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玉剑玄天传 > 第二十九章 将女换公主 9-10
    “吴先生,不知招皓贤来,有何事?”

    吴昊微笑着招呼李皓贤坐下,道:“李将军,难得有时间光临寒舍,吴某这次请将军过来,是想与将军聊聊当今时局,不知将军会否觉得吴某唐突?”

    “哪里哪里,将军一词不敢当!吴先生是我的长辈,直称我皓贤即可!在下一直很想向吴先生讨教,可是一直没有这个机会,今次承蒙吴先生邀请,自是求之不得!”

    两人相对而坐,吴昊吩咐下人上了酒菜,边吃边聊。吴昊道:“皓贤,这次太后为了将你留在西夏,用了些非常手段,你是否觉得心中委屈?”

    李皓贤知道他是太后的心腹,怕是来探口风的,不敢讲真话,道:“哪里,我想通了,太后这样做也是为我好!”

    吴昊知他说的不是心里话,道:“皓贤,这定不是你的心里话!也罢,或许你还对我有所提防,让我说说我的故事吧!当年我也是个自负的年轻人,十年寒窗,高中进士,却只任了个七品小官,后来因为我通晓党项语,朝廷才任命我为使者,出使西夏,元昊王接见我时,言语傲慢,我为了维护宋朝的尊严,以理相驳,本以为将他激怒,定难保性命,怎知元昊王却因此赏识我的才学,更想将我留在西夏为他所用!我当时死活不愿,元昊王为了留住我,强行将我扣押,然后传消息到宋朝,说我已经投靠西夏了!宋帝不辨是非,硬是将我全家斩首,我听到了这个消息,一气之下,便投靠了西夏!”

    李皓贤听完,叹口气道:“那吴先生心中不恨元昊王吗?”

    “恨?我是恨,不过我不恨元昊王,我恨的是宋帝昏庸!他将我的一片忠心当成狗肺,不加判断,听信一面之词就将我全家杀光,这样昏庸的皇帝还值得为他效命吗?我对宋朝的心已经死了!士为知己者死,元昊王虽然用了不耻的手段将我留下,但是他让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所以我不但不怪他,还感激他的恩德!想想我在宋朝,不懂得巴结权贵,那么一辈子也只能当个小官,什么理想抱负,不过是空谈!皓贤,你若不是在西夏,恐也难以找到一展才华的机会吧?”

    此话说到李皓贤的心坎里,想来自己之所以在宋朝能做官,全是因景阳郡主的保荐,而非他的才干受到赏识,每每想起这些,李皓贤心中也有所埋怨。

    吴昊见说动了他,心中暗喜,又道:“皓贤,看到你我就想起了当年的我,是那样的豪放不羁,那样的傲世疾俗,身怀定国安邦国之才,在大宋却不得施展!所幸的是西夏给了你一个机会,一个名扬天下,威震海内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去还是留,你要仔细考虑!”

    李皓贤明知他这是给自己戴高帽,但是这高帽戴得确实令人舒坦。他一直怀有大志,并不甘心平平凡凡过一辈子。听了这些话,难免有些热血沸腾,道:“吴先生不必再说了!是被逼也罢,是自愿也罢,现在也已经不重要了!为了我亲人的安危,我不得不接下这份差使!我李皓贤不过是一个黄毛小子,即便参战,对宋夏之战的胜负又能影响多少?若此次大宋失败,那便是宋庭用兵不当,所用非人,与我何干?吴先生可向太后如实传达我的意思,让她放心!”

    吴昊笑道:“好,你终于想通了,我很高兴,我一定将你的意思转达给太后!”

    吴昊说到做到,很快李皓贤这番表明心迹的话语便传到了太后耳边。没藏太后听后十分高兴,但是还有些忧虑,问吴昊道:“吴先生,皓贤毕竟流着一半宋人的血,他能对我们忠心吗?万一到了战场上,他突然倒戈,那对西夏可是致命打击啊!”

    吴昊道:“太后请放心!李皓贤在宋朝不过是一届平民,但是他在我们西夏却是皇亲国戚!敢问太后,若您是他,您是选择效忠西夏还是效忠大宋?”

    没藏太后这才宽心下来,道:“吴先生说得在理!除非他是傻子,否则必定选择效忠西夏!”

    次日,西夏君臣齐聚金殿,商议与宋辽的战事,太后问吴昊道:“吴先生,现在宋辽仍然在边境观望,似乎都无先出兵的意思,如此下去皓贤上次提出的先宋后辽的战略恐难以实施,这该如何是好?”

    吴昊答:“太后且放宽心,我自有妙计让宋兵先动!”

    “哦,吴先生有何妙计?但闻其详!”

    “宋朝不是向我们下了战书了吗?我们就回它一封战书,上面要尽量用傲慢的言语,辱骂呵斥宋帝,宋帝好脸面,必然按耐不住,发令出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先调动宋兵了!至于辽国方面,我们需派出使团,与辽国议和,可假意许诺些苛刻的条件,但不要与他们达成协议,目的在于尽量拖延辽兵的动作!”

    没藏太后听完,望了望自己的父亲,问:“阿爸,你觉得此计如何?”

    没藏祈荣点头道:“好,此计很好,就按此办吧!”

    太后便不再犹豫,下令道:“吴先生,给宋朝的战书就由你来动笔!其他各族族长,必须在指定时间带领部族军队集结兴庆,延迟时日者斩!这次我们要以顷国之力与辽宋周旋!”

    …………

    兴庆城东南方向,有两支军队正在会合,分别是李皓贤带领的两万回鹘骑兵和仁多凌矢率领的仁多族军队。

    比起上次的五千兵士,这次仁多凌矢带来的人又多了三倍,已达两万人,李皓贤见此,很是惊异,见面便赞叹道:“凌矢兄弟,这次你的兵马又壮大了好多!”

    仁多凌矢笑道:“这次我带领的是我们仁多族的精锐,因为我上次打了胜仗,老族长对我很是赞赏,所以这次破例调给我两万兵马,让我再建大功!”

    李皓贤望了望他手下的兵马,很是强悍,心中大喜,道:“好啊,看来我们手中的这四万兵马,是整个西夏最精锐的部队了!”

    仁多凌矢自豪道:“那当然!皓贤兄弟,让我们到这来,有什么使命交给我们?”

    李皓贤道:“我阿公说,各部族的军队一时难以全部聚齐!所以让我们这四万兵马先开赴宋夏边境,做好防卫!”

    “好啊,我也不想与那些老族长在一起,他们总是行动太慢!皓贤兄弟,我们这就走吧!”

    李皓贤笑着点头道:“好,让我们先行一步!”

    于是,李皓贤和仁多凌矢的兵马合并一处,齐向宋夏边境开去。刚行至灵州,前方便传来加急文书,信使急匆匆地报告两人道:“报两位将军,宋人以韩琦为帅,发兵十万,分五路进犯大夏国!韦州、洪州、龙州、银州、盐州五州告急!”

    李皓贤和仁多凌矢听到这个消息无不大吃一惊,仁多凌矢叹道:“宋人来得好快啊!看来吴先生的战书起了效果,只是这个韩琦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现在我们的大部队还在后方,前方又五州告急,这该如何是好?皓贤兄弟,你认为我们先救哪一州为好?”

    李皓贤细细思索了一阵,道:“我们哪州都不救!这五州驻防兵马稀少,待我们赶到时,早已失陷,届时宋兵便会依托城池,与我们打一场攻防战,而这不是我们的强项!当年元昊王能带领西夏兵叱咤天下,是因为他充分发挥了西夏兵的特长,我西夏兵骑兵剽悍,最善野战,所以我们若与宋兵交手,定要选择野战而非攻坚!我看韩琦分兵五路的布局,是想步步为营,慢慢包围蚕食我们!若他们五路兵马保持步调一致,我们也奈何不得!但是宋兵最大的缺点就是一向指挥松散、混乱,各部兵马之间难以相互协调,各将领之间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所以我断定他们攻克五州之后,必有将领会骄傲起来,贪功冒进,与其他四部兵马脱节,到那时,我们便可集中四万兵马,专打出头鸟!”

    仁多凌矢心领神会,点头赞同道:“好,就这么办,那我们就将兵马驻扎灵州,然后派探子收集军情!”

    两人商量定,遂派一百五十名探子,分五路分别刺探五州军情,并将这些情报转送兴庆方面。不出李皓贤所料,宋兵很快拿下西夏边境五州,向兴庆方向推进。其中正南一路拿下盐州之后行动明显加快,直扑灵州而来,这部的前锋部队行进速度更快,探子来报此部宋兵有一千骑遥遥领先大部兵马,急驰朝灵州而来。

    仁多凌矢听后,盯着羊皮地图细细查看,然后拿定主意,道:“皓贤兄弟,这队轻骑如此长驱直入,与后方拉得太远,我们不如先将他们吃了,杀杀宋兵的威风!”

    李皓贤确摇头道:“不好,不好!”言罢,问探子道:“这部宋兵由何人统帅?”

    探子答:“听说这部宋将叫王甘若!”

    “王甘若!原来是他!”李皓贤念着人名,暗自嘀咕道。

    仁多凌矢问:“皓贤兄弟认识此人吗?”

    “当然认得!此人是大宋的探花,兵部尚书的女婿,当年我上京赶考,还曾与他一起把酒言欢呢!此人做文章乃一流,但是并未听说他会行军打仗!奇怪,宋庭此次为何派他来统兵呢?大概是因为他岳父兵部尚书的关系吧!”

    仁多凌矢不解地问:“宋人为何让一个文人为将,这不是拿军国大事来开玩笑吗?”

    李皓贤解释道:“那是因为皇帝怕武将手握重兵会夺权,而觉得文人相对可靠些!”

    “宋朝的皇帝也太小气了!这文人能带兵打仗吗?”

    李皓贤笑道:“文人带兵只能有两个结果,一是真有文韬武略,能决胜千里,就像诸葛孔明一样,这样的文人很了不得!二是只会纸上谈兵,这种人带兵只会丧师辱国,留下千古骂名!”

    “那皓贤兄弟觉得这个王甘若是属于哪种?”

    “如此冒进,定是属于后者!只是那个前锋将官更加荒唐,不知是谁?”

    探子答:“宋人前锋骑兵打的是‘狄’字旗号!”

    仁多凌矢惊道:“难道是狄青?”

    “不,现在狄青是有头有面的人,不会屈身做个前锋官!我猜想这个将领是狄青的儿子狄咏,此人是我昔日好友!他的个性我了解,有勇无谋,孤军深入这种事,想也只有他敢干出来!”

    “那么皓贤兄弟该不会念及旧情,所以不忍下手吃掉这队轻骑吧?”

    李皓贤微微一笑,道:“当然不是!杀场无父子,更何况是朋友!我所想的是,这一千人不过是条小鱼,若是把他吃了,后面那条大鱼便会警觉,便不好办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理会这条小鱼,让他在灵州城外闹闹,而我们则集中兵力,将王甘若这两万兵马吃掉!”

    仁多凌矢道:“原来皓贤兄弟的胃口比我还大!好,那么我们留小部兵马防守灵州,大部队兜个圈,避开他们的前锋部队,然后将王甘若的两万人包围起来!”李皓贤道:“好,凌矢兄弟说得好!我们就这样办!”

    两人商量定破敌方略,立即实施,带领四万兵马从东北面绕个大圈,避过了狄咏的一千轻骑,悄悄地布置了大口袋,等待着王甘若两万人马的到来。

    这王甘若本一届文官,仗着其岳父的势力,极尽阿谀奉承之事,才爬上高位。此次见辽宋联手出兵,猜想西夏人必定招架不住,心生贪念,以为接了这份差使,轻轻松松便能立下大功,加官进爵。利欲熏心之下,王甘若向朝廷请缨,并得到了岳父的支持,谋得了将军之职。

    出兵以来,初战得胜,以多打少攻下盐州,更是轻敌,以为西夏人不过如此,放任部将狄咏孤军深入,自己也违反了韩琦三令五申的部署,贸然领着军队加速开进,全然不知西夏人已经准备拿他来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