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三千年 > 第二百章 范增之死 上
    毫无疑问,章邯投城楚军完全是非理智的,但却是自愿。而他的副将,才从“汉王”投诚了朝廷的刘季却有着十二个不情愿。

    刘季是一个审时度势的聪明人。他投诚朝廷的原因,是他认定天下终究还会被赵政再次征服。现如今,楚军连连失利,优势尽失,这时怎么能投靠楚军呢?这不明摆着自己往火坑里跳啊!但主将章邯下令开城投降,他又能奈何。

    如果自己乘夜杀掉投敌的章邯,再率大军杀出城去,那绝对是立大功。再说,士兵们的家眷都留在秦地,他们并不情愿投敌,实施这一计策应该没有阻碍,唯一的问题是能否成功刺杀章邯。要是杀不掉章邯,恐怕自己也活不了。

    章邯领兵在外打仗多年,身边多少还是有一群愿为他赴死的兄弟。尤其是在国家观念薄弱,主公意识、报恩意识主导的这样一个时代,这些人无论如何,都会至死不渝地听命于他,敢情比现代的爱情坚多了。

    即便如此,大丈夫,说干就干。在与部下商议后,当晚,刘季挑选了几个勇猛敢死的将士,乘着夜色偷偷潜入章邯的营内。不料却惊醒了刚入睡不久的章邯,章邯武功了得,不一会就将他们几个统统击杀。

    刘季派出的将士都是自己的得力部下,完全暴露了他是主使的身份。章邯不曾想到这位曾经投诚秦朝的“汉王”,现在却为了秦朝试图暗杀他,他非常震怒,亲自召集兵马杀向刘季营部。但刘季早有安排退路,就在暗杀行动进行时,他已率部击杀城门的守兵,顺利逃出了傅阳城。

    章邯怒不可遏,将刘季潜逃情况禀报了城外的项羽。项羽还未等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亲自率领最为精锐的骑兵追了出去。

    刘季的计策百密一疏,虽然成功逃出了傅阳城,却未能料到项羽会不顾一切地死命追杀他,最终还是没有逃掉,在跑出几十里路后,被项羽追上,死于霸王枪下。

    无赖的刘季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算不上悲壮,也算不了苟且,原本战争中的人就只能以求生为本。

    项羽命人割下刘季的头颅带回了傅阳城。他打算将刘季的头颅高高地挂到傅阳城门上示众,震慑那些刚刚投诚的秦军士兵。他担心其他的秦军士兵会像刘季一样,突然变卦起来反抗。

    他的担心并无道理,范增也同样担心,但却不同意他的做法。像往常一样,范增向项羽直言自己的反对意见,“羽儿,万万不可以这样。一旦秦军士兵被激起不满,群起反抗,我们将难以镇压。”

    一听范增对他的昵称,项羽就浑身起疙瘩。一旦范增不认同他的意见,接下来就是一通没完没了的絮叨。

    他实在是受不了,只能顺着范增的意见,“既然这样,那我们还不如先下手,将他们统统坑杀掉。”

    “这样更不行了……”又是一通又长又臭的说教。

    “留也不行,杀也不行。那你说……”项羽有气不能出,无可奈何地走出营帐,头也不回地走了。

    范增的反对虽然有他的道理,却让项羽对他这个“亚父”的厌烦与日俱增。

    项羽派兵接管了傅阳,章邯和部下被临时安置在傅阳城外的一个小县城。

    此时,韩信的大军已抵近鲁县,与傅阳近在咫尺。彭越也率部北上与韩信军会师。韩信对彭越军进行整编,补充兵力,并让彭越替代章邯为右军统帅。

    韩信大军压境。项羽对范增厌烦归厌烦,这时还得听范增的。按照范增的部署,项羽让章邯引兵为前锋,自己统帅主力在后。

    范增的应战计策是这样:项羽不是担心投诚的章邯军不可靠嘛,那正好利用这个时机考验他们。让章邯军为前锋,如果章邯军与韩信军交战起来,项羽则可以立即率主力增援,从外围猛攻韩信军,不难获胜;如果章邯非真心投诚,临阵变卦,未与韩信军交战,项羽则可以分兵与秦军交战,阻止秦军继续南下,同时主力在后方构建防御工事坚守,与秦军形成僵持对峙局面,再伺机而动。

    章邯确已决意对抗朝廷,至于是否真心投诚项羽,那则未然。章邯军不久就与秦军短兵相接,但交战的不是韩信的主力,而是彭越的右军和蒙魁的左军。

    行军打仗贵在知己知彼。韩信在摸清楚军对形后,也仿照范增的部署,让彭越和蒙魁两军在两翼前锋,中军主力在后,三军摆出了品字形向前推进。这样一来,与楚军一样进可攻,退可守。

    韩信下令左、右两军夹击章邯军,但不得恋战,一旦项羽军增援,必须立刻回撤。

    跟随章邯投诚的秦军士兵无心作战,不是缴械投降,就是四处逃窜,没一会儿就溃不成军。秦军上下都对章邯军投敌的行为痛恨不已,在击败章邯军后,又不顾一切地穷追猛打,将章邯逼入绝境而自杀身亡。

    可惜,章邯也算得上一代名将,却在人生的最后作出了一个疯狂的抉择,这样草草匆匆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秦军的冒进正中范增的下怀,立即陷入了项羽主力的包围之中。韩信不得不冒险挥兵进攻项羽军,才为彭越和蒙魁解了围,但经此一战,秦军损失不小,楚军却只损失了投诚的章邯军,主力几乎丝毫未损。楚军士气大振。

    韩信只好下令大军后撤数十里,垒起高墙进行防御。双方展开了对峙。

    范增对此前不能说动韩信自立为王一事一直心有不甘,便趁机劝说项羽让他继续前去游说韩信。

    项羽同意了范增继续游说韩信的建议,却拒绝让范增再次前往,而是坚持派出另一名自己认为更巧舌善辩的使者。这让范增极为恼怒。

    项羽派出使者游说韩信,让正愁没有机会打破对峙局面的韩信喜上眉梢,他立即召集众部下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