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幻想初唐传 > 第一百三十章 李宽的医道传承
    见如云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李宽不着痕迹的挥了一下袖子背起手来看着房玄龄和杜如晦,尼玛被两个中年人一直盯着让他感觉压力山大啊!

    “好了,现在记录的人也有了,我继续说。”李宽没有理会房杜二人怪异的眼神,随意的走到如云的身边淡淡的继续说道:“刚刚我说到哪儿了?哦,是关于细分工作的事情,原本我的意思是想要让每一个家庭出一个劳力,通过这个劳力的工作来供养自己的家庭,但是估计真的发生天灾后为了获得活命的口粮,即便是那些六旬老者和七八岁的稚子应该也会想要参加到以工代赈的工作中去。而以工代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百姓得以活命,这些百姓的请求我们是不能拒绝的,但这些不能算做劳力的百姓又不可能做到壮劳力做的事情,所以就需要我们将工作进行细分。”

    “身强体壮的壮劳力可以安排去做重体力的活,身体虚弱或者无力承担重体力活的可以安排一些诸如送水、烧水、打扫、警戒、洗衣、做饭等等不需要耗费体力的活计,比方说一些七八岁的娃子就可以组成一个送水队,专门给干活的人送水。而那些无法承担体力劳动的老者和妇人则可以去为大家做饭洗衣,以及负责看护那些小孩子,这样就可以做到人人都有活干,谁都不会有空闲去关心天灾对自己的伤害,让灾民们和平的度过天灾。而且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在为自己的亲人在做事,所以哪怕是七八岁的孩子都不会有任何的懈怠,即便有谁想要煽动百姓闹事,大家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了也就不会有多少人会去理会。”

    “而这些事情当中有一点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关于安全的问题,安置灾民的地方绝对不能出任何乱子,本来就因为天灾而人心惶惶了,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又得不到及时处理的话一定会造成灾民们的暴动。”李宽说道这里停了下来,一口气说那么多他也是感觉有些口渴了,而且还需要给房玄龄和杜如晦一个理解缓冲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如云写字的速度有点跟不上李宽说话的速度,李宽心疼如云才暂停了一下让如云能够休息休息。

    房玄龄和杜如晦此刻已经是被李宽所说的话所深深的吸引,脑海里不断的想象着所有灾民共同劳作,小娃子成群结队的带着盛水的器皿给自己的父亲叔伯送水,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树荫下给不能去送水的更小的孩子讲故事,妇人们一边做着饭一边带着幸福的笑容看着周围的一切,等等等等的场景。虽然这只是他们幻想出来的场景,但是若真的依靠李宽所说的方法去做,两位当世最聪明的智者丝毫不怀疑,这样的场景一定会出现在发生了旱灾的大唐灾区里!

    虽然这样想有些对不住大唐的百姓,但是此时此刻无论是房玄龄还是杜如晦的心里,竟然升起了一个希望旱灾早日到来的念头,因为他们真的很想要看看被李宽所描绘出来的,哪怕是在现在这个太平世道里都不曾出现过的美好场景。

    李宽轻轻的抿着茶水,等如云停笔休息了一会儿之后才又继续开口,不过这一次为了照顾如云他将说话的语速放缓了一些:“天灾之后的安全问题小道以为无非只有两种,一种是由人为造成的安全问题,一种是意外造成的安全问题。人为的安全问题很好解决,从壮劳力之中抽出小部分人组建巡逻队,只要有人想要做坏事就抓起来,但是这些人不能杀!小道认为应该让那些待罪劳作,将那些想要违反大唐律的人分散看管,每天安排他们去做最重最危险的活,以此来赎他们所犯下的罪行。这样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那些囤集居奇的商人,以及那些想要煽动百姓的乱臣贼子。”

    “好!此法甚妙!”听到李宽的这个处理方法,房玄龄忍不住激动的拍打着桌子大声赞叹道,杜如晦也是一脸如同的在那里大点其头。实话说,每次发生天灾以后,在灾民聚集的地方总会发生各种让人痛恨的事情,但是对于那些犯罪的人很多人都只想到将他们打死了事,却没有想到原来还可以让他们无偿的去为自己劳作。李宽的这个方法无疑的给房玄龄和杜如晦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让他们不由得想到是不是那些关押在牢房里的犯人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处理?

    不得不说,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没有劳动改造这样的观念,对待那些犯了罪的人只有简单的杀掉了事或者是关他个几年,而关起来的人除了途耗粮食以外根本就没有其他任何的用途,同时也不一定能够让那些人幡然醒悟。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牢房里的饭菜味道从来都不怎么好的原因,谁会白养着这些罪犯还要给他们好吃好喝的供着?可若是按照李宽的方法,让那些罪犯们通过劳作来赎罪,既不需要给他们支付钱财报酬,同时也能够给其他人一个警醒的作用,让他们明白犯了律法可不仅仅只是被关起来那么简单的事情!

    “劳烦如云小娘子,请在道长这段话旁边记下杜某这句话,此法亦可用于牢狱!”杜如晦生怕自己会忘记这件事情,很是急切的就站起来对如云喊道。

    如云看了眼李宽,在李宽的首肯下将杜如晦的话原原本本的记了下来,只是让一旁看着她写的杜如晦无语的是,如云将他说的所有话都写了下来,包括那句“劳烦如云小娘子”!好在心情大好的杜如晦并不计较这个,而且一想到这份手抄的记录会送呈给李二观看,因为如云写下的这句话或许还会引出一段佳话千古流传,杜如晦就更加不会开口让如云进行修改了,文人嘛图的不就是个好名声吗?

    因为这句话杜如晦还真的就多了一段佳话,不过让后人对这段佳话津津乐道的却不是杜如晦,而是上面提及的如云小娘子,甚至有许多无聊的砖家叫兽们费尽心思的想要弄清楚这个“如云小娘子”,在大唐时代的身份地位和她在这件事情上所起到的作用,真心是闲的蛋疼!(以上纯属作者口胡)

    “好了克明,此事先暂且放下,现在还是继续听道长说下去吧!”房玄龄见李宽坐了下来看着杜如晦笑而不语,连忙出手拉了拉杜如晦的衣袖提醒道,他可是很想继续听李宽将话说完的。

    实话说房玄龄自己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本只是打着试一试的想法来找李宽问询关于处理旱灾的问题,李宽却给他来了那么大一个惊喜,不仅交给了他们以工代赈的方法,还将自己的想法和处理的细节都分析出来。李宽这根本就已经不是在说以工代赈的事情了,而是在向他们讲述自己对天灾后灾民的处理计划书,这让一心想着要辅佐李二开创一代盛世的房玄龄如何能够不激动?就算是换了李二在这里,他也会激动起来的!

    “杜尚书果然名不虚传,竟然能够举一反三的从小道的话里想到了其他的地方去,小道当真是佩服!”李宽真诚的对杜如晦赞赏道,谁说杜如晦只会断不会谋的?不谋何来的断?

    “道长过奖了,是杜某方才失态了,还请道长继续刚才的话,杜某一定洗耳恭听!”杜如晦对李宽的赞赏很是受用,不过多少还是觉得自己在一个小辈面前那么失态有些失礼了,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不好意思的红晕。原本以杜如晦的心性是断不会做出如此失礼的事情来的,但是李宽说出来的想法实在太出人意料了,让杜如晦心情激动的都有些难以自已。

    李宽倒也不会太过去计较这些小事,能够看到杜如晦如此真情流露的一面他也算是赚了,他对杜如晦点点头继续说道:“人为造成的安全问题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这些细节就要劳烦朝中的能人志士去考虑了,接下来小道要说的才是关键。因为意外而造成的安全上的问题,这个问题小道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百姓在劳作中发生意外的情况,一种是疫病的产生,百姓若是在劳作当中发生意外小道认为可以算做是工伤,因工受伤的百姓应该得到妥善的治疗,同时应有的赈灾粮也不能因为百姓不能劳作而断掉。”

    “百姓因为受灾的原因,即便是受了伤病也无力求医,所以小道以为可以召集医博士为百姓半无偿的进行救治,或者请圣上派出宫里的御医来做这个事情也可以,具体应该如何操作也请朝中大臣们自行思虑,小道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李宽轻轻的笑了笑,他相信以大唐朝堂上那群强人的能耐,想要为这个事情想出一个万全的对策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他就不再详细的进行说明,什么都让他来做了那还要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朝廷重臣干个毛线?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这些事情虽说有些繁琐复杂,但是也并不是没有人能够想出对策,所以即便李宽不说也没什么。而且比起百姓在劳作时的安全问题,他们现在更关心的还是李宽所说的另一个问题,疫病!其实在李宽刚才提起疫病的时候就已经让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心跳加速了,要说他们在得知会发生天灾时心里最大的担心是什么,不是安置灾民也不是解决天灾造成的危害,而是天灾过后会爆发的瘟疫!

    瘟疫,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都是一个最让人恐惧的名词,因为一旦发生瘟疫势必会造成无数人的死亡,一场瘟疫下来十室九空已经算是走大运,赤地千里才是瘟疫所造成的恐怖伤害。古时候的华夏社会缺医少药,并且对瘟疫也没有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往往爆发瘟疫后被瘟疫感染的人除了等死别无他法,而为了阻止瘟疫的扩散,古人也只有一种处理方法,那就是将爆发瘟疫的地方彻底隔离起来,直到确定瘟疫消失为止。又或者是干脆整村整村的进行屠杀焚烧,借此来预防瘟疫会扩散到其他的地方,尽管这种做法残忍血腥但是却也的确算是个正确的应对方法。

    “大灾之后必有疫,小道以为想要处理瘟疫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的瘟疫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阻止瘟疫的出现,而这样的事情单凭小道一人是断无能力做到的,所以小道想请二位长辈禀明圣上,让圣上去聚集当世最好的医生来研究瘟疫的问题!”李宽将视线投向了外面的天空,有些悠然的对房杜二人说道:“若是那些当世神医不愿来的话,就告诉他们小道这里有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的《青囊经》,医圣张仲景的《伤寒病杂论》,还有各种名医著作愿意流传天下!”

    震撼!听了李宽的话以后房玄龄和杜如晦心里都只剩下了这么一个感觉,这当真是能够震撼到他们内心深处的话语,因为李宽所说的话实在是太惊世骇俗了!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这两位医家圣手,即便是没有学习过歧黄之术的他们也是如雷贯耳,尤其是张仲景更是被他们所敬仰,毕竟张仲景既是一位医生同时也曾经被举为孝廉官拜长沙太守一职,既是官又是医。而且张仲景的医书《伤寒论》更是被隋唐时期的医生们奉为医道圣典,熟读史书的房杜二人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张仲景这个人呢?

    “这些医书都是小道在天上向各位以医术入道,最终得道成仙的诸位先贤那里求得的,希望能够为大唐百姓谋一方福祉。”李宽挥挥手,从仓库里拿出了他珍藏着的数本医书手抄本,神情肃穆的对房玄龄和杜如晦说道:“如今天下医道没落,天上的医仙们曾经嘱托过小道,希望小道在凡间寻一对医道至诚之人,将这些医书传授于他让他将医道发扬光大!现如今小道已经找到了这个有能力传承医道之人,但是此人行踪飘忽不定,又兼其乃是天道内定的医道传人受天道护佑,即便是小道也无力推算其所在之处。”

    “因此小道只能请二位长辈向圣上进言,下旨传召天下神医汇聚长安城,以便让小道完成诸位先贤所托。”李宽对着还处于震惊状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长身一躬,情真意切的说。

    “此事老夫定当禀明圣上!请道长放心便是!”沉默了一会儿,房玄龄正襟危坐沉声应下了李宽的请求,对于这种无论怎么想都对大唐有益的事情他是断不会拒绝的,要是大唐有人能够继承医道成为新的医道圣人,那么即便是李二也是万分欢迎的。毕竟在他的治下有圣人现世那就是大功德一件,别看他李二被百姓们尊称为“圣人”,但是他这个圣人和真正的圣人相比可是天差地别的,前者只是百姓对皇帝的敬称是个皇帝都可以被叫做圣人,而后者哪怕是千万年后,只要华夏人还存在都会被人尊之为圣人!

    “道长能够有此心,乃是我大唐千万百姓之福,若是我大唐能有一位医道圣人现世,道长当立首功,此事杜某也会从旁相助!”杜如晦也神情肃穆的跟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他可不想错过,要是能够在里面发挥出一定的作用,说不定他也能够在史书上再添一笔佳话!为了能够青史留名,杜如晦可没有任何的顾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