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异时空之汉武雄风 > 第十章 蓄势以待
    元光四年八月,汉军尽得河朔之地,掳军马十余万,牛羊牲畜近百万。然失渔阳。帝曰:“自有汉以来未曾失郡亦未曾得郡。今朕既失郡又得郡,诸卿可知此战胜否败否?”

    我道“我大汉此战胜了,匈奴虽得渔阳,但只得一空城。匈奴乃游牧民族,不待我攻,其必自退。我军得河朔,二十万匈奴兵仅余五万。此战过后,我长安将再不受匈奴威胁,而匈奴王庭则在我攻击范围之内,从此汉匈之战攻守形式逆转,以后的战争将是我军以进攻为主而匈奴则仅有守城的资格。所以此战是我大汉胜了。”

    武帝道:“今我得河朔之地,该当如何?”卫青道:“河朔之地,原有秦蒙恬所筑旧城,可在其上筑新城,退可以守河朔,进可以击匈奴王庭。”

    我道:“臣以为若在河朔之地筑城虽善然所费甚巨,倒不如在河朔修建一连串的小城堡,每堡驻兵五百,相隔五里,令百姓在其间放牧。若依此法筑城,则三月内既可筑城二十。等明年秋高马肥之际可筑城近百。如此则河朔之地永无匈奴藏身之所,所费与筑一大城相仿,但其所得却远较一大城为高。”

    程不识道:“张将军,每城只驻五百人,若匈奴大举进攻该如何挡之?”

    我笑道:“河朔之地乃是我大汉伐匈的前进基地,哪里还轮得到匈奴进攻?河朔乃是我大汉伐匈的前沿阵地,依末将之法,则相当于我军得一方圆几百里的大城,足可以屯几十万大军对匈奴人作乾坤一击!若匈奴果然大举来犯,由于骑兵不利攻城,虽城小亦需费时良久。我大军则出河朔直击匈奴王庭其困自解。”

    李广道:“那又哪来的牧民呢?”

    我笑道:“此战上郡尽毁,与其建上郡,不如尽迁其民至河朔,城好之后,冬来则民居其城,夏至则民牧于野。上郡的五万百姓便成了五万牧民。”

    武帝道:“朕愿闻张卿详说其法。”

    我道:“依臣所见,当于河朔建一南北走向的城堡带,每隔五里建三个城堡。一百个城堡将可绵延一百五十里,而我方之敌主要居北,东方是我大汉领土,西方右贤王已破,河西匈奴远居千里又有陇西相隔,也无强大之敌。而这其间可牧军马数十万,驻军为五万,战时屯军亦可过二十万。我军在此往来调动匈奴不可知。臣想伊稚斜若聪明就该迁王庭于漠北,否则早晚毁在陛下之手。”

    卫青一沉吟接着道:“张将军此法甚好,但依臣所见,若我军每隔五十里筑一小城可屯军一万左右会更好。”

    武帝大喜道:“就依卿策建城!”

    元光四年八月,武帝迁上郡之民五万,囚犯一万往河朔驻城。耗钱十五亿,筑威远,振远,抚远三城,和城堡一百。改年号为元朔。并计划于元朔元年十一月筑得威远城,二年七月筑得振远城,三年五月筑得抚远城,共筑城堡一百五十余,并修建从长安到河朔的弛道。从此汉匈的形式逆转,匈奴此后不敢再起大军出击汉军。

    匈奴王庭内,伊稚斜暴怒道:“给我把右贤王,白羊王,楼烦王和昆邪王带上来。片刻后便有亲兵带四王进帐。”

    伊稚斜手持马鞭指向四人:“你们还有脸活着回来吗?我的大军呢?”

    右贤王抚胸道:“大单于,此战之败主要是因我之过,一路上连被汉军伏击。共折军十五万,我愿以死谢罪!”

    伊稚斜冷哼道:“你死了,本单于的大军就能回来吗!此战你们失去了河朔,现在本单于的王庭随时都可能被汉军攻击,你死了,汉军就会不来攻我吗?”

    昆邪王道:“大单于,我不服,此战分明是你令我等攻击长安,一路上我等不辞劳苦,不待辎重整齐就出兵击长安。而这分明是汉人的诡计,汉人趁我军击长安,却不与我军野战反而去袭我河朔。我军连日作战早已疲惫,到最后粮草断绝。此战我匈奴如此大失,其主责在你!你更应该一死谢昆仑神!”

    伊稚斜道:“你说得对,我是该负责,不过我还要带领我大匈奴向汉人复仇,战胜汉人后,我自会以死谢昆仑神,现在只能借你们几个的脑袋用一用了。”

    金日单道:“大单于,此战我军中了汉人的诡计,没想到汉人拼了渔阳不要,令卫青部击河朔。实在大出我等预料。今右贤王等虽失其军,但请大单于念他们以往之功不与深究,此战后右贤王等必深悉汉军军法,于后甚益,请大单于准其戴罪立功。”

    伊稚斜道:“日单,我何尝不知,但失军之罪是头等大罪我虽有此心但军法无情!右贤王你的母亲以后我亲自奉养,你的儿子们继续带领你的部族,可此战之罪我却不能饶你!白羊王,楼烦王,昆邪王你们回去继续带领你们的部族吧!昆仑神会保佑我们!接着转向金日单:‘日单,以后你就是右贤王了!”

    连年的战争并未使大汉的经济陷入困境,反而有了藏富于民的趋势。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冶金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不但能够装备大汉的军队而且还能生产出大量的大型铁制农具。而在边境地区通过马市换回数以万计的耕牛。而在农闲时公孙弘共计调动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兴修水利。这一切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一些农业发达地区已经慢慢摆脱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耕牛,大型铁制农具以及水利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不得不以合作化的形式出现了。经济发达地区以物换物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关中八百里平原更是成为了天下粮仓。至元光三年,已经不再需要全国各地向长安运粮了。而改革后的俸禄体制也不再是以粮食为单位而采用黄金或铜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问题而又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工商业,商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未央宫内武帝问道:“今日召诸位卿家来此实有一事,眼下百姓皆重工商,而荒阡陌,众位卿家看此事如何是好?”

    张汤道:“商者多奸狡之辈,当课以重税,施以重刑,百姓自然会去务农工。”

    公孙弘反驳道:“商者也有功于社稷,那些战马,耕牛等物多半是商人换来的。况且目前朝廷赋税的三一来自于商人。商人虽奸狡,但也不亦如此罚之。”

    韩安国道:“臣以为此事当缓图之。”

    这时我道:“陛下,天下百姓皆趋利避害,今虽连年用兵,但农人余粮均由朝廷收购因此粮价并未上升,如今余粮颇多,臣建议应鼓励民间用粮食往夫余,乌桓等国换取马牛,如此粮价必涨,百姓因此必愿务农。”接着我又大讲了一通经济学原理听得众人如痴如醉。半响后,武帝问我:“卿之策有几分道理,不过若来年大举征战,我军的粮食如何保障?”

    我道:“陛下可于主要产粮之地修建朝廷的粮食储备库,每年秋粮成熟先把这些库房补满既可军用又可灾年济民。”众人又议论一会最后决定便依此策而行。

    我接着道:“陛下,臣还有一策。”

    “你讲吧。”

    “臣素闻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沃野千里,但苗夷甚多,巴郡天府之国但道路不畅。依臣之见,当于两湖区域行王道,召化外之民,而我则移民实之,教其我大汉的语言文字,农耕之技,其必甘心归附。我大汉再鼓励各族与我汉族通婚,如此在两湖流域二十年后我汉民必增,可作全国的战略后方,他日若南征亦可为前进基地。而巴蜀天府之国,若有不轨之徒与其内作乱进可滋扰天下,退亦可割据一方,臣建议,在其原有驿道的基础上修弛道,广开交通,迁徙其民。使其民风与我中原融合,以后我朝将尽得其利而避其害也。然后以之为基,可得西南之地。”

    武帝皱眉道:“此二策均费时良久,若依卿之言,匈奴何时可以伐之?”

    “回陛下,此二策均为千秋之业,非旦夕可就,恐怕需费时三年才可初见端倪。况且陛下匈奴虽于河朔大损,其带甲仍有几十万。此时若我举全国之力伐之虽可胜,但亦是惨胜。臣料想经此一役,塞外诸国恐怕不会再对匈奴言听计从,张骞出使西域十年未归,臣请陛下继续派使者交好各国,行驱虎吞狼之计,无论其成与不成均于社稷无损。我大汉于其后暗助之,待我大汉诸事平定后,东方各国必一鼓而下,西域诸国也必开门请降。”

    武帝接着问道:“兵策该如何?”

    “回陛下,臣料今后数年不会再有大战,请陛下改革军制,第一,赐全国家世清白者为功民,非功民不得从军。第二,提高军士待遇,使其普通一兵亦年俸百石可活五口之家,士兵若伤残赐功田三百亩,其田二十年无赋税。若士兵战死,赐功田五百亩亦二十年无税赋。如此百姓必愿从军者众,以我大汉财力,三年之中可成骑兵二十万,到时陛下择精兵良将横扫塞外可成千古不世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