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荣耀大唐 > 第四章 蝼蚁毁堤 5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正文第四章蝼蚁毁堤(5))正文,敬请欣赏!

    ()战斗的转折突如其来,梁军骑兵在不到半个时辰内被斩杀殆尽,随后杨灿、张土、王茂章继续率部追击。

    刚刚被主将抛弃的平卢、淮南步军看到形势扭转,梁军已是任人宰割,便都自发地返回战场,追随在骑兵背后,屠戮那些毫无还击之力的梁兵。

    这一夜,在青州至白楼的战场上,两万多梁军将士人头落地,失去统帅的残兵败将四散逃窜。

    其中最大的一股大约是朱友宁的一万殿后军,他们迅速撤往临淄,但是在渡河的时候遭到许错的袭击。

    银胡籙军的背盾、臂弩战术锐不可当,三轮攻势后,这一路殿后军便分崩离析。

    而后朱友宁的人头传至临淄,占据临淄的梁军弃械投降。

    飞行军再次开拔,带着朱友宁的人头奔袭淄州、齐州,至此,除了兖州尚在葛从周的包围之下,平卢镇在黄河以南的辖地全部收复。

    战事至此告一段落,梁军伤亡将近四万,被俘愈万,朱友宁被斩。

    “这一下,梁王要气疯了。”杨灿在大胜之后就开始未雨绸缪起来。

    许错却很从容,他把刚刚接到的信函递给杨灿,道:“梁王暂时无暇来对付咱们。”

    信上的消息来自长安,说的是崔胤上疏,言称六军十二卫名存实亡,禁卫单薄,应该立刻着手募兵,拱卫京畿。

    此议已经获准,由京兆尹全权负责,悬榜于市,招募新兵。

    杨灿读罢之后,略显无奈地道:“真是人心叵测啊。”

    大梁。

    朱友宁战死和崔胤募兵的消息同时送到,梁王朱全忠震怒。

    自己最器重的一个侄儿死了,而且是死在他刚刚布置好立嗣之事这个节骨眼上,悲愤之情自不必说。

    朱全忠自然知道朱友宁之所以战死,与葛从周围困兖州而始终没有斩获有关,可现在他却无法对葛从周问罪。

    因为崔胤露出獠牙了。

    在经过少阳院之变和凤翔之变后,崔胤借助梁王的力量在长安呼风唤雨,在这个时候募兵,扩充六军十二卫,而且事先没有跟梁王商量,用意不言自明,他要摆脱梁王的约束了。

    迁都之举终于没能顺风顺水,朱友宁的死虽然暂时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齐州、淄州、青州却被平卢镇牢牢占据,是为梁王背上的一根芒刺。

    可梁王却无暇去拔这根刺,因为长安的形势更糟。

    崔胤扩充六军十二卫,只是一个引子,当各路军镇看清楚这背后的意味时,恐怕会群起响应,支持崔胤。

    诸如晋王、凤翔镇、东川镇,河北的许错、罗绍威、王师范,淮南的杨行密等等,这些人可都希望长安能够竖起一面公开对抗梁王的大旗。

    “不能让他们得逞。”梁王朱全忠强忍着怒气说道:“既然崔胤想招兵,那就让他招。暗中抽调我军兵勇去应征,让他扩充起来的六军十二卫姓朱不姓崔!”

    在将战果转交给王师鲁后,许错就率军渡河,返回河北道。

    罗绍威和王师范二人都已来到棣州,等他一到,便开始商谈长安的事情。

    崔胤的举动虽然会拖住梁王,但许错他们却更加揪心,生怕梁王彻底失去耐心,立刻举兵对付崔胤,顺带着就逼天子迁都。

    “听说崔胤已经致函给梁王解释此事,他的说辞是凤翔镇依然贼心不死,为守京畿安定,他才招募新兵,增强六军十二卫的实力。”罗绍威把自己刚刚收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王师范摇头道:“这样的说辞,怎能蒙骗梁王?不过既然他拿出一个说辞,梁王也不好立刻跟他翻脸。只是,朱友宁刚刚死在青州,梁王没有立刻挥兵过来报仇,可见是已经着手对付崔胤了。”

    许错若有所思地道:“三年前我还在大梁的时候,梁王座下的王权献策,名为靖辅策,说的是如何拱卫京畿,平靖三辅,其实就是为梁王迁都铺平道路的计策。如今看来,洛阳殿宇工程已经完工,梁军占据河中,关内大部土地也在统辖之下,布置可谓完善,按理,正该提出迁都了。而这个提出议案的人选,本应该是崔胤。”

    王师范连连点头,道:“原来如此,梁王全力扶植崔胤,竟还藏着这样一个用意。料想崔胤也明白这一点,他大概是知道,一旦替梁王说了这句话,他的罪名就要千秋万代地钉死在史书上了。”

    罗绍威接口道:“所以他要趁着梁王没留意他时,开始扩充六军十二卫。虽然招来的兵马也不足以对抗梁军,但至少崔胤可以借此暗示天下,他崔某人决非梁王一党,以期各路军镇支持。他这一计,倒是能让梁王头疼一阵子了。”

    许错叹息道:“梁王头疼归头疼,但只怕会迎难而上,重新布置梁军,将主力压近京畿。”

    三人对视一眼,从各自的眼神中,便看出大家都察觉到了另一个关节所在。

    梁王真正担心的人不是崔胤,而是皇帝李晔。

    崔胤扩充六军十二卫,乃是得到了李晔的准允,所以在这个时候摆出对抗梁王的人不是崔胤,而是李晔。

    李晔虽然早已丢失了权柄,但毕竟是大唐天子,天子发威,究竟会有多大的力量实在难以估算。

    或许李晔这些年放任梁王东征西讨,打晋王,打凤翔镇,正是要让梁王树敌,而让晋王和凤翔镇等本来不太忠心的臣子降低实力,降低到不得不联手效忠唐室的程度。

    现如今,这一目的已经达成,去年和今年,晋王和凤翔镇都被打得抬不起头来,他们不能让梁王迁都,便必须联手。

    故而李晔授意崔胤扩充六军十二卫,他们一定能够瞧出背后的味道,从而联合响应。

    罗绍威道:“我离开魏博时,倒是接到了细作的呈报,据悉河东正在囤积粮秣,晋军也在暗中逼近河中。”

    王师范笑道:“晋王动了,凤翔节度使也必然会有呼应。”

    二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群起夹击梁王的良机。

    许错却默然不语,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绝非他所愿意看到的,因他更清楚梁王的脾气。王妃张惠已经死了,敬翔被架空了,现在的大梁是李振一党当权。没人能够劝谏梁王了,再加上局势正在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梁王一定会抢在自己的部属还没被彻底打乱时,断然挥兵,挟天子迁都。

    三百年的社稷,终于要在崔胤的一个提议上决定存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