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熙宁大帝 > 第四十九章:第三属国
    詹卑城被帝国大军整整包围了半个月,三佛齐水师被全歼之后,中央大盆地的三佛齐百姓全部被驱赶至詹卑港口,伐木填土,将港口扩大修建。帝国水师已经从月牙湾转移到了这里,大量的海商、开发商都接踵而至,带来了水泥等修建港口的工具,工程师等人员。

    同时,也是准备接收奴隶的。詹卑城投降已经成了时间问题,只要他们一投降,至少有五十万奴隶要被运走,或是开发澳洲,或是运到台湾、星海做工奴、农奴,开矿屯田。帝国的青壮大部分都当了兵,帝国劳动力欠缺了整整一年,再不补充,帝国的经济根本无法发展。商人们也已经等了整整一年了,做了太多的准备,只为了此时此刻的到来。

    包围詹卑城的大军从十万增加到二十万,前往攻打凌牙岛的海卫军已经撤回来了。凌牙岛在帝国海卫军到达时,已经被朱罗国的水师占领,被扣押的帝国商人都得到了朱罗国的妥善照顾。不仅全部解救出来,连带着商船和货物也全部归还。帝国没有理由再进攻凌牙岛,只能再回到詹卑城港口。

    赵兴没有责备潘杰,因为占领三佛齐才是重点。一个拳头不能同时攻击两个敌人,三佛齐之后,就是朱罗国。虽然现在他与帝国是盟友关系,但是海上贸易路线必须掌握在帝国手里。一年的准备不仅仅只是要征服三佛齐,而是要臣服南洋诸国,为开发澳洲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印度次大陆人口众多,又控制了印度洋,这是帝国所不能允许的。

    印度次大陆有八千万人口,与大宋人口差不多,让印度诸邦臣服,掠夺他们几百万的劳动力,这是四大学府一致认可又被内阁裁定为南进计划的补充办法之一。

    对于高棉帝国、占城、交趾、蒲甘,内阁的办法是加大贸易往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作为帝国仅此于大宋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这几个国家,人口过少,又比较分散,通过武力征服是一件很麻烦又没有多少利益的事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受生产工具的影响,许多地区都无法进行开发。山路崎岖,让帝国大军根本无法推进,即使征服了这几个国家,也无法长期占领。

    先帮助他们开发,把猪养肥了再宰,这是内阁多次讨论过的。开发商分赴各国,提供从技术到工具、人才等各方面的援助,将东南亚各国绑上帝国发展的战车。

    “嗖!”

    箭响!接着是一点清音射中了黄金甲,却被轻轻弹开。

    “汪汪!”“嗖!”“嗖!”“嗖!”

    三声箭响过后,远处传来一声惨叫,再就是一棵树上有一个人沉重地掉落下地。

    第一支箭是三佛齐人射来的,后三支箭是帝国龙卫军一团将军高飞率领的神箭手射出的,三佛齐人身中三箭,被射杀。

    帝国大军包围詹卑城后,三佛齐各地各部落不断汇集到中央大盆地之外,对帝国大军也展开了包围,频繁地袭击帝。赵兴多次下达命令,进剿。但是,等帝国大军杀到之后,三佛齐人又都藏进了丛林之中。

    对此,赵兴也无可奈何。大军又不能进入丛林之中,围攻詹卑城才是帝国的重点。好在三佛齐各部落的装备很差,用来打猎还可以,用来打仗就不行了。他们的弓箭射程很短,甚至不能穿透黄金甲。没有给帝国大军造成多少伤亡,只是频繁的骚扰让人烦不胜烦。

    为了缩短詹卑城投降的时间,赵兴多次下达命令要肖一远强攻詹卑城。但是都被肖一远否定了,气得赵兴把肖一远胖揍了一顿。可是没有办法,这次的统帅是肖一远,不是赵兴。

    皇帝虽大,却也不能凭借个人喜好,随意改变战略,也不能临阵换帅。这些都要通过内阁的,赵兴的权力越来越多地被内阁剥夺了。这次南征,内阁根本不让赵兴跟来,赵兴非要跟来,内阁已经是让步了。随着李佩玲进入内阁,内阁各成员都围绕到她的身边。李佩玲可是一点面子都不给赵兴,甚至多次对赵兴动武。其他内阁成员都在一旁看笑话,弄到最后让步的总是赵兴。赵兴与李佩玲的关系,是越来越让人弄不懂了。

    赵兴无奈,只能拿蔡京出气,总是骂道:“你个首辅,怎么主持内阁的?内阁像什么样子了?”

    蔡京则任凭赵兴叫唤,还特意安排了人在赵兴开骂时把他叫走,公务繁忙成了蔡京逃跑的妙方。赵兴只能去找李战马,李战马倒是会开导赵兴。去李战马府上,和李战马下两盘象棋,成了赵兴每天的行程之一。

    赵兴对军队的控制越来越在思想与感情方面,赵兴每天都会找士兵谈话,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关心他们的生活。士兵们把赵兴视作神灵一般,只要有什么难处都会跟赵兴说,赵兴知道了,也会第一时间帮士兵们解决。军中教习在思想方面坚定地贯彻了赵兴洗脑方针,对士兵的思想控制非常严格。忠君的神圣性提高到一个从所未有的境界。

    肖一远被赵兴胖揍了一顿,反而高兴起来,因为皇上还是很看重他的。为了兼顾赵兴的情绪,同时不让帝国士兵们在攻城战中作无谓的牺牲。肖一远只能不怕钱多,每天都要对詹卑城实行炮轰。二百台梢炮,每天至少要向詹卑城投射两千颗霹雳弹,每天都是六十万贯的弹药费用,真是花钱如流水。

    赵兴并没有反对这样花钱,赵兴常常说道:“能派火箭和霹雳弹的地方,就不要派人去。”

    霹雳弹打击的对象不是敌军士兵,而是他们的仓库等房屋设施。詹卑城快要变成废墟了,到处都是残埂断壁,到处都是大火。

    围城将近一个月时,三佛齐国王哈米苏最后终于投降了。再不投降,他们都得被饿死、渴死在地洞里。

    大军进驻城中之后,开始把城中农民军分批送上了商人们的海船。三佛齐人口才三百万,算上部落人口,也不过五百万人。八十万农民军已经把三佛齐的男人征调一空,加上女性奴隶,整整百万人被输送到帝国各地当奴隶去了。

    他们个个被饿得皮包骨,当奴隶至少不会挨饿。帝国的奴隶政策加上美洲农作物的丰收,养活这些奴隶不会对帝国的粮食问题造成影响。就算是畜生,也得吃饱了,才能干活!

    百万奴隶被帝国用来抵债,帝国的财政危机总算是过去了。三佛齐损失了几代人,每家每户都有寡妇。许多年轻女子也被送到帝国工坊做女工,一来不用支付工资,二来让帝国士兵有机会多纳几个妾室,增加人口。为了摆脱奴隶的命运,这些女工后来都希望有人买下自己。商人们也不担心没有女工,卖女奴也是一笔收入。况且卖掉以后,这些女工大多还要回到工坊,不过这时就要支付工资了。

    城外中军大营,三佛齐一班国王官吏都跪在赵兴面前。

    “你们都起来吧!各归原职!宣旨。”赵兴显得非常亲切。

    李向安打开早已经准备好的圣旨,一条一条地宣读起来。

    一:改三佛齐为齐国,哈米苏国王赐名赵昌,为齐国国王。邵木特为齐国内阁首辅,赐名赵顺。到时,必须听从瀛国使者指导,进行变法改革,拥护帝国,效忠皇帝。

    二:齐国每年进贡男工十万人,女工五万人,为帝国开发服役五年。五年后,准许还家。

    三:詹卑城港口划归帝国直接管辖,齐国不得干涉贸易自由。

    四:凌牙岛归帝国直辖,设为凌牙州。

    “谢皇帝陛下隆恩!”三佛齐国王率领一班文武大臣齐声说道。

    能保住国家和王位,哈米苏,现在的赵昌已经非常激动。

    赵昌把金印、地图、户口册子移交给了李向安。计有三座主城,十八座小城,九十八镇,一千六百部落。户口四十万,共三百二十万人(部落人口不好统计),金银铜钱两千万贯。

    金银铜钱自然被帝国运回了国库,但是相同面值的交子却交到了齐王手里。一同赐予的还有齐王印,蟒袍,以及齐国各大臣的官服。齐国被帝国运走了百万劳动力,这个王国已经没有任何力量来反对帝国了,赵兴也不打算完全控制他们。控制是需要耗费财力的,而且很麻烦,不如消弱他们。这个时代,人口就是国家的希望和力量,每年都要抽走他十五万劳动力,齐国根本无力反抗。

    哈米苏,现在改名为赵昌的齐王,依恋下了两道诏书,一道是全国投降诏书,一道是退位诏书,宣布三佛齐并入帝国,成为帝国的第三属国,改名齐国。

    帝国现在有三个属国,第一个是瀛国(日本),第二个是雅国(美洲的玛雅文明),第三个是齐国(三佛齐),帝国本土人口达到六百万(包括奴隶),总人口达到一千七百万,版图面积已经超过大宋,不过相比大宋,版图显得非常零散,完全靠港口与海路连接。从雅国高产到帝国上京就需要一年时间,从帝国上京到齐国詹卑城又得三个月。

    零散的版图无法凝聚国力,虽然各地的黄金白银不断输入帝国,但是没有百年的发展,帝国要真正强大起来,仍然是一个难题。毕竟这个时代,真正的强大是军队的强大,不是经济的强大。上京与台湾无法供养上百万的军队,要对付宿敌北辽,只要先兼并大宋。

    东进,兼并大宋,在帝国四大学府呼声一直很高。这意味着南进计划只能持续五年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在接下来的四年内,必须开发澳洲,成功打造一支至少十万人的精锐骑兵。只有这样,才能在吞并大宋后,有能力面对北辽的军事压力。

    西夏是不用担心了,大宋国内推行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国力开始增强。对外,王韶已经吞并了青唐吐蕃,拉起了一支两万人的番骑兵。骑兵加上帝国输给大宋的武器装备,大宋禁军的战力也不容小觑。大宋对西夏的常年战争,西夏已经被打得差点亡国。西夏国内经济已经崩溃,许多大商人和地主的资产都转移到了帝国上京。对大宋的战事,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窘状。迫于北辽的压力,大宋一直还不敢将西夏灭国。

    大宋的强大一直是四大学府一直担心的事情,内阁也在上京驻扎了重兵,防止大宋觊觎。赵兴也连番给新帝赵颢去信,给曹太后去信,调解帝国与大宋可能的敌对。

    赵昌的两道诏书使三佛齐合法地并入了中华帝国。

    三佛齐被并入帝国,在南洋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各国王室纷纷遣使台北进贡,一致请求要做帝国的属国,请求为国赐名。

    内阁首辅蔡京为此大为头疼,因为赐名只能是皇帝做的事情,而赵兴此时正在齐国詹卑城,重新整军,接受后续的武器弹药补给,为拿下凌牙,西征朱罗国做准备。

    当赵兴收到蔡京的来信,允许蔡京代赵兴对各国命名时。刘奇、赵高等人拿着齐国国王赵昌(哈米苏)的诏书到齐国(三佛齐)各地宣读并接管各地政权。

    瀛国(日本)国王白河在接到赵兴的诏书之后,也率领一支由众多大臣组成的教导队南下齐国(三佛齐)。赵兴要他们做的就是协助齐王赵昌对齐国(三佛齐)政权进行整顿,让齐国知道怎么做好一个属国。

    赵兴的新年是在三佛齐度过的,因为根据帝国新法,新开发的田产五年后全都分给将士,奴隶仍归商人所有。征服齐国(三佛齐)之后,将士们、商人们都欢欣鼓舞,因为帝国的危机已经过去了,百万奴隶的获得将会使帝国的发展再上一层楼。

    直到新年之后,百万奴隶都没有运完,每天都有上万奴隶被运走,运往帝国各处。除了战船,帝国所有的商船几乎都被用来输送奴隶、粮食和建筑材料。东印,澳洲各据点,一片繁忙,大小港口都在建设之中。而上京、台南、基隆的船厂正在大量生产海船,每年四百艘海船的产量已经供不应求。大宋的杭州、明州、泉州等港口城市的船厂也接到了大量的订单,海船制造业快速地发展着。

    除了帝国需要大量的海船,南洋、印度、大食诸国也需要大量的海船,大宋和帝国海船先进,造价低,成为了各国海商的最爱。

    帝国快速发展,帝国百姓一片欢喜,而齐国(三佛齐)却是举国哀伤。百万农民军被帝国运走当奴隶,每天都有他们的家属来给他们送行,挥泪告别。五年服役时间,五年不得见,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活着回来?虽然奴隶政策规定他们五年后能回来,但是他们五年时间除了不会饿死,也毫无所得,甚至埋骨他乡。齐国被抽走了大量劳动力,国内一片萧条。

    换给齐国的交子大部分又被用来购买帝国的粮食,解决兵灾之后的粮荒。美洲高产农产物的大规模种植,台湾省、星海省接连丰收。帝国的粮食已经实现了自给,但是为了保持粮食的大量进口。帝国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一方面是为了供应军队,防止灾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带动各国农业的发展,间接为帝国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供给。

    粮食被海商运来,奴隶被海商运走,海贸一片繁荣。

    八十万齐国农民军,二十多万年轻无靠的女子被运走,齐国仿佛处在亡国灭种的境地。

    一年十五万的奴隶供给遭到齐国(三佛齐)百姓的强烈抵制,齐王赵昌只能下诏征召各部落的青壮。

    下诏后才三天,齐国各地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齐国百姓大量逃入山林进入各部落,各部落汇集起来,发动叛乱。齐国的政权很快被缩小到了中央大盆地周边,各地城池频频遭到部落军攻击。

    交通不便,使得五万多到齐国各地接管政权的帝国将士被困在各地城池,城外已经成了部落军的天下。从詹卑城输送到各城池的粮食多次遭到部落军抢掠焚烧,帝国大军陷入了齐国(三佛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凭借着有利地形,使帝国大军进退不得。

    要防守一条路线,对于帝国来说实在是太耗钱粮。内阁传来文书,恳求赵兴退出这场战争,放弃三佛齐。

    内阁次辅,这次南征的统帅肖一远,多次劝说赵兴:“陛下,反正目标已经达成,五十万奴隶预计,现在已经运走了百万奴隶,双倍达成目标。陛下,撤军吧!占领凌牙岛,远征朱罗国才是下一步的目标所在。”

    “怎么撤?难道要朕放弃五万随朕南征的将士,各城已经断粮半个月吧!拿出办法来,不要在朕面前扯淡!齐国的民力都被抽空,他们能翻起多大的浪头?撤军之后,南洋其他诸国会怎么看?要他们效仿齐国吗?你个大海贼!想要撤军,朕绝不同意。你不搞定此事,你的次辅就不要当了。朕这个皇帝也不当了,朕去美洲养老去。”赵兴大声骂道,连桌案都被赵兴掀翻了。

    “陛下,息怒。各军总督、军师、教习已经组成参谋团,正在谋划。不撤军,接下来的就是残酷的丛林战了,战略战术都要进一步研究。”肖一远看到赵兴震怒,拱着身子嬉皮笑脸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