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凤大唐 > 第卅六 龙象判云泥 八
    36龙象判云泥(八)

    王玄策已经在芳兰阁等候李治的接见。

    李治穿着赭黄龙袍,外罩绛纱,安坐在小几后,王玄策按程序脱了鞋子,轻轻绕过薄绢屏风,到了一处纸屏风前,有一个穿浅黄衣服的宦官唱名。

    李治点了点头,宫女们挪开了屏风,王玄策忙跪拜行礼。

    在李治的示意下,宦官拿过来一个垫子,王玄策坐了上去。这称为入对。

    “王司卫此行大有斩获啊!”李治赞许道。

    “没有堕落大唐威仪罢了。”王玄策本人倒没什么欢喜的样子。

    也是,当年田中芳树就为这位将军抱不平,但是他哪里知道大唐使节在贞观朝是何等血性。而且有法律依据,凡为使若服节折于使国,正使犯之则副使斩并代,副使犯之则正使斩之,否则以互相包庇罪坐死。也就是如果出访的使节有折损国体的事情发生,那是要处死的。所以王玄策的行为只能说是作为一个外交官维护国家尊严所做的努力罢了,算不得什么大功劳。

    李治看了看奏章,然后放了说:“你们做得非常好。关于你的功劳我想也是不会少的?”顿了顿,“我倒想听听你说说。”

    王玄策笑了笑便讲起了他出使天竺的事情来。这正是一声霹雳响天竺,震旦鸿鹄飞远渡。龙象际会初探看,云泥即判在梵土。

    王玄策、蒋师仁带着使团正式前往华氏城拜谒中天竺的霸主戒日王。

    不过他们来的不是时候,戒日王在他们到来前已经去世了。而受制于戒日王的帝那伏帝王阿罗顺那竟然派兵袭击了唐朝的使节,把他们全部关押到了玛达卡城。

    阿罗顺那是个典型的婆罗门白人至上主义者,看不起其他有色人种,而且这个人很无知,他根本不了解大唐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依仗着他有万头战象就以为天下无敌一样。

    王玄策说道:“当时我们被关在了土牢里,我们就乞求佛祖,希望能让我们安然出去。那个时候有一看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也知道玄奘大师的名声,所以他偷偷地帮助我和蒋师仁逃了出来。”

    王玄策跟蒋师仁两个人偷了马,渡过大河东去。

    他们一路艰辛,来到了泥婆罗的劫比罗伐塌堵(大致在今尼伯尔东北),见到了泥婆罗王那提婆陵。

    那提婆陵是弃宗弄赞的大舅子兼代理人,所以他对唐朝的使者是非常友好的。

    “我的人还陷落在阿罗顺那手里,我希望君上可以借兵给我们。”王玄策向那提婆陵请求道。

    那提婆陵和大臣认真地商量一下,然后派出使者去询问吐蕃的意见。

    弃宗弄赞听了后立即做出决定派出了大将尚热度,并且亲自写信给章之求,请他也一起出兵协同。

    那提婆陵也给了王玄策五千骑兵,加上吐蕃人一共八千人,越过了殑伽河(今印度恒河)正式向帝那伏帝挺进。同时章之求的骑兵也从象雄玛尼(今中国西藏亚东附近)出兵跨越恒河和阎牟那河,兵逼秣菟罗(今印度新德里下游西南150公里左右)牵制阿罗顺那的后方。

    波吒厘子城(即华氏城),阿育王的家乡。

    王玄策带着多国部队兵临城下。

    阿罗顺那的万头战象早准备停当,帝那伏帝的武士坐在战象上居高临下,俯瞰着大唐使者带来的军队。

    “这些支那人真是疯了,他们那些瘦小的马可以抵挡我的战象吗?”阿罗那顺轻蔑地向他的侍从询问道。

    “大君,您是大梵天照耀下土地的主人,您是萨蒂的爱子!”侍从拍马道。

    “哈哈!”阿罗顺那举起钺刀,“杀光这些支那人!”

    帝那伏帝的军队吹起了号,象夫(老帽实在也不好安名字,赶马的叫马夫,赶车的叫车夫,赶象的姑且安个象夫)一夹腿。战象摇动耳朵,开始向前迈进。

    万头战象一齐发动,那场面的确壮观非常啊。还有地面部队成列前进。

    顿时尘土满天,大地在颤抖。时不时有战象的鸣叫声,士兵的唱歌声,婆罗门祭司的鼓声,交织在了一起。

    吐蕃士兵初见这场面的确有点胆颤,就是熟悉情况的泥婆罗士兵也面如土色,还真没想到这个阿罗那顺有这样的实力。

    王玄策一马当前,面不改色,蒋师仁从后军抽了三千人趁着尘土飞扬绕了过去。

    “射!”看到差不多了,王玄策立刻下令。吐蕃人善于发飞蝗石,他们自己叫牦牛石。这个是由吐蕃人放牛时的手段发展而来。吐蕃牧人常用牦牛筋和牦牛尾巴混合成绳子,拣地上的石头,犹如射弹弓一样把石头射出去。吐蕃武士大都精通此法,当初让唐军吃亏不小。(挖哈哈,这个风俗在青海和西藏地区现在还有保留,大家去旅游的时候可以去学习一下哈,挖哈哈。但是不建议在城市里使用,砸坏玻璃砸到人可别说是本银教的。)

    这一顿石头打去,把那些前列步兵打得哇哇叫,满头包(现在知道为虾米印度男人要缠头巾了哈,就是从这以后开始的,挖哈哈!!!^-^。开玩笑啦)

    然后王玄策果断下令“撤!”

    “想跑?!”阿罗顺那真是“勇猛非常”,命令追击。

    笨重的大象跑起来却也不慢。

    这个时候战象大队有点变形了,拉开了很大空隙。

    蒋师仁立刻带着伏兵横冲进来,一顿乱砍,杀得天竺兵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顿飞蝗石专打大象的眼睛。

    大象发了火,一阵乱甩鼻子,可怜有的天竺士兵离得太近,被大象一下扫飞了,掉在地本摔个半死,还有被其他战象踏成肉酱的危险。

    就这样多国部队在战象阵里杀了杀去,一见战象密集,就早早闪人。

    天竺并不以生产勇猛的战士闻名,而是以生产学者和思想家著称,很多人产生了临阵脱逃的想法。

    战象虽然是重装部队,但是它的明显缺点就是掉头非常地困难。王玄策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不时带着它们转弯,没多少时间,战象就乱了队列。互相碰撞,冲撞的事情时有发生。王、蒋二人看着空就钻进去一顿猛揍。这叫敲闷棍战术。

    这战场尘土飞扬,阿罗顺那的部队又不是什么训练有素的军队,一下乱了阵脚,人多反而成了累赘,被人少而训练有素的多国部队可劲地海揍。根本没还手的力气。

    阿罗顺那的战象装饰最华丽,一下就认了出来。它的象夫可能也慌了,不知不觉就脱离了大部队。

    王玄策一见,机会大好,不是小好,让吐蕃兵一顿飞蝗石猛打,战象瞎了乱撞,没多久就把阿罗顺那给摔了下来。

    王玄策上去,一把他拎上了马。阿罗顺那被一摔早摔得口吐白沫了,老实得很。

    不到几个时辰,万头战象的帝那伏帝大军就化鸟兽散。只剩下瞎眼的战象疯狂地叫喊,还有被踩伤被打伤的天竺士兵痛苦的呻吟。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本来阿罗顺那就不是一个很得人心的土王,不过大家很忌惮他的军队所以不敢表示。这下他本人被抓了,他的军队也完了,天竺的王公们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派人来向大唐使者问好的有之,表示要出兵揍帝那伏帝的人有之。

    玛卡城

    阿罗顺那的妻子带着儿子望着不断涌来的各地军队,几乎绝望。

    跟中国人一样,天竺也有打落水狗的光荣传统,一听说阿罗顺那走了背字,他们周边的邻居就心思活泛起来,现在老盟主死了,新盟主又没选出来。多一分实力自己也就多了一分成为盟主的希望。于是乎看戏的、“声援”的、报仇的,各路人们都来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着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来。当然这里面最牛B的是大唐使者和他们的多国部队。大家对这支打败阿罗顺那的神奇军队无比敬畏。他们还不如老阿呢,可不敢去找王玄策的麻烦。

    王玄策把老阿往城下一带,玛卡就乱了。当年黎叔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还真是这个道理,一看领导都被捉了,长老们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阿罗顺那的几个儿子、侄子和一群小老婆开始寻思这个遗产分配(老阿一顿努骂:我这不还没去见大梵天吗?)

    玛卡城里城外乱哄哄,反而没人关那些支那囚犯了。

    几个长老一合计,算了吧,老大都整不过人家,现在门口还这么多打落水狗的,也别抵抗了,投降才是王道。把支那囚犯放了出来,派出使者说:“这都是误会啊。”

    王玄策根本不算完:“什么误会,误会不了,必须把阿罗顺那的家人一起交给我们带回长安听候皇帝发落。”

    没办法啊,人在屋檐下,就算你是姚明也得低头啊。

    王玄策就带着这群俘虏,继续南行。这下天竺都震动了,各个土王都非常恭谨地欢迎大唐使者,过路费全免,还有使团的花消全额报销。折腾了几个月。

    当然,还有有对大唐很友好的国王,比如鸠摩罗王,他对大唐非常地友善,还献了地图给王玄策,并请求大唐皇帝给予册封。

    听完王玄策的话,李治哈哈大笑,说:“好,很好。”提了笔,给使团的人加工资,王玄策也升了散阶为中朝大夫。

    李治还接见了鸠摩罗的使者,并写信给弃宗弄赞和那提婆陵,感谢友邦提供地支持。

    阿罗顺那一家人被没被为难,从此居住在了长安。后来到了天宝年间,阿罗顺那的一个后代伏审礼还考取了科举,成为了大唐的一位官员。越千年后,天竺伏氏的墓志铭挖掘出来,在印度展出,轰动了当时的印度全国。这是后话。

    王玄策接受了李治的建议,开始写他的《天竺记》,当然还有仔细分析吐蕃战力的奏章。

    

    明德宫

    李治正认真地读着《天竺记》,有宦官禀告:“司天监李淳风有要事求见!”

    “来了!”李治心里咯噔一下。

    但是他还是整了整衣服说:“请。”

    李淳风并不是后世传说中的什么神算家或者活神仙一类的,其实他根本算不上道士,而是正经的儒生。不过对天文历算比较精通而已。

    唐朝对天文算学有很严格地规定,特别是初唐。唐廷禁止民间学习《太一术》、《六壬课》,下令焚毁了许多谶纬。李家当年就是靠的“木子当天下”这样的谶纬搞的政治宣传。为了防止为别人利用,所以查这个是很严格的。一旦发现家里藏匿了谶纬书,就被以谋逆罪论。

    李淳风非常恭敬地献上了谶纬书。

    司天监是从一品,可见这个职务在重要,在君权神授的时代,神权就是君权的基础,就是君主专制的“法理基础”。一旦动摇就是动摇“国本”。质疑君权的合理性绝对会对一个封建君主国家产生无比的震撼,这也是为什么历代农民运动或者改朝换代都多少夹杂了神鬼学说的原因。

    “太白经天,女主昌。”李治看到这几个字,顿时大殿里安静地出奇,没有宦官和侍女敢在这个时候还呆在太子身边。

    “司宇,跟我一起去见陛下。”即使身为太子,李治也不敢耽搁分毫,他现在还没权利处理这个事情。

    —————————————————————————————————————————————————————————

    这么几章,这章才点了题。

    震旦、支那:梵文称中国的意思。但是后一个让人不舒服,原因大家都知道。

    钺刀:类斧的刀具,在古印度象征军阶。在佛教象征智慧的决断。

    王玄策的《中天竺记》已经遗失,所以战斗的具体情况都是老帽杜撰的。

    萨蒂:印度教中湿婆神的妻子,本领和湿婆一样,也是战争之神。

    大梵天:印度教三主神之一,创世神,众神之父。但是在现在印度教中地位不及其他两位。

    《太一术》、《六壬课》:谶纬书,据说能预言未来。保留了一点点,老帽也不多说,不然成了宣传封建迷信。都是一些很玄幻的东西,信与不信取决于各位读者大大判断了。

    各位读者大大拿票,拿推荐来,不然老帽只好用飞蝗石给各位做头部按摩了,哼哼哈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