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异时空之汉武雄风 > 第五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一节
    在朔风中微微颤抖的匈奴王庭内伊稚斜一脸沉重的听着河西遇袭,酋涂王战死的战报。“大单于,汉人万余人趁我不备袭破我大营……”

    中行说一脸悲伤的请罪道:“大单于,汉人果然有阴谋。臣万万想不到汉人敢仅以万人袭河西,以至有此大失。请大单于治罪。”金日单焦急的道:“大单于,现在若我大军北返漠北还来得及,如若再强行与汉军决战臣恐得不偿失啊!”昆邪王怒道:“右贤王难道不为河西的勇士们复仇了吗?”左贤王站起请战:“大单于,请下令集合我所有匈奴人与汉人死战!”伊稚斜凌厉的眼神逐一扫过帐内诸将,最后停在了中行说的身上。“中行说,现在该如何?”中行说起身凝视伊稚斜缓缓的说道:“大单于,臣以为现在当放弃河西部众,立即北返!”左贤王跳将起来高声怒骂:“中行说,你们汉人都是懦夫,胆小鬼!你怕了吗?”中行说冷冷的看着他:“汉人敢以一万袭我三十万。左贤王你敢带一万骑去袭河朔吗?”左贤王一时语塞。中行说继续道:“汉人决不是胆小鬼,我们决不可再轻敌!否则我大匈奴必败无疑。请大单于决断。”伊稚斜的声音有些哽咽:“河西的二十余万部众在我部去后必被汉军所袭,难道就让他们这么去死吗?”中行说冷冷的道:“当然不是,请大单于下令,令河西我大匈奴部众立即结集,往袭河朔!我部再放弃所有的老弱,只有这样我部才能安然离开。”

    伊稚斜冷静下来道:“如果这样我还有何面目继续当这大单于,我还有何面目去见昆仑神?”中行说道:“大单于,现在我大匈奴势不如人,只得如此。若干年后,我大匈奴族人必敬佩您壮士断腕的勇气与智慧!昔年冒顿单于也正是凭此战胜了强大的东胡。大单于还要再严明军纪,第一条:临战时要积极勇敢的打击敌人,不能置敌人于不顾,而专去抢敌人的财物。第二条:战胜后也不得抢掠财物,任意占为私有。缴获敌人的所有财物都应有大单于统一分配论功行赏。第三条:兵马的进退,都必须听从统帅的指挥和调动,不听从将令者斩。敌退之后再令前进力战,仍须力战。畏敌不进者斩。临阵脱逃者斩。”

    伊稚斜站起来道:“汉人一心要消灭我们匈奴人,眼前已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如果我们不能同心协力,共同抗敌,我大匈奴将有亡种绝后的危险。请各位都出良策定好计畅所欲言吧。”

    左贤王道:“大单于,中行说刚才说的严明我军军纪,臣以为很好。请大单于下令以后我军以后都依此为令。但臣以为若依中行说所言我军赴漠北,一路严寒恐怕能够到漠北的人也不会很多。况且若他日再杀回来,恐怕塞外诸国也会瞧我不起。现下汉人虽袭我河西,但未动摇根本。如果在我两路大军夹击之下,汉军未必能讨得好处。等战胜以后,塞外诸国必皆惊惧,重新向我大单于称臣。请大单于三思啊!”

    金日单道:“左贤王,此事决不是儿戏。汉军此刻兵强马壮,将领众多,我大匈奴决不能轻敌。”

    休屠王道:“大单于,我们应该让河西部向北辙退与我部会合,然后向北辙退三百里,这样汉人的补给将更为困难,再将汉军引入大漠,我大匈奴再一举歼之。”

    中行说道:“汉军骑兵已今非昔比,从上郡到河西近八百里,汉军竟可一日而到并连战连胜。后辙三百里恐怕作用不大。如果河西部向北辙退,就必将翻越祁连山,如今祁连山上雪海茫茫实不宜过,休屠王此策不妥。”

    白羊王道:“汉人地广人多,兵力强盛,这是不可忽视的。但只要我们集中兵力敢打敢拼就一定能够取胜。为了集中兵力,提高我匈奴的战力,我以为原先以氏族为单位的战斗组织已不适合战争的需要了。能不能把它打散呢?”说到这里白羊王看着伊稚斜,想征求他的意见。伊稚斜没有让他失望:“我早就想整顿军事组织了,请你说出具体的作法吧。”白羊王道:“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组织,通过多次战斗,人员不等,战斗力强弱不等,有的首领也不称职。在历次战争涌现出来的勇士们也得不到及时的提升,他们的指挥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展露。臣以为这是影响战斗力的。说得明白些,就是要该上的上,该下的下,才能做到不埋没人才。不埋没人才,军队才能作到成为一支统一的,有纪律的,赏罚分明的军队。”此议很快就被通过了。

    昆邪王道:“人生百年,总有一死。活着受此屈辱,还不如和汉人拼了。大单于,请下令,我们和汉人打吧!”

    听到这里伊稚斜情绪激动的道:“你们都是本单于的左膀右臂,为朕压强之者颈,劲者之臂使其不得动弹。每当争战之日,只要本单于一声令下,你们便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破敌有如坚铁之岩石。断敌有如湍急之流水。无论敌人如何强大,兵力如何众多。只要你们立于阵前本单于既可心安神定,对敌人毫不畏惧……”接着伊稚斜开始历数众人的每一项功绩,整个大帐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

    此刻,长安皇宫的大殿上也是一片欢呼声。韩安国道:“恭喜陛下又得一大将。更难得霍去病此子年仅十七就有如此作为。现在我大汉人才济济,兵强马壮,百姓安居,四夷宾服。实乃亘古未有之功业。”公孙弘道:“臣以为更难得的是张大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古来名将皆莫能及。霍将军虽勇,但若无张大将军筹谋亦难成此功。请陛下对二人皆封赏。”锦上添花之事自然人人作得,一时间喧闹又起。武帝挥退群臣的喧闹后冷静的道:“封赏之事,待大军凯旋再议吧!现在大敌未除,不可因小胜便忘乎所以。”群臣冷静下来,但气氛依旧热烈。早朝直到午时后方散。

    后宫之中,武帝正与卫子夫畅饮。这时听到歌女唱道:“息徒兰圃,秣马阴山。流磻平皋,垂钓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武帝笑道:“这又是司马相如的新诗吧?好。”卫子夫笑道:“陛下这回猜错了,这是你女婿作的。”武帝皱眉道:“张行健?”卫子夫关切的问道:“陛下,此诗有什么不妥吗?”武帝怒道:“这小子想归隐,你说妥不妥?”卫子夫焦急的道:“平素平阳公主智计最多,陛下何不召来问之?”卫青府与皇宫紧临,片刻后平阳公主就到了。人未到,声先至:“陛下,今日我军大胜,陛下未何愁眉不展。”武帝递过几上竹简道:“皇姐听过此诗吗?”平阳公主接过看了一遍:“陛下,这是你宝贝女婿作的。近日才谱成曲,说来你宫中所唱的还是我编的呢,怎么?”武帝接道:“皇姐就没看出此诗的不妥之处吗?”平阳公主笑道:“此诗格调优美,显深得黄老之术,怎能有不妥之处呢?”接着平阳公主又细看了一遍也皱起眉头道:“陛下是说张行健欲效留侯故事?”武帝点头道:“正是如此。”平阳公主道:“陛下,最了解张行健的人应是石公,何不召石公一问?”武帝面露喜色道:“还是姐姐聪明,来人,速去召石太傅!慢着,备车,朕自去太傅府!”

    “呵呵,陛下多虑了,行健决无此意。纵有此意也会在匈奴平定之后了。此诗作于大军出征前,当时他正意气风发,怎会想到退隐呢?”武帝稍觉放心道:“太傅,朕离不得张卿。纵若匈奴平定,还有塞外其它各族,西域,东越,南越诸番未定。夷人多反复,若无行健统军。朕真不知何日才可建此功业。若非如此,朕怎肯将婉儿许他!”石奋继续笑道:“陛下请放宽心,行健天纵之才,资兼文武,又遇陛下明君,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他怎肯轻言放弃?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他在委婉的向陛下表明忠心呢?接着石奋又翻出几卷书简道:这是他另作的几首,陛下请看。”武帝阅罢笑道:“这个张行健也真有趣,戎马书生少智略,只凭忠愤格苍穹。他若少得智略,能戏匈奴于股掌之间吗?”石奋接着肃容道:“张行健自幼便颇有古人之风,乃忧国忧民之士。陛下只要能善待百姓,泽及苍生,既使对他丝毫不赏。臣也敢保他必会永远忠于陛下。”武帝大感满意,随既告辞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