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春秋战国演义 > 76.大兵压境杀子纠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共同从政,当上了齐国的大夫。接着齐釐公安排管仲、召忽做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师傅。可是鲍叔牙当时对公子小白没有信心。认为公子小白排行最小,上边有世子诸儿,中间有公子纠,而且小白好像没有公子纠聪明,轮不上他为君;釐公知道小白没有才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才安排一个人辅导他。因此鲍叔牙常常抱病不到岗。管仲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找到鲍叔牙劝说,“世子诸儿放荡不羁,不讲道德伦理,将来继承君位也不会稳当长久。大夫们都厌恶公子纠的母亲,纠跟着吃锅烙,也不受喜欢。而且纠自持聪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又优柔寡断。将来统治齐国的非纠即白。虽然看起来小白没有公子纠聪明,但是小白善于采纳聪明人的意见,而且办事性急快当,这就是果断。他很有远见。除了我管仲,没有人能够理解公子小白。即使将来有一天公子纠登上君位也将一事无成。到时定国安邦的不是你鲍叔牙又有谁呢?”管仲的一席话讲得非常透彻,鲍叔牙豁然开朗,从此坚守岗位,尽心辅佐小白。

    管仲和鲍叔牙都看好了公子小白,都认为小白能成大事,两人达成默契,为了齐国的强大,将来无论纠或小白谁当上国君都协力共同辅佐,干一番大事业。

    在齐襄公拉杀鲁桓公的时候,管仲看到齐国要动荡不安,处于敏感地位的公子纠和小白必须躲避以求安全,就建议鲍叔牙带领公子小白出亡他国。才出现了后来的结局。

    讲完这些,鲍叔牙对桓公说:“管仲忠于自己的值守,如果当初釐公安排管仲辅佐主公,情况会比现在要好。”

    “噢,听你这么一说,管仲还真是一个大才。”桓公说。

    “对呀,管仲具有安邦治国的才能,谁得到管仲的支持,谁就能成大气候。如果留在鲁国,鲁国就会成为我们的劲敌。所以说,必须尽快杀掉公子纠,以绝后患;把管仲要回来辅佐主公成就霸业。”

    桓公说:“他们现在在鲁国,怎么让管仲回来呢?”

    鲍叔牙说:“乾时之战,鲁国兵车300乘没有回去几辆,鲁国的兵力大损,我们现在起倾国的兵力1000乘兵车,开到鲁国边境,要求鲁国杀了公子纠,绑缚管仲、召忽交给我们回来醢了祭祖。乾时之战鲁国惨败,到现在鲁侯都在胆寒,他一定会答应我们的要求,这样管仲也就回来了。”

    桓公说:“如你所说管仲是个大才,鲁国也会知道。施伯是鲁侯的谋臣,他会看透我们不是要杀管仲,而是要用管仲,必然建议鲁侯不给,怎么办?”

    鲍叔牙说:“派人催促,就说管仲是主公的仇人,主公要亲自报那一箭之仇。鲁侯是个重礼仪、重感情的人,听了这话肯定信以为真,就会放行。”

    齐桓公说:“事宜早不宜迟,全国的兵马都交给你调遣,你要全权办好这件事。”

    鲍叔牙领命,带领1000乘兵车星夜赶往齐鲁边境汶阳,一面清理疆界,驻扎下来;一面派公孙隰朋带着国书去见鲁庄公。鲍叔牙个别嘱咐隰朋:“我们这次发兵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鲁国杀了公子纠,一个是要回管仲有重用,你不能让管仲死了。”

    隰朋说:“如果鲁国要杀他怎么办?”

    鲍叔牙说:“你就说管仲射中我主公小白带钩,差点致死。主公一定要亲手杀了他,否则不能解恨。”隰朋点头而去,见到鲁庄公,递上国书。

    鲁庄公打开国书,只见上面写到:

    外臣鲍叔牙百拜鲁贤侯殿下: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我齐国贤君已经即位奉祀宗庙,公子纠借兵争夺君位实属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犯下死罪。我国君侯顾及兄弟亲情,不忍心亲手杀他,请贵国代刑。管仲、召忽是我国君侯的仇敌,请绑缚移交我带回,我君侯将亲手杀戮,用于祭祀宗庙。

    鲁庄公看了国书,思考一会,就叫人把谋士施伯找来。

    鲁庄公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没有听你的意见而导致兵败。这次齐国大兵压境,要我们杀了公子纠。现在我们应该杀公子纠还是留公子纠?”

    施伯说:“小白刚刚上台就会用兵打仗,使齐国兵民归心,乾时之战使我国兵败,说明小白的能力是公子纠没法比的,公子纠没有任何希望了,留着它只能给鲁国带来灾祸。现在齐国大兵压境,就是要公子纠死,我们应该杀了公子纠,向齐国讲和。”

    鲁庄公说:“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

    这时齐国公子纠、管仲、召忽正在鲁国的生窦驻扎,鲁庄公就派公子偃带兵去杀公子纠。

    自从鲁国乾时之战失败,管仲就看透了形势,小白确实有能力为君,真的比公子纠强。小白抢先回国为君,这是天命,齐国自此会强大起来。公子纠不仅没有回国为君的希望,而且性命难保。管仲建议公子纠说:“小白已经即位为君,鲁国乾时之战大败,士气受挫,如果齐国大兵压境向鲁国要公子人头,我们就很危险了。我们在鲁国已经无法存身,应该赶快逃往别的诸侯国。”

    公子纠说:“鲁侯为了我们已经牺牲了那么多的兵力,说明他是很讲感情的。这时我们逃跑,对不起鲁侯。”

    管仲说:“鲁侯当初出兵送公子,是看到公子能够当上齐国的国君,为的是齐国对鲁国的友好,图的是齐国的报答。现在你当不上国君了,对于他就没有用了。如果齐国出兵要你的人头,鲁国顾及自身的安全就会把你献出去。”

    公子纠说:“如此说来,我逃到哪国,齐国都会出兵讨要的。”

    管仲说:“我们可以微服出走,做乡间隐士,也可安度一生。”

    公子纠说:“不会这么惨吧。我就在鲁国,我相信鲁侯不会杀我的。”

    管仲叹息道:“看来天命违抗不了哇!”没有办法,就奉陪到底吧。

    (请点击“加入书架书签”收藏,请投票,请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