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农门喜事:美味小丫鬟 > 43.第43章:玉佩
    夜色渐深,静谧的月夜里只听吱呀一声,慕慎推开房门,周福儿果然靠在柱上睡着了。

    唇角脸上又恢复了平常冷漠的神色,淡然恍若冰山。

    他走过去撩开了周福儿的衣服,露出一截周福儿白皙的脖颈,慕慎神色一顿,素手顿在半空中,片刻小心拿出了她脖颈一直佩戴着的玉佩,仔仔细细观察起来。

    他用手指一遍一遍在玉佩上抚摸,这玉佩做工和平日里看到的玉佩大有不同。表面上的花纹刻的很深,也格外精致,便因为如此看到这玉佩的人会忽略玉佩上其它的东西。藏在这些深纹中间的,还有不显眼的暗纹。

    暗纹刻画的是说不上名字的图腾,细腻连贯,一般人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准。

    这样精致,再加之慕慎的阅历,他很容易就确定这确实是镇国南王府的东西。

    眉头不由自主又紧锁了,慕慎手中依旧摩挲着这玉佩,却不由得喃喃自语,“这小丫头,到底知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想了许久,又将脑海中别的猜测除去,慕慎把玉佩重新放回周福儿的颈间。

    因着玉佩的关系,此刻慕慎与周福儿咫尺之距,他抬眼,便看见她的睡颜,二人鼻息相间,慕慎细细看着周福儿的眉眼,良久,他打横抱起了周福儿。慕慎惊讶她体重之轻,抱在怀中,如同抱着一片羽毛似的。

    用脚轻轻踢开耳间的门,里头是准备茶水的地方,一旁放了一个小塌,慕慎小心翼翼地将周福儿放在上面,又将扶手上的被褥给她盖上,这才转而回屋去睡。

    早上周福儿醒来的格外早。

    她看到身下的褥子,才恍然想起来昨晚似乎是自己守夜。守夜的时候,是不能睡觉的,她竟就这样睡过去了。身下的褥子是谁给铺好的,她几乎不敢想。

    蹑手蹑脚走进了里屋,慕慎床上的帘子并没有拉上,外面刚破晓,里屋还是昏暗的。

    她鬼使神差走到了慕慎面前,抬起手在他面前晃了晃。一边心惊胆战责备自己如此大胆,却又继续大胆地凑近他,无所顾忌。

    索性面前的人是真的睡着了。

    周福儿站起身,长舒了一口气,用手揉了揉有些酸胀的太阳穴。虽然昨晚睡着了,但这一觉睡的并不安稳。反观慕慎,鼻息均匀,面容平静,也不知他在做什么美梦。

    周福儿缓缓把帷帐拉下,满脑子只剩下了希望慕慎醒来后可以忘记昨晚自己睡着了的事,免得受到责备,最近她真的是冲撞了慕慎太多次。

    她双手合十把暗暗祈祷,低声念叨了一句:“果然是未见苦楚,不信神佛。”

    慕慎缓缓睁开了眼,透进里屋的光越来越多,周福儿的面容也越发清晰。

    ——

    周福儿把手上的茶水放到慕慎烨的手边,低眉顺目的道:“公子慢用。”

    慕慎淡淡的望了她一眼,点头,然后把手边的茶水放到嘴中抿了一口,便垂下头看书。

    周福儿就在他旁边候着,等待着他的吩咐。

    过了半晌,慕慎才微微抬头,“去给我拿一些瓜果来。”

    周福儿惊讶的挑了挑眉头,她在这里当丫鬟也算是有一段时间了,瓜果多是下人备了他便尝两口,慕慎主动要什么吃食倒是少见。

    公子今日怎么有些奇怪?

    这个念头在周福儿心里一闪而过,仍十分温顺的点了点头,“公子稍等一会儿,奴婢马上就回来。”

    说完她便转身离开了屋子,往厨房走去。

    “周福儿。”刘嬷嬷摸着门框进来,看见周福儿忙碌的身影,唤了一声。

    周福儿见刘嬷嬷撑着门槛,一手扶着腰,忙放下手中的瓜果,上去搀扶刘嬷嬷进来,服侍她坐下,给她倒了杯茶,疑惑道:“刘嬷嬷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没事。”刘嬷嬷摆摆手,抿下一口茶水,“要说这人呐,真是不得不服老。人老了毛病就是多,这些个腰酸腿疼的都算小毛病。”

    周福儿听着她这话中有几分惆怅,不由打量一眼,竟觉得刘嬷嬷比初见时老了一些,心下顿时柔软许多。

    “提什么老不老的,刘嬷嬷做事向来雷厉风行的,这曲浮院上下都是您操持着,定是劳累了,不如好好将养几日,再去大夫那求几贴膏药贴着,许能好许多。”

    周福儿在洒水村时与祖母她们关系不好,从没好好与这个年纪的长辈相处过,现在看着刘嬷嬷竟有几分真心将她看做自己的长辈,拣着话开解她。

    刘嬷嬷默不作声看了周福儿一眼,“说起这个,以前郑兰娘在时还给过我两服药,当真有效。可惜啊——”

    听她提到郑兰娘,周福儿心立时揪紧了,捏紧手中的果子:“娘亲在时与我聚少离多,竟不知她身体也不康健。”

    刘嬷嬷拉住周福儿的手,握在手心,“丫头,可是嬷嬷说的话让你伤心了?”

    周福儿摇了摇头,“以前听过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时听不懂,现在算是切身体会了,娘亲在的时候没能常常陪在身边是我最大的遗憾。”

    刘嬷嬷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傻孩子,我虽与郑兰娘接触不多,但也知道她定盼着你好的,你好好活着,她才能安心。”

    周福儿用力点了点头。

    “逝者已逝,好好珍惜身边的人才更重要,你可还有什么亲人?”刘嬷嬷话锋一转。

    周福儿眸光渐暗,“有。我爹、我弟弟、还有……还不如没有呢。”

    刘嬷嬷明了,又叹息一声,真是个苦命的孩子。

    “那郑兰娘那头呢?总不能都对你不管不问。”刘嬷嬷疑惑道。

    周福儿摇了摇头,舒了一口气:“娘亲不是充州人,不曾听她提过家人,应当是都不在了。”

    “听口音,你娘似是京城来的。京城这样好的地方,她竟也没跟你提过。”刘嬷嬷状似无意地道。

    京城?周福儿惊讶,只依稀记得娘亲是某个小地方来的,竟不知她与京城还有关系。

    刘嬷嬷端着茶杯,将周福儿的反应尽收眼底。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