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 正文 第366章 太子出手
    虽然没人能够拒绝得了从龙之功, 可是同样的,也没人能拒绝得了向皇帝告密之后得到的奖励。

    对于这种风险对半开的事,太子除了胤禛, 谁也不相信。

    “二哥放心, 我连明若都不告诉。”胤禛郑重承诺。

    提起明若,太子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对了你福晋成婚之后,还是整日往道录司跑吗”

    “是呀。”胤禛并不觉得这有什么。

    太子提醒道“虽然这是你们夫妻之间的事, 但宫里面已经传出了闲话。只怕过不了多久,承乾宫娘娘或者是永和宫娘娘,就要找你们夫妻说话了。”

    胤禛心中一凛, “多谢二哥提醒。”

    也是,毕竟在这个年代,对女子的最高要求,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打理家业相夫教子,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皇贵妃那里还好说, 她如今的见识已经不一样了, 多半就是走个过场。

    但德妃那里,就有些麻烦了。

    如果胤禛和德妃的关系不好, 德妃固然在心里不满明若这个儿媳,但嘴上却不会说。

    如今他们母子二人的关系早已缓和,德妃那一腔为人母的担忧,自然就藏不住也不用藏了。

    不行,回去之后得和明若商量一下,究竟该怎么应付永和宫那边。

    反正让明若放弃一切事业回归家庭,不管是胤禛还是明若, 都是不乐意的。

    下一步,他还准备把手工编织厂开到京城来,带动进城的中下层妇女,一起寻求经济独立呢。

    他总不能帮别的女孩子解脱了来自家庭的压迫,却让自家人继续受封建礼教压迫吧

    毓庆宫的太监宫女不少,但真正能被太子绝对掌控的,却还不到一半。

    就这,还是前些年太子联合胤禛闹了一通,让康熙不好再频繁的更换毓庆宫伺候的人。

    若是像前世那样,只怕太子身边,连贴身太监都要时刻防备,更别谈什么心腹了。

    所以,他们要搞宫廷政变,要么就得拉拢一到两支禁军,要么就是快准狠地先把康熙放倒。

    太子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把康熙放倒,竟然比拉拢禁军的成功率更高一点。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历代禁军的训练模式了。

    皇帝对于禁军的组建,一直都是矛盾的。既怕禁军太弱保护不了自己,又怕禁军太强造自己的反。

    特别是五代十国之后,宋朝的开国皇帝来了个黄袍加身,完全靠军队上位,让后世的皇帝对于军队更加防备。

    这其中,防备的对象也有禁军。

    所以,越往后的朝代,禁军的构成就越复杂,到了清朝的时候,禁军竟有包括虎枪营、善扑营、前锋营、护军营,乃至步兵统领辖下的五城兵马司等十四支禁军机构。

    这些禁军相互之间并没有同属关系,属于平级,彼此的职责之间还相互限制。

    更重要的是,这些禁军的首领都是皇帝指派,空降过去的,没有一个是从本营中脱颖而出升上去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皇帝知道,却有无可奈何的bug。

    那就是禁军首领,和各支禁军军队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一旦禁军中的中下层管领们联合起来摆烂,禁军首领根本管不住。

    从太子总结的历代政变中看来,禁军的作用若说大,它也大;若说小,那简直可以说是没有。

    因为若是没有皇帝的命令,没有一支禁军敢轻举妄动。哪怕是护驾之功,他们都不敢主动争取。

    主动带领手下护驾的禁军首领,当时皇帝可能会赞赏他,但事情过后,十有八九都会被明升暗降。

    因为,没有一个皇帝喜欢太过有主动性的禁军。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计谋之所以能成功,不就是军队里的聪明人太多,积极主动性太高了吗

    结果那些人的下场是什么呢

    杯酒释兵权。

    这场被后世无数文人赞誉的酒局,对于靠战争升官发财的武将们来说,真是有苦说不出,还得表现得感激涕零。

    所以,只要他行动够快,在康熙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先把康熙放倒,收复禁军就只需要一个差不多的由头。

    因为他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是大清帝国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理由都不必找得太圆满。

    于是,再胤禛实验玻璃配方,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太子已经开始暗中收买康熙的侍膳太监了。

    一个太监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一是钱财,二就是给他的家人送温暖。

    毕竟清朝太监之所以会变成太监,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家里太穷,日子过不下去了,才把他们卖进了宫里。

    他们在宫里拼死拼活,每月得到的月钱、赏钱,底下小太监的孝敬,都要送回家里一部分,让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

    等胤禛的玻璃做房建起来的时候,太子已经从康熙的八个侍膳太监中,选出了一个合适的。

    那太监有个侄子,颇有几分读书的天赋。偏偏因为他做了宦官,他侄子并没有科举的资格。

    于是,太子就承诺他,事成之后,给他侄子在六部某一个笔帖式的职位。

    这对于平头百姓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也足以让那个太监为他效死力。

    如果太子在十年之后想要宫变,则还要考虑一个地方,那就是驻扎在京城周边的唯一一个野战部队京畿大营。

    因为那个时候,底下的阿哥们都长成了,有野心的或许不止一个。

    如果让京畿大营这个京城周边最具战斗力的军队为旁人所用,那太子这边的军心士气必然瓦解,到头来会为他人做了嫁衣。

    自从把紫禁城的平面图送给太子之后,胤禛就没在和太子当面联系。

    但两人之间的暗中联络却也不少。

    这些年,太子在朝中拉拢了不少人,胤禛也在地方上发展了不少人脉。

    而这些人脉里,有一少部分已经升迁到了中央。

    虽然这些人入京的时日还短,在各部门中都没有占据高位。但很多时候,中下层的官员,才是真正掌握实权的。

    如果把这些人笼络好了,对于大变之后的后续工作,都是不小的助力。

    如今是康熙十一年,前年康熙刚刚御驾亲征,第二次征讨葛尔丹。

    和历史上一样,康熙在这次出征的过程中大病了一场。

    而太子汲取了前世的教训,接到旨意去探望皇父的时候,几乎是数天数夜不眠不休,食水也少进。

    等他赶到康熙身边的时候,已经是形容枯槁,看起来比康熙病得还要严重,惹得康熙感动不已。

    虽然那次的病情已经好转了,但谁也不能保证没有后遗症。

    毕竟,那一次康熙病得实在是太严重了。

    如果不是太子早有准备,先把索额图放倒了,索额图怕是还会像前世一样,随时准备康熙驾崩之后接管京城。

    太子把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全部都想到了,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而这个时机很快就到了,快到胤禛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一面族都结束了。

    那是康熙十一年的重阳宫宴,满宫上下都插茱萸、饮菊花酒,地位高的主位娘娘们,或者是受宠的小主们,都有康熙亲自赏下的肥美螃蟹。

    而且螃蟹都是快马加鞭,连着湖水一起,从澄阳湖运来的,最小的也有半斤一只,个个都是团脐,蟹黄饱满。

    由于去年亲征葛尔丹大胜,今年喜欢的儿子又成婚了,康熙的兴致很高。

    满宫的娘娘都是看皇上的脸色行事,见皇上高兴,众人都凑趣敬酒。

    康熙也是来者不拒,一连饮了十几杯。

    还是太子看不下去了,急忙上前劝阻,并让人给康熙端来了热腾腾的醒酒汤。

    儿子孝顺,康熙自然不会拂了儿子的意,在侍膳太监试过之后,他便就着宫女的手,将一碗饮酒汤喝了个干净。

    空碗被扯下,又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被砸成碎片销毁,有一支一模一样的明黄彩釉牡丹碗被放回了原处。

    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

    等胤禛收到消息的时候,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太医检验的结果,就是康熙饮酒过量,又不慎吹了风,因而中风在床,右半边身子完全麻木。

    胤禛呆了片刻,顾不得半夜更,急忙和明若两人起身穿戴整齐,着急忙慌地赶到的乾清宫。

    由于他的贝勒府还差收尾工作没有做完,他们夫妻日如今还是住在东四所,来的速度自然不慢。

    他们来的时候,只有太子先到了,大阿哥、阿哥并一众小阿哥都还没有来。

    胤禛让明若先在门外等着,他满脸担忧地进了康熙的寝殿,发现留守的大太监是魏珠,心就先放下了一半。

    “魏公公,汗阿玛到底怎么了前去禀报的小太监说得含含糊糊的,我也没听清楚。”

    魏珠眼眶通红,声音嘶哑着说“万岁爷在宴上喝多了酒,回来的时候奴才们又没劝住,让他老人家在外面吹了风。

    进了内殿之后,一开始还好好的,说是要翻牌子。可是没等奴才们把得幸得蓝贵人抬过来,万岁爷就嚷嚷着头疼。等太医来了,已经来不及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