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海主 > 第四章 刀名绣春
    李员外在病床上半倚着身体,手里托着账册正在逐条细看。李夫人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老爷,天佑他就要走了,我们……我们得赶紧出去送送我儿啊。”

    李员外愣了一下,随即合起手中的账本,放在了自己的枕边。对妻子笑道:“夫人莫急,天佑这次出去锻炼是我一手安排的。他若是没有开窍,我自然一世为他遮风挡雨。可他现在开了窍,就得继承家业,撑起这个家。”

    说着,李员外挽起夫人的手,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心疼儿子,我又何尝不是呢。可他若不早些长成栋梁,我们李家今后又将如何?现在虽然不是乱世,可也动荡得紧。之前有府县老爷们照顾,和船主关系又融洽,我们的货船收益颇丰。可自打前年新的浙江巡抚上任,这生意是一天比一天难做。我想着让天佑跟着李福出去锻炼两年,长些见识,等日后海上生意若是做不下去了,他回来守着李家的田产地业也能富足一生。”

    李夫人早已习惯听丈夫的话,虽然心疼儿子,可也知道这是为了儿子的将来。便不再说些什么。靠着李员外也坐在了床边。“老爷说的在理,不过现在我儿已然好了,你又让他出门锻炼,之前我们商量给他娶妻的事……这两天媒婆可是来了不少啊。”

    李员外沉吟了一会,说道:“当初我儿混沌,急着给他成婚是为了传宗接代。现在我儿心智初开,现在让他沾染女色。万一就这样陷入酒色之中,那可是大大的不妙。还是等两年他心智坚定了再说吧。”说着,他的脸上显出了些许怒气:“之前我四处央求,那些家伙也不肯将女儿嫁入李家。现在听说天佑开窍,一个个反倒开始遣媒婆过来。哼,晚了。”

    海门县城离南方海岸其实并不远,为了躲避朝廷耳目,李家特意在偏远的东海岸修建了海运码头。

    李天佑和李福一共带了两辆马车,一辆二人乘坐,另一辆装载着要运出海的货物以及日常用品。为防止有小股倭寇滋扰,所以他们这次出来,足足带了三十名全副武装的家丁护送。三十名护卫围绕着两辆马车,一行人出了海门县,缓缓东行。

    李天佑透过车窗看着那些围绕在马车周围的家丁,个个都身强力壮,背着弯弓,挎着腰刀,一身劲装看起来煞是威风。不由得动起了学武的念头:“我既然来到了古代,是不是也应该拜个师父,学点武功什么的?”

    心念至此,便转头问向旁边的李福。“李叔,您可通晓武术?”

    闻听此言,李福捻须笑道:“少爷,我自小也是在府里长大,曾和府里的教师学过一些拳脚,不过这年纪大了,事务也繁杂,也就荒疏了。”

    李天佑听说李福也学过武术,心念一动,随即问道:“那李叔你看我是不是也应该学些武术防身呢?”

    李福想了想,“防身大可不必,咱们家丁护院不少,有什么危险大可以让他们去做。不过学些拳脚也好,至少可以强身健体。”

    “既然少爷动了习武的心思,我这里正好有个人选。”说到这里,李福转身对窗外的家丁说道:“去把潘武师请来,就说少爷有事相商。”

    潘武师本名潘常,少年时拜得名师,练了一身的好武艺。他以前是个镖师,五年前走镖时被员外李司所救,这才转投到了李府成为一名武师。

    此时潘常正在后边载货的马车周围巡视,听得少爷找自己,叮嘱手下用心看守,便起身来到了前边的马车旁。

    潘常来到李天佑那一侧的车窗前,拱手抱了个拳,“少爷,您有事找我?”

    李天佑先是打量了一番潘常:三十岁出头的年纪,身材不算魁梧,比起一般的家丁还要显得消瘦一些,不过看他抱拳时手臂上犹如老树树干一般的肌肉,以及双眼中透出的那股精芒,就算是前世不懂武术的李天佑也能看出,这人肯定是个好手。

    “潘武师请了。”李天佑微微点了点头,说道:“特意把你喊过来,其实是我想学习一些拳脚,不知道潘武师可有什么见教。”

    潘常沉吟了一下,说道,“少爷,我老潘是个粗人,说话不太中听,还请您宽恕。”

    李天佑微微一笑,“咱们都是自家人,哪有什么中不中听,宽不宽恕的说法。你肯说,自是没拿我当外人,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天佑这两句话,说的潘常心头暖洋洋的。就连坐在一旁的李福也暗挑大指。合该我李家兴旺,刚开窍就能说出这般暖人的话。若是主家都这样对待下人,下人哪有不卖死力的道理。

    潘常心头一暖,开口的语气也温和了不少。他缓声问道:“少爷,您想学到什么程度?”

    什么程度?李天佑想了想,说道:“若是学,自然是想学到最好,能到潘武师的程度,我就心满意足了。”

    潘常摇了摇头:“那不可能。”

    李天佑指了指马车外边的那些家丁,“他们那样的程度也是可以的。”

    潘常再次摇头:“还是不可能。”

    李天佑不由得有点泄气,心道这个家伙说话还是真够不中听的。最后他无奈问道:“那潘武师所看,我能练到何种程度?”

    潘常坚定的说道:“少爷,您不是武者,所以您不了解。拳法是武术之本,看似简单,若要学好要求极高。在下习武是自幼打下的根基,旁边的那些家丁,也都是从少年时就被老爷挑选出来做护院的苗子。而您已经过了打基础的年纪,又常年不曾运动。所以,您若是学拳,最多也就是比街头滋事的那些地痞们高上一些的程度。”

    李天佑明白了潘常的意思,原来他说的是自己不适合学拳,而不是不能习武。“那依照潘武师的意思,我是不适合学拳脚?”

    “少爷若是学武,当学兵刃!”潘常斩钉截铁的说道:“以少爷的年纪,若是舍弃全面发展的武学,独钻一门,也可达到很高的造诣。”

    李天佑原本以为学兵刃要比学拳脚难些,现在看到,反倒是兵刃容易掌握。在他的心里,本来就是想学兵刃的,现在潘常这么一说,反倒是合了他的意。不由问道:“那依潘武师所见,我该学哪种兵刃?”

    潘常想了一下,说道:“我们李家在水上讨生活,长兵器在船上不便施展,即使不在船上,短兵器也更加方便灵活。”

    李天佑琢磨了一下,说道:“潘武师的意思是说,是觉得我该学短兵器?不知道潘武师觉得那种兵刃最实用?”

    听到李天佑这么说,潘常从见到李天佑开始,第一次脸上露出了笑容。“是的,少爷,本来以您的身份,学剑要体面些,可是剑难刀易。而且短刀更为刚猛实用,所以我推荐少爷学刀。”

    李天佑点了点头,“好,我听潘武师的,就学刀好了。不知潘武师可教我否?”

    潘常双手一抱拳,“少爷肯向在下学,在下自当拼尽全力,倾囊所授。不过,少爷可要想好了,习武是水磨工夫,若是真心想学,等到了码头,还请少爷每天至少拿出一个时辰来练习刀法。

    李天佑明白潘常是怕自己没有耐性,微微一笑:“放心吧,有潘武师教导,我定会持之以恒。”

    潘常见李天佑一点就透,想必悟性也不会太差,高兴的点了点头。稍做沉吟之后,将自己随身佩刀拔出来反手递给了李天佑。“少爷,这是我师门所用之刀,与寻常腰刀有些出入,您先拿着,希望少爷这一路上能够早些适应这种短刀的形状。等到了码头,遣铁匠再给您打造新的。”

    李天佑接过潘常的佩刀,见潘常没有了动作,不由得有点迟疑的看着潘常腰间的刀鞘。潘常这才忙说道:“师门规矩,丢刀不丢鞘,还望少爷包涵。”末了,潘常又补了一句:“本应赠与少爷,不过这把刀是我师父的遗物,到了码头之后还请少爷归还。”

    李天佑捧着潘常的佩刀,虽然他不懂兵器,但世界各地的刀剑他也曾见过不少,若论见识,潘常肯定比不过经历过现代知识爆炸的李天佑。潘常的这柄刀,从外形上看,宽度有点类似于日本刀,但是比日本刀的弧度要小,刀柄处略微前倾,更方便单手使用。最主要的,这刀比通常的腰刀要短上四分之一,持在手中更显灵活轻便。

    “果然是好刀!”李天佑还在翻看着手里的短刀,旁边的李福接口说道:“既然少爷想学,那就请潘武师今后多辛苦了。回头我会请示老爷,将你的月俸增加五成,作为你的辛苦酬劳。”

    潘常听了李福的话,脸上的丝毫未表现出喜色,只是拱手道:“多谢总管好意,此处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我先回去巡视了。”说完,潘常转身向后方走去。

    待潘常走后,李天佑把弄着手里的短刀,嘴里说道:“这潘武师看起来很有两把刷子啊。”

    “岂止是有两把刷子,这次是老夫走了眼啊。他来府里五年了,我怎么就没好好看过他们练武呢。”李福靠在马车厢壁上有些出神。过了好一会才转头对李天佑说道:“少爷,你可知这种刀叫什么名字?”

    李天佑撇了撇嘴,他要是知道,不早就说出来了,还能等到李福发问。

    见李天佑没有回话,李福微微一笑,“通常来说,一类兵器只有一个名字,比如,腰刀、朴刀、大刀等。不过少爷手里的这把刀却单独有个名字。”

    “单独的名字?”李天佑没明白李福的意思,疑惑的看着李福。

    李福故意卖了个关子,微微一笑,轻轻说道:“这刀的名字很秀气,叫绣春。”

    “绣春?绣春!绣春刀!”李天佑在喊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本能的捂住了自己的嘴,满脸的不敢相信。他用低低的声音问道:“难道这个潘常是锦衣卫?”

    李福惊愕的看着李天佑:“少爷竟然知道锦衣卫?”还没等李天佑说话,便摇头道:“他不是锦衣卫,若是锦衣卫,怎么会到李府做了武师。不过他虽不是锦衣卫,也肯定和他们有关联。”

    知道手里拿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绣春刀,李天佑有些迟疑,“那我是不是和潘武师保持些距离比较好?”

    李福轻轻摇了摇头,“我这些年到处闯荡,也算是识人不少,刚才你们交谈时我观察他对少爷不但没有歹意,反倒像是有些好感。少爷待人真诚,这潘常武艺不凡,只要少爷继续以诚待他,想必他会成为少爷的一大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