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那年1981 > 正文 303 必须要帮鹅拧
    梁家河作为一个两千多口人的大村子,趁两台彩电是很合理,也很合逻辑的。

    不符合逻辑的是刘媒婆说鹅拧是村里首富,为什么首富没有彩电

    照此推断的话,鹅拧的富裕在村里的最好成绩也就是第三名。

    甚至还会更靠后。

    所以问题来了,媒婆的话水分太大,进而让女方猜想,鹅拧到底有没有钱也成了未知数。

    也就是说,女方除了一开始要的那些条件,什么三转一响一类,另外还要求鹅拧买彩电。

    这样才能证明你真正有财力嘛。

    一开始刘媒婆还巧舌如簧地给人解释

    “他钱是有的是钱,可是光有钱没有票,你也不来电视啊不是

    他家这台电视还是好不容易跟人订做的,别人订做都排不上号呐

    俺村里那两台彩电其实都是一个人买的,可是人家有后门啊。

    大仓他小姑是县城的,听说他小姑父是干部,人家什么东西买不到啊”

    可是老姑娘的姑姑不依不饶,认为鹅拧走不通关系搞不到电视票,是能力不行的表现。

    光有钱,没有能力,这门亲事她表示不看好。

    反正要想女方所有的话事人都通过,鹅拧必须要买彩电。

    以此来证明他既有财力,又有能力。

    刘媒婆没办法,只好商量鹅拧,让他买彩电。

    鹅拧试着跟老姑娘沟通了一下,据说以失败告终。

    反正,最后这门亲事崩了。

    村里人也都知道了,鹅拧就是因为买不上彩电,人家闺女不跟他。

    大仓当然也听说这事了,觉得这里边好像也有自己的责任,感觉有点内疚。

    眼看着年除夕一天比一天近了,这天晚饭之后,鹅拧又来了。

    每年如此,到年底送点东西过来。

    今年跟去年一样,给大仓家每一个人都带来新衣服。

    根据每个人的穿着特色,精心选择款式,然后每个款式都带了好几个码的,拿过来穿穿看哪一个码合适。

    要知道,别看现在日子比以前好了,仅仅指的是能吃饱了,能穿暖了,手里有点余粮了。

    要想吃好的穿好的,有好多钱的日子,还早呢。

    就说过年穿新衣服这事吧,并不是家家户户的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就今年,依然有好多人家过年做不起新衣服。

    最多就是给吵要得厉害的孩子做个新褂子,就算过年了。

    至于一大家子人,全家老老少少都做一身新衣服的人家,在村里占比并不大。

    大仓家老老少少七口人,鹅拧给他们家每一个人都送一身新衣服,真算得上绝大手笔。

    当然,除了鹅拧知恩图报以外,还能看得出,鹅拧这几年确实挣着钱了。

    送出这些衣服对他来说一点都不为难。

    这好几年鹅拧都送习惯了,一开始大仓娘都是一再推让,现在也不再矫情。

    反正大仓早有准备,还会给他回礼的。

    也亏不着他。

    看鹅拧送来衣服,全家人就欣喜地试穿,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穿着合适的新衣服。

    都试好了以后,鹅拧把其他穿着不合适的又包起来,待会儿回去的时候带走。

    大仓早已经泡好茶,引导着他到自家客厅来喝茶。

    半年的功夫,大仓家焕然一新,完全变了样儿。

    大仓家里这么多房子,走到哪里都温暖如春,而且据大仓介绍,家里二十四小时全天这个温度。

    小锅炉是自动的,只要别忘了隔上一两天把煤箱装满,把灰斗里的炉灰倒掉就行。

    不仅仅是屋里二十四小时恒温,而且水龙头往这边一扭出凉水,那边一扭出热水。

    这让鹅拧惊讶极了。

    也羡慕极了。

    因为大仓家这种条件,是农村人想都无法想象的。

    农村人见过条件最好的,就是以前想肥田村长家那样的,到了冬天家里生一个煤炉。

    肥田家肯定是十分豪华的,煤炉生在厨房里,白铁烟囱管子穿过东间卧房,到了当做客厅的堂屋,还弄了个白铁暖包,然后白铁管子才穿到烟囱里。

    这样,肥田家里的客厅里和东间卧房都很暖和。

    只不过所谓的暖和,也是生着炉子的时候暖和。

    一大早起来,炉子在下半夜早息了,屋里依然如冰窖一样寒冷。

    饶是如此,这已经是村里最享福,最豪华的了。

    其他人家,即使盖了新房子的,往往也烧不起煤炉,到了冬天屋里的热源就是灶上做饭。

    把炕烧热了,屋里就不是那么冷。

    至于其他还没盖新房子的人家,家里则是更冷。

    因为现在的新房子,都是锃明瓦亮的玻璃窗,到了冬天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

    而老房子,到了冬天最多就是在卧房门口挂上门帘遮挡寒风。

    而堂屋,在大白天就只能开着门任由寒风吹进来。

    只有到了夜晚才把堂屋的屋门关闭上来。

    因为老房子的门都是“全实木”的,大白天闭上门来,屋里全黑了。

    所以哪怕冬天再冷,白天也开着门。

    最多就是在堂屋门口,再做上一个“半门子”。

    所谓半门子,就是两扇门的高度只有门框的一半,闭上半门子,就能把门口的下半部分遮挡起来。

    这样也能起到一点抵御寒风的作用,而空出来的上半部分,既能让屋里明亮,也能让灶烟飘出去。

    据说以前的时候,外国人到咱们农村来,感到奇怪极了。

    他们搞不懂为什么房子要建成那种模式,到了冬天都只能开着门,任由寒风吹进屋里

    几百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85年,但是那些住老房子的农民,跟前人的居住条件没什么区别。

    也就是说在这种条件下的农村,大仓家居然如此先进,让鹅拧比进了城都要眼花缭乱。

    吃自来水,屋里有暖气,也就像他这样走南闯北,精通时事的人才知道那是城里人的生活。

    至于那些常年在家务农,一辈子去不了几次县城的老农民,根本就了解不到城里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或者全凭想象,皇帝家的门楼比咱们的正房建得都好,皇帝下地都用金锄头,皇帝娘娘天天吃烙饼

    也就是说,村里大多数的人没见过城里人怎么生活。

    他们只知道大仓家吃上了自来水,还烧着那么大一个炉子,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种先进程度,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县城的人家。

    只能说,有钱人的快乐,你永远想象不到。

    鹅拧手里有点钱,也见过城里人的生活状态,所以他能体会得到,才能震撼于大仓能把家里摆弄得如此先进。

    看到鹅拧沉浸于震撼中久久无法自拔的样子,大仓问他

    “鹅大哥,反正你也盖了新房子,要不要家里也弄成这样”

    鹅拧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他不敢想象搞成这样要花多少钱。

    更不敢想象自己一个农村人,如果把家里弄得如此先进,会不会让自己跟李自成一样

    当了皇帝以后天天放鞭炮吃饺子过年,本来十八年的天下,只用十八天就过完了。

    农村人受苦惯了,不敢过太享受的日子,怕“促寿”。

    只不过这话只能鹅拧自己在心里想想,要是这样说出来,那不成了咒大仓一家人了嘛。

    见鹅拧摇头,大仓说道“花不了多少钱的。”

    换了别人,大仓或许没这么热心,但是对鹅拧,他就另眼相看。

    因为这几年他看明白了,鹅拧是个真正的好人。

    拿他自己来说,善良正直,勤勤恳恳,踏实肯干。

    对别人呢,知恩图报。

    反过来,施恩又不图报。

    仅仅因为自己那年冬天救他一命,他除了年底雷打不动来送东西,平常有什么好东西,也会送过来。

    碰上继父或者母亲干重活的时候,二话不说就去帮忙。

    看样子,他是准备把这份恩情记一辈子。

    所谓的施恩不图报,是他经常在外边跑,遇上别人有困难,也会热心相助。

    据说他就曾经救助过好几个人。

    其中就有邻村那个算卦先生“瞎豹”,也有人叫他“瞎汉豹”,是个瞎子,会算命。

    据说算得相当准。

    只不过前些年看相打卦跳大神那些事,是当做封建迷信来严厉打击的。

    瞎豹以前的主业是去村里给人说大鼓书,挣点嚼谷。

    当然,也有人偷偷找他算卦,算完了给他少许钱意思意思。

    这几年对封建迷信管得没那么严了,而且因为收音机的普及,电视的出现,还有村里放电影的次数也不少,他这种大鼓书的几乎没了市场。

    于是他渐渐把主业放到给人算卦上面。

    表面上还是背着三弦各村游走,但是几乎不再说书,而是找一户人家住下,在人家里住上几天。

    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瞎豹的名头,知道他算得很准,所以他不管到了哪个村,总有人慕名找他算卦。

    这就是他的收入来源了。

    去年夏天,瞎豹走路的时候误入一片高粱地。

    据说,人一旦产生迷失感,失去方向,他走路的轨迹就是一个圆形。

    瞎豹就是如此,炎炎夏日的午后,他就在高粱地里转圈用来探路的那根小竹竿也早被高粱秸绊得不知所踪。

    这个点儿老农民们都回家吃饭,午睡去了,野地里除了蝈蝈、蚂蚱们的欢唱,再没有一点人的踪迹。

    瞎豹转了很长时间,如论如何是转不出来了,大声呼救也没人回应。

    后来嗓子都哑了,本来热汗湿透了衣服,也变得突然不再出汗,一股急火攻上来,发痧了。

    表现就是剧烈头痛,极度头晕,口渴难耐,心慌,恶心渐渐开始神志模糊。

    鹅拧赶集卖货,都是等到集上的人全部走干净了才收摊,回来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正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

    回家的路上,路过这片高粱地。

    刚才骑车子下坡的时候,就曾经瞥见前边一片高粱地里边的有高粱很突兀地晃动。

    还猜想是不是有狼

    已经走过那片高粱地了,耳朵里似乎听到有个沙哑的声音喊了一声“救命”。

    他就停下了,在考虑是不是有人在高粱地里遇上狼一类的了

    按说,他现在也是一个人,贸然进入高粱地,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可是,自从鹅拧被大仓救了一命之后,本来就心地善良的他,开始不知不觉在模仿大仓的行为。

    就是遇上别人有难的时候,都要尽力想办法帮人一把。

    最后他还是支住车子,钻进那片高粱地查看。

    此时的瞎豹已经只剩一口油气和一缕残存的意识,命悬一线。。

    鹅拧把瞎豹背出高粱地,看他的样子,知道如果不及时救治铁定是活不了了。

    可现在的情况是,他的二八大杠后边载着满满的货物,真的没法再带上一个大活人去医院。

    可是人命关天,他只好先把自己的货物卸下来,藏到高粱地里,然后把瞎豹绑在自己背上。

    飞驰去了医院。

    瞎豹捡回一条命。

    可是等瞎豹脱离危险,鹅拧再跑回去找自己的货物时,早已经没有了。

    鹅拧不但给瞎豹垫付了医药费,还丢了满满一大包的货物。

    损失惨重。

    事后瞎豹上门,除了答谢救命之恩,还要赔鹅拧的损失。

    可是鹅拧感觉人家看不见,是个残疾人,自己帮他是应该的,怎么能让人赔呢

    无论如何不要瞎豹的钱。

    对此瞎豹实在是感激不尽。

    这以后不管走到哪里,瞎豹都要跟人说起自己被鹅拧救了的事,传颂鹅拧的仁义。

    他跟鹅拧也成了关系极好的忘年交瞎豹比鹅拧大二十多岁。

    也就是说,通过这些种种行为,大仓对鹅拧的印象极好。

    而且感觉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不管说话办事,交流起来也挺舒服。

    所以他见鹅拧对自己家的自来水啊,暖气啊这些挺羡慕,就自告奋勇想给他家也设计一套。

    没想到鹅拧却是坚决拒绝。

    最后拒绝的理由是,他几乎每天赶集,风霜雨雪一年四季在外边跑,如果家里弄得太舒服,就会把自己惯得受不了赶集的苦。

    大仓一听也有道理。

    于是不再劝他。

    然后又问到他的亲事。

    他俩之间,有啥说啥,也不怕鹅拧认为自己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直接问道

    “我听村里人说,你那亲事散了,是因为女方要求你买彩电,你买不上这才散的。

    我估计你不应该是买不起彩电吧

    是不是搞不到电视票

    想不想要

    想要的话我直接给你买一台回来就行。

    录像机要不要”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