史五人留下来,其他人都退下吧!”

    “退朝!”

    “臣等告退。”

    见大殿内只剩下这几人,始皇帝陛下收起了之前高高在上的语气,笑着说道:“都起来吧!还没跪够吗?”

    在场的五人闻言皆相视一笑,站起了身。

    “蒙恬,王离。你们昨天给朕写下的军令状,可有信心完成?”始皇帝陛下看向武将穿着的两名将军。

    “臣,必竭尽所能诛杀匈奴,为大秦夺得河套之地。”中年将领蒙恬一本正经说道。

    “胜利必定属于大秦。”王离信心满满。

    “那便好,即日起,你们俩就出发去蓝田大营,好好挑选十万将士。待开春,十二郡辅兵一到,便按计划出兵。”

    “嗨。”

    始皇帝满意地笑了笑,随后转向其他的三人。

    “大秦的府库,军粮,民夫是否有不足,你们好好统计一下,三天之内我要看到你们上的奏章。”

    “嗨。”

    “其他的还有什么建议,你们都可以说出来,不必忌讳。”

    “陛下,骁骑营这次损失很大,很难再重组。所以,臣斗胆请示陛下该如何安排?”蒙恬放心不下军中的儿郎,不由得问道。

    “朕,已经有了妥善安排,蒙爱卿你就放心吧!”

    “臣,代将士们谢谢陛下。”

    公元前215年,春。

    始皇帝陛下下令上将军蒙恬统率正兵十万,辅兵二十万北伐匈奴。同时,增加全国徭役,各地征发民夫八十万大修驰道,长城。

    此命令下达的一月后,始皇帝迫不及待地再次下旨,以上将军屠雎为主将,率军五十万,南征百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