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春秋战国演义 > 77为霸业管仲归明主
    没过几日,公子纠正在饮酒消愁,召忽坐陪,管仲坐在一旁看书。从人进来报告,公子偃率大军屯驻生窦城外,四门设岗,只准进不准出。公子纠说:“鲁侯派兵保护我们来了。”

    管仲说:“不一定吧,动机还没有显露,恐怕我们凶多吉少。”

    正说着,仆人进来报告:“鲁国大夫公子偃公子请公子和两位夫子去鲁营赴宴。”

    管仲说:“恐怕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公子纠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丈夫还能怕死吗?走,赴宴去!”

    管仲、召忽陪同公子纠去鲁营。召忽小声对管仲说:“此去死生不定,如果公子死,我将随去。你千万不要死,还要做大事。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着建功立业,使齐国称霸诸侯,这也是公子纠所盼望的,公子纠可说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说着来到军营,刚一进入大帐,十几个武士上来就把三人拿住绑缚,二话没说就把公子纠砍了,头颅滚落在地。召忽见状,就一个箭步撞向柱子,脑袋开花。

    公子偃一看召忽死了,命人看住管仲,押上木笼囚车,对士兵下令:“千万不能让管仲死了,齐国要活的!”

    公子偃把管仲押到鲁城向鲁庄公交差。施伯对鲁侯说:“我看齐国要活的管仲,不是要杀,而是要重用。管仲是天下奇才,那个国家用他,那个国家必然称霸天下,不如留在我国给予重用,鲁国必然强大。”

    鲁侯摇摇头说:“什么奇才,蠢材!他说把小白射死了,小白却没死。不是他的一箭耽误时间,公子纠可能已经是齐国国君了。就是他误了事!”

    施伯说:“不是管仲箭法不准,是铜钩救了小白,小白命大。如果我国不用管仲,也不能让齐国用,干脆就杀了他,把尸体还给齐国。”

    鲁庄公说:“这样行。”就安排对管仲行刑。

    公孙隰朋专门盯着管仲的生死问题,一听说鲁国要杀管仲,马上怒气冲冲来找鲁侯:“管仲箭射我主公带钩,差点要命,我主公对他恨之入骨,扒皮也不解恨,一定要亲自射死他。如果你们杀了他,我主公不解气,等于没杀,这事就不能算完。”

    鲁庄公就信以为真,命人把管仲的囚车和公子纠、召忽的头颅交给了隰朋。隰朋向鲁侯致谢辞别,命令武士押着囚车奔向鲍叔牙的大营。

    公孙隰朋带着军车,快马加鞭,飞速行驶,一天时间就到达齐鲁边境。鲍叔牙正在那里迎接管仲,车马一到,鲍叔牙就令人打开囚车,给管仲打开枷锁。管仲说:“我射中国君有罪,没有国君的话不能开枷。”

    鲍叔牙说:“我已经禀明国君,是他要你必须活着回来,要委以重任。”

    管仲说:“我和召忽辅佐公子纠,一没能把他扶上君位,二没能救他活命,三没能陪他去死,臣节全丢了,又要侍奉他的政敌,召忽有知会在地下笑话我的。”

    鲍叔牙说:“召忽虽然守节殉死,但是他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只能从一而终,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你和他不一样,你为了公子纠拼命追赶我们,冒死箭射小白,不惜和小白结下私仇,为公子纠争夺君位尽到了力;杀公子纠时,你同时被抓,不允许你死。再说,你一定建议过公子纠逃往他国或隐匿乡间,公子纠不听你的谏言才没有逃脱死亡。公子纠的死是他自己的错误,没有你的责任。义有大有小,小义要服从大义。过去扶持公子纠是国君交给你的任务,你是在为齐国做事;现在国君要用你建立霸业,这也是国君交给你的任务,是要你为齐国和天下效力。这个责任是重大的,是大局,是大义。国君小白能够放弃个人之间的一箭之仇,你就不能放弃与公子纠之间的小义吗?国君小白以德报怨的宽广胸怀不使人佩服吗?鸟择良木而栖,良臣要扶持明主。国君小白志大识高,如果得到你的辅佐,精心经营齐国,成就霸业是不成什么问题的。将来成就大业,利国利民,功盖天下,名扬四海,这不是你的平生志向吗?实现这样的宏伟志向同死守和公子纠的匹夫之节,哪一个更重要呢?你不是永远属于公子纠的,你的德才是属于齐国,属于天下的。”

    这一番话,说的管仲无言对答。这些道理也是管仲曾经思考过的。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鲍叔牙亲自为管仲打开枷锁,置酒接风,两个老朋友即将兑现共奉一主的诺言,“管鲍之交”“鲍子遗风”的佳话传颂千秋。

    鲍叔牙把管仲留在临淄郊外兵营之中,自己一个人进入城内来见齐桓公。见面之后,鲍叔牙说:“请主公节哀,祝贺主公大喜。”

    齐桓公一愣:“怎么一见面就是吊唁的话?”

    鲍叔牙说:“公子纠已经死掉,从政治上说灭掉了敌对势力;可是从家说,公子纠是主公的亲哥哥。所以要吊唁。”

    齐桓公说:“纠非要选择死,你就安排给他厚葬。”

    “臣领命。”鲍叔牙回答。

    齐桓公又问:“又有什么喜事值得祝贺?”

    鲍叔牙说:“管子是天下奇才,现在已经回到齐国,主公得到一个贤相,这是可喜可贺的。”

    齐桓公连忙说:“得一人才胜过扩展万顷疆土,是值得庆贺。那就赶紧把管仲找来,寡人要和他详谈。”

    鲍叔牙说:“主公着急要见到管仲,但是不能草率行事,应该庄重一些?”

    “为什么?”齐桓公问。

    (齐桓公胸怀宽广,放弃一箭之仇,才有了后来的霸业。齐桓公以德报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只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成就大事。小肚鸡肠,一事无成。)

    (请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