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命三国 > 第五十二章,鞭尸张角
    一个人死了,那就百业俱消,这也许就是素来崇尚盖棺论定的中国人把死刑作为了对坏事做绝不可原谅的人最大的惩罚。挫骨扬灰对于国人来讲应当是最恶毒不过的事情,让一个人死都死的不安宁,在敬畏神灵的国民看来那简直是没有人性。搜遍文麒所知有限的中国历史,隐约记得在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就干过这件事情,他把陷害他全家的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痛鞭一番,暴晒多日,后来伍子胥自己也没有寿终正寝,后人就传言说那是伍子胥鞭尸的报应。文麒今天有幸参与于历史上另外一起极有纪念价值的鞭尸活动--鞭尸张角。

    城下聚满了所有广宗附近,被强行邀请来,脚可以走路,眼睛还可以看的军民,所有人都被迫抬头仰望城楼,万众期待鞭尸仪式的开始。

    "张角"的尸骨被摆放在了城门楼上一块大的木板上,与张梁的首级遥相呼应,皇甫嵩执鞭昂然立在了尸体的左侧。

    左丰上前以他"娇嫩"的声音,叽哩瓜啦了一通当今圣明天子灵帝的圣喻,人人都跪下聆听天子圣训,可城上城下相去甚远,又有几个人听得清楚。文麒找了一个离尸骨最远的地点,立在了城门楼上,因为尸骨的那股恶臭实在让他消受不了,恐怕他等下一回房,就又要恶吐三天了。

    林晴悄声对文麒道:"天魄,看那身形不是张角啊!"

    几十年的恩仇,多年的同门,张角化成灰林晴也是认识的。

    文麒笑笑点点头,没有说话。其实皇甫嵩玩的把戏还不是跟自己的一样,鞭尸,鞭谁的尸体还不是鞭,为什么一定要张角的?张角都已经死了这么多天了,你到哪里去找他的尸体,即使有,飞燕也早就带走,怎么可能留下来等皇帝下旨来挫骨扬灰。只不知这个找来的尸骨,是哪个倒了八辈子霉的大哥,死了也不得安宁。

    圣喻宣读完毕,战鼓三通擂过,皇甫嵩扬鞭猛抽,鞭至骨断,骨灰飞扬。

    文麒见皇甫嵩下鞭极狠,神色间也份外切齿,便真似与张角有八辈子的血仇一般,心里不由暗暗赞叹皇甫嵩的演技要比自己高明百倍。文麒却不知,若真是张角的尸骨,皇甫嵩怕是要下鞭更狠,张角动摇了大汉的千秋基业,皇甫嵩巴不得生啖其肉,吸其血,何止鞭尸而已。

    广宗的老百姓中真正有血性的黄巾遗民早已被砍杀殆尽,城下十几万军民只是茫然地看着城楼上的演出,毫无表情,如果你拿着枪,一定要让他们笑着看,他们想来也一定会顺从地笑着观望鞭尸的。这场表演唯一的好处,就是加强了皇甫嵩杀人魔王的美名,自此以后夜间婴儿啼哭最好的吓阻方法就是说:“再哭,皇甫嵩来了!”

    皇甫嵩,文麒,曹操等一干汉军将领在鞭尸完了以后,陪着皇上的特使--以索贿而闻名青史的左丰,在原天公府邸举行了盛宴。

    席间一干汉军将领纷纷向上差左丰进酒,后者更是甚为豪气,硬是来者不拒,杯杯见底,引得血战各地的汉军将领刮目相看。文麒也不由得不佩服左丰的酒量,心道:"流芳千古"的人物,毕竟不同凡响,若是到了现代,也是一个做公关陪酒的好料子啊!

    酒过三巡,左丰不禁有些酒意上脑,摇摇晃晃往左首的皇甫嵩走去,替皇甫嵩斟满酒,举杯道:"皇甫嵩将军,真是厉害!打仗厉害!做人也比卢中郎将厉害!"左丰说得极其大声,厅中虽然喧嚷,但人人还都听得一清二楚,不免都是一惊,霎时,众人噤声,齐齐往皇甫嵩和左丰二人看来。

    皇甫嵩扶起几欲晃倒的左丰,神色不变,口中答道:"多承常侍厚爱了。"

    左丰一把推开皇甫嵩,醉眼朦胧地看看一声戎装的皇甫大元帅,吃吃地笑道:"饶你皇甫嵩功劳盖世,还不是靠我,还不是靠我在皇上面前"话没说完,左丰已经一个筋斗扎倒在地。

    皇甫嵩闻言,脸上长疤用力的抽动一下,瞬即转为正常,吩咐来人扶着左丰出去,好生照料。

    场中诸将个个心如明镜一般,知道皇甫嵩给了左丰好处。有些耿直的将领,几欲骂出声来,而一些将领心里暗想宦官当道,即便功劳大如皇甫元帅,也难免要贿赂他们。一时间,大厅内死寂。

    皇甫嵩扫视全场,把各人的表情尽收眼底,随即拿起左丰给自己斟满的酒杯,一拍案头对众将朗声道:"诸位,我等干了这一杯,尚有曲阳黄巾余匪等着诸位血性汉子去剿!"

    众将闻言,哄然起身应道:"誓死剿灭黄巾!"说完一起举杯,一饮而尽。

    刹那间,似乎没有人再想起适才尴尬的一幕,众人只记得皇甫嵩是他们的统帅,是带领他们大破张梁建立不世功勋的元帅。文麒喝酒的时候,斜眼往皇甫嵩望去,但见皇甫嵩的眼睛里充满了斗志,瞬间文麒似乎读懂了一些什么。

    酒席很快的散了,文麒,黄叙,陈宫在神武卫的簇拥下出了皇甫嵩的帅府,策骑在冷清无人广宗街道上走着。

    黄叙叹道:"想不到,皇甫将军威名如此之盛也要贿赂那些宦官,真是想不到!"黄叙深受他父亲黄忠影响,为人极其正派,对于贿赂以及买官等等行文,素来是很不屑的,只是碍于文麒是主公,不好当面指责文麒,如今亲耳听到皇甫嵩竟然也是要行贿,不觉心里有些茫然。

    陈宫笑道:"刚才一幕大家都有亲见,还是叙儿年幼沉不住气,首先开口提起。"

    黄叙听得陈宫这么一说,脸禁不住红了,心道有话就说又何必藏着掖着。

    文麒对黄叙道:"你觉得皇甫将军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呢?"

    黄叙一愣,心想:我若是说对,那是违心之论,说不对,那就伤了主公的面子,因为主公吩咐皇甫平在洛阳也是贿赂着这些宦官。一时踌躇,黄叙竟答不上来。

    文麒笑道:"你照直说便是了,没有人会怪责你的。"

    黄叙受到鼓励,看着文麒答道:"我觉得是不对的。"

    听完,文麒纵声大笑。

    黄叙不悦,涨红了脸急道:"主公自己吩咐叙儿照直说的,到头来却又来笑话我!"

    文麒闻言敛容拱手道:"文麒在此与你赔礼了。"

    文麒这一认真,黄叙倒又大窘,脸越发的红了,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文麒正色道:"我刚才笑,并非是笑叙儿不对,而是感慨于你的一颗赤子之心啊。贿赂的确是一件不对的事情,但若是像卢植这般死守陈规,不肯对左丰稍假颜色,而弄得囚禁收场那也未必是对的!"

    黄叙闻言抗声道:"卢植乃当世大儒,用兵如神,父亲在日,曾大加赞扬其为人,我觉得他不贿赂而至被诬陷,那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将成为千古传颂的一段佳话,即便被杀也气节不改,那实在是值得钦佩的。"

    文麒心中暗笑你倒是真的有先见之名,知道卢植被索贿会成为千古佳话,口中却道:"叙儿,若送给左丰百金,以当时卢中朗大军如虹的气势,恐怕早就破了黄巾,哪里还有这崩皇谷一役,杀人十万啊。"

    黄叙陷入了沉思,的确如果卢植没有被撤换,很可能早就一鼓作气破了黄巾军。心中已经大是动摇,嘴上黄叙却仍抗声道:"无论如何,贿赂不是好事,说起来就是难听啊。"

    文麒勒马站定,缓缓一口气道完:"一个人的名声和整个军队的安危,国家兴亡比起来,哪个更重一些?卢植博得了清名,皇甫嵩博得了恶名,如果皇甫嵩跟卢植一样,也对左丰不假颜色,在目前宦官当政的情形下,很可能皇甫嵩也会被撤换。可能会换一个庸碌之辈来指挥,那么这里的十来万大军可能就会葬送在曲阳,那你说贿赂是坏事情吗?"

    这几日跟皇甫嵩的相处,文麒已经被他的对汉朝廷的一片忠诚所深深的震撼,以皇甫嵩的人品断不至于甘于贿赂宦官的地步,皇甫嵩定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从大局出发,对左丰行贿。

    黄叙"噢"了一声,不再说话,内心不由大是佩服皇甫嵩的为人处世,以及那种为了国家而不顾惜个人声名的大将气度。

    一直默不作声,而听文麒和黄叙对话的陈宫,插口道:"卢中朗并非不为大局着想,只是他太过清廉,竟无分文可以给左丰的。"

    卢植的声望在这个时代是真的很高,文麒本欲反驳:若真要行贿,挖地三尺,塞宦官嘴的几个钱总还是找的出来的,卢植也未免太过妇人之仁了。只是文麒觉得,这样一说未免有些对卢植不敬,破坏陈宫这些读书人对卢植的印象那也大可不必了。

    文麒说道:"当环境你改变不了的时候,先去适应它,等你积聚到足够多的能量的时候,再想办法去改变那些环境。"

    黄叙,陈宫二人闻言均是心头一振,三人互望一眼,均有悟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