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凤大唐 > 第二十七 归宿
    “此事查实了吗?”皇帝盯着掖庭令。

    暴杯奴虽然竭力把腰挺直,生怕皇帝侦知他受了宫里某位娘子几锭银挺。都怪自己家里的蠢婆娘,这时候收拾项上人头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黄白之物。

    “告……告大家,经过三刑,鸾娘招认了,是她把红花归尾混入蒸饼里的……”

    “难道没人唆使她吗?”皇帝坐于上,眼睛绯红,活象要吃人的野兽。这味堕胎药,做为亲自参加编纂《本草》皇帝,他竟然不知道,也可以说明在唐朝目前疆域内,熟悉藏红花这样珍贵的高原植物的人屈指可数。在后来的名医李时珍所纂写的《本草纲目》里才详细阐述了这位药的药性,明清时代的人才非常熟悉它。这红花的产地大部分现在可还在吐蕃手里。此药对于胎气未成的孕妇倒是有效,可以达到人流的目的,不过对于怀孕四月,胎儿业已成形的孕妇,这药就太霸道刚猛,简直不啻是催命的毒药。

    一个久居深宫的宫女,她如何知道如此生僻的药物,即使算是她够凑巧知道这个方子,但是她又是从什么地方弄到这些药物的呢?显然这一点对于一个已经失势的皇后身边的宫女,难度为难太大。而且就算她本事够大,弄到这些东西,那么毒害妃子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呢?

    乾元十一年四月,皇帝下诏废黜皇后王氏,迁居感业寺修行。一时间天下汹汹,诸多朝臣表达了对帝国前途的忧虑。

    “这……这……她没说,”暴杯奴汗水已经浸湿了脑门,额头紧紧贴在地上。

    “恩?!”皇帝语气很是不善。

    “大家饶命,饶命!”暴杯奴告饶,“她是受刑不过,死……死了……”

    “嘿嘿!”皇帝冷笑,“只怕是有人容不得她活吧。”

    “大家,大家……”暴杯奴声音委靡,由于惊吓过度,虚脱过去。

    “拖下去,”皇帝不耐烦地一摆手,“去召武娘子来,说我找她。”

    

    “大家!”武媚娘款款而入,彩缯披帛缠绕,显得丰腴而柔媚,浑身散发着成熟女人的味道。

    “你来了,很长时间没见到你了。”皇帝笑了笑。

    “奴婢一直身体欠安,未能侍奉君前,真是愧疚万分。”武媚娘神态依然娇媚,一副花开堪折的娇弱样子。

    如果不是知道“后来”的历史,李峙实在很难把眼前这个娇媚的女人和历史上赫赫大名的武周女皇联系起来。

    皇帝穿着赭黄色的燕服,外面依旧是一层绛纱衣罩了,头上只插一了一根和田玉簪,斜斜地簪了,在前额垂下一绺刘海。这是仿效南梁王僧辩斜髻簪花的“斜髻风liu”。(这样的头式常见于当今泛滥的古装武打片的男猪脚造型,但凡是年纪不大还有些浪子性格的猪脚大多此鸟样,表达其放荡不羁的性格)

    皇帝走了下来,一把揽住她的腰,谈笑而上御榻。

    一没笑解罗裳群玉山头,二也不是轻散乌云尝红樱。李峙为帝图皇已经十多年,早阅尽人间,不会学做急色鬼状。

    “卿与寡人手谈一局如何?”李峙更多地把对面这位“女强人”看做伙伴、或者鞭策者,在这个时代,真的没几个人能真正正视隐藏在这副娇弱身躯下的坚强。李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所以在很多时候,李峙更多地把这位未来的女皇当做工作上的同事,而不是生活上的知己。李峙执白先行,一点,做为先手。

    唐朝围棋风行,尤其是南方,更是国手如云。一向仰慕南朝衣冠的李唐皇室更是不会放过这提升文化形象的运动,但是很遗憾的是,太宗皇帝虽然南征北战,少有失败,但是下棋却是不高明,是个“臭棋篓子”。(关于唐传奇《虬髯客》里写李靖被老神仙带到某某处,神人指给他那个看棋的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天子云云,也只能当小说看看。太宗并不好这个,也没什么时间搞这些小资活动。他喜欢的是射箭等武事,喜欢下棋那是南方衣冠家族或者长孙无忌长孙胖子这样的汉化比较彻底的鲜卑贵族)

    李峙大概也是遗传自父亲,围棋技艺也不高,不过比起父亲稍好一些。不过皇帝很少和大臣下棋,一般就跟翰林院里的几个学士下下。有的时候也跟宫里的妃子下一下,前提是这位妃子有足够的棋力。武妃的棋力跟皇帝差不多,下起来大致相当。

    两个人杀到中盘,皇帝略微占了优势。

    “今后宫中事务,你和淑妃要管起来,淑妃她年轻,性子又刚,行事难免嚣张。你识大体,又细心文静,很多事情都要你把它管起来。”李峙轻声说。

    “大家,这宫里的事都是中宫娘子在管,哪里能轮到我们插手呢?”武妃嗔怪道,“大家你莫戏弄臣妾。”

    皇帝拿了一子下到棋秤上,“你看我像在开玩笑吗?君无戏言!”

    “妾……”武妃忙要跪领,

    皇帝摇头:“我说你听就是了,继续下……”

    “诺!”武妃站了起来,继续跟皇帝对弈。

    “中宫失德……”李峙沉吟了一阵,“我决定废黜她的皇后之位!”

    “这……”武妃的手一抖,这精心布置终于有了结果,怎么能让她不欢喜呢。不过她却感觉到了皇帝那双充满了一丝寒意的眼睛正看着她。

    “这里……”武妃借着下棋掩饰自己的得意神情,“哦,我搞错了,请大家容我悔一子。”

    “好!”李峙,“你看好再下手,不要太心急。可别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啊!”

    “啊!”武妃轻声应了,虽然竭力装着平静的样子,心里却是如同海啸一般,早就是巨浪滔天了。

    “难道……难道……难道皇帝察觉到了什么……我做得是如此严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武妃竟然犹豫不下,进入了“长考”。

    “如果皇帝察觉了,那为什么又要我管起宫里的事,如果没有察觉,为什么要说那么奇怪的话来?”

    “卿想好了吗?”李峙问道。

    “这里!”武妃一点。

    李峙一看乐了:“卿怎么把自己的活眼填了,倒是谢谢啦!”一子扣上,准准地吃了四五子,本来焦着的局面一下倒向了白子。

    “妾身真是笨得紧,根本不是大家的对手。”武妃连忙自责。

    李峙哈哈大笑,一抹把棋局搅了,一指那纸屏风上的大唐疆域山川图:“此为大道,尔为小道。虽然寡人也讲奇正权谋,却是用的正人,光明正大。卿即使要用人,也需慎重,莫被小人蛊惑视听,为其所称。需知小人者,任何人或事,只看利己与否,利大利小,只要价钱合适,他们什么都可以出卖。红花归尾都是良药,或产于雪域,或生于汶沫,却被滥用祸人。些个鬼蜮伎俩,岂可久长,终归害己。卿需知,莫自误。”

    武妃已经是一身冷汗,只骇得四肢冰凉,连皇帝什么时候离开都不知觉。

    待宫里使女来唤,才醒悟过来,顿时心里愤恨:“此獠卖我,不杀汝,怎消我恨!”急匆匆地返回自己的宫殿去了。却是一夜无眠。

    “陛下!”在不远处,皇帝目送武妃远去的身影,却从阴影中传来一声轻呼。

    “独孤演,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李峙说,“你是想说我明明可以治武妃诬陷皇后之罪,但是却还要放过她,而皇后明明冤枉,我却还要废黜她,朕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臣不敢!”那阴影里的人低声回答。

    李峙干笑了一声:“不但是你,有时候朕想想也觉得荒唐无比。不过你需知,废黜皇后虽然委屈了皇后,却是朕夺回权柄的最好时机,也是革故鼎新的必须。至于武妃,朕承认很欣赏她的果断和心性,甚至很多男子都不如她。若她是男子,肯定能为我做更多事。不过她野心太大,若是不知道收敛,早晚没什么下场。”

    “臣明白!”

    “你寒心啦?”李峙说,“兔死狗烹的事朕还是做不出来的,朕不学越王勾践,也不学汉高祖!只要你们没有异样私心,怕什么来。按我们商量好的计划办吧,把皇后救出去后,悄悄护送她去桐柏山,我知道她的那表哥在那里隐居。嘿嘿,以为老子要吃他的飞醋,吓得连名字都改了,哎,你算老几啊?杀你,我都懒得脏了我的刀。”

    “只是这也太……”阴影里的人说。

    “从今天后,不许再有人提起此事,废后王琏一定要彻底消失。”李峙看了看西边,“我相信她经历过一场,终会知道做民妇王氏比做皇后王氏幸福很多”说完快步离开。

    “调露七年,荆州李干语王君傥云,于桐柏见一浣纱民妇,类故克幽皇后。君傥,后从侄,按干语访之,不遇。其后,荆襄故老多此语,皆为地方做妖言止。今山下有皇后冢,山中野人常唤浣妇为‘后淘’者,具闻兹始。”——《唐史稗钞》

    

    左仆射于志宁请乞骸骨,中书令禇遂良、门下侍中韩瑗请病休,朝中上表请辞的大臣也不在少数。本来这些人也只是做个姿态,不想皇帝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立刻批准他们的请求。顿时朝堂为之一空,三品以上的高官去了大半。

    接着,皇帝的任命下来,任命原右仆射房仁裕为左仆射,以戴至德为右仆射,高履行为中书令,以许敬宗为侍中,许圉师为黄门侍郎,招回李友三出为吏部尚书,招于舍人赐国姓题御名仁忠,为兵部尚书。出身渭北帝国大学的乾元八年进士裴航、白俨素、郭溥为中书舍人。袁公瑜为大理寺卿领刑部侍郎事。皇甫伦任户部尚书,盛师安领刑部,郝处俊领礼部,张大素为尚书左丞,王祥为尚书右丞,周建民为太府寺卿。

    此外,皇帝还亲自为英国公,司空李世绩寿诞提写了祝词,追赠其夭折的长子李震为柱国的军品号。

    驸马都尉鄢国公柴令武轻敌冒进,被突厥占领受降城,由新任关外道大总管程名振械拿就地免职,削爵贷死。于十一年十月羞愤而死,皇帝追悼平阳昭公主功业,拔擢其孙柴瑾为尚辇侍奉,袭桑泉县男。

    乾元十一年六月,倭国王厩户遣使苏我石田川山下、良臣守之念入贺。同月,西秦使僧康宝轮晋见。

    李峙在偏殿望仙殿接见了来自倭国的使者,因为国力的问题,倭国根本在大唐眼里就是排不上号的化外小国,皇帝肯见他们已经是很大的面子了。

    李峙没有杨广摆排场吓唬土包子的爱好,会见的场面一无音乐,二无华丽的排场,只是相关的官员,寥寥几个人,在偌大的宫殿里显得真是有些寒碜。

    李峙也没什么兴趣看那些写得歪七歪八的汉字,直接让通译转述就是了。

    原来厩户受到了唐朝水师进驻百济伏波岛的震动,便借请唐朝皇帝重新册封的机会,来试探唐朝的深浅和态度。

    “以前前隋撤消汝等封号,盖因汝等出大言,自称‘日出处天子’,炀帝心也不广,所以断绝往来几十年。”李峙说道,“镇东将军故号,本朝未建,所以你们今后不要这样自称了。法度制定以为后世循守,朕也不可破。昔吐蕃、突厥,马驼千万,金钱无数,也不过一任藩王。尔等所贡竹器、毛皮、鼠皮、火麻都非贵物,凭何也要朕封王号?”就那几张被海水泡过的皮毛跟一些破篾片,就想换到大唐的承认,这也太没诚意了吧。

    两个使者听到大唐皇帝这么说,都大为吃惊。前辈的经验来说,中原王朝最爱面子,是当时最大的凯子,只要说几句好话,让他们有四夷来朝的爽感,那么金银大大的。却没想到这任皇帝一改千年“大国风范”,出手却是吝啬,还以此来谴责,实在有失“大国风范”。

    “大国风范”又不是大凯子风范,皇帝李峙冷哼,中国人干外交,死要面子不讲实际的坏毛病,从现在开始,就要改上一改了。什么“泱泱上朝”,狗屁不值。全是不能吃的虚名,除了自我陶醉自我麻痹外鸟用不起,不如不要,说点实惠的。

    “我知你等觊觎熊津等地非是一日,”李峙说道,“厩户既然号称‘圣人’,当知螂臂挡车自求败亡。百济之事,还要你们告诉你们厩户,我天朝自会理会。尝有俗谚:‘勾手儿摸伸,伸必被拿’。”

    此时倭国与中原时有联系,所以它国内情况也大致了解,唐朝编修的《梁书》就有倭国志相关的篇章。其国以巫女为王,设一副手为“副王”摄政务事,以中国的叫法,称为“太子”,多为倭王儿子或者兄弟。依然实行的是氏族奴隶制的部民制。此时候日本列岛还没有统一,就是本州岛也有大和、磨播、镇洋、山熊等小国。此时的本岛第一“强国”——和国是苏我氏虾夷和其子苏我入鹿(此两人是根据日本史书《古事记》所载,至于这本书成书与AD712年,其可信度,天知道。)掌握权利,因为之前厩户在中原很有声望,所以出使大多借他的名字,实际这位被日本人尊为“圣德太子”的厩户,早已经转入地下工作多年。时任倭王皇极女乃是前推古天皇之女,被逼自杀的山背大兄皇子的姑妈,也是苏我虾夷的外甥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