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8章 女帝武则天(大章)
    第三位是东汉的开国帝王,汉光武帝刘秀,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

    他在登基为帝后,注意民生,与民休息,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减少百姓的赋税负担,在收成不好的年代,经常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在军事上,他对于掌兵颇有见解,比较看重军队纪律。

    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奇才,在军事上精通兵法,以少胜多,出奇谋,料先机,克敌制胜。

    因此,汉光帝刘秀是一位仁帝,也是一位军事家。

    公元57年,刘秀的车驾从洛阳出发到达山东曲阜,又从曲阜出发到达泰山奉高,刘秀来泰山封禅,随从的贵族官员甚多,大家在山下斋戒的同时,做封禅的准备。

    刘秀上泰山之前,先派石工在泰山刻石,随后登山,刘秀居车,诸大臣步从,中午以后,刘秀遂至泰山之巅,下午,等到众位大臣们都登上泰山顶后,封禅大典便开始了。

    此外,刘秀还着力强调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功绩,仪式结束时,诸大臣及随从山呼万岁,山鸣谷应,十分壮观。

    第四位是唐高宗李治,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李治的功业也并没有落后于其他朝代的皇帝。

    登基为帝后就关心百姓疾苦,主动向各位大臣询问民生情况,鼓励大臣们积极献言献策,来改善民生福祉。

    而李治也是一如既往的把百姓疾苦挂在心上,积极采纳大臣们的建议,为百姓减轻负担,让百姓过得轻松幸福,在法律建设方面做出贡献。

    高宗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西突厥与高句丽,也顺势压制了日本的气焰,高宗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单凭这些功绩,李治是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的。

    但是顾及到自己的老爹唐太宗李世民,毕竟论功绩,他老爹都没有去泰山封禅,他怕自己去了,会被天下人背后议论。

    但是他老婆武则天看穿了他的想法,而且武则天本人更想去,于是在武则天推波助澜和大臣们的进言下,李治才正中下怀的接受了大臣的建议于泰山封禅。

    麟德二年,唐高宗带着老婆武则天去泰山封禅,场面极其浩大,外藩使节大臣同行。

    武则天还开创了女性祭天仪式的先河,实现了她的政治目的,为将来登基大宝铺好了道路。

    光武帝刘秀,最完美的帝王

    东汉的运势基本上都在刘秀这了,整个东汉,估计也就记住了一個汉光武帝

    刘秀一生都顺风顺水,导致他真的没什么存在感,只记得一个开大召唤陨石这一个事

    刘秀完美到史学家都找不到喷的借口

    刘秀是位面之子

    李治是中国帝王前十的存在,只是前面有他文治武功达到巅峰的老爹,后面是历史唯一正统的女帝

    高宗真的惨,前有李世民,后有武则天,自己反而不出名

    要不是李治后面身体不行,哪有武则天什么事

    李治只是输在短命,武则天就是他调教出来的

    李世民没去封禅确实可惜了

    确实,李世民没封禅是泰山的损失

    唐太宗都是魏征那个杠精不让我去

    可惜唐太宗被劝谏了之后就没去

    实际上魏征也就劝谏了一次,后面两次都同意了,只是出了些事没有去成

    主要是李世民没把封禅当回事,所以去不去都ok,李世民的含金量不需要封禅来证明

    李二要是封禅,后面也没几个皇帝有资格去了,武有统一天下北击突厥,文有贞观之治

    能够和秦皇汉武并列的绝对是李世民,某种程度来说,李世民最均衡,没有啥短板。秦始皇对外功绩有目共睹,对内民生残暴。汉武帝对外领土扩一倍,用兵过度,对内打空了家底。李世民相对做的更好,别说什么杀兄弟,关我等老百姓屁事,又没伤害老百姓,又算什么大的污点呢

    东汉。

    刘秀朕太完美也有错还有,朕真的不是位面之子,而且陨石也不是朕召唤的,要朕说多少次,朕都说累了。

    此刻的刘秀内心很受伤,就因为他一生顺风顺水,太过完美,导致他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他都不知道找谁说理去。

    太完美又不是他的错,他能有什么办法,他也不想的。

    说起这个就郁闷。

    他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群臣和睦相处,天下臣民一致拥戴他。

    按理来说,他比华夏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都优秀,历史上应该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结果呢,就因为他太过完美,导致他在后世没有存在感。

    更离谱的是,后世人只记得他打仗时天降陨石,还要说成是他召唤的。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已经不想多说什么,后世人误会就误会吧,他也不想多解释什么。

    大唐。

    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怎么会是李治

    李世民此刻完全没有理会后世人把他的功绩和秦皇汉武并列,而是全部心思都沉浸在李治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可怕事实中。

    看到李治成为皇帝的那一刻,他已经彻底失去理智。

    他满脸惊恐的想到了一个很可怕的猜测。

    现如今的太子是李承乾,太子才是下一任皇帝的接班者。

    可现在接班的是李治,这不禁让他产生一个可怕的想法。

    难道李治学他一样弑兄上位吗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他浑身冰凉,好似坠入万丈深渊。

    他当初玄武门兵变,弑兄杀弟登上皇位,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可现在一想到他的小儿子李治有可能有样学样,他就感到无比痛心,浑身都在抽搐。

    他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他也不愿意相信他的儿子走上了和他一样的道路。

    他不断的在心里说服自己,一定是太子李承乾出了意外,才导致他把皇位传给李治。

    只有这样想,他心里才好受点,他不想弑兄上位的惨剧发生在他儿子身上。

    可即便这样想,还是不能让他彻底打消李治弑兄上位的可怕想法。

    因为他发现一点,他还有一个及其宠爱的皇子李泰。

    即便是太子李承乾出意外嗝屁了,他大概率也会把皇位传给李泰。

    可现在却是李治登上皇位,那皇子李泰呢

    难道李泰也出意外嗝屁了吗

    他自己都不相信这样的巧合,怎么可能一连两个儿子都嗝屁了呢

    唯一的解释只有

    他心中产生了一个不好的想法,怎么也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那个及其可怕的想法。

    如果小儿子李治也学他一样连杀两个兄弟,他可能会发疯。

    因为这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事,他不想自己当年造的孽多年后报应在自己身上。

    看到陛下脸上痛苦的表情,长孙皇后一下子就猜到陛下心里在想些什么。

    于是长孙皇后连忙拉过李世民的双手紧紧握住,并轻声细语的安慰着。

    “陛下,不用瞎想,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意外,我相信稚奴不会干出那种事的。”

    长孙皇后语气坚定,她不相信自己亲生的三个儿子会自相残杀。

    至于稚奴为什么登上皇位,她猜测其中肯定是有什么变故才导致陛下把皇位传给稚奴的。

    有了皇后的安慰,李世民慌乱的心慢慢镇定下来。

    他刚才只是下意识的恐惧报应落在自己身上,才导致自己如此失态。

    现在镇定下来后反复思索,他也发现稚奴不可能弑杀兄弟登上皇位。

    如果稚奴真的弑杀兄弟,他根本就不可能把皇位传给稚奴。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即便稚奴想学他玄武门之变,但他可不是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至于稚奴为什么会登上皇位,他和皇后的想法一样,其中肯定是出现什么变故,使得他不得不把皇位传给稚奴。

    想到这个,他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一大截。

    只要自己的儿子不走自己当年的老路,那一切都好说。

    正当他的情绪慢慢轻松,下一刻,他脸色大变,瞪大的双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因为他看到天幕上有一条令他惊骇欲绝的信息。

    李治的老婆武则天

    武则天这个名字一出来,让他如遭雷击。

    他可没有忘记之前后世人说过,武则天是大唐的女帝。

    他之前虽然知道大唐出了一位女皇帝,可他也只是不满李唐后人的窝囊,居然被一个女人篡夺了皇位,其他的就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

    一是因为大唐延续了近三百年,他也不知道武则天是大唐哪个时期的,他就算是想干涉也没有办法啊

    二是武则天最后又还政于大唐,天下又重新回到李唐后人手中,他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可现在他之所以如此震怒,是他发现武则天居然是稚奴的老婆。

    也就是说,武则天和他同处一个时期。

    相当于武则天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篡夺了李唐江山,这让他如何不惊怒。

    他此刻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武则天找出来以绝后患,以免让历史重蹈覆辙。

    他可不愿意辛苦打下来的江山让一个女人篡夺了,哪怕最后还政于唐也不行。

    可有一个问题把他难住了,该怎么找出武则天。

    既然武则天是稚奴的老婆,那就说明两人年纪差不多。

    稚奴现在不过几岁而已,也就是说武则天现在还只是一个民间的小女孩。

    就这一个线索想要从天下百姓中找出武则天,无异于大海捞针。

    武则天这个名字一看就不是原名。

    则天的意思是谓以天为法,治理天下。

    别说是女子,哪怕是男子也不敢取则天这个名字。

    所以他猜测,武姓女子把大唐江山还给李唐后,李唐后人给武姓女子取的则天这个名字。

    所以目前来说,就只有一个线索,姓武的一个小女孩。

    武姓虽少见,但全天下还是有不少姓武的。

    光凭这一点,想要找出武则天恐怕是痴人说梦。

    可要是不把日后的武则天找出来,一想到李唐江山被武则天篡夺,他就寝食难安。

    “陛下,这个好办,让稚奴长大后不要靠近武姓女子就行。”

    见陛下愁眉苦脸,灵光一现的长孙皇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李世民一听,觉得很有道理。

    “观音婢,还是你有办法,那朕就下旨,不许武姓女子接近稚奴不,还不够保险,从今以后,长安城不允许武姓女子踏入。”

    下完旨后,他浑身轻松,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

    武则天身份的揭晓,别说是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唐高宗李治也同样惊骇不已。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深爱的皇后武媚娘,居然在他死后篡夺了李唐江山,成为华夏历史上唯一的女帝。

    之前看到后世人说什么大唐出了一个女帝武则天,那时候他就顿感不妙。

    毕竟武这个字实在是太扎眼,他想不注意都难。

    那个时候,他就在猜测女帝武则天会不会是他的皇后武媚娘。

    虽然怀疑,但他不愿意相信,下意识的不去想这事。

    但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相信。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无比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他哪怕再宠爱媚娘,也不会对媚娘日后登基称帝的事无动于衷。

    难道要把媚娘软禁起来,防止她继续干政吗

    他沉思半晌过后摇了摇头。

    从情感上来说,他深爱媚娘,做不到把媚娘软禁起来。

    从现实上来说,媚娘处理朝政确实很优秀,是他最得力的帮手,他干不出自断手臂的事来。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让他放弃了软禁媚娘的想法。

    按照后世人的说法,他后面身体不行,过早死去,这才慢慢把权力交给媚娘。

    通过这一点,他已经能猜到那时候的场景。

    在他执政后期,自身疾病缠身,命不久矣。

    于是让媚娘来处理朝政,慢慢把权力交给媚娘。

    毕竟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他的那些儿子太过平庸,远远不是朝堂上关陇门阀的对手。

    估计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才会把权力交给媚娘。

    因为也只有媚娘才有能力压制关陇门阀,不至于让关陇门阀进一步威胁皇权。

    按照他临死前的想法,在他死后,儿子继任皇位,媚娘作为皇太后临朝听政,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然后慢慢把权力交还给皇帝。

    可如今看来,事情的发展已经偏离了预定的走向。

    媚娘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并且亲自登基称帝。

    母亲抢儿子的皇位,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不过既然知道了自己死后的结局,那他只要做一些安排就可以避免媚娘日后称帝。

    他心中已经做好决定,日后该怎样就怎样,对媚娘的态度也不会有所改变。

    他只需要在临死前做好安排,不把权力交到媚娘手中就行。

    不过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以他那些儿子平庸的资质,即便临死前把权力交到儿子手上,估计也干不过朝堂上的关陇门阀。

    看来,他需要加快进度,争取在临死前解决关陇门阀的威胁,把一个完好的大唐交到儿子手上。

    心中做好安排后,他刚才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脸上的表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旁边一直暗中观察的武媚娘见到陛下脸上的表情渐渐松弛,她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刚才她一直提心吊胆,就怕陛下不顾及往日的情分想要降罪她。

    现在看到陛下的脸色,她知道自己躲过了这一劫。

    她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刚才得知以后的自己是大唐的女帝,差点没把她吓死。

    别说是陛下,就是她也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登基称帝了。

    她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才导致自己有这样大胆的想法,但现在的她可没有篡夺李唐江山的想法。

    不过得知以后的自己登基称帝,成为华夏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此刻她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对啊有谁规定女人不能当皇帝的

    这个想法一生出,仿佛一颗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怎么也挥之不去。

    她偷偷瞥了一眼陛下,见陛下没什么反应,她这才放下心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