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浪迹三国之一代帝王 > 第六章试探 下
    皇甫嵩一路追击,当夜便抵达温县城外,连营扎寨,十分坚固。

    吃过晚饭,稍事休息,皇甫嵩坐不住,便自叫上荀攸等,带上亲兵,来到温县城外探看虚实。

    这夜明月高悬,四周情形看得大致清楚,但见那温县城墙高大突兀,在夜幕下活像一墙巨人,矗立在那里,远远望去,城楼上点点火光,人影晃动,显然是守城士兵在巡查夜情,戒备森严。

    侧耳略听,则城内隐约有犬吠马嘶,夹杂着儿啼鸟鸣,一片静寂安恙的样子,丝毫没有兵临城下的紧迫。

    看到这些,皇甫嵩对身边的荀攸说道:“看来这潘宇、麹义也不是平庸之辈,竟也能做到临危不乱,确有些资本。”

    “大帅说的不错,”荀攸笑着回答道,“看来这只有智取,不能强攻。”

    “那里一片光亮,”皇甫嵩遥手指着远方的一片火光,问道,“可是敌军城外的驻营?”

    荀攸随意回答道:“那是潘宇的兵马,想与城中遥相呼应,犄角之势罢了。”

    “恩,咱们回去吧!”皇甫嵩说着拨转马头,招呼众人往便走…

    中军帅帐中,炭火熊熊燃烧,数十支胳膊粗的蜡烛照得帐内外一片通明。

    “末将牛辅参见大帅。”这时,帐外响起了牛辅高分贝的嗓门。

    “牛将军,请进吧!”皇甫嵩在屋里说道。

    牛辅掀起帐门进去,见皇甫嵩背对着门站着,正要跪下行礼,那皇甫嵩早转过身来扶住了他。

    “牛将军,不用客气,这么晚叫将军来,是有要紧事须辛苦将军一趟。”皇甫嵩看着牛辅,娓娓道来。

    “大帅,是要打仗吧,你尽管吩咐,末将一定做到。”牛辅一个嘴说道。

    “恩!我现令你即刻带二万精兵趁着夜色直绕小路,到潘宇营寨去,那虽有数千士兵,也无甚强处。你务必在天亮前全部消灭他们。”皇甫嵩点了点头,吩咐道。

    “大帅,”牛辅瞪着眼睛,疑惑的看着皇甫嵩,“你说现在?”

    “对!”皇甫嵩一脸坚信,答道。

    “末将遵命!”牛辅不敢再追问,双手抱拳施礼,正要出去,一旁的荀攸叫住了他。

    “牛将军,你要将二万人分作二队,第一队一万五千包围营寨,一队五千人守住各个路口,谨防贼兵逃窜。”荀攸边笑,边缓缓道来。

    “是,末将谨记。”牛辅留命而去,看着他远去的身影,皇甫嵩露出了笑容,他知道,牛辅的兵数倍于潘宇营寨守军,再加上突然袭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天亮前,应该有好消息传来。

    旋即扭过身来,皇甫嵩又令亲兵叫来李蒙、王方,叮嘱道:“你们即刻点一万兵马,往来温县到潘宇营寨的路上埋伏下来,若温县兵马前往救援,务必截住。”李蒙、王方二人闻言,答应着离去了。

    皇甫嵩部署好一切,这才招来其余众将,说道:“我已布置好奇兵,诸位现在可以睡觉了,明日天亮,便开始攻打城池。”

    几位将领看着皇甫嵩,莫测多深,半依半疑地休息去了。

    待到半夜,便听见东边一阵喊杀之声,接着又见火光冲天,经久不熄。喊杀声震耳欲聋。

    渐渐地,喊杀声越来越弱,越来越弱,过了几个时辰,声音慢慢没有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这时,东方刚刚露出了鱼肚白。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一骑快马直冲至大帐前停下,一名士兵翻身下马,快步往中军帐里走去,一边高喊道:“大帅,潘宇营寨已经拿下了。”

    这个时候,皇甫嵩刚刚起床,他一边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一边不耐烦的说道:“急什么,嚷什么?知道了,知道了,回去通知各位将军,立即兵围温县城,勿要让贼将逃脱。”

    皇甫嵩几次强攻下来,却每次都被城里守军顽强地打退下来,士兵损失好几千人,十分惨重。

    无奈何,皇甫嵩只好下令暂时退兵,对温县围而不攻,故尔一时僵持不下。

    冬日早至,风雪漫路,洛阳城中鹅毛漫天飞舞,一片银白。

    “小姐,这早晚天将黑了,老大的雪,又刮着风……”小洁担心的上前问道,“就是有事儿,明儿再办不成么?”

    貂禅顿了一下,说道:“早闻贾文和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若能请他出山辅佐,定可助我一臂之力。何况这么长的夜,呆在这儿没事干,多着急啊。走吧!”

    小洁知道多劝无益,笑道:“小姐去哪儿,洁儿跟着侍侯就是了。”

    出了大厅,才知道外头已经黑定。空寂的府邸已是玻璃世界、玉砌乾坤,大雪兀自不住地飘舞翻飞。

    樊稠自被俘,为貂禅说降。其职在宿卫,自在府门外守卫,正闷得无聊,见貂禅出来,忙躬身问道:“天这么晚了,外头雪大路滑,主公还要出去?”

    貂禅微笑着说道:“去见个熟人。”樊稠连声答应着,问道:“还是我带人陪主公一起去吧?”

    貂禅忙摆手示意不用了,便带着小洁走了出去。

    贾诩的府邸设在城西,黑沉沉一大片,三楹朱红大门两边各悬一盏灯笼,映得照壁前积雪一片通红,却是了无人际。

    貂禅在门前左顾右盼,正奇怪何以连个守门的也没有,突然听到一声低沉猛喝:“谁?到这里有什么事?”

    貂禅一怔,细看时,不知何时门已开了一条缝儿,瞧见门缝中有人发话。小洁笑着正要答话,貂禅笑道:“哦,我们是文和的朋友,听说他有病,特来造访。”

    “请两位稍候,容小的通禀。”门内那人迟疑的说道,“我家老爷病的厉害,未必能见外客呢!”说罢门一关,兀自去了。

    不一时,里头那人把门打开,出来向貂禅打一躬,将手一让,说道:“国师见谅,我家老爷卧病,实在不能亲迎,请移步入内……”

    貂禅闻他称自己‘国师’,兀自一愣,旋即也就跟着他踏雪而入。

    府内的风却小得多了,偌大的府邸落雪沙沙,十分幽静。方折过花厅,却听书房细若游丝的叮咚琴音隐隐传来。

    隔着雪望去,一个身材清瘦的侧身人影映在窗纸上,正在抚弦勾抹,看去十分费力。那门人正要进去通报,却被貂禅一把扯住,笑道:“我与文和非泛泛之交,不要扰了他的清兴!”便在廊下立静细听。

    须臾,琴音变得十分激越,似裂石破冰,千军交锋,又似狂风卷地,貂禅觉得浑身的热血在奔涌,在鼓荡。突然,琴音一转,犹如寒泉滴水,幽咽凄凉,听得里面的贾诩兀自重重叹了口气。

    “悲哉!郁结之气乃至于此!”貂禅禁不住长叹一声,“文和何事如此伤情?”

    贾诩按住了弦,轻咳一声,对窗外说道:“真乃知音……国师请进吧!”

    貂禅一脚踏进门内,不禁愣住了。这是一间布置的十分清雅简朴的书房。贾诩正挨着床坐着,横琴在怀,却是面弱气弱,病骨支离委顿不堪。

    而此时,贾诩正也抬首细观貂禅。果然是名不虚传,她那小脸上脂粉不搽,弯眉不描,红唇不染,那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韵,足以令人魂不守舍了。

    一股寒风卷着雪花袭进书房,貂禅禁不住打了哆嗦。那贾诩正起身行礼,貂禅也顾不得许多,一把挽起了他,笑着说道:“你病体在身,这些个礼节便免了罢。恩,到底怎么样?你还是坐回去,天冷的很……”

    贾诩谢了声,方艰难的坐了回去,扯了件棉袍穿好了,方说道:“诩犬马之疾,承蒙国师亲来视疾,虽化尘泥不敢忘怀……”说着心中一酸,但很快平静下来。

    貂禅专注的听着,见贾诩一片真情,不禁也有些动情,笑道:“何必如此呢,你倒真像个红颜薄命了!”贾诩缓缓道:“自古薄命的岂止红颜?周之颜渊,汉之贾谊…皆未老矣,即韶华托梦。诩不敢妄比先贤,比起他们已很知足了。”

    貂禅沉思良久,干咳数声,说道:“不说这些话了…正盼着你赶快好呢!”

    贾诩低头深思片刻,出言问道:“国师今日老,想必不光只是看望我这病重之人吧?”

    貂禅微微一笑道:“不瞒文和,我今日来是为兴兵一事……想听听你的意见。”贾诩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国师如此看重老夫,我便斗胆直言了……”

    说着,轻咳数声,贾诩坐直了身子,双目如电般注视着貂禅,打开了话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