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越从美国开始 > 第五十四章徐八条
    其实这个办法说出来也不算什么太高明,只是因为人们的思维定式,所以一时间没想到而已。徐志飞的办法和中央首长们的想法有些类似,只是他准备在改革的费用中所动用的启动资金是民间资本,而不是官方为电影产业改革买单,当然之后的收益上就要给民间资本分走一大块。这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只是官方一直习惯于大包大揽,什么事都事无巨细的由官方承担,所以就根本没人想过引入民间资本,就算有人想到了,恐怕也会被一些人把这种“大逆不道”、“挖社会主义墙角”、“资本阶级复辟”的矛头压下来

    不过徐志飞本身就是来自香港,在美国呆了一年的一个孩子,所以就算说出来的再怎么和以前自己所信奉的价值观格格不入,老爷子们都能够很自然的接受。何志军和廖明毕竟相对来说还很年轻,所以对于引入民间资本没什么太大反应,只有李颖和欧阳夏雨第一时间发现了徐志飞提出的办法的关键之处。

    徐志飞的办法一共八条。

    第一:每年邀请两岸三地影视界人士举行一次华语影视发展论坛,论坛的主要内容是给两岸三地影视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促进华语影视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评选上一年度优秀华语影视作品并颁发论坛所设各类奖项。(说白了就是弄一个中国版奥斯卡,毕竟香港金像奖格局有点小了。)

    第二:削权,削广电的权。只给他留审核并颁发公映许可证的权利和对影视媒体行业的监管权,其他权利基本上都给去掉。(尤其电影方面的是有事没事剪上两刀的权利必须彻底没收掉。)

    第三:在香港汇集两岸三地资深影视从业者成立华语影视研究学会,下设影视媒体研究院并向两岸三地招收学员培养影视人才。学会除管理下属研究院外每年负责承办华语影视发展论坛。

    第四:在国内由非官方事业单位影视工作者制定影视作品的审核标准,交由导演协会、演员协会等大多数影视从业人员讨论定稿,以此作为广电办法公映许可证的审核标准。

    第五:尽快统计全国电影院及银幕数量,对一、二线城市影院从硬件到软件、从设备到人员进行综合评估,然后选取10~20家影院进行整改使之成为全国影院的样板影院。(整改要求当然由徐志飞提出)

    第六:尽快研制电子出票系统,并将其尽快普及开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一旦研制出来不仅可以用于电影院,机场、火车站、港口等等只要是出票的地方都有可能用得上,它的作用太大了,而且还是没有太多技术难度的东西。

    第七:将部分或者绝大多数影院完整的出售给民间资本,由民间资本运作经营院线,但须规定每个经营院线的公司至少需拥有20家影院30块银幕,低于此数广电应取消其放映资格。(这是徐志飞从前世政府对网吧的管理当中借鉴的。)

    第八:由徐志飞提供剧本,并尽量促成与港台、欧美电影人的合作,同时完善国内的影视产业。

    徐志飞这八条一出,大多数老爷子和何志军、廖明第一时间注意到的就是对官方的排斥和对民间资本,也就是曾经的资本家们的引入,不过想到徐志飞的身份,还是能够“理解”他的这种观点。

    只有少数几位在李颖和欧阳夏雨后相继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小家伙这是要让政府完全放手啊,他是嫌政府管得太宽太多了。用老百姓的话说你政府管天管地怎么连人家拉屎放屁都管啊。

    先不说排不排斥官方,这八条没一条容易实现,首先一、三两条,两岸三地的电影人是那么容易弄到一块的吗?大陆和台湾有着互不对盘的官方,而在正经的专业——也就是电影业上香港又是华语地区绝对的龙头,所以就算弄到一块光是挣主导地位三方都得掐好几次架。

    然后是第二、四条,这两条都是在削广电的权。那是削权啊,削权有多么难恐怕古今中外没有几个政治家不知道吧。

    第五条相对其他简直容易太多了,只要中央下个一纸命令就可以了,问题是综合评估谁会做?这还得找专业人士设计出一套调查表,以便那些不懂怎么评估的人照表填单。

    第六条的电子出票系统本身的研制,在技术上事基本不存在难题的,只是普及的问题太难了,只能在以后用各种方式因势利导的迫使各个电影院去安装电子出票系统。

    第七条其实就是看政府领导们的思想能不能拐过弯的事情,因为院线就算全部由民间资本控制,他毕竟只是个放映机构,而不是制作机构,所以只要稍微监管一下就没什么问题。怕就怕领导们守着老旧思想,总想眉毛胡子一把抓,想把什么事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才是这一条实施上的难处。

    第八条则难就难在什么样的剧本即能让首长们点头,从而启动改革计划,又能吸引港台甚至欧美的合作者进行合拍。这对基本上只知道抄袭的徐志飞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难题,因为脑袋里的很多前世的影片都不足以承担启动电影产业改革的重担。这样的剧本拍出来的电影首先要能够获得高票房,其次要能够开发大量的衍生品或者产生巨大的衍生利益,第三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至少不能太肤浅,得让人有些回味的东西,最低限度要让观众为了内容(不是为了感官)而产生再进一次影院的冲动。

    徐志飞的八条一出无论听没听出关键,所有人都皱着眉头思考起来,客厅里一下变得落针可闻。

    过了好一会到老妈的李颖率先打破了寂静。

    “志飞,你说的那个华语影视研究学会,你觉得谁做第一任会长合适?”

    李颖的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直指整合后的影视界由哪一方做主导,只是这种问题她儿子是听不太懂的,她也知道徐志飞很可能不清楚自己问题背后的涵义。不过她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她想知道嘴上没把门的儿子脱口而出的人名是哪一个,以此来判断儿子这八条实现的可能性。

    “六······呃——我想邵逸夫邵老爷子外没人能有这个资格吧?”徐志飞本想说六叔来着,不过想到自己的年龄才马上改了口。

    “副会长设三个谢晋谢导一个,李翰祥李导一个,然后在台湾那边再找一个,不过听说李导和邵老爷子有点隔膜,应该没事吧。”

    听到徐志飞心中的正副会长人选,李颖就知道这八条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只要中央的首长们点头这八条将再无难点,而儿子徐志飞的剧本一旦获得中央首长的认可和港台、欧美影业公司的青睐,并取得不错的收益,届时首长们基本上都会点头的,毕竟国家财政不能总给那些电影厂发放补贴,来自下面的压力也会促使首长们坚定改革电影产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