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浪迹三国之一代帝王 > 第七章曙光
    柔和的烛光轻拂在贾诩的脸上,身上,虽不能感觉到什么温度,但那烛光就象能穿透那迷雾一样,穿过贾诩心中那片黑暗,温暖照拂着贾诩的心灵。

    贾诩闭上眼睛,敞开心房,感受着这一刻的安宁。“唉~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中北之地尽是刀兵骸骨,朝廷威严尽失。秦羽战青州,逐袁绍,并张扬,可谓厉害至极。观其入驻河内,必有吞中原之意……”须臾,贾诩叹了口气,重重的说道。

    贾诩抬眼看着貂禅,四目相对,貂禅十分亲切又充满磁性的语气说道:“文和出身世家,是我朝中的俊才,话语果然精辟。但我以为,秦羽伐冀州而得罪袁绍,观成败而矛盾于公孙,其余南北各处皆危机重重,恐处境于我更艰难矣。”

    贾诩怔怔的看着这位年轻貌美的女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竟然能把时局看的如此之透,遂收起了仅存的轻视之心,淡淡的说道:“国师所言也非没有道理,但秦羽此时已在青、冀在稳了脚跟。国师驾幸宛、洛,威势至此,对各方显然是个震慑。但在此时与秦羽开战,武力对抗,诩以为目下时机并不成熟……”

    貂禅见他停下不讲了,忙催促道:“接着往下讲,何以时机不成熟?”

    贾诩微微一笑道:“国师难道忘了?前者李、郭之乱始起,虽为国师所灭,但由此可以看出,朝中带兵大将对于听命于主公,明显有所轻视……”

    贾诩话语未毕,貂禅俏脸已微微变色,恨恨的说道:“文和说得不错,看来这倒是我疏忽了…是得想个法子…”

    贾诩拂了下长须,说道:“此事国师也不必太挂怀,诩以为文如李肃、李儒之辈,武似高顺、牛辅之流是可以信任的,国师何不……”

    貂禅闻言,早已听出弦外之音,细细一思,无不佩服贾诩心思的缜密。贾诩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洛阳虽为龙兴之地,但其北有秦羽、白波,西临马腾、韩遂,东据曹操,南接刘表,四战之地矣。四处皆为虎狼之邦,国师何以处置呢?”

    貂禅闻言,心中一惊:好你个贾文和,竟然随手便丢了个烫山芋给我。心中想着,脸上不免显露着沉思之色。貂禅沉默半晌,开口故意说道:“各个击破……”

    贾诩哈哈大笑一阵,开口说道:“国师何必开老夫玩笑呢!四面为敌,不仅兵力不够,劳于奔波,必败无疑。况其虽为割据势力,然名义上也是大汉子民,出师无名矣。”

    貂禅淡淡一笑道:“恕小女子胡语之过。我也知此事确需细细思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啊…”

    贾诩长笑一声道:“国师太多虑了,事情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对于这一问题,无非战和二字…老夫知国师前时徐州大乱,你也谴李儒前往,必是想约徐州东西夹击曹操…”

    貂禅闻言心中不禁一惊,旋即便安下心来,微笑着答道:“看来什么事都瞒不过文和的眼睛…曹操世之枭雄,留之无疑养虎为患,不可不除。”

    贾诩轻轻点了点头,他不免有些佩服眼前的这位女人,不肯否认,她确实有些本钱。清了清嗓子,贾诩方开口道:“国师所言非虚,现下看来,确实曹操的危险来的很大…但诩还是那句老话,时机尚不成熟。”

    貂禅脸色有些凝重的低着头,过了老长时间,方抬头叹了口气,轻轻的说道:“多谢文和提醒,依文和所言,现下该如何做呢?”

    贾诩缓缓说道:“国师可迎帝于洛阳,一来群雄畏于帝势,必不敢轻举妄动,可为国师赢得宝贵的休整时间。二来嘛……”说着双眼有些黯然的望了望貂禅。

    经此一瞥,貂禅已知其深意,暗暗佩服贾诩的同时,不免又有些嫉妒。如此深谋多智的贾诩,竟然对汉室仍有眷恋之心。故貂禅冷冷的说道:“文和所言我会考虑的,但秦羽方面,文和可有何解决之法?”

    贾诩并没有听出貂禅话语的微妙转变,接着说道:“河内虽为兵家必争之地,然现下已是冬季,道路难行不说,军需粮草更难以接济,势必贻误战机。且诩料秦羽必也不想此时开罪于国师,开罪于汉室,故其不日必将有使者到来。”

    听贾诩这么一说,貂禅倒是没有预料到的,细思片刻,也深觉是这么一个理儿,不得不说道:“文和真乃决胜于千里之外呀!”

    贾诩轻笑片刻,接着说道:“国师谬赞了,诩当不得如此…”貂禅不等他把话说完,抬头望了望外边,有些厌倦的摆了摆手,说道:“文和病体在身,早些歇息吧!我还是改日在来叨唠…”

    看见贾诩欲起身相送,貂禅微微一笑阻止道:“不必相送了,文和还是赶紧躺下吧…”说着又说了些嘱咐的话,便自与小洁去了…

    一场纷纷扬扬大雪,把覆盖在温县上空的乌云都下没了。满天的阴暗被一扫而光,露出了一碧如洗的晴空。

    温县城下皇甫嵩营寨,顷刻间变成了一个洁白的琉璃世界。

    皇甫嵩看着脚底下厚厚的雪花,兴致极好:“瑞雪落大地,又是一个晴空万里,我得出去走走。”

    四周白茫茫一望无际,地上覆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在大帐中憋了整整三天的皇甫嵩,忍不住外界的吸引,从营房了出来,身后跟着荀攸、牛辅等大将、侍卫。碧蓝碧蓝的天空中,有一群鸟在围着营房的旗杆不断地来回盘旋,发出声声清脆的鸟叫声。

    皇甫嵩高兴的踩着‘咯吱,咯吱’的雪,来到兵营的南面。这里有一排的铁甲士兵,手执盾牌大刀,负弓带箭正在操练。

    太阳照得雪地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皇甫嵩一抬头看了看天空,笑道:“真蓝的天啊,好让人开拓心胸。”

    荀攸也跟着附和道:“是啊,难得有这么好的天气,看来今天是个发动最后攻击的绝佳机会。”牛辅也大大咧咧道:“是啊!大帅,也该让我们出出这几天憋着的鸟气了。”

    皇甫嵩轻轻一笑,他何尝不着急呢,看来今天的确是个机会。皇甫嵩正想发话,“轰隆隆!”远处传来猛烈的马蹄声,沿途士兵纷纷让道。

    皇甫嵩抬眼望去,只见一支黑色马队飞驰而来,带队之人竟是李肃。皇甫嵩骤起眉头,低声喃喃道:“是国师的亲卫骑兵,李肃来此,不知有何事?”

    李肃身着华服、肩头红色斗篷迎风飞舞,一马当先,煞是招摇。近身,忽的跃下马,看也不看的说道:“皇甫大人久违了…”

    皇甫嵩心里厌恶的骂了几声,脸上却不露声色的说道:“好说好说,但不知骑都尉今日来此,有何讨教?”

    李肃皮笑肉不笑的递过一封信函,笑道:“还是将军自己看吧!”皇甫嵩无奈,只好伸手接过,阅毕,随手递给了身后的荀攸,脸色一下凝重起来,恭敬的说道:“老臣遵命!”

    荀攸看完信,显然有些心急,脱口说道:“难道真要和秦羽议和?现在拿下温县可谓易如反掌啊…”

    李肃脸一肃,杀气顿现,冷冷的说道:“怎么?你想违抗军令吗?”

    看荀攸还想说话,皇甫嵩摆手制止,忙道:“老臣不敢。都尉里边请,在下摆了一桌宴席,务必请都尉赏脸。”说着赶紧瞪了荀攸一眼,荀攸恨恨的退了下去。

    李肃冷哼了一声,随着皇甫嵩进得帐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