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宋异闻录 > 第338章 这一夜,众生,众相 中
    唐诗定定地看着小谈,久久没有说话。

    小谈谈了口气,幽幽地道“所以,小姐你先要想好,你究竟想要什么

    想要江山、权柄,那就别把你当女人否则,白白给人占了便宜,他若是能色令智昏,也不会在虎狼环伺之下,得有今日之举。

    若是小姐只求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小谈躺回去,转过身,只把圆润光滑的肩头和一片粉嫩光洁的玉背呈露在她面前“做为小姐派在三山的秘谍,小谈愿意最后帮小姐一次。

    穿针引线么,小姐知道,我的女红,一向不错。”

    唐诗撇了撇嘴,很是不屑“你觉得他好,便以为天下间只有他最好了

    本姑娘要是只求一个心上人,天下间也不知有多少才貌兼备的少年英俊可以选择。”

    小谈背着身,叹了口气“我知道,可是小姐啊,你的身份,进,固然是难。

    退,也是身不由己啊。

    这般情形之下,你能选择的,天下虽大

    还有几人”

    小谈悠悠地道“蓬莱皇帝,今年58了,据说身体还不好。

    方壶那位教宗,一向不近女色,据说身边的教士,都是金发碧眼、俊美强壮的男人。

    要不,瀛北的木下小次郎,你考虑考虑

    他才37”唐诗给小谈掖了掖被角儿,淡淡地道“这还没睡着呢,就开始说梦话了,快睡吧,明儿一早,不是还要去望天城么”

    小谈“呼”地一下在被窝里翻了个身,带进一阵凉风,唐诗赶紧压了压被子,嗔道“你又做什么”

    小谈笑吟吟地道“明儿大王不会带我去的,我有大把时间睡觉。”

    唐诗讶然道“为什么不带你去”

    小谈道“因为,他这人偶露峥嵘时,如山中猛虎,但平时,心思却细腻的很。

    他在意我的感受,便不会带我去见小青。”

    唐诗听了,一听好看的眉便轻轻地颦了起来“你若不能去,那我岂非也不方便去了

    我还挺想看看,这最后一个难关,他如何解决呢。”

    小谈微笑道“那就要看大王是把你看成一个女人,还是一个可以互相利用的政治盟友了。

    如果是后者,明儿一早,大王一定会邀你同行,因为,他一定想向你卖弄一下他的手段,叫你放心与他交易。”

    唐诗目光闪烁了一下,道“如果不是后者呢”

    小谈道“那么,大王明日起行,就不会想起你来。”

    唐诗心儿一跳,语气有些期期艾艾起来“那是什么意思

    他知道我此来的目的”

    小谈道“那倒未必,只是,下意识地这么做了,那你便有机会。”

    唐诗俏脸儿一红,悻悻地道“你就这么迫不及待地向我推销你的男人么”

    小谈叹了口气,幽幽地道“所以,小姐应该知道,小谈对你究竟有多好了,只有是你,我才不吃醋。”

    灯,熄了。

    探身出去吹熄了灯烛的小谈受了一丝凉意,赶紧钻回被窝,往唐诗怀里挤了挤。

    唐诗没好气地在她不老实的屁股上拍了一记,然后就睁着眼,在昏昏夜色下纠结起来。

    嗯,明儿一早,他会不会喊我一起呢

    今夜,无人睡眠。

    武英殿,灯火通明。

    那些武学教授们正聚在一起,检讨得失,推敲整个军机部门今日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得与失。

    今天的行动,执行的很漂亮,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就没有失误和纰漏。

    只是因为对方太过低估了大王的底蕴,轻敌之下犯的错误更多,所以计划的执行才没出问题。

    但既然发现了,就该及时纠正,这样下次执行任务,才能更加精准贯彻。

    大殿正殿宫墙上,有斗大的一个武字,左右一副楹联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那是大王的手书千寻小公公代笔,但是无人知道,且千寻公公无处维权。

    这副楹联,是武英殿里这些武学教授们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这些宦途失意,早就没了用武之地的武将,很珍惜现在这样的机会,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集贤宫。

    这是安排大儒高初和他的十大门徒的所在。

    他们也没有睡,今天前殿发生的事情,何公公已经安排人,技巧地透露给了他们知道。

    对这些从瀛州远道而来的书生们来说,听闻这个消息,他们无比的振奋。

    关于要以德服人、教化为先什么的,并不在他们的概念准则之中,他们不是腐儒。

    残忍什么的,更是可笑,他们只觉得这个大王英明无比,似乎这一回投到明主了。

    他们来自瀛州,而且是既不见容于唐傲这个逆贼,也不喜欢投奔木下小次郎的书生,他们是最忠诚的保皇派。

    瀛州相对于三山而言,皇权传承了五百年,观念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他们一直深恶痛绝的,就是幕府制度,几乎架空了半个皇权。

    他们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为杨瀚效忠,并在三山大殿拳脚,一抒平生报负了。

    他们开始畅谈结合三山目前的实际情况,一旦由他主政一方,他将如何施政的问题。

    甚至,已经开始关心起庙堂之事,开始磋谈律政宫中那些武略谋臣要如何用制度限制,才能叫他们既发挥作用,又不至于渐渐衍化成另一个幕府。

    抑压武将的地位和荣誉感,殊不可取。

    但是,放纵武将的权力,却更不可取。

    这些还不知道杨瀚将如何任命、使用他们的书生们,已经为他们即将效忠的君王操碎了心。

    律政殿。

    油墨飘香,一版版印刷物出来,装帧成册,摆放一旁,殿角已经将涉及政治、军事、民政、工商、农业等各个方面的律法书籍分门别类,摆放了许多。

    公子们还在奔波忙碌着,大王明日会唔东山女王,后日在百官归去之前,就要正式颁布法典了呢,这些人是要每人一套,把法典带回去的,此时岂能不加班加点。

    徐不二尤其卖力,满脸的油墨道子,身上溅的也尽是油墨点子。

    他父亲可是参与了谋逆大王的,好几个叔叔,一股脑儿就杀了,大王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的堂姐七七也被废了,现在囚禁在冷宫之中。

    可他的父亲却被宽赦了一切罪行,只是明旨今后只能老死林泉,不得入仕、不管统领徐氏家族。

    徐不二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大王对他的看重,大王甚而还把他提拔成了徐家的家主,这是他和父亲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

    后天,他就要跟父亲一起回家了,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徐不二只想做好大王交代给他的任何一件事。

    何况,今晚亲手给父亲送去酒菜时,父亲也叮嘱他了好好做,徐家若不想亡于诸侯之手,从今往后,必须牢牢抱住大王的大腿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