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越从美国开始 > 第三章时代报道
    八月份都快要过去的时候仿佛是后知后觉的“时代周刊”里终于出现了关于“悟空传”的内容。不过“时代周刊”还真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黄色的封皮除了永恒的红色边框和那四个大写的“TIME”外,根本就是“悟空传”封皮的放大版,杂志里的内容更是有三分之二都和“悟空传”有关,并不仅仅只是对徐志飞的采访所得,可以说都快变成“悟空传”特刊了。从书的内容到洛杉矶二次暴乱,从神职人员的丑闻到若望·保禄二世的教皇身份,从徐志飞的写作动机到英文版的“猴”和“西游记”原著,从“悟空传”里折射出的问题到只有在简体中文版里才有的后记以及正在向整个大中华地区扩散的讨论,“时代周刊”详细的列举了一系列和“悟空传”有关的事情,并对这些事情,或浅或深的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看到这一期“时代周刊”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为了“悟空传”这一题材“时代”绝对是花了大力气的,这都从内容的深度,从内容的广度看出来。

    而且它所报道的角度也是很客观的。就像在杂志里对于所谓的定名为“悟空传事件”的洛杉矶二次暴乱是这样分析的。

    现今我们都知道了洛杉矶的二次暴乱起源于一个15岁的笔名叫“自由飞翔”的男孩写得“悟空传”,纽约时报的报道是导火索,马奥尼主教和帕尔特神父的抗议是催化剂。可是有了原因、有了导火索、有了催化剂炸弹就一定会引爆吗?不···不是的,引爆炸弹是需要环境的,而不巧的是在这件事里恰恰就存在着这种环境。

    5月份的暴乱在布什政府的强力干预下是被压了下来,可是对于暴乱的根源——那些黑人劳工阶层大量失业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里根时期大幅度消减福利计划致使贫富悬殊恶性发展;黑人贫困社区长期遭受忽视犯罪率居高不下;司法制度弊端丛生,执法犯法、滥用权力现象极为普遍等等政府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政策来化解,这就造成事情压下来但是矛盾没有缓和、问题依然存在、暗流涌动,社会始终处于不安定的氛围中。

    在这种不安定的社会状态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引发暴乱的因素,很不幸这一次“悟空传”成为了幸运儿······

    对于神职人员“时代周刊”倒是明确的提出了批评。

    ——“悟空传”仅仅是一部男孩的幻想之作,对于洛杉矶教区的神职人员对其大动干戈,至今都无法理解。可是不说男孩的作品没有直面的诋毁上帝和耶稣,即使有了类似的言论就应该被禁书、被驱逐吗?先生们现在式20世纪末,而不是那个可以随随便便就烧死一个异教徒的中世纪。

    至于骚扰、猥亵、强奸幼童,这已经属于法律范围了。但是对于这种现象在全世界神职人员中的普遍性中不难看出,在长时间对自身欲望的压抑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畸变。所以对于神职人员如何释放自己的欲望,或者更好的压抑自己的欲望,是教廷必须考虑并加以尽快解决的事情。或许允许神职人员结婚是最简单的办法吧。

    对于“自由飞翔”说若望·保禄二世干涉美国内政,很多媒体对于他的言论直接冠上了的帽子,他们的依据是“自由飞翔”的言论和的外交政策其中一条完全相同。但是在采访中他点出了一个我们大多数西方人完全忽略掉的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将若望·保禄二世看作是基督教教宗、一个宗教领导人、自由世界的精神领袖之一,可是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梵蒂冈城国的国家领袖——教皇,无论这个梵蒂冈城国多么微小它都是被联合国所承认的具有主权的国家,而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对于徐志飞的写作动机“时代周刊”全文刊发了他的回答。

    ——从对采访的回答中不难看出“自由飞翔”写“悟空传”的动机是非常的孩子气的,仅仅只是为了改变自己所欣赏的英雄在取经的路上也能变得无敌起来。这种孩子气的愿望和我们美国的孩子都希望自己变成超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按照他的说法在这种改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问题,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对改变的方向作出调整,之后我们就看到了这部经过他的妈妈修改并翻译的英文版“悟空传”。

    书里面写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寓意不做讨论,只是简单说说和原著——也就是中国古代名著神魔小说“西游记”之间的区别。首先是文学价值和深度上是不如原著,但是在易读性上却远超原著,而且最大的区别是这位进入青春期的作者还在里边加入了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恐怕也是大学生们喜爱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吧······

    对于“悟空传”在欧美掀起了风暴之后,现在又在中国及港澳台等地正在形成的全民讨论也做了一些分析。

    ——恐怕1992年的下半年都将是属于“悟空传”的。这一只刚刚搅乱了欧美的猴子,现在又正在他的诞生地掀起风潮。在亚洲的大中华区域,包含着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地区,无论是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学者、农民;官员、百姓,许多人都在谈论着“悟空传”,甚至有发展成全民讨论的势头,而且大有向日、韩、新、马、泰等东、南亚扩展的可能。

    如果说欧美的暴乱来自于导火索、催化剂、不安定因素在“悟空传”这颗火星的点燃下引发,那么亚洲风潮的根源又在哪里?

    不可否认“悟空传”的优秀是远远超出了一个15岁男孩的普遍该有的成绩,即使经过了他妈妈的修改润色也不能否认这一点。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作品离大师级还是差了些,可为什么中国的或者说华人学者也同那些大学生、老百姓一样热衷于谈论这部“悟空传”呢?通过采访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论。

    这是在中国东北一个城市大街上做的采访。“一本书就弄得整个西方鸡飞狗跳的,你说这小孩咋整的呢?”回答采访的这句虽然是疑问句,但是当时那位路人回答采访的语气,和面部表情完全说明了他对自己的显示。之后的对平民多次采访都给记者留下了这种印象,甚至在采访学者、学生等其他阶层的人时也或多或少的露出这种情绪。

    开始我们的记者并不懂得这种自我显示其来源是哪里,直到多路记者汇合交流采访所得,分析采访结果时同为亚裔的日本同事说出了他的猜测。

    他认为这是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在起作用,因为“自由飞翔”是华裔、是香港人都是同样的中国人,对他们来说一个中国人能写一本书将整个西方世界搅得天翻地覆,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这里没有政治、没有种族、没有阶级等等的因素,更加没有所谓的红色中国对资本主义欧美国家的仇视,仅仅只是一个贫弱了一百多年的国家人民对同一个民族的“自由飞翔”能够影响西方世界的一种发自心底的民族自豪感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