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旅宋 > 第五十一章 马善回村
    “就罚你让石榴给我做十盒糕点,让我打包带回家慢慢吃。”马善说完,收起黑墨令,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就这愉快的决定了。”

    赵如玉意外的看了马善一眼。见他不像是开玩笑,这才放了心。转身离去。

    马善背着一大袋的糕点回到叶陶村的时候,已经是他被劫的第五天了。

    可是当他回到村里,大家看到他的时候,似乎没有一点的意外。这让马善越发的怀疑起赵如玉的话可能是真的。

    一进家门,莺莺便迎上来。先帮他接过背上的布包。

    “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呀?这么沉。”莺莺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常,好像就知道他今天会回来一样。

    马善认真的盯着莺莺。“我走了这么些天,怎么你也不问问我去哪儿了?”

    莺莺笑起来,“公子怕是记性不好了吧!您不是让柳公子给我们带话,说您出趟远门,过几天就回来吗?”

    马善心中一宽,顿时明白了,原来是柳大成搞的鬼。难怪十八里坡的约定,叶陶村没有一个人去呢!

    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知道莺莺并不是没把自己放在心上,马善顿时心情大好。解开包袱,从里面拿出一块糕点塞到莺莺的嘴里。

    莺莺有些脸红的看了一眼门口,见没人看见,这才嗔了马善一眼,小小的咬了一口。

    “怎么样?好吃吧!”马善问。

    “嗯,这糕点的味道还真是好。不过,公子您不会告诉我,这几天出远门,就专为买这糕点去的吧!”

    马善将那块糕点塞在莺莺手上。“当然,不是啦!我这几天去会了个老朋友。这些糕点。我是顺手打劫来的。她有一个婢女,最是擅长做糕点。我吃了几天的好东西,当然也要带些回来给你们偿偿味道。

    你一会儿把这些糕点分一分。你自己留一份,给三娘送一份。再给刘三他们几个小子留一份,给三叔公送一份,余下一份留给我。”

    马善正跟莺莺说着分糕点的事,便见柳大成哼着小曲走进了院子。突然看到马善,柳大成吃了一惊。

    “马善!你不是……”

    “我不是什么?”马善看到柳大成的表情,更加确定那天的纸条是他拿走的了。想想也是。那天莺莺还没回来,院子里他走以后,便只有柳大成主仆两人了,不是他拿走的还会是谁。

    “没什么,马世兄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还有三天便是叶姑母的寿辰了,我还担心马世兄不能及时赶回来呢!”柳大成一面说着,一面转身离去。脸上的失望之色却难以掩饰。

    马善冷冷的盯着柳大成,直到他走出了院门。经过此事,马善越发的感觉到与柳大成同住一个院子的危险。他决定有空时得找大个他们商议一下,给他单独盖个院子。跟柳大成一个院子住着,他还真怕自己哪天一不小心,落入他的陷阱里。

    这一回,他算是运气,下一次他就不一次还会这么运气了。如果不是因为三娘,他早让刘三他们想招把柳大成赶跑了。可是因为担心这么做会伤了三娘的心。她必竟父母先后失踪。唯一的姑母还住在城里。现在好容易有个表哥住在旁边,要是马善把他赶走了,马善只怕三娘会伤心。所以他才一直没有动柳大成。

    但是这件事以后,马善却坚定了与柳大成分住的决心。这事不能再拖了。等给三娘姑母办完了寿宴,他便着手办这件事。

    想到三娘姑母的寿辰,马善才想起自己的寿礼还没完全准备好。于是赶紧匆匆把大头和刘三叫来,又让莺莺帮忙,赶在正日子之前把需要的羽绒服赶出来。煤油灯因为之前玻璃不足,只做了五盏,只好全部先拿去了。

    好在上次炼油,石蜡倒是有不少。马善于是指点大头用石蜡赶做了几百千蜡烛。这些蜡烛可比市面上那些卖的天然蜡烛光大多了,烟还小,而且不用剪烛心。市面上的蜡烛虽然也有,但价格还是相当不菲的。一支小小的蜡烛便卖上百文。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的。

    这也是马善多做蜡烛送礼的原因。

    到得三娘姑母寿辰的正日子,大家都早早的起来了。三娘也给姑母准备了不少的礼物。如今她们家的瓷窑一月的收入便有上千贯,这礼物自然也就准备比往年上档次许多。

    柳大成主仆也早早的起了床,马车上堆着一个个的礼盒,却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马善也没在意。

    刘三原本是想开萧老头的那辆蒸汽车去的。可马善嫌那车跑的太慢,烟灰、噪音又大,还是决定坐马车。

    众人来到叶家时,叶氏正在院子里做棉衣。虽然最近女儿小仙得马善的关照,做了几笔生意,赚了一千多两,但叶氏是从小节俭惯了的人,这些钱她都小心的收起来了,一文也没舍的乱花。在她想来,这些钱都是靠运气赚来的,谁能保证自己总有这样的好运。

    孩子们的棉衣从来都是她亲自做,今年也不例外。一套棉衣自己做比在成衣店做,至少能省几十个钱。

    她心里其实是知道今天是自己的寿辰的。但她也没在意。四十岁,在梓潼,不是大户人家是不会过的,何况她还是个女人家。孩子们也都没有提及此事。

    虽然不打算过寿,但叶氏的心里还是微微有些失落。

    待叶氏做好了午饭,准备去铺子里叫小仙回来吃饭时,便见她家的门口突然停了两辆马车。

    这两辆马车都是梓潼少见的豪车。叶氏只看了一眼,便准备出门。对她来说,这样的车子根本不可能是来他们家的。

    叶氏刚走两步,便见到她外甥女叶三娘从马车上跳下来。

    三娘跳一马车,一把抱住叶氏的手臂,“姑母,今天可是您的寿辰,您这是要去哪儿?”

    然后便见女儿小仙和儿子大虎从车里探出头来,向她一起拱手。“母亲大人寿与天齐!”

    然后大头和刘三跳下车,在门口点起了炮仗。马善也跳下马车,向叶氏拱手。“姑母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说完,马善便抱着一包包的东西往院里送。

    叶氏心中一热,孩子们到底还是没忘她的寿辰。她感觉脸上有股热热的东西流下来,赶紧转身抹了一把。然后装作生气的样子,“你们这般孩子,还跟我玩这一手!”

    三娘笑容满面的从怀里掏出一支金钗,换下叶氏头上的木钗。“姑母您别生气嘛!我们只是想给您一个……”

    三娘说到这儿回头望了马善一眼,她把那词给忘了。

    “惊喜!”马善在一旁小声提醒。

    “对,惊喜!”三娘说着,便跟叶氏撒起娇来。因为从小便没见过母亲,在三娘的心里,叶氏这个姑母就跟她娘一样。

    看到马善往院里搬着一盒盒的寿礼,叶氏悄声问三娘。“这孩子是谁呀?”

    “娘,他就是我跟您说的准姐夫马善啊!”不等三娘回答,孙小仙已经在叶氏的耳边大声道。

    叶氏噢了一声,点点头。她早从女儿口中听说了马善许多的事情,今天见着本人,倒也没让她失望。于是,叶氏看马善的眼神里,便多了一种东西,就像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炮仗的声音在门口此地彼伏,带来浓浓的喜气。四周的一户户人家都打开窗户探出头来,露出一双双羡慕的眼神。

    “看到没。人家这才叫过寿。你看这炮仗放的,怕不有两贯钱。”看热闹的左邻右坊们悄声议论着。

    “看见那两辆马车没有。听说她娘家现在起来了。老叶家的五座窑一个月便能赚上千贯钱呢!看他们娘家送的这礼。我看至少也要值个百八十贯。”

    “什么?百八十贯。你看到叶氏头上刚换的那支金钗没有。我上个月在银凤楼才看的,你猜多少。五十贯啊!就光这一个金钗就五十贯了。这么多东西,怕要值两百贯吧!”

    “这都是托了那小子的福啊!我家女儿怎么就找不到这么好的女婿呢!”一名妇人满脸羡慕的,悄声跟身边的另一名妇人议论着。

    众人拥簇着叶氏回到叶家小院。此时的院子里堆满了礼物,显的院子不再像先前那么的宽敞了。

    三娘拉着叶氏的手,引着马善和柳大成进了正厅。孙小仙站在门口拿着一篮子糖,一块块的分给前来看热闹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孙小虎则在院子里一盒盒的折着众人送来的礼盒。

    当孙小虎折到一捆蜡烛,连忙欢喜的拿着去找母亲去了。他记得一年前,有一次他看到邻居有一天家里点了蜡烛。孙小虎羡慕的不行,吵着要母亲也买一支回来点点。可叶氏一去打听价钱。

    就这么一支小小的蜡烛,便要上百文,叶氏没舍得买。可现在准姐夫一送就是一捆。孙小虎人小鬼大,他还数了数。这一捆正好五十支。而且支支比市面上的百文烛大。

    “娘,你看。蜡烛。是姐夫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