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海主 > 第五章 客从海上来
    马车装载着货物,行进中还要防御盗匪突袭,李天佑一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直到出发后的第三天下午,他们才堪堪赶到所谓的李家码头。

    码头,在李天佑的想象中是纷乱噪杂的地方,就像是旧时代的上海滩或天津卫,来往的船只吆喝着,步履蹒跚的工人们肩挑背扛的装船卸货,或许旁边还应该有个工头或者监工什么的在叫骂。而他们到的地方,却没有丝毫的嘈杂。一排排房屋齐整排列,每一间都是青砖碧瓦。论整洁,这里犹在那海门县城之上。如果不是规模小了些,李天佑真以为自己是又进了哪个县城。这里的房屋数量,最多也就是个集镇,也或者是渔村,一个属于李家的小渔村。

    初到这里,李天佑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家丁们去卸货,李福将镇上最好的房屋安排给了李天佑住下。安顿好了之后,李天佑就跑到练武场和潘常学起了刀法,只是他没有提这刀的名字,潘常也不知道从哪里又拿了一把新刀过来换回了自己的旧刀。

    绣春刀虽然轻巧,但潘常的招式异常迅猛,每一次挥动刀刃都带着罡风,而李天佑二世为人,自然明白学习的重要,每一刀也是全神贯注,拼尽全力。就这样大约一个时辰,潘常收刀入鞘,对着大汗淋漓的李天佑说道:“少爷,今天就练到这里吧,你是初学,再练下去恐怕对身体有损。”

    李天佑点了点头,也将短刀收起,小声的问道:“潘武师,通过今天下午的学习,你看我到底有没有学武的天赋呢?”潘常微微一笑,“习武用不着天赋,勤练就是捷径,更何况,少爷可比我第一次摸刀要认真得多,只要勤学不辍,日后必成大器。”

    听了潘常的话,李天佑挺直了身体,认真的给潘常鞠了一个躬。“小子不才,承蒙潘武师如此青睐,再称呼武师二字便是不敬,我以后称你老师如何?”

    李天佑的举动让潘常一愣,这个平日冷峻的汉子竟然有些手足无措。只见他略显慌张的说道:“少爷这可是折煞在下了,当初我走镖时着了贼人的道,差点被人逼死。幸亏老爷搭救,才活了下来。少爷肯和我习武,是我莫大的荣幸,少爷万万不必如此。”

    见潘常如此说,李天佑摆手道:“一码归一码,我爹救你是我爹的事。我和潘老师习武,是我的事,天地君亲师,若是不敬老师,我心头不安。”

    听了李天佑的话,潘常苦笑道:“少爷,这老师学生的说法,是读书人的讲究,我们武人可没有这种说法。更何况,我大明武者地位低下,你若是称我老师,就是把武人的地位抬到了和文人一样的程度,被人传扬出去,那些念书的先生,就得把我这百十斤肉给生吞了。”

    李天佑听了潘常的话,心知这古代的讲究也确实多了些。点了点头:“那我称呼师父不会再有人说三道四了吧?”

    李天佑这话一说出来,潘常笑的更苦了,“少爷,你若是叫我一声师父,这刀我也不能教了,李府我也不能待了,你这是逼我走啊。”

    潘常这句话说得李天佑的脸也苦了下来,“我这又是犯了读书人的讲究了?”

    “这倒不是读书人的讲究。”潘常摆了摆手,“这是我师门的讲究,我师父曾经被对头逼着发过誓:终生不收徒弟。”

    你师父不收徒弟,那你是哪来的?潘常的话说出来,让天佑阵阵腹诽。

    可能是觉得自己的说法有误,潘常赶忙解释道:“当初我是死乞白赖的磨着师父,他耗不过我,才教我的武艺,不过直到最后还是没让我叫他师父,到他去世,我们之间都是直呼其名的,而且临死前他也让我发了誓,终生不得收徒。”

    “那我们也直呼其名就好了,我叫你潘兄,你叫我天佑。”李天佑只觉得他们的这种逻辑实在不可思议,“只是不叫师父,就算是不收徒弟了?”

    “当然”潘常一脸理所当然的说道:“那誓言是对头逼我师父发的,只要我不当面叫他师父,他不叫我徒弟,就不算背誓。”临了,潘常又补了一句,“知道吗,天佑,我师父他平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活人怎么能让尿憋死。”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话糙了些,不过这道理是真的。”李天佑表情怪异的笑了起来,潘常也跟着笑了起来,李天佑能够感觉到,他笑的很开心,是由衷的那种开心。

    他正在和潘常说着话,一名家丁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少爷,管家找您,说有要紧事,让人赶快过去一趟。”

    要紧事?李天佑皱了皱眉,辞别潘常离开了练武场,随着家丁快步来到了码头的会客厅。刚进大厅,李天佑就看到厅内除了李福还有旁人。随着天佑进厅,李福站了起来,那人也随之站了起来。他坐着时李天佑还没怎么在意,他这一站,李天佑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就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这个人生的膀大腰圆,李福的身材属于中等,可站在这个人的旁边就像个没成年的小孩子。这人头发绑的十分随意,额头上一道狰狞的刀疤斜刺入眉。身上披着一件青色大氅。只是站在那里,李天佑就感到一股凶悍之气迎面扑来。这人的身后,还站着一个穿着短卦的男子,长得也颇为壮硕,从样子上看,应该是那大汉的手下。令人在意的是,这个人的肩头竟然挂了一把火枪。

    “这位想必就是李家的少爷了。”那大汉拱了拱手,嘴角一咧露出几颗黑黄色的牙齿,“在下汪傲,少当家的请了。”说话的声音犹如洪钟大吕,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下落。说完,大汉垂下了手,随即又大喇喇坐回椅子上。

    少当家的?这个称呼一出口,李天佑心头就是一紧,以前从电视上也经常听到这个称呼,可没有一次是从正派人物嘴里说出来的。李天佑开始加起了小心,没有在意汪傲的举动,也拱了拱手,“汪兄请了。”随手拉了一把椅子也坐了下来。见李天佑入座,李福这才又坐了回去。

    汪傲坐下以后,端起旁边的茶盏,将里边的茶水一饮而尽。随手抄起旁边的茶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依旧是一饮而尽。“这茶碗有点小啊,下次少当家的去我那里做客,汪某送副大的给你,比你这个可要名贵。”虽然声音稍稍的低了些,依旧是有些刺耳。

    李天佑腹诽,茶碗难道是按大小算的吗?又不是买梨子,大的就贵些。不过李福一直坐着没有说话,李天佑看着汪傲的动作,也不知道他要说些什么,只好随便应道:“汪兄客气了。”

    汪傲摆了摆手,说道:“汪某和少当家的初次见面,也没带啥东西,就送把火铳给少当家的做见面礼吧。”说完转头对身后的那个人说道:“耗子,把铁炮摘下来给少当家的。”

    李天佑无语,这挺壮实的一条汉子,怎么就起了这么个名字。见李天佑从一脸肉疼的耗子手里接过那把火枪,那汪傲说道:“这玩意是弗朗机人的东西,后来传到了日本,那边管它叫铁炮。说起来,这事还是我义父促成的。”汪傲咧嘴笑道:“这铁炮比早先那些火铳好用得多,打的准些,也不爱炸膛。日本那边不少,在咱们这里也还算是稀罕物。”

    李天佑依稀记得最古老的火铳就是一根直筒,而手里拿的这把火绳枪外观和后世的土火枪比起来,外观上已经区别不大了。

    这就是科技进步了吧,李天佑心里暗暗想着。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李天佑才收了这把火枪,李福便开口说道:“少爷,今天少船主大驾光临,其实是有件天大的好事要给我们李家。”

    李福的嘴里,有意无意的把少船主三个字说的很重,就是为了点明这个汪傲的身份。从这两天少爷的表现来看,李福认为李天佑应该可以了解自己的用意。

    李天佑本来就是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又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不少年头,就算李福不说,他都能大概猜出这汪傲的来历,现在李福一说,他彻底明白了:王直称船主,敢叫少船主的还能有谁。

    既然知道了对方的身份,李天佑起身再次抱拳施礼:“小子有眼无珠,不知道是少船主大驾光临,还请汪兄多多包涵。敢问老船主身体可好?”言语间语气比刚才恭敬了不少。

    汪傲听了哈哈大笑,洪亮的嗓音震得头顶又开始不停落土。“来之前还听探子说李家少爷是个痴呆,看来那小子是在愚弄我,那里会有说话如此中听的痴呆!耗子,记下来,回去把那小子在桅杆上挂七天。不死我就饶他一命。”

    这种天气在海边晒上半天就能脱层皮。看他的样子,这七天肯定是不给饭吃,说不定连水都没有。这探子是死定了。

    李天佑对这个打探自己消息的探子没什么好感,自然也不会替他求情。只听汪傲继续说道:“我义父他老人家最近心情大好,吃得饱睡得香,自然是身体不错。汪某这次前来,就是奉义父的命,邀请给我们运货的各家朋友一起投奔朝廷的。义父说了,你们这些家族,虽然实力平平,但是多年来为我们操劳,也算劳苦,现在朝廷要招安我们,义父便叫汪某来寻你们同享富贵。”

    汪傲话一出口,李天佑心里“咯噔”一下,他自然知道历史上王直被招安的结果。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李福,李福满脸的笑意,竖起拇指叹道:“老船主果然仁义无双!”看样子他真是觉得这是好事,如果不是大权已经交给了李天佑,恐怕此时他已经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