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朝小正太 > 第八十章 一个脑袋=?
    朱见济觉得和朱见浚相比自己做事没毅力,做什么事都是兴之所至,全凭一时的兴趣;而和朱见清相比,自己的那点兴趣也太不持久。人家这才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小年纪连兵书都没看过,硬是无师自通得自己琢磨出这些战场上的斗争策略,还使得有模有样。

    当然如果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就罢了,顶多就是什么事总是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可是偏偏又注定做不成普通人,如果不被害死,将来还是要接班当皇帝的。一个皇帝,能做事全凭一时兴趣吗?兴风就是雨,想起一出是一出,整天折腾,手底下那些大臣受得了吗?天下的老百姓受得了吗?朱见济不由替这些将要遭罪的官员和百姓难受,觉得自己还是最好不要做皇帝的好。

    初中历史课本上也没说后来这两兄弟哪个当了皇帝,朱见济觉得这兄弟两个还是朱见浚更适合做皇帝,郁郁乎文哉,正适合与如今主导朝廷的文臣们打成一片,和谐相处,而且还是个结巴,每天坐在金銮殿上一言不发,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垂拱而治,多好啊!

    朱见清好战,那就不太好了,整天拿和周围这些邻国开练。就算他精通兵书战阵,不像他老爹那么废柴被人家俘虏去,大明这点家底也经不起折腾啊!武皇开边意未已,那也是花钱如流水。朱见济听过一个说法:战争胜利的要素,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战争就是烧钱的买卖,无论胜败都是战鼓一响,黄金万两。胜了要安置投降过来的蒙古人,需要钱;败了还得再打,找回失去的面子,花钱更多。而这些最终都会以赋税的形式由老百姓买单。所以胜,百姓苦;败,百姓更苦。

    “济哥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朱见清在炕上挪动过来拍了拍朱见济的膝盖。

    朱见济惊醒过来,转而问他“你这么喜欢骑兵,我们大明却是以步兵为主的,你练习这些骑兵对战有什么用?”

    朱见清把炕上的骑兵摆成四列纵队,又将它们变换着队形,一边说道:“步兵只能依城防守,我们周围的最大敌人就是全是骑兵的蒙古人。蒙古骑兵几乎每年秋天都到我们边境劫掠,来去如风,劫掠完就走,我们的步兵只能眼巴巴在城头看。要出城和蒙古人对战,两条腿怎么跑得过四条腿,所以毫无办法。太祖的时候骑兵是胜过蒙古骑兵的,才能将元朝赶回大草原;太宗多次御驾亲征,亲自率领骑兵,把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都收拾的夹着尾巴。以步为主是这些年才提出来的,说是养一个骑兵的钱足够养十个步兵的了,可是这些人却不想想,养一只虎和养十只羊能一样吗?要是我做大将,一定要建立一支无敌于天下的骑兵。”

    朱见济看他摆弄的纯熟,显然经常练习,觉得他是很有成为战争贩子的潜质的,连忙想打消他的这个念头:“我觉得蒙古毕竟是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生活,一遇到天灾就生活不下去,所以才劫掠成性,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而百物皆备于我们中华,过的是富裕日子,就没有拼命的动力,这样咱们的军队和他们打起仗来就容易怯懦,这点和骑兵还是步兵关系也不大。这就像咱们出门遇到抢劫的了,有人要抢咱的块玉佩,给他就是了,难道还拼命护着不让他抢?”

    “就是都像你这么想,蒙古人才每年都到边境上来转一转,不抢点东西不算完。要我说,不能惯着他们,只要把他打疼了打怕了,见了咱躲着走,准保让他二十年不敢犯边!”

    两人正说着,朱见浚一瘸一拐地进来了。朱见济和朱见清忙从炕上下来,朱见济问道:“浚哥的伤怎么样了?”

    “昨天骑了一会马,结果磨得更厉害了,这次怕是要歇好长一段日子了。唉!我真不该逞能的。”朱见浚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沮丧的神色。

    朱见济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瓷瓶,递给朱见浚:“这是我向常宁要的金疮药,据说效果很好,不用五天伤口就能长好,你试试!”

    朱见浚道了谢收了。三人又说了一会话,朱见浚就回去躺着静养,朱见济和朱见清一同又去朱见济那里去练骑马了。

    兴旺和常宁正在指挥一群工匠把藏珍阁前的地面整平夯实,修出了一条约有二百米的跑道来。兴旺见朱见济回来,赶紧上前来禀报:“常千户说硬石地面会磨坏马蹄,而地面过软马蹄容易陷入土中崴伤,所以奴婢着人修出这块地面来,不软不硬,正适合小爷练骑马。”

    朱见济点了点头道:“很好,你们有心了。”

    双喜牵了马来,朱见济让朱见清先上马练了一圈。朱见清今天为了骑马特地换了一身大红箭袖,此时走到马旁边,抓着铁过梁,对双喜说:“托我上马!”双喜抱起朱见清放在马上,等他双脚都在马镫里放好,才撒开手,跟着朱见清的马一起跑。朱见清打马从跑道的一端向另一端跑去,到了另一端下马,仍然由双喜抱上马背,再跑回来。

    虽然看上去朱见清一直稳稳当当地骑在马上,朱见济在站在地上看,却总觉得他的姿势有些别扭,感觉像是被绑在马上一样,一点都不自然。

    朱见清跑了几圈下马后,常宁问道:“王爷是不是有一种让马颠的五脏六腑都翻了过来的感觉?”

    “是啊!你怎么知道?”朱见清脸色有点苍白,反问道。

    “看你的姿势就能看出来,你一直紧紧地夹紧马背,这样马蹄和地面的冲撞就又加在了你的身上,你自然觉得颠簸。你的腿应该随着马的节奏点一下支撑一下,马的节奏快你就跟着快,节奏慢你就慢。这样就能将冲撞缓去。而且王爷到了马道那一头为什么不牵引马缰调转马头呢?哪有骑马只能跑直道的啊!”

    朱见清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大会骑,调头的时候总感觉要从马上落下来似的,因此不敢调头。”

    朱见济在一边调笑道:“你还要带着骑兵打得蒙古人二十年不敢来犯边呢!连你这样将来和蒙古骑兵对战的时候,一路从他们大军中冲杀过去,直接断了他们的后路,准能吓得他们二十年不敢回草原!人家问这个大将军怎么这么勇敢啊?你可别告诉他们‘我骑马不会调头’!”

    常宁指点道:“那好办,你可以减慢马速,小弯太急不敢转得话可以转大弯,那就和直道差不多了。”

    朱见清依言又练了几遍,果然大有改观,又来来回回跑了十几圈,方才下马,让朱见济练习。

    朱见济自我感觉骑得比朱见清要好得多,一圈很轻松地就跑下来了。常宁打手势让朱见济把马停下,朱见济下马后,常宁对他说道:“小爷在马身上的平衡掌握得确实已经很好了,只是在骑的过程中一定得是对马发出明确的指令,您发出的许多指令却是含混不清甚至自相矛盾的。比如您刚才转弯时,左手在用力收短勒缰,向马发出左转的指令。然而与此同时,您的腿脚却在向右侧用力,身体向右倾侧,这是在向马发出右转指令。所以马猛地一顿,差点把您扔出去,因为它让您的指令给弄糊涂了。这在骑马的过程中是很危险的。”

    朱见济一听,在心里又一想,果然如常宁所说,便有虚心向常宁请教如何发出指令。

    常宁讲解了一遍,又补充道:“在骑马得到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有那些不经意的小动作,那些动作对马来说就是一个个的指令,另外您最好亲自喂马,这样可以建立与马之间的信赖,这样能与马形成默契,这样就可以不止是用马代步,还可以在马身上做很多的动作。比如上次小爷在马身上站起来,这就需要与马有很好的默契,其实是颇为冒险的。”

    朱见济又来回骑了几圈,果然更加得心应手了。

    朱见济又把马交给朱见清,然后和常宁等人站着看。常宁指着朱见清说着许多不太规范的地方和一些注意事项,朱见济一边听一边想象自己在马上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朱见济忽然想起常宁最近才又出现在护卫中,就转头问:“前一段怎么没见到常千户?你去哪里了?”

    “嗐!”常宁叹了口气,“臣年前年后的一段时间轮到大同边军去了。”

    “你不是守皇宫的京军千户吗?怎么?被降职了?”

    “京军每年都有几个与边军将领对调的指标,我找兵部托了关系才让我去的,本来想砍几个脑袋换个升官的,可惜蒙古人打了个转看没什么机会就走了,他姥姥的,没能和蒙古人接上仗!让我白送出去五十两白银。”

    朱见济听的目瞪口呆,这还真是血染的官帽啊!就问道:“你这个千户也是砍了许多敌人的脑袋换来的?”

    “那是当然!这是秦朝就有的规矩,叫‘上首功’,我们大明是明码标价,砍一个脑袋要么得五十两银子,要么官升一级,赶上天上掉馅饼情况砍个对方的大官可就发了,我就是从大头兵一级级升上来的,可不是砍了好多!眼看再有两个脑袋就够个指挥使了,却没有来送的了!唉!”常宁一脸的懊恼,对敌人不把脑袋送上非常不满意。

    看眼前这位常宁大人的表现,这哪有半点兵凶战危的觉悟!反而恨不得整天开战才好,好换个立功封侯。却不想想,他能砍敌人的脑袋,他的脑袋何尝不是随时会被别人拿去换银子或官位!朱见济忽然想起几句话来形容他:为发财,砍头只当风吹帽!为升官,甘洒热血写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