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士争锋 > 第十五章 长河之上定青龙
    码字码得头直晕,资料太多了,整理起来比较费劲。求推荐票,并书架收藏。哪位善长任翁,给几张评价票吧!!看在党国的份上!

    ==========分割=========

    黄河,古称‘河水’或者‘大河’。她流经中国的北部,自青藏高原,始为源头,‘导河积石’,贯穿东西,全长共500余公里,是世界第五长河,中华第二长河。如果能从天空中俯瞰下去,你会发现:整个黄河,大体呈‘几’字形,其中支流星罗密布,主河道九曲十八弯。她水量充沛,自高向低,奔流而下,东入渤海,一往无前。

    这条自古以来,便奔流不息的长河,她是每个中国人心目之中,最神圣的河流。是她孕育了中华文明,她是华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后世无数的炎黄子孙都视之为‘四渎之宗’,魂牵梦绕,是自己根的所在!如果你不是中国人(不是国籍),那么你就很难理解,中国人对黄河的那份热爱,那是一种铭刻在了骨子里的执着。与生俱来,血脉相连!

    黄河,孕育着文明,同样也毁灭着文明。她善淤,善决,更善徙。历史上,无数次的决口,无数次的改道,都给河流沿岸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传说之中的大禹治水,其实,主要说的就是黄河。黄河是有生命的,脾气更是变幻莫测的。开心的时候,她会给你带来丰富的资源,让你感动的不得了;但是,当她发脾气的时候,那就是天河倒挂,不周山倒了。

    战国时期的黄河,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黄河,河道是不一样的。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干道有三,而且都不是现在的样子。这里的干道,主要指的是下游来说的。黄河的中上游,自古以来,和现在,倒是差别不太大。

    据史料记载,黄河下游历史上总共决口了1500余次,大的改道就有26次之多。由此,便可见一斑了。

    最早见诸于文字上的黄河主河道,是为‘禹贡黄河’。其自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后从今河南武陟东北,流至浚县以西,再折北,至河北平乡北,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大陆泽中,而后北流至深县以南,转而折东,最后,北至今静海东南,注入渤海。

    此外,根据《山海经》所释,还有一条不为人知,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山经黄河’存在着。其河道自今河北深县南以上同于《禹贡》,其下东北流经霸县以南,东流至天津市区入海。

    其三,也是其中水量最为充沛的一条主干道,则是于周定王五年,即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以来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最主要的干流了。

    (解释一下:熊猫也知道,这段关于黄河故道的描述,可能有水的成分,但是,熊猫已经尽量地精简了,如果没有这些,大家很难有个直观的印象,在此抱歉一声)

    说来也巧,这三条黄河故道,竟然大部分都在齐国的境内。而其中‘山经黄河’更成为了齐燕两国的国界(战国中期)。燕国为了应对来自南方齐国的威胁,前者被对方连夺了十数城,这才刚还回来不久(详情,请参见第一卷),于是,便守着‘山经黄河’的东段修筑了一条长城,并沿着防御中山国的长城连在了一起。(今燕南长城,东段)

    赵世一行人离开了武阳以后,并没有直接回国。他先是让专人送走了虎子他娘,并带着他的亲笔书信去了灵寿,除了向自己的父亲乐池说明一切以外,还说了一下自己以后的打算。此外,他又选派了十来名机敏干练的小蚂蚁(武阳站的),深入了燕境,进行一些活动,借以完善自己的复仇计划。

    剩下的,他自己和周鑫,外加小胖子刘成,便带着几名好手,沿着齐燕交界,一路而去,先是渡过了这印象中根本就没有的‘山经黄河’,而后进入了齐地。

    一行人一路南下,向着齐国的都城临淄进发。半路上,又渡过了‘禹贡黄河’,此时已经是‘三渡黄河’了,大家正在‘新河’之上。两只小船,一前一后,随波逐浪。

    前舟之上,赵世立于船头,手里拄着一把似刀非刀,似剑非剑的东西,正在欣赏着沿途两岸的风景,其身后则是周鑫与刘成了。二人也是有样学样地跟着站着,不过心思却显然没在风景之上。

    清风徐来,轻舟摇曳,大河上下,川流不息。赵世此时,不禁想起了后世的一首歌,并高声地吟唱了出来,

    “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

    慷慨豪迈的歌声,响彻了云霄。小舟之上,摇撸之人也都听得入迷了。“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观这位公子之高歌,估计不是燕人就是赵人了吧?”

    “大哥,唱的好!唱的太好了!!”

    周鑫一声断喝,打断了赵世的思绪,他不禁回过了头来,看着自己这位二弟,微笑着问道,“呵呵,到底好在哪里呢?”

    “额~~这个,俺可说不上来了,反正就是觉得好!歌好,词也好!最主要的,是听了以后,觉得浑身都带劲!真想上战场,跟敌人好好干上一回!”

    “二公子说的不错,公子的歌,听了,确实让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啊!”一边的刘成也随声附和道。

    “呵呵,词是好,可惜我不能唱出其中的韵味来。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我五音不全,唱出来的,也是鬼哭狼嚎了。”赵世提起了手中的长匣,挂在了腰间,自嘲的说道。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主要就是意思!大哥,咱又不是去酒肆听曲儿解闷,咱这是歌以言志嘛!”周鑫一脸真诚地说道。

    “呵呵,呦呵?都懂得‘歌以言志’了?不错,不错,看来二弟,有进步嘛!”赵世打趣道。

    “嘿嘿,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诗三百》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别人说得,大哥自是一样也说得的。”周鑫一边挠着后脑勺傻笑,一边说道。

    赵世听着他的话,没来由想起了‘阿Q’---------‘和尚摸得,我也摸得!’他不禁摇了摇脑袋,暗讨“靠,我怎么会想起这货来了呢?一定是睡眠不足,一定是这样的!”

    这么一愣神的功夫,周鑫又开口了,“大哥,别的我都听得懂,但是,这个‘青龙偃月’是个啥东西啊?貌似好厉害的说?”

    “呵呵,那是!青龙偃月那可是相当的厉害呢!它是一种刀,一种威力非常大的刀!”想起了后世关二爷的样子,赵世不禁回答道。

    “哦?很厉害?这青龙偃月也是公子您师门的专有武器吗?就像您手里这种一样?”刘成别的不爱,一听是武器,立马就来了精神,于是凑前问道。

    他问赵世是不是手里的这种,那是有原因的。赵世现在手里的,似刀非刀,似剑非剑,但是却威力无滔。乃是,赵世自己提供图纸,蚁穴加工铸造的。

    当初,赵世也是闲极无聊,他总是觉得现在的武器,华而不实的。所以,便自己画了点图纸,并提出了要求,打算自己弄把牛叉一点的耍耍。他虽然已经有虎牙了,但那玩意,毕竟有些短,防身还就乎,跟别人干仗,总是有些吃亏。

    赵世设计的兵器,其实再过一二百年就会出现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汉环首刀’了。‘环首刀’它是漫长华夏文明中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武备种类。它一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主力近身格斗武器保卫着华夏文明的繁衍和辉煌。

    后世著名的‘唐刀’就是脱胎于此。只不过,唐刀去掉了刀柄处的环首,并加长了刀把。赵世有鉴于此,也加长了他所设计的环首刀的刀柄,使之可以双手持握。并且,结合后世的经验,在刀身铸造的时候,采用了‘叠钢’,‘包钢’和‘淬火’的技术,并在刀身上加了四条血槽。

    改进版的环首刀铸造好了以后,那可真是明晃晃,夺人二目,冷森森,要人胆寒。并且由于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钢口更是好的不得了。寻常的刀剑,那是一砍就断。当然,东西是不错,就是限于资源,而且还是‘百炼’,太费事了。这不,他在出使邯郸的时候,刀还没有铸好。现在手中的这口,还是后来蚁穴废了好大的劲儿,才捣鼓出来的呢。

    小胖子刘成,在刀铸好了以后,便带着它来到武阳。关于,大家看不惯他的行为,这取刀就算是其中的一件。因为,那是公子的,你刘成却给拿走了,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啊?

    但是,也正是由于刘成的擅自行动,这口宝刀才早一步地到了赵世的手中。赵世为此还给这口刀取了一个十分香艳的名字,刀名‘寻情’。不过后来,总觉得和‘殉情’听着挺像的,太不吉利了,所以又改成‘断水’,取‘抽刀断水’之意,也说明了它的锋利。

    听着刘成问青龙偃月是不是和断水刀一样,赵世笑了笑,继而言道,

    “差不多,都是刀的一种。只不过,断水只有四尺不到(一米2左右),最多的用途还是用于近身搏斗,而青龙偃月,却有七八尺长(两米一二),属于重型兵器,杀伤力极大,一刀下去,人马俱裂。所以,在用途上还是不一样的。”(青龙偃月属于陌刀的一种)

    听着赵世的解释,刘成还没说话,一旁的周鑫就怪叫了一声,

    “这老牛逼?‘一刀下去,人马俱裂’?这也太牛叉了!大哥,我决定了,我以后就使用青龙偃月了!哈哈,不错,有我的风格!”

    看着眉飞色舞的周鑫,赵世也是恶趣顿生,暗讨“着啊!关二爷行二,你周大爷也是老二,这很合理啊!你用青龙偃月,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武神’呢?嘿嘿,不错,不错。

    回头,真要给老二弄一把耍耍,就算他不能打,那大关刀一举的,总也能吓死几个吧?”

    就这样,后世‘武神周鑫’的招牌武器,青龙偃月刀,这就成型了。日后,周鑫凭借着一口吹毛断发的大关刀,直杀得天下人胆寒,这不可不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了。

    正在赵世不断地进行着脑补的时候,小舟靠岸了,船家开口说道,“公子!靠岸了。再往南走没几天,就是临淄了。”

    (未完待续。。。。)

    ========分割=========

    今日‘九一八’,这是国耻日,国弱就会被欺负,被欺负的时候,都是国耻日。大家努力,重铸我汉唐雄风。此致。

    换换脑子,一会接着码,争取零点还有。大大们,看书记得签到,有建议记得告诉熊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