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增兵
    因为联军的指挥权问题,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同瑞典国王足足争论了将近一个星期,在盟友荷兰尚且遭遇围攻情势每况日下的时候,两国君主居然尚在纠缠指挥权的问题,这也给了法国沃邦元帅组织防线法国外交部长雨格·李奥纳说服波兰立陶宛王国留下了宝贵的时间。

    最终,在荷兰外交大臣科斯恩特的请求下,彼得决定退步,只要瑞典军队能够达到至少十万人的数目,即便数量仍旧低于俄军,彼得也同意由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担任联军总指挥。

    能够增加联军的力量,那么解荷兰之围的几率就更加大了。因此荷兰外交大臣也就伙同彼得一同对瑞典施压,最终瑞典国王为了不让自己被一个孩子指挥,不顾首相和财政部长的劝告,强行要求国内再增兵四万。

    要知道,瑞典王国全国的常备军也不过二十二万。不算附庸国挪威的一万,十万步兵一万骑兵也已经把全国一半的兵力占据。而剩下的十一万还要驻守在瑞典庞大的领土之上,也还要防备法国盟友丹麦的进攻。

    至此,联军中瑞典军队的兵力达到了十一万步兵一万骑兵的程度,已经堪堪和俄军持平了,而卡尔十一世也终于成为了联军的指挥官,而彼得担任副指挥官。

    其实,无论是因为成功当选成为这支规模超过二十万庞大兵力的总指挥官而感觉会荣耀无比的卡尔十一世,抑或是因为这支即将解救荷兰的庞大军队而信心满满的科斯恩特,全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实际上这支联军里,真真正正属于俄国军队体系的,只有近卫师团胸甲骑兵旅和哥萨克骑兵旅,人数只有五万六千人。

    而这也只是彼得的谋算之一。大战略,彼得所作的一切步骤都是基于一个战略,那就是俄国要取代瑞典成就波罗的海霸主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俄军绝不能够大量地损失在这场战争中,为荷兰人流太多血。因此彼得才会出资雇佣麾下的独立势力,克里米亚汗国和土尔扈特部落。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让他们充人数的。

    而卡尔十一世身为北欧霸主瑞典国王的尊严,因此当彼得退却以后,在荷兰外交大臣和彼得的施压之下,毅然决然地增兵了。而无论这场战争最后胜负如何,瑞典军队损失一定比俄军惨重,因为十一万瑞典军队外加一万挪威军队,比之与五万六千人的俄军,瑞典军队才是主力。虽然表面上看算上了附属国力量的俄军不比瑞典军队差劲。

    彼得为什么非得要加入这场法荷战争之中,而且加入实力明显弱势的荷兰一方对抗如日中天的路易十四呢?一来是需要荷兰人的帮助,只有同意荷兰一方才会获得荷兰的帮助。二来,则是要增加荷兰人的砝码,让荷兰有胆量抗衡法国。

    原本历史上,第二次法荷战争根本就没有爆发,就是因为荷兰的力量不足,而俄国的加入方才可以给予荷兰和荷兰盟友们信心。卡尔十一世虽然不服法国第一霸主的地位,但是却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而俄国军队的加入,尤其是彼得在莫斯科堡正式向法国宣战并且出兵超过十万,瑞典才有胆量加入这场战争。

    而瑞典的加入,正好符合俄国的利益。瑞典在这场战争中损失越多,伤亡越重,将来彼得面对的瑞典就越虚弱,俄国就越轻松。这是为了将来的战事做准备。

    而且彼得此次入欧,除了削弱瑞典的目的以外,也是前来寻找将来发动“大北方战争”的盟友的

    彼得现在方才十三岁,原本历史上的大北方战争要到彼得近三十岁才会打响。那个时候的俄国实力才足够,而只有那个时候的瑞典才足够虚弱。瑞典从第一次法荷战争以后,就走下坡路了,对波罗的海的掌控力就会下降。

    如果按照真实历史上,那么取代瑞典波罗的海霸权,成为波罗的海沿岸最强大的国家,就是俄国和普鲁士。

    然而现在,彼得才只有十三岁,尚未成年的家伙,显然时机尚未成熟。而彼得显然也绝不可能等十几年,等到时机成熟再来打。因此原本历史上“大北方战争”一定会提前。

    正因为这场决定波罗的海命运的战争,将会因为彼得而提前发动。因此彼得才需要进入欧洲,展现他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盟友,而他自己也要细细挑选盟友。因为现在的瑞典依旧强大。

    当然这些都是最主要的目的,还有一个不是很重要但却是对未来走势影响深远的目的,那就是妨碍法国。

    法国走上崛起之路已经不可避免,因此彼得需要支持荷兰赢得这场战争,阻碍法国的崛起。但是也仅仅只是阻碍罢了。

    现在的局势就是欧洲正在趋向统一,大国不断的扩张而小国则夹缝求生存。每一次的大战,小国的力量都会削弱,大国也会更加增强。每一年都会有国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灭亡,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吞并。

    意大利正在趋向统一,俄国正在扩张,法国正在进行扩张,英伦三岛趋向统一,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也在趋向统一,神圣罗马帝国年年都有诸侯国消亡

    总而言之,欧洲正在走向大国崛起的进程,像荷兰这样严重依赖贸易国土缺乏纵深的国家,即便经济再怎么强大,也不过是个瘸了一只脚的侏儒罢了。

    这是大势,历史大势。因此即便第二次法荷战争胜利,荷兰也只会继续走小坡路。因为法国和英国,最终都会将他踩在脚下。而即便是这场第二次法荷战争,法国输了,其国力可能受到很大损害,但是国势却依旧会蒸蒸日上。

    彼得其实如果早点退让,那么联军也就不会耽搁这么久了。只不过彼得有心让法国多围困荷兰几天,好损耗其国力。也是为了让法国人多准备几天,这样瑞典国王打起来才费劲,瑞典国王越费劲,瑞典军队就伤亡越多,而这符合俄国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