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 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军
    波兰国内的武装力量在面对率军而来的彼得,几近于零点,彼得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就一路顺利地向着华沙前进。

    现在的波兰立陶宛王国无疑是非常弱的,如果彼得愿意的话,他甚至可以将之肢解,直接解散波兰立陶宛王国。只不过他却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压力,中欧西欧的德意志诸多邦国不会愿意,奥地利也同样不会愿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恐怕不会愿意,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现在进行的可是法荷战争,假使彼得作出瓜分波兰的举动,只可能会把那些原本中立的势力彻底推向法国阵营,堂堂的东欧大国都被俄国瓜分,这无疑让人们重新审视俄国,按照传统的习惯,势必要打压俄国,而且彼得的盟友也不会同意彼得这么做。

    只可能很难理解,但是在欧洲的环境中确实是如此。比如说一战以后,对于战败国德国的处置,法国希望将它削弱,这样在欧洲本土法国就一家独大了,但是英国却是希望保留德国一部分力量,用德国牵制法国。

    这就是政治,纵然英国与德国打生打死,全国大量的男子战死在欧洲战场上,但是却依旧不得不帮助德国,这是人类的情感所无法左右的。

    就像现在的彼得一样,虽然彼得在战场上打败了,彼得当然可以享受战利品,但是却无法对波兰提出过分的要求,因为局势不允许他那样做,俄国还没有强大到让他可以无视盟友意见的地步。

    在华沙,那些波兰立陶宛王国各地赶来的贵族,携带者自己领地上的军事力量,在加上各地爱国民众的捐助,华沙城内的微薄的国家财政,勉勉强强凑了二三万人,现在正在吵个不停。

    因为华沙城内的贵族会议罢免了扬·索别斯基的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国王头衔,再加上那些贵族各执一词,迟迟无法选出新的国王,导致的就是现在的波兰立陶宛王国暂时没有国王。一个国家没有国王就像是一家公司没有法人代表一样,也就是彼得想要同波兰和谈签订条约,但是波兰现在已经没有人有这个权利可以在条约上签字。

    彼得现在已经没有空陪着波兰人空耗,他不可能等华沙的贵族们选出新国王,再与新国王谈判,没有办法的彼得只能够率军向华沙前进,他要督促华沙的贵族们加快速度。

    颇为可笑的是,前国王扬·索别斯基听到彼得向着华沙进军的消息,第一时间不是号召波兰人民抵抗,反而匆忙地逃到了克拉科夫。什切青战役,他葬送了波兰立陶宛王国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的精华,无论是贵族教士还是平民,都不会欢迎他的。

    彼得问道:“卡尔十一世还留在吕贝克吗?”

    一旁的科斯恩特说道:“卡尔陛下原本似乎想要加价码,要求得到荷兰更多的报酬。不过在听到陛下在什切青的胜利以后,就已经准备起来重新出发了。”

    哦,彼得心理赞许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怪不得卡尔想要离开救援荷兰,甚至愿意把国内已经捉襟见肘的兵力再抽调一部分,打得就是奇货可居的主意。如果彼得被波兰人牵制在什切青,而只有卡尔的军队短时间能够支援荷兰,那么他自然可以抬高身价,要求荷兰给予更多的报酬。

    只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彼得顺利地把波兰军队击败,这使得他已经没有抬高价码的说辞,毕竟他可是在什切青被波兰人弄得灰头土脸。而现在,彼得击败波兰以后,自然是继续进军,他也就没有理由再呆在吕贝克了。

    战局最紧要的时候才临时抬高自己的价码,难听一些简直就是雇佣军的做派,彼得虽然很是赞许卡尔十一世的小聪明,但是对于他的手段却是颇为不屑。这种伤害自己的“颜面”的事情,彼得是很不屑做的,要让荷兰人主动加钱,就应该阳谋,而不是靠雇佣军无赖一样的手段。

    事实上,卡尔十一世在战场上的胜利已经比较突出了,至少他顺利地击败丹麦,成功地获得了丹麦在德意志的领地——汉堡和石勒苏益格。只不过与彼得的成绩相比,他的成绩只能是勉强及格罢了。现在还出现要求荷兰增加筹码的行为,战后恐怕会闻名欧洲,让人诟病,损害名誉,反而得不偿失。

    彼得率军向华沙前进,打得就是和平的名义,是去督促华沙贵族们尽快选举出波兰立陶宛国王,然后与联军签订条约,为的就是尽快稳定波兰的局面让和平的曙光重新照耀波兰大地。说的好听,其实就是一场瓜分战利品的盛宴。

    勃兰登堡选帝侯虽然在战前是波兰一方的,但是在战争期间已经投向联军一方,加上他在后方统筹粮草把守大后方,以及彼得已经同他秘密结盟,最后在彼得的支持下得到领军随行的权利。

    而瑞典国王得知彼得的胜利以后,也连忙授权小本尼迪特作为此次的全权代表,率领瑞典军队同行。

    还有就是梅克伦堡侯爵,虽然对战争的贡献不大,但好歹也是很早就加入的盟友,也得到权利领军同行。

    最后就是荷兰外交部长科斯恩特,作为荷兰一方的代表,同行。

    以上就是此次前往华沙的各国代表,同时也是战胜国的代表。

    现在的波兰几乎所有的贵族都赶往华沙,其实这也是逃难的意思,波兰立陶宛王国全国的精华已经损失殆尽,还留下的一点儿残余也都在联军的战俘营里,波兰贵族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抵挡联军。

    彼得率军而来,所遇到的城市尽皆投降,联军在当地获得大量的战利品,也有一些城市并不打开城门,但是里面的市民代表与联军协商,资助联军大量的金钱物资,彼得想要早早的前往华沙,因此只要不是战略要地,收下金钱物质以后就放过了。

    终于赶到华沙,彼得原本以为波兰大部分贵族都赶往华沙,再加上大肆的扩大军队,拥有二三万军队,总是一股不弱的力量。然而,与彼得料想的华沙戒备森严,誓死抵抗的气氛不同,彼得反而在华沙城享受到了欢迎式。

    联军顺利地开进了这座东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堂堂东欧大国波兰立陶宛王国的首都,并没有遭遇一弹一枪的抵抗,反而享受到了热情的波兰贵族们举行的欢迎式。

    彼得在军队的层层包围中,勉强可以透过一丝缝隙,看到外面的情景,华沙的市民满脸的不情愿,许多年轻人的面目也是愤怒异常,但是却依旧不得不把鲜花和欢呼撒到联军的头上,不得不欢迎这些敌国的军队。

    彼得淡淡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华沙的贵族们积极组建新的军队,并不是用来保卫华沙的,而是保卫他们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