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脊轩之浮生起梦 > 第三十章 寻《九华》,升天访孽海
    劲旭这一抖手,就给他们挣来每人五十遍抄书的惩罚,忙狡辩道:“怎么怪得了我,是脊轩说时间不多了,快把药材丢进去煮了吧。”

    但看着其余三人面沉如水,满头满脸的炉灰,他也自知理亏,干笑两声安慰说,“放心吧,还有琪真、子骞组陪我们受罚。”

    可事与愿违,最终琪真组竟然混合出了有效的药液,琪真在兴高采烈中不小心把药液撒在了地上,地面残留污垢溶解了……

    邀月书斋的单于秋长老是个老书生了,每日头戴方巾,身披素袍,脚踩布靴,若再背个书篮,就像极了远行千里进京赶考的贡生。他并非魂术师,而是大衍的进士。

    他总是翩翩然吟着诗引经据典,教书虽然极认真,但却也古板无比。

    脊轩每每见他一笔一划的写着大字教大家认读,就忍不住好笑。

    近日,单于秋长老为培养弟子雅趣,命子级弟子给自己的小屋取名,脊轩四人拍手一合计,就叫“翠竹轩”吧!

    这小屋取了名,访客立马多了。

    梅尹近日来就时常在翠竹轩出没,一来是因为大伙渐渐熟悉了彼此,二来是因为这女孩好胜心强,见脊轩被圣手收徒,好奇圣手究竟看上脊轩哪一点。但和脊轩聊了几次后,她发现自己对书法的兴趣并不大。

    梅尹串了几次门,就成了熟客。她

    总大笑跟耿迪畅聊书上读来的“人生”,什么人要喜欢山水,人要热爱花朵,马尾辫子从前甩到后,而耿迪至多算个会动的听众。

    脊轩也算是见识了梅尹平日的状态,而最让脊轩“无所适从”的是,她总是冷不丁的仰天“啊哈哈”大笑两声。

    一次脊轩正伏案写字,梅尹找耿迪聊天,耿迪坐在椅子上,她围着椅子不停的转,认真背诵着于牧长老的名言,背着背着,猛然间“啊哈哈”仰头一声长笑,脊轩惊的一跳,手中的毛笔都折断了。自此以后,梅尹在屋中,脊轩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

    脊轩从文渊阁中悻悻而归,那些关于“天启”的书他大略翻遍了,没有一本记载“天启入梦”的蛛丝马迹。

    林烛照见脊轩情绪低落,问起此事,脊轩提了几句。不料一旁的梅尹却忽然哈哈大笑两声,说“怎么不早问我!”

    脊轩见她胸有成竹的样子,仿佛见到一道光从天而降。

    “到了卯级,便可以加入学院的各部,什么地格府……灵宝堂……雷霆部……丹壶部……神器部……宫商部……”梅尹歪着脖子慢吞吞的如数家珍。

    “这样说下去太阳都下山了。”脊轩忽然想起上次问于牧长老的经历,不得不打断她,“梅尹啊,我只想知道有没有‘天启部’!”

    “没有!”梅尹面无表情道。

    “没有?那你说这些做什么?”

    “但是有个“升天部”!“

    脊轩低头扶额。

    “升天部是个好地方啊,这个部的所有成员都把自己读的书叫做‘天书‘,他们是一群嗜书如命的人,他们认为容百家之长,广览群书,便能‘平步登天’,所以全学院都叫他们‘升天部’,他们比启莲兽还清楚学院的什么书放在什么位置。”

    “这么厉害,要怎么找到他们?”

    “去文渊阁!文渊阁中那些彻夜不休的就是升天部的人,这些人才是胸藏什么……”

    “胸藏瀚海!”

    “对,胸藏瀚海!他们才是胸藏瀚海,学富五车的人呐,是人就应该不眠不休的学习啊!”梅尹认真的夸奖……

    “咳、咳“脊轩忙咳嗽打断梅尹的奇谈怪论,”文渊阁?我这些天就在文渊阁晃悠,并未见过你说的那种嗜书如命的人啊!“

    “有的,文渊阁后的那排屋子是做什么用的!就是用来读书的,你去那里找吧。“

    “你将来也准备进这些部?”

    “是啊,升天部这样旷世的好部门,怎么能错过,我已经在努力了……”

    ……

    文渊阁中的小屋让脊轩再次感受到学院用心之精巧,推开屋门,会发现每间屋中的布景都各有千秋。

    有些屋中设有床榻,以供休息,床榻旁有书桌,窗明几净。有的屋中挂着山水图,地上铺着席子,文案立在一侧墙上,墨笔卷轴摆在旁边,方便绘画书写。还有些屋中的景致令人诧异,脊轩推开一屋,只见冷月横窗,桌上放着一盏未点燃的灯,白天这屋中竟是夜晚的景致。

    每排小屋的间隙栽花种柳,横陈菜畦。

    寻到最后排的小屋,脊轩才看到一块石头上龙飞凤舞的大字“升天部!“

    脊轩一笑置之。

    升天部的小屋可大异于之前所见,屋门上是五花八门的独特标记。

    脊轩不见有人在门外徘徊,只好逐个敲门探问。

    第一间屋门开了,一个胖子紫青着双眼站在门边,脖子上挂着一根麻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屋中的房梁上,脊轩顿时吓的魂飞天外,转头就跑。跑出没几步,身后一个愤愤的声音道:“心恙之人~”砰的一声,房门就关上了。

    脊轩慌忙捉过一只启莲兽抱在怀里,良久,才慢慢恢复了平静。

    第二间屋的开门人同样系着一根绳,不过绳子系在他脑袋的一根小辫子上,这回脊轩有心理准备,一见之下,心想这位师兄还算正常点,没把绳子挂在脖子上。可他刚要上前搭讪,那师兄大叫一声,“砰”的关上了房门。

    第三间屋里住这个师姐,脸色煞白神情木然,她开门后就站在门槛上,居高临下望着脊轩,比脊轩高了整整一个头,脊轩说了句“打扰了”转身就走,一颗心砰砰乱跳。

    第四间屋中也是位师姐,怀中抱本书,笑的异常灿烂:“师弟有兴趣进我们升天部吗?”脊轩恭恭敬敬道:“暂时没兴趣。我来请教……”

    谁知话头刚起师姐翻脸变色,厉声道:“没兴趣跑来做什么?我问你,你现在是什么级的?”

    “子级,我……”脊轩老老实实道。

    “子级!怎么还是子级?”

    这话问得无理,脊轩连忙申辩:“我才刚入学……”,可是他的声音完全被师姐的咆哮淹没:“我们升天部从不收闲散,卯级以上我们都要斟酌再三,子级跑来做什么?”

    “我也没想进你们升天部啊!”脊轩委屈道。

    “你去打听打听,升天部是收糟粕的地方吗?“

    ……

    脊轩落荒而逃,训斥声还在身后回响,就像一个气急败坏的老母鸡发现小鸡啄破了她新生的蛋。

    “升天部有正常人吗?“脊轩蔫头耷脑的考虑是否要放弃,他嘴里叼根木棍,蹲在一片菜畦上刨土。“不行,我一定看《九华天启录》,不然怎么跟老爸解释,自己心里也不痛快!”

    半晌之后他站起来,拍拍手决定再试试。

    “再试一把”后幸运降临了,敲开第五扇门,脊轩终于遇到了正常人。他也是捧着本书出来开门的,脊轩刚想“望而却步”,他拿书的手背向身后,微笑着朗声问:“什么事?”

    脊轩抬头看到一双清朗的眼睛,没有怪异的眼神,没有怪异的语调,他侧头朝屋中望去,屋中窗明几净,没有悬梁刺股的绳子,也没有其他奇怪的东西,脊轩瞬间有些感动。

    脊轩清清喉咙道:“师兄好,我是子级的师弟,前来向您请教一些问题?”

    那师兄大约十七八岁样子,穿着一件薄薄的窄银袄,昂藏七尺,眉若卧蚕,可谓仪表堂堂。

    “哦?有什么事情来请教我?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脊轩回答。

    那师兄哑然失笑:“你不认识我怎会专门跑来向我请教”

    “我听人说升天部的师兄师姐胸藏瀚海,学富五车,什么都知道。”脊轩照搬梅尹的话道。

    “胸藏瀚海?学富五车?从哪听的?”那师兄歪着头笑问。

    “梅尹说的,”脊轩只好回答。

    “梅尹是谁?”那师兄又问。

    “梅尹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同是子级弟子。”

    “原来如此,请进来吧。”那师兄侧身作个请的手势,让脊轩进屋。

    屋中摆着一张宽敞大床,床头除了靠枕还放着书。床边是书案,案上摆着盛放香茗的木盒子和一张巴掌大的小琴,舒缓的乐声传出来。一只小小香炉放在半开的窗前,炉中插着不知名的香,香气使人心神安宁。

    脊轩环视屋中的简单却典雅的陈设,想到了家中的书房,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师兄顿生好感。

    “坐吧!“

    脊轩坐在床沿,师兄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脊轩!师兄你尊姓大名呢?”

    “师孽海”

    “师师兄好!”脊轩问候出口,觉得别扭。

    “叫我孽海师兄或者师兄就好!”

    “孽海师兄,我想向你请教《九华天启录》这本书!我想知道这本书究竟在何处?”

    “哦?”师孽海诧异道,“做什么用?点名要看《九华天启录》。”

    “嗯……对天启与龙蛰很感兴趣。”脊轩不知怎么说天启时那荒谬的梦。

    “对天启有兴趣?文渊阁中的天启亭中有许多关于天启的书,应该够看了,你去过吗?”

    “我大致都翻了翻!”脊轩道。

    “都翻了翻?”师孽海挑挑眉毛,“既然都翻了翻为什么还要点名看《九华天启录》呢?”

    “好奇!听说《九华天启录》才是记录天启最多的藏书!”

    “哦,那目前你对天启有多少了解呢?”

    脊轩侃侃谈了起来,这些天看到的有关天启的书派上了用场。师孽海听了一段,微笑着点头道:“把鞋脱了上床说。”

    脊轩脱了鞋盘坐在床上,师孽海顺手将床沿边的床桌架在二人中间,他从桌子侧面的小抽屉里取出一个紫砂壶,两个瓷杯子。

    他一挥手,香茗从木盒中飞来一小撮,投入紫砂壶中,随即一只装着滚水的壶从半空悬落,不一会儿,茶香就飘出来。师孽海将茶倒入杯中,将其中一杯推到脊轩面前。

    “喝茶,继续说!”

    脊轩继续回忆从书中看到的有关天启的点滴。

    说到《天启与道韵》这本书时,师孽海插话道:“那你知道天启与道韵之间的相似之处吗?”

    “我记得那本书上说,修习道统之人会悟到天地间的某种道韵,和天启类似,他们通过道韵顿悟,来继承一种天地间的本源神力,而这些神力,魂术师只领悟天地境界才能获得。”

    “很好!”师孽海嘬一口茶鼓励道,“在道法中,天启的别称叫摹刻天地大道。你知道的道统有多少呢?”

    脊轩背出了那首六域堂上学来的有关圣地门派的打油诗,其中的五大圣地,外加两大山门,三大玄教都是道统。

    “嗯,说的好!虽然魂术道统本质截然不同,功法也差别很大。但其实,许多力量都是想通的,控火术,玄堰术,还有神乐术,既可以算作世俗的法术,又可以算作道法,也可是魂术。魂术中的很多口诀都化自道法,而道法中的幻术则是借鉴魂术。

    “哦,原来如此!”

    师孽海端上两盘小菜。

    “我问你,何谓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说的好,那它们直接的关系呢?”

    “相生相克吧!”脊轩摸着脑袋试答。

    “一语中的!”师孽海翘起了大拇指,“道教为何认为上善若水?”

    “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悟性奇高!”师孽海拍手赞道。

    “真的吗?”脊轩心道,这样就悟性奇高?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吗?可他还是禁不住高兴,因为这样的夸奖出自一个博学多闻的升天部师兄之口。

    师孽海眼神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接二连三的问了几个类似的问题,脊轩对答如流,师孽海对他的回答赞不绝口。

    脊轩有些飘飘然之感,颇觉今日遇到了知己大哥,一颗心噗通噗通兴奋的跳。随后师孽海讲起道统,循循善诱道:

    “说起道统,何为道统?”

    脊轩愣住,不知如何回答。

    “道统,简单说就是传道之所!……”接着,师孽海给脊轩详细的讲解了何为道统。

    “如今最负盛名的五大道统中,其中太渊圣主功参造化,最为服众……”

    一个时辰后,桌上四碟菜已都吃完了,脊轩挽起裤腿靠在墙上,师孽海只穿着一层背心,两人正聊的火热。

    “哈哈,师弟,你知道乾元圣主那件长袍的材质吗?”

    “不知道啊,孽海师兄,让我猜猜,难道是羽缎?”这是脊轩目前所知的最好的材质了。

    师孽海摇摇头,再端上一碟菜,煞有介事道:“是镂金蝶丝啊,比羽缎还高一级!”

    “原来如此!”

    ……

    “我觉得乾元圣主的二弟子最为不肖,而五弟子可堪大用!”

    “孽海师兄,我听了你的描述,觉得乾元圣主的二弟子虽然懒惰,可心地还是很善良的。“脊轩道,“虽然他火烧了山门,可这是他无意的啊,我们子级有一个叫琪真的女孩也是这么风风火火,哈哈……”

    又过了一个时辰后,宾主尽欢而散。

    脊轩哼着歌回到翠竹轩,已是了戌时,进了屋,却发现姜文广也在这里。

    林烛照抱着御猫问道:“这么长时间你去哪里了?”

    “我去找升天部的师兄问《九华天启录》的事情了啊!”

    “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文渊阁中吗?”

    “嗯是呀!”脊轩展颜一笑。

    “那恭喜你,你继我之后拔了虎须!”劲旭翘起拇指道:“单于秋长老怒了。”

    脊轩头皮一麻,才想起下午的单于长老习字课的被他旷了。

    “单于秋长老最忌弟子无故不去上他的课,这些日子圣手崔尧臣一来,隔两日一讲,圣手开讲,当日的习字课就取消了,本来长老这两日就在愤愤中,你刚到学院前六天在药房躺着,今天一下午又没见人影,单于长老决定杀鸡儆猴了!”林烛照道。

    “他说了什么吗?”脊轩惴惴地问。

    “他原话说了四个字,‘目无王法’!”姜文广道。

    “目无王法?”脊轩心惊肉跳,他见到姜文广,就想到了他的父亲,当今大衍皇上。他记得书中有一种罪叫藐视皇权,每每皇帝指着殿下跪着的某大臣,说他目无王法,下一刻此人就身首异处了。

    “不错,正是目无王法!”

    “目无王法的言下之意是?”脊轩问道。

    “言下之意,目无王法,严惩不赦。”姜文广补充道。

    脊轩打个激灵,要说话时,才感到喉咙在干的灼烧,走到桌前喝了一大口水。

    “你去找谁了?“林烛照问道。

    “一个叫师孽海的师兄,真像梅尹说的,见多识广,学富五车!“

    “你去找他?“姜文广诧异的叫出声。

    “怎么了?”脊轩坐上床,摆摆手道“你不晓得,升天部除了他没一个正常人,我好不容易找到他们的屋子,满心欢喜的敲门,里面的人差点没吓死我。“脊轩揉揉眼睛一阵后怕,“你们一定猜不到我见到了什么?一位师兄脖子上吊着挂在房梁上的绳子给我开门,眼眶都是青紫的。”

    “啊!”烛照抱着御猫打了个冷颤,“活着吗?”

    “你这话问的……”脊轩道,“我当时也以为大白天见了鬼,但转身跑时听见他在身后骂我。“

    “骂了什么?”劲旭问。

    “心恙之人!”

    “那你就去找师孽海师兄了?”姜文广啧啧赞叹道。

    “是啊,我敲门到第五家才碰上他。”脊轩点点头,“真是风度翩翩!”

    “好吧,你既然去问过那位风度翩翩的师兄,现在知道《九华天启录》的下落了吗?”姜文广笑了起来。

    “嗯?没有啊。”脊轩莫名其妙的挠头道,“我忘了问了!”

    几人哈哈大笑。

    “你忘了问了?”劲旭捧着肚子笑道,“你在那位学富五车的师兄处待了一个下午,旷了单于秋长老的课去请教,回来说忘了问了?”

    “吵什么!”脊轩憋红了脸怒道。

    “你去找孽海师兄!他才是真正的心恙之人啊,你之前见到的那几位跟他比起来,才真正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升天部就是他创的!”姜文广笑道。

    “升天部是他创的?”脊轩想到前四个屋中诡异的师兄师姐,再想想风度翩翩的师孽海,一阵疑惑,“不可能吧!他若创了升天部,为什么他看起来一点都不疯?”

    “那是你不知他的外号,他的诨号叫‘三句不由己‘!”姜文广道。

    “什么意思?”

    “他的确算得上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他读过的书虽说不上多如牛毛,但学院中多半长老都比不上他。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人,叫太叔贝。”

    “知道!”脊轩回应,“前些天刚看了有关天启的书,有他的记载,此人的龙蛰是‘目过千行’,外号‘千行神君’。”

    “不错,目过千行太叔贝,他如今成了大衍所有贡生学子共拜的书神,他是千年前的人物,是为数不多的幼年自然天启的人,但他年轻并不知自己的凝灵海先天开放,所以走了世俗功名这条道,但由于他目过千行,一日观百书而不倦,所以很小就考中状元,中状元那年他十四岁,由于年龄较小,在宫中翰林院供养了三年,十七岁官拜翰林学士,二十岁官拜丞相。一生明察秋毫,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今进京赶考前学子都要去拜书神庙。”

    “这天赋真好!”林烛照赞叹,“但为何说到太叔贝?”

    “因为他是师孽海最仰慕之人。”姜文广道,“师孽海就是要效法太叔贝,和他一样读书万卷,胸藏瀚海。”

    “你们知道还有谁和太叔贝并称吗?”

    “宇文童!”脊轩道,“宇文童从启莲兽身上习的过目不忘天赋,读书五万本,本本倒背如流。”

    “不错!”姜文广道,“现在你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重点是什么吗?”

    “嘶……”脊轩倒吸一口凉气,“绕远了,又绕远了!我们方才说的是为何成孽海师兄‘三句不由己‘”

    “现在你明白为何没有问出《九华天启录》的下落了吗?”姜文广眨眨眼。

    “嘶——”脊轩再次长吸一口气,捶胸顿足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什么啊什么?你们在说什么”劲旭茫然急道,“在打哑谜吗?什么明白了不明白的?。”

    脊轩定定神笑道:“真是厉害!文广刚才说的意思是,孽海师兄在和我说话时,故意把话题引开了,所以说了数个时辰我都早忘了去寻他的初衷。刚才文广就以同样的方法把我们的话题引开了,本来说的是为何师孽海师兄的外号是“三句不由己”,可是说着说着我们就讲到太叔贝、宇文童了。”

    姜文广点头道:“是啊,师孽海之所以叫‘三句不由己’,是因为常人和他谈话,一定要抢着说,和他说话你若还讲究什么礼仪章法,那么你永远也绕不回自己的话题。话过三句,身不由己!”

    “你怎么对他如此了解?”劲旭疑惑道。

    “因为师这个姓氏,并不多见!”姜文广神秘一笑。

    “我讨厌你打哑谜!”劲旭愤愤道。

    “因为他的老师叫师儒冠”脊轩脑海中闪过这个名字。

    “好记性!”姜文广赞一声,“不错,师孽海就是师儒冠老师的儿子。而且他原本不叫师孽海,而是叫师晴阳,他读了许多书后觉得,人生如同沉浮孽海,于是自己把名字改作师孽海。

    我来学院前,老师师儒冠叮嘱我‘若有什么事情,可以去找你师兄晴阳,如今自己更名作师孽海,有什么不懂也可去问他,只是有一点,你那孽海师兄最擅长就是哄孩子,一张一弛,举止有度。

    起初他会高深莫测,显出奇才师兄的典范模样。接着循循善诱,将问话的孩子套进自己的问话中,再提几个简单问题提起来者兴趣,并对你的答案盛赞不已,若孩子有所察觉,怀疑他提的问题简单,他就会说一段诸如“大道至简”!‘你的回答直指妙谛’,‘这种悟性不可多得’的话让人晕头转向。随后,你就会沉浸在喜悦中和他谈天说地,说好听点是谈天说地,说不好听是胡言乱语。’

    之前我引导你们说太叔贝的那段话,就是师傅给我演示的师兄功力。”

    “哈哈,知子莫如父!”劲旭点头道,“说的真对,师兄最会骗毛孩了!”

    “你才毛孩呢!”脊轩怒道。

    姜文广道:“朝中每年会派遣几名少年精英到学院修习,以备不时之需。而来的人多想拜谒天仁丞相的公子,因此常去请教他,却有大半被孽海师兄用三寸不烂之舌劝进了升天部,变成了除书以外不问外事的‘和尚’。”

    脊轩心道,师孽海倒像是于牧长老的儿子,不过他青出于蓝,技高于牧长老何止数筹。于牧长老东拉西扯所有人都会睡过去,而师孽海东拉西扯时来人不但兴高采烈的参与其中,而且与有荣焉。

    看来,这《九华天启录》,只能等占星课上问元清长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