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 第二百零四章 朱氏孤儿,程婴三桂
    洪承畴闻言眉头紧皱,他虽然怕死,可是魄力却是相当大的。

    为明臣时诛杀流寇,毫不手软,为清臣时,剿灭余孽,比谁都绝。

    但是吴三桂的性格却是优柔寡断,瞻前顾后。

    “长伯,这天下就在你的眼前,此时不争,老师断定,你此后必定万劫不复”洪承畴叹气道。

    自古天下之争,唯有你死我活,毫无余地。

    吴三桂现在拥有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实力和机缘,但是他这样畏首畏尾,却是自寻死路

    “老师,纵使要举兵造反,也得好好准备一番,永历尚在缅甸,应熊还在北京。”

    “学生仓促之间举事,只怕不妥。”吴三桂缓缓开口。

    在他看来即便要造反,也得先手握明君,接回世子,再图打算。

    趁着这段时间,也可以坐观满清和孙可望之争。

    要是满清不行了,吴三桂自然也不会留这个辫子了。

    要是满清还行,那就再稳一手吧。

    “长伯,老师说的挟天下,挟的不是永历。”洪承畴看着吴三桂叹气道。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终究还是没有那么大的魄力。

    “不是永历,那是谁”吴三桂瞬间傻眼。

    这天子不是永历,难不成还是福临不成

    可福临远在北京,吴三桂如何去挟

    “嘿嘿”洪承畴冷笑一声。

    “长伯,不是西南之地谣言四起,说你我二人暗藏朱三太子,朝廷也多有忌惮吗”

    “既然谣言如此漫天,我们何不弄出一個朱三太子,号令天下呢”

    “弄出一个朱三太子”吴三桂再度傻眼。

    “老师,你是让我拥立假君”

    “不错。”洪承畴缓缓道“永历远在缅甸,想要接回他,纵使顺利也得大兵数万,耗时数月。”

    “在这个节骨眼下,长伯耗费如此兵马、粮草、时间,就为了区区一个永历实在是不划算。”

    “唯有拥立假君,凝聚所有气力,打出西南才是可行之道。”

    洪承畴分析的不错,对于吴三桂来说,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去缅甸接永历实在是划不来。

    不如自己拥立新君,集中力量,打出西南,才为划算。

    “可是老师,朱三太子事关重大,仓促之间学生手中哪有人选啊”吴三桂摊手道。

    “长伯,老师有一策,此策若成,你因开关之事所背负的骂名瞬间就可以洗脱,不止如此,长伯在天下人的心中将会是大明的郭子仪,忠义无双”洪承畴沉吟道。

    “老师有何计策,快快教与学生。”吴三桂闻言大喜过来,连忙拱手道。

    “长伯,你吴氏一族乃大明忠臣,一生都在守护大明。”

    洪承畴叹气道“甲申年间,闯贼进京,逼死先帝,那时候太子朱慈烺年仅十五岁,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更是年幼。”

    “国难之际,满朝文武从逆者,如过江之卿,崇祯先帝迫不得已,只得将诸子托付于长伯之父。”

    “吴襄虽有尽忠之心,意欲护卫先帝诸子逃离北京,但大势已去,终究被困在北京。”

    “闯贼势大,迫于无奈,长伯之父吴襄只得委屈求全,断臂求生诈降李闯”

    “闯贼搜遍北京,欲捉拿先帝诸子,吴襄见长伯的次子吴应麒长相与定王朱慈炯相似,便狠下心来,将吴应麒交出,放太子和永王逃命。”

    “后太子、永王,应麒相继死于战火之中,不仅长伯痛失二子,吴襄痛失二孙,先帝诸子也仅存一位朱氏孤儿”

    吴三桂听到这里嘴巴张得老大,直接懵了。

    他和他爸是大明的如此忠臣,他自己怎么不知道

    “含泪送走吴应麒后,吴襄派人将长伯的长子吴应熊和定王暗中派人送到了长伯的军中。”

    “并勒令长伯,不得降闯,否则父不认子,君不认臣”

    “并要求长伯仿郭子仪旧事,借清兵为先帝报仇以匡扶大明社稷”

    “长伯原本已经率军向北京进发,意欲与李闯虚与委蛇,见到长子和定王后,大哭一场。”

    “迅速带兵返回山海关,准备和李闯决一死战”

    “李闯闻变,带着先帝诸子、应麒以及长伯全家来到山海关,意欲逼降长伯。”

    “可是长伯之父,却在山海关下,痛陈利害,让长伯不要管他,开炮轰击”

    “长伯心如刀绞,可是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大明社稷,长伯只等舍弃全家”

    “至此,长伯一家三十四口尽死于李闯之手。”

    “长伯奋发图强,后借清兵之力,果然夺回北京,杀死了李自成,为先帝报了大仇。”

    洪承畴侃侃而谈道“哪曾想,多尔衮此人背信弃义,竟然窥视大明江山,满清也并非回鹘,毫无信义可言”

    “长伯本欲率军和满清决一死战,可是为了大明社稷却不得不隐忍多年。”

    “而现在,正是长伯拥立定王,匡扶大明的时候了”

    洪承畴说完,吴三桂直接傻眼。

    自己的老师这是打算让自己用二儿子去冒充朱三太子啊

    “长伯,你觉得老师此策可行吗”洪承畴微微一笑。

    可行,太可行。

    要是按照洪承畴的计策走。

    吴三桂的骂名可就全部洗脱了。

    他开关是为了效仿郭子仪,借外族之兵匡扶大明社稷。

    他抛弃全家,是吴襄大喊向我开炮为了大明这个大家,而舍弃吴家这个小家

    他当满清爪牙多年,是为了效仿程婴之举,隐忍待发,养育朱氏孤儿成年

    甚至为了大明,吴三桂连自己的二儿子和全家都舍弃了

    忠臣大大的忠臣

    要是按照这个路子走,吴三桂的形象可就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啊

    “老师,你此策虽好,但是也太离奇了吧。”吴三桂开口道。

    “离奇吗郭子仪和赵氏孤儿之事,史书上可是记载的清清楚楚”

    洪承畴冷笑道“十几年过去了,长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至今可是还为人所津津乐道的。”

    “世人愿意相信,长伯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和李闯决裂的。”

    “难道就不愿意相信,长伯是为了大明而和李闯决裂的吗”

    此言一出,吴三桂微微点头。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剧本,天下人吃瓜可是吃得很开心的。

    而在洪承畴的剧本中,赵氏孤儿、子仪借兵、向我开炮、潜伏敌营十八年等等精彩剧情齐全。

    要是这么宣传的话,除了少数聪明人外,其他人的好奇心估计全都得被吊起来

    等吴三桂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拥立自己儿子为皇帝。

    然而老子对着儿子三跪九叩,估计原本愿意相信的世人差不多就信了。

    “长伯,甲申之变,当事人早已经寥寥无几,马宝、马唯兴等人根本就见过定王。”

    “况且定王那时候年幼,长伯举起义旗,说二王子是定王,马宝等人定然不疑。”

    洪承畴胸有成竹道“就算他们心中有些疑惑,这点疑惑和反情相比孰轻孰重啊”

    “更何况,这世上哪有老子跪儿子的。”

    “只要长伯,在昆明当着众将士的面,亲自跪拜应麒,那么众将士绝不会生疑”

    吴三桂闻言脸色抽搐,老子跪儿子这种事情超乎了人们想象。

    他只要做了,对于超乎想象力的事情,世人肯定不会多想。

    吴应麒是定王,他就能实锤了。

    而且要是自己儿子当了皇帝,老吴家夺了天下后,连篡位这一步骤都可以省去。

    古有田氏代齐,今有吴氏代明

    除了极少数人外,其他人都不会质疑吴三桂的操作。

    毕竟旗帜打出来了,反清也反了,儿子也跪了,世人还能挑出什么刺来。

    可是这样一来,吴三桂自己的问题也是很多啊。

    “老师,自古哪有老子跪儿子的道理”吴三桂咬牙道。

    他吴三桂一生先跪明,再跪顺,最后跪清。

    要是再给自己的儿子嗑几个头,那就不是吴三跪,而是吴四跪了。

    这事不过三的,吴三桂实在是心中堵得很啊

    “长伯,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者,方能成常人之所不能成之事”

    洪承畴语重心长道“二王子在军中,众将士皆识得。”

    “只要长伯能够下跪叩首,众将士必然想不到二王子是假冒的朱三太子”

    “与天下相比,拿到长伯的这一跪,难道就这么难吗”

    吴三桂闻言牙齿紧咬,但随后也是松了一口气。

    连鞑子都跪了,发都剃了,跪个儿子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要是实在忍不住,跪完后,找个没人的地方,让自己儿子十倍地跪回来就好。

    可是除了这个问题吴三桂还是其他问题啊。

    “老师,此策虽好,可是应熊才是世子,要是应麒坐了皇位,应熊该怎么办啊”

    洪承畴问题一口老血差点喷了出来。

    “长伯,事到如今,你还指望着应熊能回来啊”

    “老师,举事之前,我若派鲁虾率精锐卫士,未必不能接回应熊”吴三桂满脸郑重道。

    历史上,吴三桂造反之前,派了鲁虾等人不远万里地去接吴应熊一家。

    虽然吴应熊没接回来,他儿子吴世璠却接了回来。

    吴三桂手底下人才济济,所以对他的这个儿子仍旧没有放弃希望

    洪承畴闻言一脸幽怨地看着吴三桂。

    他这个当老师的年事已高,想辅佐学生统一天下,好洗刷骂名。

    结果自己的学生,前怕狼,后怕虎,这也舍不得,那也不敢干

    就这性格,还辅佐个毛啊

    “长伯,义旗一举,满清必灭。”

    “不止是你我师徒二人的千古骂名可洗脱,再造中华的名声,一统天下的伟业,也能实现。”

    “如此大事,岂能因为一个儿子,而瞻前顾后”

    洪承畴敦敦教导道“老师的独子还在湖南,九族更是在福建。”

    “老师这么一大把的年纪了,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在云南辅佐你造反。”

    “你却为了一个儿子如此优容寡断,这成何体统”

    洪承畴的独子洪士铭,在顺治十二年考中乙未科二甲三十名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后来被洪承畴安排在湖南担任官职。

    而洪氏宗族的根基则在福建。

    吴三桂闻言不置可否。

    洪承畴说的身死族灭,其实言过其实了。

    洪承畴儿子现在估计都落到孙可望的手上了。

    而洪承畴的族人们,隐居山野,不仕满清者大有人在。

    他的亲弟弟洪承畯头,更是不戴清天,脚不踏清地,造了一只船,泛于江上隐居生活,已经有十年之久。

    可以说洪承畴要是反清的话,非但独子存活的希望会大大提升。

    而且他昔日的族人和朋友,也会和他冰释前嫌。

    亲弟弟也不会和他不共戴天。

    可吴三桂要是反清的话,稍有不慎,长子吴应熊可就真的没了

    “老师,造反之事,事关重大,还是稍微忍耐一下吧。”吴三桂开口道。

    “那长伯你是打算什么时候反”

    “等满清和孙可望两虎相斗,一死一伤之时”

    洪承畴再问“那拥立应麒之事,你怎么想”

    “学生觉得,要是拥立应麒,等应熊回来后,会造成同室操戈的惨剧”

    吴三桂忧心忡忡道。

    吴应麒和吴应熊两兄弟小时候的感情挺不错的。

    可一旦吴应麒坐上了皇位,那么吴应熊该怎么办

    皇位一旦坐上了,可就没那么好下来了。

    “难不成,你打算耗尽云南之力,去缅甸接回永历”洪承畴双眼睁得老大。

    “老师,此事再等等吧,待满清和孙可望之间分出了胜负,学生再决定。”

    “等等等”洪承畴愤怒道“长伯,你有多少时间能够等的”

    “西南之地,残破无比,粮饷无着”

    “你所能依靠的,就是麾下的数万精兵,以及西南的十万明军和绿营”

    “机会就在眼前,要是你等下去,只怕你我师徒皆会死于非命”

    此时的吴三桂和三藩之变前的吴三桂境况类似。

    云南等地残破无比,吴三桂唯一的优势便是手底下的精兵们。

    要是不放手一搏打出西南,那么坐困之下,早晚会功败垂成的。

    “老师,再等等,只需几个月就好。”

    “几个月天下之争,一朝一夕皆为紧要,数月时间,足以改变天下大势了”洪承畴叹气不已,不断地摇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