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越从美国开始 > 第五十三章问题
    上影是绝对不能卖的。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将舆论宣传工作视为革命工作的重中之重。

    虽说自80年代起随着电视的逐渐普及电影的宣传作用已经被削弱了很多,而且因为种种原因无论是上影还是北影、长影还是别的电影厂都是在亏本运行,有些厂子甚至都欠发了不少工资款,都是靠着政府补贴款紧巴巴的维持着。所以面对数亿美元的巨款一些部门领导,甚至一些部委级的领导都动了心了,倒是厂领导、厂职工们坚决反对,中央主要领导也没有一位同意卖掉上影厂,这恐怕是自以为在送钱的阿布纳和阿维利亚绝对想不到的,毕竟在他们心里上影根本就不值5个亿的美金。

    只是虽说已经决定了不卖,但是一边是入不敷出的电影厂,另一边是晃得人眼花的数亿美金,其中的诱惑还是让不少干部总想活动活动看看有没有挽回的可能,当然从中获得一些利益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所以中央的领导们还是承受着来自下面的巨大的压力,而如果能在不出售上影的情况下留下那五亿美金,不仅可以消除所承受的压力,还能为外汇储备做贡献,给招商引资记下浓重一笔···等等可以说是绝对的一举数得。当然留下美金的方向和上影一样绝不能是国家的核心控制领域,这是最好的结果。

    其实关于这一点问徐志飞有没有好提议,只不过是首长们的类似于玩笑的问题,中央领导怎么可能将这种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一个15岁的孩子?那不扯淡吗。何志军也根本没想过从徐志飞这里得到答案,中央首长真正想通过何志军问徐志飞的是在五亿美金无法落户中国的情况下的问题。

    一旦中央和投资方洽谈不成功,致使五亿美金打了水漂,那么中央的领导们将会承受比现在更加巨大的来自下面的压力,所以为了万一不成功而考虑,事先缓解掉一些压力是最佳策略。而缓解压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连年亏损的电影厂挣到钱,因为电影厂一旦能够挣钱,那些给中央首长施加压力的人们所依仗的最大的借口就没有了,压力也就自然而然可以降到最低。

    那么电影厂怎么挣钱?当然就是拍电影,可是首长们也知道电影谁都能拍,但是能挣钱的电影却不是任何人都能拍的。而恰恰徐志飞和他父亲刚刚拍出了一部票房超三亿美金的电影,徐志飞又弄出了用于抵押贷款的20多部电影故事,所以何志军领到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徐志飞这里弄到一部可以赚钱的电影。

    “如果你没什么好的提议也就算了,不过首长们希望你能给电影厂提供几个剧本,然后和港台或者欧美的电影人合拍。现在不仅上影,包括长影、北影、八一、峨眉等等电影厂现在大都靠着政府的补贴过日子呢,工人们的工资款都欠了不少,再没有几部像样的影片恐怕有些厂子就真的要倒闭了,这些濒临倒闭的厂子里就有你刚刚提到的美影厂。我们希望能用好的剧本,吸引好的合作方和我们合拍出票房成绩出色的电影,这样就应该能救这些厂子了能”

    对于何志军的要求徐志飞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因为什么工资啊、倒闭啊的一下整的徐志飞不给几个好剧本好像就要被道德法庭审判似的。可是结合前世的一些记忆,他可是知道这根本就不是几部卖座电影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体制及运作上的问题,虽然不知道90年代初中国有什么卖座电影,可是绝不可能一部也没有,所以由此推测剧本问题绝不会是整个产业问题的核心。

    “何叔叔,就算我能提供10部好剧本,对这种电影厂赚不到钱的问题,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吧,甚至能不能治标我都有些怀疑。”

    徐志飞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后给出来的回复让何志军有些疑惑,毕竟他不是这个行业内的,就算是行业内的又有几个中国电影人能看到其中的问题?

    现在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个运行机制本身就是问题的根源之一,制作、发行、票房分成、院线分布、院线管理、银幕数量、票房统计等每个环节都有着很多问题,就以银幕数量而论,不说广电的领导们,就算是专门负责这一块的官员恐怕都不知道整个中国大陆到底有多少块银幕,别说银幕就连电影院数量都没有一个精确数字。这种情况下票房统计有可能作准吗?票房被人为的缩水掉的可能性有多高就更不用考虑了吧?

    这种情况下,体制又有很大问题,衍生品又极度接近零开发,电影厂能赚到钱才是怪事。

    这些还是硬件方面的,要知道硬件问题就算再大也是好解决的,但是软件问题就不那么好解决了,因为软件问题本身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所以解决起来就越发的不容易。而中国电影的软件问题出在哪?就是出在电影人的思想上。

    建国初基本上都是故事片,而且主角都是高大全形象,这本身没什么,虽说很多时候感觉千篇一律,人物的复杂性、思想的深度都还处在很单一化的样板戏程度,但是也诞生了不少的经典。就是到了新世纪徐志飞穿越前,有几次还重温过“地雷战”、“地道战”、“英雄儿女”等片,只是这样的片子太单一多看几部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更何况高大全本身就脱离了生活,正因为这样,前世“亮剑”一出马上就达到了所向披靡的地步。

    之后是十年动乱,动乱后刚打开国门,看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再被外来的所谓的文学作品、艺术巨作等等熏得一个个都成了文学小青年。电影人作为时尚前沿人物,更是被熏得从里到外的冒着外来的洋文学味,从此中国电影就直接从唯故事论的极端转变成了唯艺术论的另一个极端,就是“矫枉过正”这个词也不足以形容这么极端的变化吧?

    再然后就是为了好莱坞而好莱坞化,而其中“无极”就是这一典型中的典型,不过“无极”被抓成典型的同时也是为中国电影立下了汗马功劳。前世就是直到“无极”被骂的狗血淋头后一些问题才开始逐步的被人们所思考,当然没人会承认他们思考的原因是因为“无极”被骂的太惨,但不可否认的是“无极”之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才被中国的电影人们所正视,并开始努力地解读它的正确含义,直到“花木兰”、“赤壁”、“通天帝国”“让子弹飞”等等电影的出世才让观众们有了民族电影大片的感觉。

    其实“英雄”出世后是有机会走上民族电影大片的路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中国电影又缩回了岔道上,直到“无极”后才算真正迈开了向民族电影大片方面探索的步伐。

    当然这是徐志飞在前世的起点看过不少娱乐类的重生穿越小说后自己分析的,至于是不是真的如此他还真不知道。

    ~~~~~~~~~~~~~~~~~~~~~~~~~~~~~~~~

    “我们是想通过你提供的剧本,以一种合拍片的形式对从开始制作到影片放映、票房回收的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和改进。这样既锻炼了队伍,又消除了弊端不是一举数得吗?难道这样还做不到治标治本?”

    李颖看出了何志军的疑惑,正好自己又因为丈夫和儿子对电影方面做了些了解,大陆的电影产业也在这次调研时稍微打听了一下,所以她大体上知道一些儿子志飞话里的意思。不过她不打算替儿子回答何志军的问题,她想看看自己这个磕了脑袋开了窍后的儿子到底变得多么出色,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她一直以来很多时候放任儿子行为的原因之一。

    “叔叔,改革是要花钱的,中央有多少钱能投在电影产业的改革上啊?”

    听了徐志飞的话,何志军苦笑着说。

    “中央现在哪有什么钱啊,所以只有政策支持,没有资金支持。”

    “可是没有钱怎么改革啊,不说别的,要想做好票房分成就要知道票房到底有多少吧?票房多少想要精确统计那就需要电子出票系统吧?电子出票系统得用钱买吧?中国有多少家电影院就至少需要多少电子出票系统,就算一套系统5000块,这也绝不是小数目。”

    说到电子出票系统徐志飞就想起前世中影韩总在一次采访中的话,在采访中韩总竟然说一套电子出票系统需要10万人民币,说这也是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一大阻力之一。当时他就寻思开了,飞机机票出票系统好像都没几万吧,怎么电影票出票系统就那么贵呢?里边不是有什么猫腻吧?

    “而且这还是能用钱摆平的,体制问题呢?体制改革能用钱摆平吗?真要改革出好的成果,广电和他的上级宣传部甚至于文化部都得动刀子,牵涉面这么广谁敢动这个刀子?除非邓爷爷亲自操刀。就算邓爷爷操刀改革了,体制上没问题了,但是那些电影人的思想呢?人脑袋里已经形成的思想,可不是短时间内说改就能改过来的。”

    “这么说10年内都没什么希望了?”何志军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也不是没希望,真要努力5年内还是能见到曙光的。”徐志飞的口气何志军倒没觉得什么,周围的老爷子们却都感觉到小家伙有点进入了翘尾巴的状态。=======================================说两句,本来出国前信誓旦旦地说不会太监,可是这一次却差一点真的太监掉了,幸好及时幡然悔悟。啥也不说了,尽量不断更吧。另,虽说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的?扯淡!我这里除了比我家乡的小县城干净点,公务员的服务态度好点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超过那个小县城的地方。对了工资水平比那里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