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水浒大奸雄 > 第四十三章 焕章逢良缘
    众人听从史进安排,分头行动,前去江州城里玩耍。史进一伙,进得江州城,果然是人口众多,市井繁华,可谓是民富户足,江南一大城。逛得一个时辰,众人有些乏了,没了精神头,李俊这时说道。

    “哥哥,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我们何不去亭上小酌三杯,临江观景一番?”

    李俊这提议让史进来了兴致,问道。

    “白乐天一曲《琵琶行》名传千古,可惜,当年司马泪痕多,只因同是沦落人。”

    这话说得让众人心中一沉,似梁山众兄弟,谁不是漂泊江湖,有志难伸?说起来,梁山好汉好似个个英雄,但总归都是失意之人。若不是史进哥哥聚义群雄,众兄弟虽有通天之能,到最后也只能老死乡间,默默无名。这让众兄弟看向史进,目光中充满了期待,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这让史进大笑道。

    “汉高祖说,大风起兮云风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吾等兄弟,尚未建功立业,怎能荣归故里?当今之世,正是英雄奋发之时,所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众兄弟,且看那江流之中,勇者都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众人听得史进如此一番话,心中豪气顿生,齐声道。

    “哥哥英雄盖世,当建不世之功,吾等弟兄,誓死追随哥哥,共创大业!”

    “哈哈,众兄弟有如此志向,何事不成?今日且在这琵琶亭中豪饮一番,醉看这江州风云变幻。”

    这话让众人兴致大起,纷纷叫好。来到琵琶亭中,这亭子一边靠着浔阳江,一边是店主人家房屋。琵琶亭中有十数张桌子,众人便坐了下来。李俊唤来酒保,铺下菜蔬、果品、海鲜之类,又叫酒保取来两壶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等好酒,开了泥头,一阵清香飘散,让人心中一馋。再看那浔阳江时,端的是景致非常,只见云外遥山耸翠,江边远水翻银。隐隐沙汀,飞起几行鸥鹭;悠悠小蒲,撑回数只渔舟。翻翻雪浪拍长空,拂拂凉风吹水面。紫霄峰上接苍穹,琵琶亭半临江岸。

    史进端起酒杯,饮了一口,赞道。

    “酒好,景好,就是缺少了一位弹琵琶的妙人!”

    这话说的众兄弟笑了起来,闻焕章说道。

    “哥哥倒是文雅之人,不像是英雄好汉。”

    这话让史进有些不满,反驳道。

    “焕章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史进这脱口而出的诗文,让闻焕章一愣,随即赞道。

    “哥哥果然是大英雄气概,如此诗文,非文弱书生可做!焕章佩服,就为哥哥这句诗文,小弟当饮酒三杯。”

    闻焕章此时,文人习气完全显露,这让史进有些叹息,自己这帮弟兄,个个都是粗鲁汉子,就连许贯忠和吴用二人,也算得上武艺精熟,唯独这闻焕章,乃是标准的书生,夹杂在自己这帮武夫之中,倒是少了许多风雅。今日听得自己这句诗句,倒是引起了他的文人习气。

    史进端起酒杯,遥遥一敬,一切尽在杯酒中。

    众人正在饮酒中间,突然冒出一个女娘来,来到史进这一桌前,深深地道了个万福,就要开口唱曲。这让众兄弟一阵恼怒,自家兄弟饮酒说事,正在兴头之时,你这个小娘子捣得什么乱?众人就要将这女娘轰走,却没想到,闻焕章提着酒壶,朝史进笑道。

    “哥哥,刚才你还说酒好,景好,就是缺少了一位弹琵琶的妙人!如今弹琵琶的妙人没有,来了个唱曲的,倒也可将就一二。”

    闻焕章此时完全是文士做派,格调顿时提升了好多,这让史进暗道,自从来到了这水浒之中,整日奔波劳苦,倒是忘了自家也是个书生,遂笑道。

    “焕章兄自从离开东京,久未闻歌乐,恐怕这心窍都粗了许多,今日且来听一听,这小娘子的曲子,到底和东京的有何不同。”

    没想到这女娘听史进这样说,妙目一瞪,有些不悦道。

    “这位官人,奴家这曲儿也是京师的曲儿。”

    这话说得让史进一愣,众人却大笑了起来,闻焕章指着史进道。

    “哥哥,你可看走眼了,人家小娘子是京师人。”

    这让史进有些脸皮发热,随即问道。

    “既然你是京师人,唱得京师的曲子,那我且问问你,你都会些什么曲子?”

    这话让这女娘一阵思索,心中暗想,不能拿那些旧日的曲子来唱,这端的让人看轻,昨日,倒是刚刚学的一曲从京师流传来的曲子,想来这客官定是没听过,正好可以唱来,随即道。

    “此曲乃是京师大才子清真居士新作《少年游并刀如水》”

    说完,吊了吊嗓子,便开口唱了起来。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女娘的声音宛转悠扬,犹如黄鹂清脆鸣,又如清泉石上流,让人心旷神怡,好比山泉润田。

    一曲歌罢,众人都觉得好,但只有闻焕章已是泪盈满眶,哽咽道。

    “今日闻君京师曲,如听仙乐耳暂明。此时方知当初江州司马为何青衫湿?”

    这话让史进也深有同感,独行于众人之间,这种寂寞更与何人说?不过,自己的寂寞是无人能说了,可闻焕章的寂寞倒是可以一解。史进朝吴用使了个眼色,看了看闻焕章,又看了看这女娘,吴用顿时明了,站了起来,走到李俊身旁,低声道。

    “李俊兄弟,这小娘子不像是本地人,你且去打听一番,是何方来历?”

    李俊也是个伶俐人,早已看到史进的眼色,心中了然,笑道。

    “吴军师稍等,小弟去去就来。”

    这边,史进笑了起来,对女娘说道。

    “小娘子这曲儿的确是京师的曲儿,只是这曲儿好虽好,但是过于婉约,何不唱一首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史进这要求让这女娘有些犯难,但看史进的模样,若是不唱,定不会给赏钱,顿时心中一横,张口唱道。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曲儿本是豪气干云,意气风发,好比寒风烈酒,尽洗绮罗香泽之态。只是在这女娘口中唱来,却如花雕米酒,少了那股风雷之势,多了一种胭脂之气,顿时意境大变,让众人大笑起来。

    这笑语让这女娘满面通红,有些羞赧,只是这曲子本就须关西大汉执铁板铜琴唱来,方能入耳。你让人家一十七八女郎,如何唱得?众人中只有闻焕章未笑,恼怒道。

    “哥哥,你这太为难人了?”

    史进看着闻焕章,突然大笑了起来,说道。

    “焕章,自古以来,最难消受美人恩啊。”

    这话让闻焕章一愣,就要开口辩解,却没想到一旁的吴用插话道。

    “焕章兄,难道你忍心旁观如此美人,流落粗笨愚夫之手,从此只能空待春花秋月,了无生趣一生?”

    这话说的闻焕章一愣,看向这女娘,顿觉吴用说得真对。若是自己撒手不管,这等聪慧伶俐之女娘,恐怕真如吴用所说,一生了无生趣了。这让闻焕章一声长叹。

    “哥哥,为何世事都是如此不得意呢?”

    这话说的众人心有同感,一片默然。这时,李俊回来了,带着一对老夫妇,朝史进道。

    “这老夫妻正是这女娘的爹娘。”

    史进站了起来,朝这老夫妇施礼道。

    “见过老丈、老夫人。不知你夫妇如何称呼,哪里人家?”

    那老妇人倒是有些胆识道:“不满官人说,老夫妻两口儿,姓宋,原是京师人,只有这个女儿,小字玉莲,他爹自教得她几个曲子,胡乱叫她来这琵琶亭上卖唱养口。”

    史进听到这里,便明白了,随即拿出二十两银子,说道。

    “今日我这兄弟,见得你这女儿,心生欢喜。所以,史进在这里想成就一桩良缘,还请老夫人答应。”

    这老夫妇认得李俊和张顺,都是这江州城中的奢遮人物,端的得罪不起,再看这史进,更是不凡,至于史进说的闻焕章,浑身一股文气自生,倒是个风流人物,也不亏了自家女儿,随即道。

    “老身一家高攀贵人了,一切但凭官人吩咐。”

    “那好,这事就定下了,我这兄弟也不是常人,必不会负了你女儿。只是这江州城是不能住了,你二老是跟着我这兄弟走,还是留于此?”

    老夫妇一商量,遂道。

    “我老两口只这一个女儿,无人养老,只能跟着女儿一起走,还望官人莫要嫌弃。”

    史进听得如此,大喜道。

    “无妨无妨,我这兄弟,家财丰厚,断断不会亏了你们二老。”

    说完,派人找来媒人,写下婚书,这桩婚姻就算成了。史进一脸喜悦,朝闻焕章道。

    “焕章兄,我梁山兄弟,当从你始,成家立业,兴旺发达,好兆头啊!”

    这话说的闻焕章脸色一红,感激道。

    “哥哥圣明!”

    史进拍了拍闻焕章,没有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