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洞璇玑(二)
李峙作为皇帝的生活是忙碌的,有无数的问题需要他来决定,当然这些文件必须先给太上皇看
当然,最让李峙头疼的就是那些祝贺新皇登基的所谓祥瑞啦。
话说李峙成了皇帝,中国大地漫天神佛,虾米稻嘉禾、木连理,那都是小ae,还有更加神奇的,那就是潞州(今上党一带)进献的瑞石,上面居然刻有“治万年”的字样。
李峙捧着那块“奇石”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叫人拿了刀来,轻轻地一刮,便有红色的漆掉了下来。不过李峙没去追究,这样的事情从前有之,今后仍然还有,不过他没有供奉奇石的意思,把那石头拿去敲碎了铺在路上。
萧淑妃见皇帝把瑞石给敲碎铺路大为惊恐,企求皇帝不要亵du上天的礼物。
“礼物?”李峙把刀来刮,只见漆粉掉了下来,“这哪里是上天的创造,分明是人做假来欺骗我。”
萧氏便不再说什么了。
尽管全国祥瑞尽出,皇帝除了平常地赏赐,对那些贡献祥瑞的却没丝毫奖赏的意思。
新罗国相金春秋和他的儿子金文王这个时候来到了长安。
李峙在芳菲苑接见了他们。
“大唐伯父大官家万岁千秋!”新罗一直以晚辈自居,虽然李峙比金春秋年轻很多,也只好当了“伯父”算了。
“贤父子请起来。”李峙笑着虚扶了一下。
金春秋父子起身,内侍搬过了马扎,两人小心地坐了。
“吾家国主行前嘱咐我父子千万要问候陛下,不想陛下已经贵为天子,真是佛祖保佑啊!”金春秋一脸色笑容,“吾国主特进献国中贵女为陛下婢,也算是报答陛下当年拯救我民于水火之万一了。”金春秋是金真德的弟弟,也是新罗的王储。他的到来,表明新罗向它最重要的同盟表明了态度,让这位未来的新罗王到长安来走一走,混个脸熟。
李峙哈哈一笑:“一别就是二三年,不知道那盖金还是否负隅顽抗?”
“那老贼,真是恶人有恶报,据说他已经时日无多了。”金春秋此来就是看到高任武即将重新统一高句丽,如果再有大唐的支持,那高句丽不是想灭谁就灭谁啊,新罗不是更危险了吗?
李峙点了点头,也不表态,关于东北的安全问题,还没有到时候,所以他对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只能是先顺其发展。不允许任何一家独大,特别是对中原王朝离心力最大的百济,李峙特别关心,询问了一下关于百济的情况。
金春秋父子还去翠微宫拜谒了太上皇。
尽管太上皇没有居住在太极宫里,但是李峙也没搬过去,他希望大明宫能尽快地修成,这样太上皇也就有了一个荣休的地方了。
却说太上皇李世民并没有因为退休下来就真一切都撒手不管了,他还在观察,还在看,一些重大的问题皇帝还是必须请示他才能得以实施。
不过比起当皇帝的日子,当太上皇就舒服了不少。李世民也有李隆基那样的激情,但是他和后世的玄宗不同,李世民是帝国的缔造者,还有他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的克制力,当然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继承者所面临的政治现实。这便是李世民能安然地当太上皇而没有父亲那样当高级囚犯的感觉所在。
新皇帝面临一个硕大无比的功臣集团,也就是关陇武勋们。没人能小看这些人的能量。自从六镇起兵,北魏糜烂,关陇武勋就成为了主宰王朝沉浮的关键力量。
中国有句话叫树倒猢狲散,其实这些关陇武勋就是那群猢狲。当他们看到一棵叫贺拔胜的数折断了,他们就果断地攀附到了一棵叫宇文泰的新树上去了。当宇文家的小树不能支撑他们的yu望,他们又选择了一棵叫隋杨的大树。而隋杨掉落第一片黄叶的时候他们又一次抛弃了老树选择更有潜力的唐李。
曾经是这群猢狲里的隋杨和唐李对这些猢狲的食性、禀性都很清楚,隋文帝在晚年就试图清理这些好吃的猢狲,不过他能力和精力都不够了。几传以后,到了唐李。
太宗也曾经试图朝这方面做点尝试,不过很快他认识到了和这些猢狲正面冲突的代价太高了。于是太宗就改变了策略,他主动和这些猢狲亲近,试图把猢狲的利益和唐李捆绑起来。许多人读唐史常笑话李世民家的女儿多得往外送,他们哪里知道太宗所做的这一切的深层次原因啊。
在后来的历史中实际也证明了太宗做法的成功。但是聪明如太宗很清楚,猢狲们和树的利益永远不可能调和一致。在树失去了价值后,猢狲会像丢弃破布一样把它丢弃掉。
李峙就面临这么一群猢狲,他们暂时和大唐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也是真心地拥护这个政权,原因很现实,这个政权给予了他们荣誉和财富。不过人的yu望无穷,而大唐的国力有限,总有一天,大唐为之自豪的均田制就会土崩瓦解,而大唐的疆土也不可能无限地扩张。
李峙作为皇帝和政治家他的威信、能力还不足以驾御这群人。或者说皇室的权利还不足以和整个关陇武勋去抗衡。而太上皇能在一些地方扶上新皇帝一把甚至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个现实,才决定了李世民敢于放权,也不怕遭受到自己父亲那样的待遇。至于亲情,或许只是飘在真相上面的一张薄纱而已。
太上皇表面虽然对皇帝不加干涉,而是专心地和道士们炼丹服汞,实际上他的视线并没离开皇帝。
当然还有一个万世之计,那就是李淳风的那个预言。
虽然竭力追问,但是李淳风的预言则不如历史上那么“准确而肯定”,因为太白经天的时候有青气自室、壁之地而起,直冲星野。
“皇唐属木,青色亦属木,此乃帝王之气,或可禳之。”李淳风念道。
李世民多少有点安慰,不过命令所有后宫宫女出家为尼的意志,却没动摇过。
“大家,吃一但臣妾亲自煮的浆水粥吧。”韦太妃轻声呼唤把太宗从沉思中唤醒,望着年华流逝曾经美丽的面容,太宗拉着韦太妃说:“爱妃,这些年辛苦你了!”
便是扶起太宗的年轻的徐充容也是一阵感怀。
韦太妃和徐充容一直侍奉在太上皇身边。
韦妃名珪,字泽,原来是隋将李珉的妻子,不过李珉在婚后一年就去世了,韦氏就回到了洛阳娘家,过起了门前是非多的寡妇生活来。后来王世充遴选妃子,把韦氏也强行选了进去。结果王胡儿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被李世民给打败了,韦氏也就成为了李世民的女人。
韦氏有一子二女(老帽的资料不够全面或有疏漏),这三个子女都还比较成气。一个就是太宗的长女襄城长公主,这位公主和她那些骄横的姑姑、妹妹比起来,善良得像天使,是位居家妇人,全职太太。她的丈夫萧锐是萧瑀的儿子,虽然两个人的年纪相差大一点点,但是还是太宗子女里感情比较好的一对,被太宗拿来当正面教材,教育他那些娇娇女。
韦氏的儿子李慎是太宗的第十子,现在封为纪王,颇能约束自己,文采也不错,是李峙心爱的御弟。
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实际上就是韦贵妃来打理,或者她过于明哲保身,自己的子女教育得不错,其他人的子女则相当地差劲。这也怪不得韦氏,贤妃杨氏是前朝公主,淑妃也叫姓韦,还是韦贵妃的堂妹,阴德妃虽然说出身官奴,但是在宫里很受宫人的爱护,也颇有威信。这三个女人哪个都不省油的灯,韦贵妃也没有正妻的威势,当然压不住她们了。她早就不想管了,可巧皇帝禅让了,她也把权利交给年轻的皇后,自己跟着太上皇一边清闲一下。反正她是有儿子的,就算老皇帝去世了她也是有依靠的,肯定会去儿子的封地享受天伦之乐。
李峙和金家父子在北苑看高句丽宫人“素扑”。所谓素扑,就是两个人脱guang了上衣,在一个指定的区域内进行徒手地格斗,是中原地区的角抵演变而成,也是后世某国称之为“国粹”的——相扑的前身啦。
只见这两个高句丽素扑手,尽量降低自己的重心,宛如两只大蛤蟆伏在地上,只听一声令起,两个人跃起用手架住对方,扭抱着在地上滚动。如此多次,这才有了胜负。
当然除了男子也有女子素扑,唐朝MM一个身材魁梧结实,进行这样的剧烈运动,却是选得出来人。
两个高句丽宫女也赤裸上身,胸前玉山颤动,虽然让金家父子雄性荷尔蒙分泌加速,但是对李峙来说,只觉得腻味,分量两团白生生,脆恰恰地肉蠕动着。谈不上什么里力和美的结合。力气有一把,关于美,李峙始终无法发现,他也放弃了从这项运动里寻找美的努力。
两位女相扑打到最后,本性战胜了后天的训练,她们开始使用“九阴白骨爪”攻击对方,而头发成为她们攻击的重点。(老帽按:介个各位已婚或者未婚就享受已婚待遇的各位读者大大一定是深有感触,没体会的筒子也别着急,面包会有滴,爱情会有滴,这什么也会有滴。挖哈哈。建议给老婆买双拳击套,打伤也比抓伤好看吧,哼哼哼。现在才明白女生为虾米总喜欢留长指甲,原来不光是为了涂指甲油!!!!嘿嘿我闪,没抓着)
李峙满脸不耐烦,虽然金家父子好象没过够瘾,但是为了避免“宫廷流血事件”发生司号还是果断终止了比赛。
李峙回到东宫,殿中省递来一道折子,却是宗正寺交来的。李峙打开一看,眉头一皱,把奏章一放厉声道:“去,把静月县主的驸马杨一豫请到宗正寺去,传我的意思,把驸马独孤僧伽和房陵大长公主请到南辉阁居住,让他们暂时不要出去。”内侍赶忙下去,惟恐皇帝的怒火烧到他们。
王皇后正来请安,见到皇帝两眼血红,知道他又生气了,便安慰道:“陛下保重啊!”
李峙怒道:“老的不像老的,小的不像小的,这些人真应该好好治上一治了。”
王皇后拣起奏折看了一下说:“陛下这事怕还是要先去上皇那里知会一下。”
李峙摇头:“这个家,就是些鸟事的多!”
——————————————————————————————————————————————————
韦妃的遗体在后来的挖掘后,人们惊奇地发现韦妃的将近七十岁(实际是69岁去世)高龄下,她的身高达到一米九一。饿地神哦。据说李世民的身高二米多,苍天啦。老帽觉得2米不太可能,但是李世民的身高在一米八到一米九还是有可能地。隋文帝史书记载了他就比较高。而如果太宗高两米,在唐朝也算高个了,史书是不可能不描述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但是老帽没发现诸如“长硕”一类描绘太宗外貌的词,也没说他矮,大概也就一般水平。
后人在整理昭陵陪葬后妃墓志铭,发现缺一位李二从元吉那里抢来的小杨妃。史书对太宗的妃子介绍不多,只有两位有传,从考古挖掘的情况推断,太宗至少有两到三位姓杨的妃子。
室、壁:二十八宿之一,根据分野,显示在并州。老帽这几天读了读唐书,发现王皇后和武媚的祖籍,一个是并州太原,一个是并州文水,也算两大老乡了。大概因为这个原因,王皇后才“放心”用她。
文章里说了大量阐述性的文字,有的读者大大不喜欢看,老帽其实也不想写,但是有些读者大大说看不明白,没办法,只要尽力把这些暗含的东西点出来。现在毕竟能静心下来细读研究文章暗含的晦涩意思,这样的人几乎绝种了。
韦贵妃和太宗的大女儿的确是襄城公主,手误!当然还有一个小女儿临川公主。至于这个大女儿是否是她前夫的就不知道了,但是看后来高宗亲自悼念,足够说明这个公主和高宗关系不错,一般不是亲生的恐怕很难如此。
太宗的淑妃也姓杨,名字不详。但是韦尼子是有比较准确资料的,作者做了个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