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凤大唐 > 第廿八 榴花照宫闱 四
    28榴花照宫闱(四)

    贞观二十年春

    太子李治的婚礼正式举行。

    国储娶元妃,那是非常隆重的典礼了。李治几乎是晕乎乎地被人拥着进行程序化地穿衣,行礼。

    当然唐朝的婚礼是在下午举行,白天是给李治行冠礼。

    三加冠后,李治开始束发成人,正式冠以远游冠,身着五花团龙袍,拴和田玉带。皇帝笑呵呵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群臣纷纷上表祝贺太子。李治跟着李世民在两仪殿接受了百官朝贺。

    一时太乐的乐工纷纷展现自己的技艺,殿上百鸟集结,起起落落,却是来自拂林的僧人所献的百鸟朝贺,加之诸乐班的口技,波斯化人的吐火、飞刀和柔术。整个一个唐朝嘉年华会。

    到了下午便是举行婚礼了。

    因为是国家重典,由禇遂良代表亲自去王家。

    王仁裕去世,由王琏的叔父王仁用代表父家客气地接待了太子的使者。

    柳氏叫侍女和陪嫁丫鬟拥着全身青衣黄裳吉服的王琏出了西房,还没有盖头,只是在珠冠上定一方白纱罗帕,表示对离开父母的不忍。

    柳氏站在台阶上对女儿进行仪式性的教育,大致的内容就是有妇德要辅佐好太子做一个好的太子妃。说着说着柳氏忍不住哭了,心里激动啊,旁边的贵妇人不顾脸上的敷的粉往下掉,纷纷出言劝解道,说的都是好福气啊之类的。

    新娘子哭了几声,便由女官扶着等上了婚车。

    这个时候太子李治也走完了程序和王仁用等女方男性长辈谦虚一番。因为他身份尊贵,本来按照北朝风俗本有妇女持棍驱打新郎的风俗,不过太子谁敢揍啊?因此也少了些欢乐的气氛。

    李治看着自己身穿一身黑颜色的吉服,心里直骂娘,虽然他对这些有心里准备,但是以前见惯了穿得大红袍接新娘子,初唐的新郎官就显得“灰土”了很多。最让李治不习惯的,随着队伍来的乐队、鼓吹和仪仗队自然是不少,不过迎亲的队伍却安静地出奇。原来初唐婚俗秉承汉晋风范,不吹不奏。反而是民间黎民根本不管这些,大吹大擂,好不热闹啊。

    李治也坐上了婚车,整个送亲队伍清一色的冷色调,又不吹又不打,活象葬礼。不过想想后世某哲人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拿到这里也能勉强品出几分哲学的味道来。

    整个迎亲队伍在长安城的御街行走,羽林军早早就封了街,那些百姓只能在楼上悄悄开开窗户,偷偷地看着这支队伍。

    李治坐在车上忽然生出一副革命烈士奔赴XXX的感觉来,“老子好不容易成了太子,两辈子做人头一次结婚,怎么整成这么追思会了。”

    队伍到达朱雀门,有宫中官员引导进入王城。

    送亲队伍到达了承天门,却见长孙无忌穿着黑色吉服,头戴卷梁冠肃立门前。

    这个时候新婚夫妇可不能自己,必须随着赞礼官的指导行进。

    太子夫妇下了车,跪在地上,接受代表皇帝的长孙无忌的祝福。

    “请圣安!”李治夫妇听完了圣旨才起身。

    按当时风俗,新婚的时候新娘子除了丈夫是不能和任何男子见面的,尤其是外舅(丈夫的老爹,当时称外舅。老帽认为这个制度很有必要,如果李隆基同志严格照办不会纳玉真娘子鸟,挖哈哈)

    然后李治夫妇登车继续东行向青宫行进。[老帽按:东宫,别称青宫,hun宫]

    穿过嘉祥门,便进了东宫。

    在天佑殿前搭建了一个巨大的青布帐篷,俗称青卢。新婚夫妇必须在这里度过他们人生的第一晚。

    门口摆设着炭火盆,八个侍女端着八个盘子,里面都是各色的谷物。

    礼官取过来一丈青色的绫子,中间拴着一面铜镜,李治头戴衮冕(有旒,天子十二串,太子九串,前短后长)持一端在前,王妃持一端在后。一前一后跨越了炭火盆。

    夫妇二人进入了青卢,里面铺着价值高昂的波斯地毯和西域的锦罽,两张青色软垫那显然是夫妇两人的位置。

    待二人坐定,则礼官宣布进行下一步合卺。

    好家伙,还真的取了葫芦来,是个镶嵌着珠宝的富贵无比的葫芦,李治认识那些红色的宝石,那些是石榴石和祖母绿,镶嵌成盛开的石榴样子。

    石榴多子,寓意夫妇结婚后能多快好省地生,生得越多帝国也越兴盛。

    待李治接过葫芦发现这居然是玉雕成的,真是不近看难分真假啊。

    接下来当然是喝交杯酒啦。

    然后是侍女分别把那八样谷物放在夫妇面前。

    李治一样拿一点念到“国泰民安乐”,新娘子也照样做只是念的是“风调雨也顺”。

    然后是蔬菜水果,夫妇必须每样尝一下。

    走完后,是一个礼官端来一个银钵,里面有酱,请李治夫妇食用。

    “这是什么东西?”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李治却没吃过这种特殊的有点赤红的酱。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鸑酱。一种肉价比黄金还贵重的美味,产于太白山(今长白山)。据说这种鸟是雌雄一对,雄鸟个子很小也比较难看飞得也不高,雌鸟长得很漂亮而且飞得很高,一般弓箭都射不到它。于是猎人便猎取雄鸟,然后设置机关,通过折磨雄鸟来吸引雌鸟。雌鸟的肉就是这种酱的主要原料。[老帽按:罪过,罪过。古人好吃,以至这种奇怪的而美丽的鸟灭绝,后人也无法目睹其真容,真是罪过啊!所谓长肉无罪,肉美有过。]

    经过这些折腾,李治以为终于可舒口气。

    但是他严重低估了唐朝礼仪的繁琐,马上即将进行的是唐朝宫廷最重要的十二穿衣礼。

    一群女官进了来,全部男同胞全部被赶出去,这个时候只有李治也能呆在里面。一群太监迅速进了来拉起青色的幔布,把夫妇隔离开来。由老太监主持,小太监抬着衣服就进了来。一声令下,立刻换衣服。彻底的换衣服,包括内裤在内,李治同志还没准备就被脱了个显形。他割着幔布看去,王琏估计更是慌张,被一群宫女脱了个精光光,然后是穿衣。

    必须按制度穿十二件衣服。

    要不说唐朝的纺织技术高明捏,这些衣服大多很薄,十来件衣服穿上却不显得臃肿。

    穿好衣服不是意味着结束,身为太子的李治必须马上去太极殿。皇帝和百官还正饿着肚子等他去开饭捏。

    “怎么结个婚这么麻烦,没点体力还真抗不过来。”李治差点没给衣服上的香料熏昏过去,今天尽管他不愿意,但是由不得他,他必须打上粉,整个脸刷上一层厚厚的白色粉末。然后由专门的女官员抹上一点淡淡的胭脂在脸上,眉毛也必须认真地画上去。

    李治坐在车上,脸上的粉一个劲地掉,女官显然很尽职,时常让车停下来补妆。

    李治看着铜镜里那张小丑一样的粉壳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太极殿,早已经灯笼高挂。

    李治上殿,拜见了皇帝,然后皇帝才吩咐开宴会。

    那些熟悉这些程序的官员来前早私下服用了人参鹿茸,却苦了那些摸不着门道的官员,一个个从早上就待着,等了他妈的十个小时,滴水未进,粒米未沾,还不敢离开。

    “开宴!”

    皇帝命令操饭,这些人也不顾风度鸟,扯开架子就开整。

    而那些大臣则一个个站出来频频向皇帝和太子祝贺,一句句说得动听无比。

    不过暴饮暴食马上就整翻几个官员,这些倒霉的家伙不但肉体要受苦,他们还可能面临御史台的弹劾。

    

    “真他妈的累啊!”李治拖着疲劳的身子回到了青卢里。

    王琏紧张地坐在垫上。

    帐篷里早就铺了张大床,还有红蛸帐。

    虽然帐篷里不只王琏一个,还有很多陪嫁的侍女。如果王琏体力不能胜任,她们就必须挺身而出去“救场”。

    “你们下去吧!”李治一挥手那些侍女只能下去。好在李治同志虽然说身体比原来好多了,但是也不是种马,或者一夜N次狼之类的。

    李治一抬手把王琏的饰面去了,一张羞涩、涨红的脸呈现在他面前,那双眼睛闪动着激动和紧张。

    看着王琏一副任君采摘的样子,李治却如同吞了青蛙一样,想起那汴州的事情,让他很不舒服。李治坐了下来说道:“睡吧,睡吧,折腾一天够累的。”

    “让妾身为殿下宽衣吧。”王琏说道。

    李治推开她:“我自己来。”几下扒了衣服,往被窝一钻就睡了。

    王琏呆坐在红蛸帐内。

    人说是“芙蓉帐内春ia短,春ia一刻值千金。”而这个夜对王琏却是如此漫长,她有一种不好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

    唐朝的婚礼习俗变化比较大,到了盛唐,有官员穿绛纱公服结婚,逐渐形成了穿着红色吉服的习俗,而新娘多穿青色衣服,所谓“红男绿女”一说。而送亲大吹大擂也是自唐朝开始的风俗,不过有意思的这次是由下而上。最早是民间打破了安静送亲的习惯,逐渐影响到了上层,延续到后世婚礼就吹吹打打啦。所以在唐朝以前新婚夫妇不可能穿红色吉服结婚的,至于古装电视经常出现这些硬伤那是编剧以今度古的主观臆断。

    手里关于初唐婚礼的资料不足,程序和两唐书也有差别,所以只能提供给大家参考,莫当信史。

    最近结婚的人不老少,祝愿你们百年好合,天长地久。

    还没结婚的筒子们,包括老帽自己,大家要努力啊——挖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