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清穿之抱紧四爷大腿 > 241. 第 241 章 虚晃一招,将他吓的一……
    虚晃一招, 将他吓的一个后仰,胤禛这才坐回去,虽恢复了一贯的沉稳, 唇角噙着的笑意却未退去。

    叶林双手在空中挥舞了几下,才险险稳住重心。忍不住斜了他一眼,心中腹诽,这位玩闹起来可半点不像成熟稳重的四爷。

    “主动给予和被别人夺取的差别, 想必禛兄感觉到了吧”他收敛神色不再闪躲, 摊开手看着掌心的玉戒“突然被抢走扳指, 禛兄心里肯定会有一丝不悦, 即便动手的是我也在所难免,这是人之常情。

    就算皇上和太子间门父子情深, 也无法避免这种自然反应,更何况皇上身为一国之君,雄韬武略强势果决,帝王威严绝不容侵犯。”叶林说着,就将玉戒给他戴了回去。

    胤禛拨弄着手上的扳指,若有所思。

    子玉说的有理,争取和争抢还是很不同的,皇阿玛希望他们上进成材、主动出击, 可未必愿意儿子们争夺触碰皇权头狼只有一只, 就像皇位只有一个。就算是亲儿子又如何一旦伸手虎口夺食,皇阿玛也未必会容情,而他们又能否承担的起那后果

    安守本分自然不会引得皇阿玛不快, 可是面对那个位置,又有谁能做到坚守本心毫不动摇呢至少以太子的脾气,是不能忍耐的, 那自己呢他沉思着,过了片刻才缓缓道“话虽如此,倒是没听说皇阿玛发作太子”

    叶林挑眉“那岂不更加危险有什么不满,若及时发作出来,事情也就过去了,最怕的就是这种积压着不说的,今天一件事,明天一件事,日久天长火气越积越大,哪天爆发出来可了不得”

    会吗胤禛不自觉的转着手上的扳指,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回想起从小到大皇阿玛对太子的宠爱优待,他又有些不确定了,那可是他精心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啊

    胤禛闭眼按了按紧绷的额角,算了,还未发生的事多想无益,走一步看一步吧。他将手上的扳指取下来递过去“喜欢吗拿去玩吧。”

    “喜欢”叶林笑着接过来,戴在大拇指上摇晃了几下,那扳指套在指头上旋转,晃晃悠悠松松垮垮的像个呼啦圈,他笑眯眯的还回去“不过不用啦,我瞧你常带,这才拿来举例来着。”

    看着左摇右晃的扳指,想到子玉披着他的大氅也会拖到地上,像是偷穿了大人衣服,胤禛莞尔一笑,随即又有些担忧的看了他一眼,大半年了,怎的还是如此瘦弱,也不知身子何时才能康复,还是得盯着他多多进补才是。

    想着明日再叫府医来问问脉案,胤禛将扳指接了过来“行,我记得库房里还有一块暖玉,回头叫人给你做几个合适的带。”

    叶林也不客气,笑嘻嘻拱手“那就先谢过禛兄啦我得琢磨琢磨雕刻什么好,禛兄也帮我参谋参谋。”

    “好,子玉只管说来,山水、云纹,要什么图样我给你画。”胤禛答应着,兴致勃勃的打算看看他这回有什么新花样。

    又找到了点事做,叶林喜形于色的跟胤禛击掌“就这么说定了”

    他放下手上完成了一半的灯笼骨架,拿起两根铁丝左右比划“禛兄帮我看看这里面的机关是怎么做的”

    “哦,机关我瞧瞧”

    埋头研究了半天,终于复刻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固定进去,旋转着灯笼试了试,机关上的蜡烛果然能始终保持直立,两人顿时成就感十足。

    叶林歇了会,吃了些茶点,便取下蜡烛,继续完成另一半的骨架。胤禛又回去对着那盘七零八落的棋子沉思。

    “对了,还未恭喜禛兄,听说这次皇上去江南视察堤工,发现用水泥新修的堤坝河道十分结实,江南局部水患彻底缓解,附近百姓终于能安居乐业,水泥堤坝获得百姓和朝廷的一片赞誉,这可是不小的功劳呢”

    胤禛苦笑一声,这也是他急需低调藏拙的原因之一“治水的朝臣才是功臣,我也没做什么。而且若不是子玉,又哪来的这水泥呢”

    叶林竖起食指在面前摇了摇“若不是禛兄,水泥方子做出来也只能在书架上落灰,又怎么可能惠及这么多百姓不过说起来有个问题想请教,天下这么多河流,为什么朝廷这么重视江南算起来这已经是皇上第五次南巡了吧”

    重视江南水利的原因不算隐晦,但只是看历年的邸报,确实是很难将信息串联起来。

    胤禛捏起一枚黑子,观察着棋盘上的局势,慢慢给叶林解释“早年间门朝廷禁了海运,自那后,全国货物运输就倚重于漕运。”

    朝廷的选择叶林可以理解,运送货物容易引来盗匪劫掠,比起浩瀚无边风急浪高的大海,还是河道风险小更容易管控。漕运、漕帮以前在电视里经常出现,漕运是船舶在运河上运货,漕帮就是运河沿岸各埠统管运货的脚力等人组成的,如今叫钱粮帮。能成为电视剧里的常客,足以说明其规模之大。

    “陆路运输太过缓慢,而水路可以连接大江南北,因此平时的货物交易,漕粮、引盐都走水陆居多,若是某地的米盐价儿太高,朝廷也得要依靠漕运将便宜的米盐快速运过去平抑价格。是以水路畅通,对大清十分紧要。”

    叶林点点头“走陆路,不但时间门长,沿途米粮损耗也极大。”如今的路,可以说是一言难尽,只要不晕船,出门最舒服快捷的就是坐船。

    “正是如此,早年皇阿玛征葛尔丹时,要靠漕运运送军需粮草,可惜将当时江南出现水患,水路不通导致钱粮运送不及时,给军队带来不小麻烦。可以说漕运是大清的命脉,而两江漕运更是重中之重。”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运输很多时候决定了战争的成败。

    “江南熟,天下足。江南既是产粮重地,又有文人学子无数,怪不得皇上会如此重视。”叶林边聊边制作,球形灯笼的骨架渐渐完成,到最后收尾时有些复杂,顿时忙乱起来。

    胤禛看他手忙脚乱的不得章法,干脆放下棋子,帮他一起做那个固定“不止如此,江南的盐业也是皇阿玛关注的重点。”

    说到盐商叶林就精神了,他们可是加盟店的大顾客,“宫”子品牌每季的限量款产品只要上架,两江地区定是第一个卖光的。店铺里经典款常年处于断货状态,好些富商预定不到,干脆让人从其他地方采购再千里迢迢的运过去。

    胤禛帮他压住竹条,一边解释“虽然大清设有长芦、山东、两淮、两浙、两广等运司和河东、四川、云南等盐道分别负责生产销售。各地盐池盐井和海边都可以煎晒出盐,但两江地区是盐业的大头,每年收上来的盐税也是其他地区的数倍。”

    “那是,从古至今两江都富裕。”这些地方的大盐商是真的豪富“宫”子品牌最贵的产品对他们来说都是小意思,毕竟是喝得起百鱼汤的人,注论起奢侈生活,估计连皇子都比不过。注

    总算完成骨架的制作,叶林舒了口气,开始准备粘外壳。因为灯笼在地上滚动可能会沾水,因此用的是厚实的油纸,图案也画在油纸里面。

    胤禛靠坐回去,不紧不慢道“大清税收主要有三个来源。按这几年的数据来看,土地税约三千万两,盐税近四百万辆,商税两百万两,官员饷银、各地补贴、军队支出,种种全都要从这里出,丰年时能有些结余,若年景不好,还得从朝廷的库银中往外贴。”

    “这三者中,土地税虽多,却难以增加;商税不稳定,是以一旦有战争或其他额外支出,就得靠盐税支持。”

    叶林点头表示理解。自古重农抑商,就算朝廷提出想要发展商业,也必然受到很多官员文人的抵制,且商人交易难以管辖,因此商税起伏大,最高也才只有盐税的一半。

    土地税是最大头,但除非攻城略地,否则土地面积很难提升,而且随着时间门的流逝,越来越多人考取功名,便有更多田税减免,再加上豪门大户不断购买、隐匿土地,是以这部分税虽多,但想要维持不减少都已经殊为不易,更何谈增加

    倒是盐税跟人口挂钩,只要人活着就得吃盐,长期来看这部分不但稳定而且可能增收“怪不得皇上极为重视,南巡都要考察盐务。”

    胤禛叹息一声“盐务这块十分重要却很难把控,盐商、盐官和朝廷间门处于微妙的平衡,稍微不慎平衡打破就容易出问题。”

    叶林挑眉,抛过来一个疑惑的眼神“哦,怎么说”

    胤禛眼睛微眯,缓缓道“盐商承包盐场,便可以通过制盐卖盐赚钱,生意做得好了,就能如江南的顶级盐商,家资千万两以上。即便做的一般,也能像江南无数中等盐商一样,家资百万两起步。且盐商的身份子孙也可以继承,子传父业”

    叶林惊讶的张大嘴“家资千万两朝廷一年的地税也不过才三千万两,这些人可真是富可敌国了即便是百万辆起步也是豪富人家,可太厉害了”

    胤禛颔首道“确实,不过是身为盐商,也得受盐官的制约。为了防止盐商逃避盐税贩卖私盐,朝廷划分了详细的产盐和售卖区域,不同区域间门不可私自跨区销售,但若有多余的盐滞销,可以向朝廷申请转调其他缺盐的地方。”

    “盐商必须购买盐银才能卖盐,种种事务都需要朝廷派盐官管理。盐官不仅要负责管理盐商,销售盐银,收缴盐税等等事务,还要监督各地盐价,确保百姓能买得起盐,朝廷对于盐官也制定了严格的考成制度。”

    叶林皱了皱鼻子,听起来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没有什么问题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