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 正文 第367章 揆叙来了
    魏珠十分伤感。

    毕竟他是康熙的贴身太监, 康熙在位的时候他才能享受最大的权势。

    一旦康熙有个三长两短,新皇继位之后,自然有自己的心腹要提拔。

    他们这些老人就算再有本事, 那也是前朝旧人,要给新人退位让贤的。

    最好的结果, 也就是得了新皇允许, 能带着这些年积攒的钱财出宫荣养。

    但魏珠今年才三十多岁, 就此断了大好前途, 让他如何能甘心

    如今最想让康熙好转康复的,绝对是几个伺候康熙的大太监。

    甚至后宫的娘娘们,都没有比他们更加热切。

    盖因清朝皇帝的后宫,多是从八旗贵族中选秀而来,这些娘娘们无论分位高低, 其背后都有家族支撑。就算是皇帝死了,也没人敢让她们殉葬。

    既然如此, 皇帝的死活,她们也就不大关心了。

    在这个时代混了这么多年,对于魏珠此时的心情,胤禛也颇能理解。

    因而,纵然他所希望的和魏珠希望的南辕北辙,还是出言安慰道“汗阿玛乃是真龙天子,自有天佑, 此难也必然能逢凶化吉。”

    虽然他安慰人的心不是十足的称, 但这么多年来,他对康熙也是有真感情的。

    只不过,这份感情里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再加上康熙一次又一次的骚操作, 让他的理智彻底压过了感情。

    虽则如此,得知康熙中风瘫痪在床,胤禛心中不免伤感,在安慰魏珠时真情流露,颇有几分同病相怜之意。

    魏珠本就对胤禛颇有好感,此时更觉他心性纯孝,不由赞了几声,让胤禛两家烧得火辣辣的,颇为羞愧。

    好在魏珠体谅他担忧康熙,并没有多拦着他在半路说话,而是很快就引他进了寝殿。

    胤禛见了寝殿,迎面就看见十二扇仙鹤松柏屏风在榻前耸立,隔着屏风,影影绰绰的看到好些人影。

    只听声音,胤禛判断出,里面应该是皇贵妃带着后宫四大妃,在里面照料康熙。

    因着宗室亲王和其余皇子还没到,太子为了避嫌,并不敢往内室去,而是站在屏风的外头,既能随时了解里面的情况,也能等候其余人。

    “二哥。”胤禛上前给太子见了礼,兄弟二人一个眼神交汇间门,胤禛便已经了然。

    一切都在掌握中。

    他又进内室,拜见了诸位娘娘,近距离探望了康熙,表达了一番担忧之情,才又退了出来,和太子站在一起相顾无言。

    此时此刻,他们俩多说一句话,就有暗中串联之嫌。

    干站了片刻,便有乾清宫的小太监给两人奉茶,张保急忙接过,转手奉给胤禛。

    胤禛给张保使了个眼色,在那奉茶的小太监退去之际,迅速而低声地对张保说了两句话。

    张保微微点了点头,找了个机会退了出去,本人不注意,又把那两句话传给了等在门口的明若。

    不多时,大阿哥和三阿哥也进来了。

    经过这些年惠妃和大福晋的努力,还有明珠的日渐疏远,大阿哥早就去了和太子争锋的心。

    如今又闻康熙中风,这种病在这个时代治好的概率几乎为零。

    所以,大阿哥哥来了之后,非常规矩地给太子行礼,一点都没有早年的跋扈之气。

    见大阿哥这么给面子,太子也投桃报李,不等大阿哥跪下去,就急忙把人扶了起来。

    读了那么多的史书,太子可太清楚了,自古以来,世人都喜欢悲情英雄式的败者,和宽厚仁慈的胜利者。

    又有刘邦这个封赏功臣最为大方,对待翔辰最为宽厚的长者在一旁指点许多,太子早就不把兄弟争锋当成大事了。

    反正他登基为帝已经是既定的事

    实,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和大阿哥计较一时长短呢

    万一勾起了大阿哥的逆反心理,在关键时刻给他捣乱,岂非是得不偿失

    眼见大哥直接臣服了,一直在观望的三阿哥也只得收敛了所有的心思,在太子面前表现得毕恭毕敬。

    太子也顺势对三阿哥表达了善意,兄弟之间门一派和睦,让不知情的人看了,怕是会暗暗感慨天家兄弟和睦,当真看为天下表率

    实际上如何,个人心里都清楚。

    大阿哥只是需要太子的一个态度,一个日后不会为难他的态度。

    毕竟他如今不比从前,除了额娘和福晋之外,又新添了两个女儿,拖家带口的,自然要更加谨慎低调。

    至于三阿哥,自从太子和胤禛表面决裂之后,他就时常往太子跟前凑,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太子最好的弟弟。

    如今眼见太子最终得利,大阿哥有没有半点搞事的苗头,他自然乐意给太子抬轿子,顺便暗中相胤禛炫耀挑恤。

    对此,胤禛心中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兄弟三人又等了半个时辰,康亲王裕亲王等宗亲到了。

    胤禛迅速和太子对视了一眼,代替太子出门迎接。

    几个宗室亲王简单地询问了康熙的情况,胤禛自然是把情况往重了说,并趁机暗示,当此危急之时,应该由太子主持大局。

    裕亲王秒懂。

    宗室亲王来了,自然是先要面见康熙。寝殿中除了皇贵妃之外,其余嫔妃都避到了侧室。

    康熙并发的疾病,半身不遂嘴歪眼斜,显见是说不出话来了,更不可能再处理国事。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又有太子这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该如何安排,诸人心中都有数。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头一个站出来支持太子摄政监国的,竟然是平日里行事十分低调的裕亲王。

    要知道,他和太子可没什么交集啊。

    众人心里一面觉得奇怪,一面又暗骂裕亲王嘴快,把拥立之功的头功给抢了。

    康亲王等人随后也表示了同意,不过他们却以太子尚未成婚为由,建议从宗室中推举出两位王爷来,和太子共同理政。

    胤禛面色微变,似笑非笑地说“二哥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搁在平常人家,怕是儿子都好几个了。我二哥不过是洁身自好,不欲在嫡子出生前有庶子而已。怎么到了几位叔伯嘴里,就成了年幼不知事”

    八阿哥也上前一步,笑眯眯地说“四哥息怒,几位老王爷怕不是年纪大了,又兼寅夜惊起,脑子略显昏沉,这才言语失当。咱们身为小辈,有尊老爱幼之心,自该体谅一番。”

    好家伙,如果说胤禛说话不客气的话,八阿哥简直就是直言他们年老昏聩,胡言乱语,干脆利落地把几个宗室老王爷的脸面撕下来,扔在地上踩。

    此时不能多说什么的太子,红着眼眶一脸哀伤,心底却忍不住为八阿哥喝彩。

    唉当个孝子可真难呀,被人喷到脸上也只能忍着。

    幸好孤弟弟多,有本事的弟弟更多。

    一直沉默的大阿哥眼珠子一转,开嗓嚷嚷道“八弟,你瞎说什么大实话呢就像四弟说的那样,太子今年都十九了。

    你大哥我十九的时候,你二侄女都已经出生了。几位老王爷都是德高望重之辈,这些事理自然是明白的,方才不过是太子开个玩笑。”

    这位也不是省油的灯,非常高姿态地表示台阶也已经给你们铺下了,该下来就赶紧下来吧,别给脸不要脸。

    他跟太子可一直不对付,这些年虽然关系缓和了,却也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此时有机会卖个好,他又何乐而不为

    礼亲王、康亲王这两位老王爷脸色瞬间门就黑了,却又不敢狠得罪太子,一口气憋的不上不下。

    庄亲王倒是还好,毕竟他连亲生儿子都没有,就算争取到再大的利益,将来还不是便宜了旁支

    裕亲王仿佛是铁了心要抱太子的大腿,只要一开口,不是在帮太子说话,就是帮几位语气很冲的小阿哥打圆场。

    与他态度相反的,就是康熙的另外一位兄弟,果亲王常宁。

    这位自身没什么大本事,所以在康熙这里的待遇,远远比不上裕亲王。

    为此他心中一直不服,经常性的恶心康熙。

    如今康熙突然瘫痪了,要换侄子上位,常宁就觉得,自己作为康熙的亲弟弟,太子的亲叔叔,怎么着也得捞点好处吧

    和太子一起理政的权柄他是不敢想了,但别人吃肉,总得让他喝口汤吧

    素来眼高手低的常宁没有发现,一只满脸悲痛的太子,看他的眼神已经十分冰冷了。

    而原本是主角的康亲王、礼亲王、克勤郡王等,已经渐渐的把主场让给了他,摆明了拿他当枪使。

    偏常宁还自以为得势,越说越得瑟。

    裕亲王倒是有心拉这个弟弟一把,把人家一心往坑里跳,对裕亲王使的眼色视而不见,裕亲王心里窝火,干脆就不搭理他了。

    就在几方争执不休的时候,魏珠突然来报,“太子殿下,翰林院编修纳兰大人求见。”

    口嗨顺嘴的常宁当即就怼了回去,“这是皇家内部事,他一个翰林院编修来凑什么热闹”

    一直没有说话的太子,缓缓来了一句,“他既然选在这个时候求见,必然是有要事,见见又如何”

    太子毕竟是太子,就算清朝早期对储君这一职位的认同度并不高,太子的手段也足以让这些宗室亲王们忌惮。

    因而,太子一发话,常宁立刻就闭嘴了。

    他只是想捞点好处,不是想断了自己的后路。

    虽然,在他不自知的时候,后路已经被他自己断完了。

    在魏珠的带领下,纳兰揆叙地头走了进来。

    “奴才纳兰揆叙,给太子殿下请安,给诸位阿哥爷请安,给诸位王爷请安。”

    在纳兰揆叙跪地行礼的一瞬间门,原本对他将诸位阿哥放在自己前面不满的宗室亲王们,突然鸦雀无声,死死的盯着他行礼时,从袖口掉出来的一样东西。

    就在这时,魏珠再次通报,“太子殿下,索额图、明珠、马奇、熊赐履等诸位大人求见。”

    朝中重臣来了,一切都要尘埃落定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