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凤大唐 > 第十九 铁骑绕柳京 三
    贞观十九年正当洛阳乾阳殿里被禁军围得密如铁桶一样的时候,在辽东,唐与高句丽的战斗开始了。

    新市城,高句丽人根本没料到唐军会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仓促之下,根本就没了主意,很快就被占领了,唐朝军队这次占领新市只用了十几个骑兵,俘虏五百多高句丽人,唐军所付出的只是一个轻伤,此人的马初上战场有点怯,把骑士蹭了一下。

    而李世勣则带带领军队绕道而行突袭了玄菟城。

    接到了二李的战报,李治非常高兴,仅仅半个月,唐军已经拿下了高句丽在辽水流域的几座城池,给高句丽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张俭那里怎么样?”李治担心张俭驾御不了契丹、栗末部等少数民族佣兵。等了半日有消息传过来,张俭给支援新市的建安城里的援兵当头一击,骄横的高句丽军队被打得四散奔逃。

    李治忙让人去取来地图,认真地查看。

    新市、玄荼这都是西汉故地,唐朝军队拿了下来也不足奇怪,当年杨广的军队还打到离平壤三十里的地方呢。

    李治看了看地图,在他印象了除了安市城,就那个白岩城最让他记忆深刻,却是高句丽在辽水流域的重要城市。

    没多久李世勣又拿下了盖牟城。

    李治也带着后继部队越过泥泞的辽泽与二李的部队集合。

    而走海路的张亮的部队成功登陆,那时的人还没意识到登陆作战的概念。

    卑沙城

    此城并不大,但是依山而建,十分险峻,唯一稍微好一点就是西门的山坡要缓和一点。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富有高句丽特色的要塞。

    针对这种要塞,唐军早已经展开过针对性训练,李治还专门和李世勣探讨过。李治联想到以前盗掘悬棺的场景便画了几个小样,把飞虎爪,岩钉子和大麻绳的用具仔细画了样交工匠制造。经过实践证明这些穿越产品还有一定的功效,军队也就采用了。最让唐朝工匠震撼的是那个滑轮装置,拉起重物来非常地省力,这东西对于21世纪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简单装置,在唐朝却足够让古人目瞪口呆的。

    其实在李治内心深处,他还有一样东西是他非常想造出来,那就是火炮,有了那东西,安市算什么,就算打到波斯波利斯,甚至观兵君士坦丁也不成问题。

    这是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卑沙城里安静异常,只有远处潮起潮落的水流声和海风的呼啸声。

    几条黑影低伏身子,顺着草棵麻利地移动着,一直到城墙下。然后在确定高句丽人走远后抛出飞虎爪,勒紧了绳子像林间的猿猴一样飞快地顺着绳子攀爬了上去。

    几个高句丽人在黑暗中永远地沉寂下来,登上城墙的士兵也越发多起了来。

    “什么声音?”守将打开值房的小窗一看,恰巧这个时候久未露面的月亮从乌云后面露出了半个倩脸。

    那守将倒吸了一口气,借着微弱的月光,他看到了城下攒动着一群什么东西,直觉,直觉让他觉得这事情一定非比寻常。于是他急忙穿好袍子,开门去查看。门一开,只见寒光一闪,守将瞪大了双眼,喉咙却发不出一丝声响,脖子上深深的刀痕在好象在宣示一个生命即将湮灭。

    卑沙城就这样在梦里陷落了,这个夜晚成为了这座城镇所有居民一生的梦魇,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他们还常常梦到这个场面并被惊醒。

    卑沙城也造就了一个新的神话和新的英雄,王文度的名字和卑沙城在这一刻成为一体。

    平壤

    一夜之间,战败的阴霾笼罩住了这个城市,人心浮动,谣言四起。辽水流域的丢失倒不值得高丽高层担心,本来自己就没有能和大国较量的资本,但是卑沙城离平壤却是近得很,一旦唐大打到平壤,那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尽管莫离支已经宣布调集大军和唐人决战,要让唐人和隋军一样自尝苦果,但是明眼人却不看好,只不过也不敢表现出来。

    南方几个新占领地区的局势也更加难以控制,一个金仁问,一个仇近,两个贼寇纠集大量新罗叛民和高句丽占领军展开了猫鼠游戏,一旦抽调南部的兵力,甚至不需要多高的智慧都可以预见到那些地区很快会重新回到新罗的手里。而一向懦弱的新罗军队在得到唐人进攻高句丽的消息后气势大盛,百济那些家伙在首鼠两端之际越发倾向于唐—新联盟,有消息说百济王私下已经命令不许再进攻新罗,转为观望的态度,而在和高句丽接壤的地方百济的军队集结的密度越来越大。高句丽被削弱,对于百济最实惠的好处就是他可以顺便“帮助管理”几个高句丽的城镇。

    无论如何,不管胜负,高句丽都必须为这次战争付出高昂的代价,而统一三国的进程不得不推延下去。

    一些敏感的大臣已经私自把自己的子女家眷送到了南方去,而泉盖苏文也以巡视的名义让三子泉男生去了南部。

    “莫离支,不好了,唐人已经打到了辽东城。”

    唐人击破大镇盖牟,俘虏二万人,粮秣得了无数,让泉盖苏文肉疼不已,现在又打到了鸭渌水边的桥头堡——辽东城。眼见再拿下白岩,唐人便要跨过鸭渌水扑向平壤了。

    “调集北帅高延寿、高惠真死守鸭渌!”泉盖苏文狂叫道,“守不住叫他们提头来见。”

    十万人,泉盖苏文就像赌红了眼的赌徒。但是高句丽国内氏族林立,在京畿自然泉氏为魁渠,但是在地方上他命令未必管用,而那些氏族宗老的话可能比他大莫离支的话更有用。要调集那么多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奴隶制的高句丽,拥有奴隶数目多的人权势也是很大的,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何况对于唐人的态度,多数人并不是那么坚定地站在整个高句丽的立场。

    

    辽东城下。

    面对高句丽四万大军,将领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当然说得最多还是等待李治的人马到了才开始会战,这样的把握要大了一点。毕竟唐军才不过万余人,还是长途跋涉过来的,仓促挑战四万敌人,这个事情是比较悬的。

    李道宗说道:“我不这么看。我不知道你们注意观察没有,敌人的旗帜和杂,人马分配也不均衡,他们的装束也不统一。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这些人也不过是临时拼凑起来人马,也是经过长途跋涉才到了这里,情况不见得比我们好多少。他们不过是想依靠人数的优势就想打败我军。我看就趁他们立足未稳先打他们一下,这样一来以有心算无心,未必会输啊。作为前锋我们就该扫清阻碍,难道非要等太子来啃这块骨头?”

    李世勣沉吟了一下说:“既然这样,我看就按江夏王的意思,我们先打。”

    大家见两位军事主官开了口,也就不再非议了,立刻下去准备。

    唐朝的骑士们都整装待发,果毅校尉马文举说道:“不碰到凶猛的敌人是没办法显示我们的勇敢的。”

    将士们听了勇气大增,跟大声吼了起来。

    “杀贼!”

    唐军如猛虎,扑向了高句丽军队。

    训练有素的唐军如专业杀人机器,冲垮了高句丽人的队伍。不过人天生对死亡有恐惧,唐人里也有孬的,张文义带着几百个亲骑兵连连后退,这下唐军队形大乱,李道宗急了派上执法虞侯斩杀了几个人才勉强压住阵形,不至于全面糜烂。不过高句丽的军队也已经失控根本没顾得上趁机掩杀过来。

    四万高句丽军作鸟兽散去,辽东城一见这援军都给打跑了,自己也没守了,干脆投降算了。

    等到李治到来,辽东城已经被拿下了,李治看到的已经是这场战役的收尾工作了。

    听取了报告,李治立刻请出黄钺,斩杀了怯敌退后的副总管张文义。血淋淋的人头挂在辕门,让从这里过的将士无不心惊。

    马文举被擢拔为中郎将,而其余人也记了大功。等班师回去后再进行犒赏,而从城里所得的财物都按功劳大小立即分给了这些大大小小的人员。

    赏罚分明了,大家也服气了。

    望着那滔滔辽水奔流不止,李治把目光投向了东南边,那里是辽河边的另外一座堡垒——白岩。

    

    洛阳,乾阳宫。

    “辅机来了啊。”太宗勉强起身道。

    长孙无忌忙上前扶着他:“陛下珍重啊。”

    太宗说:“放心,朕还死不了,最少要等到太子回来不是嘛。”

    “陛下,你这话说得。”长孙无忌说道,“便是太子回来了他也是太子。”

    “听说朕又添了两个皇孙?”太宗说道。

    长孙无忌说道:“可不,据说母子平安,今年是个好年景,都是两个皇孙。”

    太宗哈哈大笑,又说:“据说薛收的女儿也怀孕了。”

    长孙无忌说道:“是啊,龙脉延续兴旺,国家兴盛之兆。”

    太宗说道:“素洁和上金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太过微贱了点。什么时候能给朕添个正宗的皇孙才好。我想了想,等太子回来就举行大婚,也顾上什么法统了。这些事情必须加快,否则我没法去向皇后交代啊。”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还是好好将养身体吧。”

    太宗说道:“将养?我还没有看战报怎么休息得下啊。现在真是后悔那么早把太子放出去,他还是个孩子。”

    长孙无忌说道:“太子殿下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也是龙种,在对付高句丽的战役里颇有建树。”说完乐呵呵地把塘报给皇帝看。

    太宗看了看说:“能做到三军用命,已很不错了。”

    长孙无忌说道:“还不是陛下你的神威所至。”

    太宗点了点头,闭目养神。

    长孙无忌退了出去,转向建阳殿,却瞥见一副包金马车飘了过去。长孙无忌冷哼了一声,旋有装做无事的样子走了。

    “陛下。”杨妃手捧玉碗款款地进了来,“您该服药了。”

    太宗睁开眼笑了笑,接过玉碗喝了药:“这个药还真苦。”

    杨妃说道:“良药苦口嘛。”

    太宗抓着杨妃的纤细小手,轻轻抚着说道:“你有了心了。嚣儿呢?”

    杨妃说道:“睡下了。”

    太宗说道:“爱妃啊,朕欠你太多啊。这皇后的封号朕说过要给你的却不能给你,你不会怪朕吧。”

    杨妃说道:“妾身那里还敢埋怨陛下啊,臣妾也知道陛下的难处啊。只是还请陛下见一见吴王,慈父爱子不可隔绝太久。”

    皇帝一笑:“叫恪儿进来吧,你亲自去叫他。”

    杨妃出了殿,去拐角处招来了吴王。

    “多谢姨娘啦。”李恪说道。

    杨妃看了看李恪,现在他出落地更加高大,也留起了鲜卑武士喜欢的八字胡,那白净的脸上也平添几分沉稳,心里叹了一下,若是我的孩儿早点长大如吴王一样干练该多好啊,便说:“我若非是看在我那死去的姐姐面上,这忙我是不帮的。皇帝病刚好,莫惹他发火。”

    

    太尉别居。

    长孙无忌正在听一个黄衣中使的叙述,却是波澜不惊,看不出什么表情来。长孙无忌听了让家人给中使几串钱和几匹火浣布,那中使得了若干财物不禁欢喜,千恩万谢。

    “童老有心了,代老夫好好问候他。”长孙无忌说道。

    那中使说道:“阿爷和掌武是过命的交情,这些都不过举手之劳。”

    打发走了中使,高履行从屏风后出来:“表哥,这算怎么回事?”

    长孙无忌胖脸立刻阴沉无比,恨声道:“这都看不出来,有人想趁太子不在朝中搞些鬼蜮伎俩。”

    高履行一下就变了色做切喉状,说道:“是不是——”

    长孙无忌拉下他的手,轻声道:“皇帝并不是好欺的,你们莫乱来,老夫自有计较。那个从二夫的贱人,真是不知道死活,当初我就该把她给杀了,真是一时不忍,贻害自身。这次却是他们自己找死,怪我不得。”

    —————————————————————————————————————————————————————

    掌武:太尉别称。

    阿爷:父亲,这里是指干爹。

    辽东城被斩的是张君义。

    前章两个BUG:唐朝藩王一般是十岁离宫建牙,当然贞观皇帝是比较溺爱孩子的,所以三个嫡出的都没准离开身边过;山海关古称临渝关,漏了个“临”字。

    这几天出差在外,一直没什么时间,却发现上了分类推荐,只好拼了几千字,大家原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