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凤大唐 > 第廿五 榴花照宫闱 一
    贞观十九年十月冬令前夕,太子搬师回朝,长安人潮涌动,成为了花的海洋。

    只有十二岁的高好幸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吃惊,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城市,本来他以为平壤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但是和长安比起来,平壤犹如穷乡僻壤的小山村。

    而爱好新奇的长安人民又见识到了高句丽那充满了节奏和欢快气氛的高丽乐,不过那些表演者内心可没有什么欢快的感觉,惶恐倒是多多。

    新高句丽王高任武已经知道了李治即将成婚的消息,于是他不顾自己国家还没有从战争的阴霾里走出来,送来了女乐和许多礼物。当然做为回报,契丹、奚、栗末部佣兵被派入高丽剿灭盘踞在高句丽北部山区的黑水部。至少黑水部没有实力反噬自己的老雇主。

    皇帝命宰相亲自出城迎接。

    见到了房玄龄带着南衙宰相在城门口,李治连忙下马,步行而来。毕竟老房还是太子少傅,名分上和太子有师生关系,李治是很懂什么叫“月盈则亏”的。别看自己现在是太子,还是那句话,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

    李治受到宰相亲自郊迎的超高待遇,倒是惶恐地很。因为以前也有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发生在当今皇帝的身上,至于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会有什么新的想法,李治一时间也摸不清楚。

    李治放弃了乘坐肩舆,改骑马,带着自己护卫在宽阔的朱雀大街上一路奔驰。

    到了承天门广场,却见荫荫高公槐下黄濮罩着一人,全身铠甲环肩,不是李世民又是谁。今天他作为一个父亲来接儿子,做为一个皇帝迎接凯旋的将军,多重身份,最后他还是决定以一个老军人的身份来与一个年轻军人见面,所以特意穿了铠甲。

    天子出承天门外迎接,这可谓是前无古人。一国之尊,除非是亡国之君,否则绝无出宫阁接人的道理。但是大家都理解一个做父亲的心情,所以那些言官也没再说什么。

    而长孙无忌立在太宗背后,树阴几乎遮挡住了他的行藏,看不清楚他是什么表情。

    “父皇!”李治满眼泪水,距离皇帝二十步的样子就跪下了。

    “哈哈,起来。”太宗上前拉起了儿子,他仿佛在李治身上看到了什么。

    “天策上将军致问征辽大都督。”忽然有人叫了一嗓子,却是长孙无忌。

    “李治拜见。”李治赶忙知趣地下拜。

    太宗一捋胡子:“这个老货,却是老玩闹。”再次拉起他心爱的太子一齐进入了承天门。百官叩拜山呼“千秋万岁”。

    皇帝在两仪殿宴请大臣,而一位紫衣白鹿的三旬男子也肃立在一边。

    “臣拜见皇帝、太子。”李恪说道。

    一见李恪,他也是三十出头的人了,嘴上早蓄上了八字胡,据说在扬州一带颇有声名。

    看到李恪,李治的心情显然是复杂的,一方面出自对这位才能杰出的兄长的惋惜,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内心的不安。

    李治忙上去扶起李恪:“三哥礼重了,宴后还请到东宫来。”

    李恪苦笑道:“这——”

    太宗说道:“你们兄弟难得聚会,等吃了你弟弟的凯旋酒再走嘛。”

    李治一肚子奇怪,但是他看到长孙无忌那冰冷的眼神,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宴会是盛大地,隆重地,赞美和褒奖的诗篇很快生产出来。

    “传罗黑黑过来。”太宗说道。

    一个皮肤黑黑的宫女怀抱琵琶,看样子并不美丽,不过眼神里透着灵气。

    “见过陛下、太子殿下、吴王殿下,列位上官。”罗黑黑倒是口齿伶俐,款款入座。

    “朕也来。”太宗皇帝也操起了琵琶。

    “儿臣愿意与三哥共舞。”李治起身道。

    李恪眼中闪过一丝宽慰,而长孙无忌的内心则显得滋味杂陈。

    唐人的舞蹈,唐诗多有描绘,大致分为“软舞”和“健舞”两类(起点很多写盛唐的书写得甚为详细,我就不再多说),而李家兄弟则是跳起了胡旋舞,而且是对舞。

    此时的李治完全没有原来历史上的胆怯和唯懦,他完全是太宗皇帝的年轻翻版。

    “毕竟是龙生龙,凤生凤啊。”长孙无忌内心有喜悦,还有一点点失落,只不过他自己也不愿意承认罢了。

    在错错切切的琵琶声里,两个王子一著紫一著赭黄,犹如两只蝴蝶,翩翩然,生命之火正在熊熊燃烧。

    

    东宫天成殿

    李治宴请他的兄长李恪。

    李恪和李承乾同一年出生,还略长一点,不过因为是庶出,所以屈列第三。因为其母是炀帝之女,前隋公主,所以颇受太宗所爱,要不是庶出,估计太宗便要立他当太子。

    本来太子出征,他乘虚而入,虽然借口多多未必没有染指东宫的想法,但是他显然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很快弹劾蜀王的奏章和弹劾曹王的告密信就雪花一样飘了过来,聪明如太宗自然知道这些东西所隐含的意义。一切的原罪都在于,太子不在的时候皇帝身边多了位心爱的皇长子。形势险恶无比,一方面拥护的太子的力量遍布朝野,一方面太子典军在外,一个处理不好可能引发李唐王朝的灭顶之灾。晋朝的八王之乱的前鉴,编写《晋书》的太宗不可能不明白。

    为了保全爱子,太宗只能狠心把吴王赶回去。而李恪的梦也只能最终成为一个梦。

    李治和心事满腹的三哥谈了一阵,但是李恪心节太重,根本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脱的。李治感到非常地遗憾,他本来是想扶持吴王起来和长孙无忌抗衡,达到削弱功臣元老派,那样李治就可以不用启用身边的危险人物——武则天了。不过有句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李恪那心高气傲的性格注定他只能沿着历史走下去,只能有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长安城的暗流没有因为太子的回归就停止,有人揭发小杨妃密谋联络吴王行不轨之事。

    流言有的时候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真实性,只要它有足够的针对性。

    太宗皇帝虽然对这些流言不屑一顾,但是去小杨妃那里的次数也不多了。

    而曹王明受到了皇帝的呵斥,并在九岁幼龄就被放出宫别居。而对蜀王李老六,太宗派去了侍御史柳元调查他的罪过,并命令益州采访使张行成把蜀王软禁起来。

    

    东宫内道场

    “太子殿下。”一个女道士款款而至。

    李治挥手,那些宫女自然就乖巧地退了下去。

    “媚娘,你清减了。”李治拉着武华的手轻轻地抚道,“手也起了茧子啦,不是不让做笨活计了吗?”

    武华则面带羞涩,两片红晕微起,说道:“贫道日夜为太子祈祷念经,所以才……”

    李治叹气道:“你真是有心了。”这武华倒是呵气为兰,皮肤也如蜀锦一样嫩滑。

    “殿下,这里是道观,这…”武华说道,毕竟那个时候大唐的人普遍对神明有着非凡的敬畏。

    李治放了手说道:“我常读黄老之书,唯有《素女篇》终不解,不知道玉会真人肯为寡人解否?”

    “妾愿意与殿下同修。”武华的眸子里闪动着喜悦和一丝丝的野心。

    李治便一把把她那娇若无力,柔若无骨的身子抱了起来。

    “妈妈的,这个未来的武大妈还真是重啊!”此刻李治的心里却是另外一番想法,如果武华知道这个男人真实的内心估计要晕倒。

    后殿静室,隐隐有呻吟声传来。

    “终于!”李治整理了下衣裳,望着那点点腥红,染在那白叠布上,状若梅花,不禁有点激动,“老子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命题——我给武则天开苞了。”

    望着楚楚落泪的武华,李治倒是佩服她的克制力,自己当时误会自己可能是用上了太宗的“二手货”所以去的力道就很猛,一般的娇弱的女人很难承受,毕竟现在的李治不是历史上阳痿不举的李九了。但是这个女人硬是一声不吭,只在最后的时候才适当地表现了一下。其意志坚韧可见一般了。

    “今我委身殿下,殿下不可轻弃于我。”武华轻声说道。

    李治抚其背说道:“吾当不负卿。”

    银纱灯下观美人,倒是别有情趣,这武华的确不显老态,虽然比李治还大上四岁,看样子却依旧十五六的样儿。特别是两颗朱樱嵌于玉山顶,更显出花开堪折的成熟来,李治不禁再次抱了她。

    “啊——”李治感觉肩膀有点疼,却原来是武华趁着李治拥抱她的时候在李治肩膀上咬了一口,印上了清晰的牙印,所谓齿臂为盟是也。

    李治不以为意,让武华穿好了衣服,拉着她的手,说道这次来的真正含义。

    李治不经意地一摸下,忽然觉得异样,一看原来武华的右手中指背上有青毫,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这东西的确是有点罕见,大概是雄性荷尔蒙刺激的因素吧。认真回忆了一下,李治觉得面前这个人是人妖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驱赶走了杂七杂八的想法后,李治问起了正题。

    “我听说杨淑妃常信黄冠,经常延请你们过去啊。”李治说道,“淑妃娘子可真是诚心啊。”

    武华聪明灵透说道:“正是咧,娘子是素来信这个的。”

    李治拿出一张帖子给武华看了看:“皇帝年老多病,我想大致是以前平定群雄,引起怨气纠集,还希望真人多为陛下祈祷呢,这是我写的青词,你且看一看。”

    武华看了一看说:“殿下,我省得了。”

    李治拿出三根金梃说道:“这是寡人对各位道长日夜祈祷的一点点意思,还望收下。”然后起身离开,出门前望了望正楞神的武华道:“也莫亏待自己。”

    武华点了点头,双手奉上那青词,李治一笑,把青词送入灯中烧了个干净然后出门去了。

    从内道场出来,李治一脸轻松。唐室开放,那些道观里的女道庙里的尼姑大部分是真心修养,但是也不乏离经叛道者干起皮肉生涯,不过消费的群体都是比较高端了,这里且按下不表。只说按当时人说,人们进出道观也不算什么,即使有的人不是为了祈祷。

    自内道场回到东宫,因为李治刚刚从远方回来,所以皇帝给了他一段时间去休息,不过李治却拒绝了仍然坚持去陪皇帝处理政务,不过呢,一来有得力的大臣,二来李治处理起政务也熟练沉稳了很多,便有空闲。基本上现在唐朝大臣们的重心是恢复征高句丽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伤害,这点在关中和河南、河北道尤其凸现。虽然唐军死伤不过千人,但是造船运输啊,颇为糜费。再加上赏赐有功劳的将士,给国库增加了不少的负担。好在唐朝经历这么多年发展还有点老底子。

    皇帝老子还是很关心自己的儿子的,有时候也来关照一下,不要李治太累。

    “雉奴,在读何书啊?”虽然当了太子,还是要抽出时间来充电学习,这点太宗皇帝自己就是个很好的表率,一般除非有重大变故,便是领兵在外,太宗也是喜欢晚上读一读书。

    一见皇帝老爸来了,李治自然不敢再坐着了,站了起来扶皇帝居正位,这便是“知其位”要认清形势和自己的位置,否则国家的二把手当出了一把手的感觉,那绝对不妙。早请示晚汇报,还要表表决心,这些都是李治坚持做的功课。

    “儿正在读汉武的《轮台诏》。”李治恭敬地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高句丽如今一分为二,百济臣服通贡,新罗稳固下来,这些都是你的功劳啊。”

    “陛下一纸书信便使薛延陀十万草原铁骑不敢动弹,远胜儿臣。”李治给了个马屁,正拍到太宗的爽处。

    太宗笑着说道:“现在边疆逐渐安定,等到你做皇帝的时候,这些人都无法撼动我大唐。朕知道天下人不同意朕出兵,说什么的都有,但是你要记住,朕从来没对这个决定后悔过。”

    李治说道:“陛下的远见是一般人所不能比拟的,大臣们担心民生损害也是有道理的,现在关中、河南和河北等地人口不足,有的豪强世家趁机侵吞口分田,虽然人数很少,不过影响很坏,儿臣以为陛下需以修养为今后之国策。”

    太宗点了点头说道:“你有这样的见解,我很宽慰。打仗啊,将军们高兴,老百姓呢只怕是高兴不起来,朕决定减免这几个道的赋税两年。那些侵占田地的人也派人去查一查,真个是人心不足。”

    顿了顿,太宗挥手,宫人和侍卫都退了出去。

    太宗说道:“昨天朕突然接到举报,说是杨淑妃设下厌胜。”

    “啊——”李治大惊失色,“这一定是诬告,淑妃娘子一向沉稳娴静,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搞起这些邪术来。”

    “不过朕却从淑妃那里找到了这个东西。”太宗从袖子里摸出一个东西来,却是个用碎布扎成的人偶,上书了皇帝和太子的名字,背后是些奇怪的符号。

    “陛下,慎行,慎行啊。”李治说道,“莫让巫蛊之祸再现啊。”说完连忙磕头。

    太宗冷哼道:“朕是天子,如何会被这些邪术所伤。只是那贱婢可恶,我已经让她去和阴氏做伴出家去了。我所顾虑者是怕有人要对明儿下手。”

    李治忙说道:“十四哥聪明可爱,谁忍心加害,寡人定不饶他。”

    太宗说道:“如此最好,做皇帝要仁厚宽宏,做太子也是一样。”

    等皇帝走后,李治擦了擦脑门上的细汗“好险!”

    ——————————————————————————————————————————

    注:罗黑黑实际是位男性,因为擅长琵琶,被太宗看重将起阉割收入了宫廷中,但是本银以为这实在有伤太宗的盛名和影响大家阅读的兴趣,所以改了他的性别,希望大家谅解。

    高好幸,乃是虚拟人物,实际被当人质的正是高任武。作者参考朝鲜李朝高宗的太子李垠来设计此人。

    武则天右手特征见唐人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