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幻想初唐传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商议
    第二天,李二就让身边的宦官去找一处合适的宅子,准备用来赏赐给李宽作为他还没有回皇宫前的居所,毕竟等李二将李宽接回皇宫后李宽就要恢复自己楚王的身份,再去住以前的房子就有些不合礼制了。堂堂大唐王爵还是一字亲王,还住在子爵级别的府邸里那可是在打整个大唐高层的脸,何况李宽继承的可不只是楚王的爵位而已,连同当年李渊赏赐给楚王李智云的封地、府邸、铺子将来也会被李宽一并继承的。

    当然,为了能够好好的保护好李宽的安全,或者说监视李宽的一举一动,李二也不会忘记往李宽的新宅子安插些人手的,他大手一挥就给李宽准备了所有的佣人管家,至于这里面有多少是百骑司或者李二手里其他的暗卫,那就只有李二一个人知道了。反正到时候李宽要是接手了那座宅子,就不再需要担心找不到管家账房之类的事情了,李二这倒也算是为李宽解决了他一直以来都比较头疼的事情。

    而在处理了这件事情之后,李二就召集来了自己信任的大臣们,准备将李宽提出的以工代赈的事情和他们先通一下气,等下次早朝时提出来也能够让他们先做好准备。虽然以工代赈这个方法在李二看来的确是个绝顶的好方法,但是保不住有脑子抽风的人会跑出来说什么于理不合啊之类的话,到时候李二不方便多说什么,就需要房玄龄等大臣们站出来反驳他们了。

    不过不管如何,在李二的心里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法他是绝对会施行下去的,这可和纳言司不一样,纳言司毕竟只是李二脑子发热想出来的,根本就没有任何能够说服百官的理由。而以工代赈这个方法就不一样了,李宽都将以工代赈的好处以及执行方法,甚至连给灾民支付报酬的方法都详细的说明了,有了这些要是李二还没有办法说服百官们的话,那李二还是不要做这个皇帝算了。

    “这就是玄龄和克明从逍遥子道长那里问来的,关于天灾发生之后如何安置灾民的方法,朕以为此法对于如何安置灾民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知诸位臣工有何看法?”李二将以工代赈的方法说了出来,然后看着陷入了沉思中的官员们沉声问道。

    “禀圣上,某以为此法大善!”最先站出来说话的正是李二的铁杆拥护者,他的小舅子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从李二刚才的话里他就已经明白了李二的心思,知道李二对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法一定非常的看重。而且以长孙无忌的智商也能够看的出来,以工代赈这个方法确实是安置灾民的不二良方,反正往年发生天灾时朝廷也是要对灾民进行赈灾救济的,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个名目而已,顺带的还借助灾民的手来建设地方,这样的好事他不站出来赞同才奇怪呢。

    “老夫也认为此法可行,但过去历朝历代对发生了天灾后的灾民们都是采取无偿发放粮食进行赈灾,若是这一次本朝用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法来赈灾会不会引起百姓们的非议?”孔颖达这时站了出来,忧心忡忡的对李二说道:“百姓们早已习惯了在发生天灾之后,朝廷会对他们进行无偿的救济,如今在他们受灾之后却还要进行工作才可以获得活命的粮食,老夫恐怕此举会让有心之人煽动灾民闹事,还请圣上三思而后行。”

    孔颖达在贞观元年之后就被李二封为给事中,给事中是大唐时代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位,他的职权就是封驳政令、议论得失,也就是说李二要是有什么旨意要发布还需要孔颖达点头才可以,不然是不能发出任何一道圣旨的。之所以李二要给孔颖达如此高的职权,正是因为孔颖达为官正直重视礼法,并且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以及高尚的品德。现在孔颖达站出来说这么一番话正是在履行自己的责任,让李二能够对自己即将下发的圣旨好好的思量一番,不要因为操之过急而导致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

    “孔博士所言极是,此法虽好但历朝历代以来从未有过先例,贸然施行必然会出现许多不可知的情况,臣等以为此事事关重大应该从长计议。”同为秦王府文学馆出身的十八学士立刻就有人站出来赞同孔颖达的观点,以他们的才智自然也看的出以工代赈这个方法的好处,但是正如孔颖达所说,这毕竟是从未有过先例的方法,谁也不知道这个方法能不能被百姓们所接受。而且这个方法还是关系到旱灾发生后对灾民的安置问题上,已经涉及到了国之根本的问题,由不得他们这些文臣们不小心看待。

    李二对孔颖达他们的话很是赞同的点点头,他心里其实也是有着这样的顾虑的,不然也不会召集众臣们来商议这个事情,反正现在旱灾还没有发生,他们还有许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倒也不需要太过于心急。他对下面的臣子们说道:“诸位大臣们说的很有道理,此法从未有过先例自然不好贸然施行,好在旱灾尚未发生倒也给了我们一些反应的时间,诸位若是对此法有什么其他的看法,但说无妨。”

    “老夫以为,此法施行起来最大的问题无非两点。”作为将以工代赈这个方法带回来的人之一,房玄龄昨天晚上自然不会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以房玄龄的见识和智慧自然能够看出这个方法施行起来的难点在哪里,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就站了出来对李二他们说道:“其一乃是受灾的百姓是不是愿意参与到以工代赈之法中去,其二则是我等如何能够保证此法的公正严明,若是受灾的百姓不愿意施行此法,即便此法确实对大唐有利朝廷也不能强行让百姓们接受此法。”

    “玄龄多虑了,朕倒是认为这一点完全不是问题!”李二挥手打断了房玄龄的话,满脸自信的扫视了一眼周围的臣子们后才大声的说:“朕相信我大唐百姓都是熟知礼法通情达理的人,若非没有办法活命是绝对不会接受如同嗟来之食一般的赈灾之粮的,有了以工代赈这个方法,百姓们付出了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能够吃到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粮食自然不会反对为朕之大唐付出些许劳动!且朕会下旨,举凡受灾之百姓可以用工分抵消每年之徭役,想来百姓们一定会欣然接受以工代赈之法!”

    李二的这个理由要是拿到现代,不!或者说是拿到满清皇朝那都绝对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百姓会因为占了小便宜而心怀愧疚?表开玩笑了!难道你丫李二没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有便宜占不占白不不占咩?可是在大唐那个时代,李二的说法却得到了满朝文武的一致赞同,从他们满含笑意的点头的模样来看,貌似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百姓就应该是像李二说的那样宁愿工作换取粮食,也不会愿意接受朝廷的施舍,尽管百姓遭灾之后朝廷放粮赈灾是朝廷的义务也是一样。

    应该说孔圣人的儒家学说在没有被程朱理学祸害之前,对民间百姓的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知道什么叫做不接嗟来之食这样的道理,论起修身养性也就只有道家能够和儒家相提并论,毕竟孔子的老师可是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聃啊!也正是自汉代以来儒家学说的深入人心,才造就了现在大唐百姓重视礼法视自己的气节名声比性命还要重要的现象出现,而这也同样给了李二施行以工代赈这个方法提供了方便。

    道理很简单,若不是发生了天灾没有活路了,谁都不会愿意平白无故的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这个施舍来自于管理整个国家的朝廷也是一样的,百姓们并不会对朝廷赈灾有什么理所应当的想法,他们只会认为这是朝廷施恩于他们。而现在有了以工代赈这个方法,百姓不需要考虑朝廷的恩惠神马的,只需要考虑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得到多少回报,这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功利在里面,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愿意接受这样的赈灾方式。

    而且即便是这样,那些受灾的百姓也不会忘记对李二的感激,毕竟不是什么时候都会有那么多的工作来让人去做,也不会有人愿意请那些老弱病残来工作的。而在李宽所提出的方法里面,就包含了让那些没有劳力的家庭也同样能够做事获取报酬的计划在里面,可以说只要不是连动都动不了的人,同样可参与到以工代赈的计划里面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获取到报酬。

    “圣上圣明,以百姓之淳朴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方法。”房玄龄含笑点头赞同了李二观点,然后又提出了自己的其他想法:“如此,我等只需要解决执行以工代赈之时,能不能保住公正严明的管理就可以开始施行这个计划了。而这也正是此法最大的问题,谁都没有办法保证各地的官员能够公正的处理此事,若是有地方官员借此法让百姓们为他们建造私宅又该如何?若是有人故意克扣百姓的报酬又该如何?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臣以为此法还是不要进行的好。”

    房玄龄的话提到了以工代赈这个方法里面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的,谁都不能保证那些执行以工代赈的人会没有任何的私心,就连李二这个做皇帝的人都没有办法。而在大唐这个时代,因为交通不发达也没有远程的通讯设施,想要进行远程监管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要是距离比较近的地方李二还有能力控制,但是那些偏远地区就有些鞭长莫及了。

    “此事确实是个大问题。”李二想到这个问题也是头疼了起来,人心是最难以掌握的东西,李二自己也非常的清楚他没有办法阻止某些人徇私枉法,而且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他也无法得知。

    “圣上,某以为要解决此事当用重典!但凡敢于在天灾发生之时触犯大唐律法之人,从重处理!有官员徇私枉法者,夺其官职罚没家产,让其以待罪之身无偿参与到以工代赈一事上!有商人趁机囤集居奇低买高卖者,亦可依照此法进行处罚!”杜如晦从袖子里拿出了自己连夜写好的奏章站出来大声的喊道:“某以为,举凡有罪在身之人不应再将他们囚禁于牢笼之中,可派得力之人对其进行看管,让他们进行劳作以赎其罪!”

    李二亲自起身郑重的接过了杜如晦的奏章,直接就打开看了起来,而杜如晦的那一番话已经让其他的大臣们惊叹起来,孔颖达更是对杜如晦长身一躬肃穆的说道:“克明此法高明之至,那些深陷牢狱之人终日里只能呆在牢狱之中昏沉度日,少有人会反省其所犯下之罪行,若是让他们用劳作来赎其罪,一则可使他们明白犯了大唐律法的后果,二则可使他们这些无用之人用到有用之地,三则以劳作来锻炼其心智让那些犯人反省自己的罪行,可谓是功德无量之法!”

    “仲达过誉了,此法并非克明所想,乃是那提出了以工代赈的逍遥子道长告知克明的,克明当不得仲达这一礼。”杜如晦连忙扶住孔颖达,有些诚惶诚恐的解释道,孔颖达那可是真正的儒学大师,在民间被百姓称呼为小孔圣的人,他可受不了孔颖达这一拜。

    “原来如此,老夫早就听闻这逍遥子道长乃是仙家子弟,得天上真仙传授智慧有鬼神之能,这以工代赈之法已是让老夫赞叹不已,恨不能与之探讨一番,克明倒是好运气。”孔颖达听了杜如晦的解释后心里很是后悔,昨天他怎么就没有提出跟着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去找逍遥子呢?看看人家杜如晦,今天上的这道奏章哪怕不是他想出来的,那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总结完善出来的,单凭这个他杜如晦可就要出名了,而且还是他孔颖达一直追求着的清名!

    “克明的想法很好!只是朕还是担心会有人趁着外出劳作之际行逃狱之举,白白浪费了克明的一片苦心,不如就先在长安县和万年县先实行一番,看看那些犯罪之人能不能安心的劳作赎罪。”李二看完了杜如晦的奏章也是笑的喜笑颜开,但是他也想到了这个方法的弊端,于是就想到了先用长安城里的罪犯们实验一番的想法。

    “若是长安万年两县的犯人们能够安心劳作赎罪,朕就减免他们的罪行,若不是罪大恶极之人即便是赦免他们也是可以的!”为了能够让这个计划成功的施行,让自己看到最终的效果,李二甚至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来。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正他李二登基以后也想过要大赦天下的,只不过因为魏征直谏说这样会置律法于不顾,同时也是在打他老爹太上皇李渊的脸,他才作罢了。

    至于说为什么大赦天下是在打李渊的脸?尼玛李二大赦天下赦免的都是他李渊在位时处罚的犯人,这不是明晃晃的说他李渊以前的判罚都有错吗?要是李二是在李渊死后继位这样做还好说,权当是代替李渊行善天下了,但是李渊现在还在皇宫里活蹦乱跳的整天找人比试玩华容道呢,李二这样做不是在打他的脸是在干什么?

    “圣上圣明!想来那些犯人们知道了此事,必然会对圣上感激涕零,断不会生出趁机逃狱的念头的。”杜如晦等人齐声赞扬道,他们这样说也不怕会有哪个犯人真的敢逃跑,这新的政策落实下去自然会有人死盯着那些离开牢狱外出劳作的犯人,谁敢逃狱那就是在找死了,到时候只要不告诉李二有人逃过狱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