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任侠奇缘 > 第一章 侠客原本仁义心1
    大业十二年初春,天气晴了几日,暖和的似乎春天即将到来一般,不料昨日天气忽然变的寒冷,从午时起就开始下雪,潇潇洒洒,连绵不断,下到今日已是一天一夜,白茫茫的一片,堆积了厚厚的一层,出了浮山县城往北行几里地就见一座山,此山名羊角山,也不险峻,并无什么古迹名胜之景色,平时也少有人至,此时又是风雪之天,更是杳无人影,静静的山顶有座道观,圆门高槛,上有一扁,草笔劲书两个大字,名曰:楼观。

    正是隋末道教楼观派的庙宇。

    算算时分又该到了中午了,风雪刚刚小了些,就听那门“支”的慢慢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十二三岁的道童从门缝里露出半个脸来,这道童眉清目秀,模样可爱,一张小脸被冻的通红,撮着小手咕囔着:“这么冷的天,师傅却叫我来开门,说什么有贵人要来,我一开门就能见到,还说这人可能有些怪,我什么话也不用说,直管请他进来就是了。可我们这道观平时都少有人来,这么大冷的天怎么倒会有人来那?师父真是老糊涂了!”

    这小道童说完,左右张望了一下,可是茫茫雪海连只鸟都看不见,又哪里看的见什么人那?小道童抱怨道:“师父真的老糊涂了,哪里会有什么人来啊!还说是什么贵人,我看是连个鬼影也没有吧!我还是回去吧,烤烤火取暖活!这外面可把我冻死了。”

    小道童待要转身关门,就听见有人高声吟道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幷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那声音高亢,兼且四下静悄悄的,穿过茫茫的雪海传的远远的。

    小道童听师父讲过,这是曹子建的诗,写的那是个游侠儿,武艺高强,少小离家,建功扬名,征战沙场,视死如归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对那游侠儿很是羡慕。这时却在风雪里听见有人用这么高亢激昂的声音吟唱这首诗,不由的热血上涌,叫道:“唱的好!大丈夫定当如此才叫英雄!”

    听声音是个中年男人,顺着门前的路往下看,只见风雪之中渐渐模糊的出现一个人影,身材瘦高,左摇右晃的,好似喝醉了一般,可是行走十分的迅速。

    那人忽然叹气道:“可怜啊可怜啊!可叹啊可叹啊”语意里竟含有无限的萧索和无奈。

    道童问道:“可惜什么?可叹什么?”

    那人道:“当今皇帝昏庸无德,天下大乱,正是我辈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却可怜我武可兴邦文可治国,纵有齐天之才,却不能学那游侠一般奋勇沙场,成就一番大事业啊!到如今非但没有成就任何功名,反倒落的如丧家之犬般四处躲藏,漂泊浪迹江湖,岂不可叹”

    道童道:“原来你是想着要争着当那皇帝!”

    只说这句话的时间,那人已然走到跟前,怒目一瞪道:“你这小小孩童懂得什么!”

    那道童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人先前离的远,加上风雪,只看的见大概是个中年男人的模样,看不清面容,这回走得近了,却见这人身披一件虎皮,穿着象个猎人,秽头秽面,却是面目紧凑,五官严肃,本来就看着觉得害怕,这时他一瞪目,双眼猛的射出两道凶光,直如凶神恶煞一般

    那道童"呀"的一声向后趔趄,正好绊在高高的门槛上面,双手乱舞,"扑通"翻倒在地上,连滚了两下这才停住

    幸好下了一天雪,又没有清扫过,积雪甚深,倒也没有跌破头

    中年汉子哈哈大笑,一脚踏进门来

    道童一骨碌爬起来,扑打掉身上的雪,怒目瞪着那人,道:"你笑什么吓唬小孩子算什么英雄好汉你有本事你跟外面的那些官兵打啊,看你样子也是条汉子,听你念的诗也算上个大侠,可怎么还落到这等地步"

    那人脸色忽的一变,道童察言观色,听他说的话,猜想他的行为,所说的话句句击在他心口,向着那道童呲牙裂嘴,目中凶光暴露,整个脸甚是狰狞,一只右手握在胸前,格格的直响

    道童直视着那人的眼睛,心中有说不出的害怕,也有说不出的后悔:师父说的不错,这人果然是个怪人,相貌凶狠,性格怪异,一个不小心就会翻脸,似乎举手之间就会杀人,早知就听师父的话,什么也不说,只管请他进去就好了

    终是不敢直视太久,往下看着那人的鼻子,腿下却摆出转身就跑了姿势,脚尖乃是向后只等那人有任何举动立刻掉头就跑!

    只见那人的胸腹剧烈起伏,鼻子呼呼的出着气,那只横在胸口的有手握了又松松了又握,忽然一提拳头击在墙上,波的一响,砖屑簌簌的往下掉。

    道童见那人提拳头早就吓得紧闭上眼睛,连跑的念头都还没想起,心道:我命休也!他这一拳头下来我还不脑浆并裂?过了一会,拳头并没有打过来,却听得那人长叹一声,道:"不错不错,我算哪门子的英雄好汉啊!!我只是个丧家之犬而已!”

    道童睁开眼,只见那人拳头松了下来,面目也松了下来,满脸的沧桑,那道童暗暗的松了口气,见那汉子眼中似乎孕着无数的悲戚,心中倒有些不忍,说道:“只要你不打我,就算你还是个好汉吧!”

    那人道:“到底是个孩子,以为英雄好汉是自己封的吗?那岂不到处是英雄好汉?嘿嘿,看现在天下有多少自称是英雄的,可是在我眼中却个个都是狗熊!”

    那汉子语气忽然变的轻蔑起来,道童心说:我方才看你落魄不忍才恭维你一句,没想到你到张狂起来了,我看你真的不能算什么英雄好汉的!可这话终是没有胆量说出来,

    那人忽然说道:“小朋友。刚才我唱那首诗,可是你在叫好?你懂诗吗?”

    道童心道:果然狂了起来,还以为天下就他懂诗那!偏偏我就知道那!得意的说:“不错,是我在叫好,这首诗是曹操的儿子曹子建的诗。”

    那人点头道:“不错,正是!你可知他的事?”

    道童心想:这是在考教我那!有意炫耀道:“曹子建字子建,名植,乃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自幼便聪明,好诗文,可是他的哥哥想为难他,命他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他以为曹植肯定做不出,哪知道曹植走出了六步,立刻吟出一首诗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那人不住点头说:“难得难得你小小年纪也知道这许多事!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且听我说!曹植小时侯一直和家人一起随军奔波,13岁时才在邺城安定下来,定居后他常常和一些文人,如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宴饮游乐,写诗作赋,互相探讨,因而才名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各位儿子中,曹植时公认的最有才华的,所以曹操欲立他位王太子。

    19岁时,曹操带儿子们游赏新筑成的铜雀台,曹植一挥而就,写成了文情并茂的《铜雀台赋》,曹操非常欣赏,更加流露有意立他为世子,继承爵位。

    曹操死后,大儿子曹丕废除汉献帝,自立为皇帝,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同时,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开始理政朝纲,大小宫僚尽皆升贺,一片欢腾。但是曹丕十分嫉妒曹植,对他放心不下。一日,华歆上殿来奏说:“鄢陵侯曹彰已交割军马,赴本国去了;临淄侯曹植、肖怀侯曹熊两人竟不来奔丧,理当问罪!”曹丕听奏,立即分别派了两位使者前往临淄和肖怀问罪。不一日,肖怀使者回来说:“肖怀侯曹熊恐怕问罪,自己上吊死了。”曹丕听了,命令用厚礼埋葬,并下令诏赠曹熊为肖怀王。又过了一日,临淄使者来报说:“临淄侯曹植整天与丁仪丁廙两兄弟饮酒作乐,傲慢无礼,听说使者到了连地都不下,端坐不动”;那个丁仪还破口大骂,说:“过去先王本打算立我主为世子(继承人),结果被奸臣所阻,现在先王刚死不久,就来问罪于同生骨肉,这是为什么?”那个叫丁廙的也说:“我主聪明冠世,自然应当继承王位,现在反而不得立为王,你们那些大臣不识人才怎么到了这种程度呢?”后来临淄王竟一怒之下叫出武士将臣乱棒打将出来。

    听到这里,曹丕大怒,马上命令许褚率领虎工军三千,火速到临淄擒拿曹植等一干人来。许褚奉命带兵来到临淄,守将阻拦,许褚立刻将其斩首,然后直入城中到了曹植的府堂。只见曹植与丁仪丁廙等都喝得大醉,有的倚在墙上,有的卧伏桌边。许褚下令说:“都给我绑起来!”兵士听令了下子都上来了,把他们一个个地捆起来,押入了兵车;府下的大小官员也都拿将起来,随曹植一同解往邯郡,听候曹丕处理。到了邯郡,曹丕先下令杀了丁仪丁廙等。

    曹丕的母亲卞氏,听到曹熊吊死,心里甚是悲伤;这回又听说曹植被抓起来,朋友丁仪哥俩被杀,更是吃惊,所以急忙上殿去见曹丕。曹丕见母亲上殿,急忙下拜。

    卞氏哭着对曹丕说:“你的弟弟曹植平生好酒轻狂,是因为他自己仗着胸中之才,所以放纵。你应该念同胞之情留他的性命。这样,我就是到了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曹丕对母亲说:“我也是深爱他的才学,怎么能害他呢,今天我是要教训他改变自己的性子,母亲不必担心!”

    卞氏去后,华歆问道:“方才是不是太后来劝你不要杀子建?”曹丕说:“是!”华歆说:“子建有才有智,终将对你不利。假如不早把他除掉,必定成为后患。”曹丕说:“母亲的意思不可违背。”华歆说:“人都说曹子建出口成章,臣我不信,主上可以召见,以才试之。假如不能就杀掉他,假如能就贬谪他,以堵住文人之口。”曹丕忙说:“就这么办!”

    过了一会儿,曹植上殿来见。只见他惶恐地跪在地上请罪。曹丕说:“我和你按情理说是兄弟,按礼仪说是君臣,你怎么敢仗着你的才学蔑视礼法呢?过去父王在世的时候,你常以文章在人前夸耀自己,我怀疑你是用别人代笔而作。现在限你于七步之中吟诗一首,你如果能做出来,就免你一死;你如果做不出来,就加重治罪,决不宽恕。”曹植听了说:“请出题目吧!”

    这时候,曹丕看殿上挂着一幅水墨画,画有两只牛在大墙之下顶架,一头牛坠井而死。于是他就指着这幅画说:“就以这幅画为题吧,诗中不许犯‘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的字样。”说完,只见曹植在殿上走了七步,脱口吟诗一首: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山下,欲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和众人听后都很惊讶。这时候,曹丕又说:“七步成诗,我感觉还是慢,你能够应声而作一首吗?”曹植说:“愿马上出题。”曹丕说:“我和你是兄弟,就以这个为题不许犯着‘兄弟’二字。”曹植不假思索地应声吟出一首: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以后流下泪来。于是饶了曹植的性命,贬他为安乡侯。”

    道童道:“原来如此啊,我早也知道的,只是没说而已!”心说:这人倒也真有些本事。这些事我都没听过,师父也没有给我讲过。

    那人继续道:“那曹子建文才天纵,和他的父亲曹操并是“建安七子”之一,后世南北朝有个写山水田园诗人叫-谢灵运,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说法虽然有些过,但是曹子建的诗确实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多受后人推崇!可是不管他怎么有才华,并且还多次上书请用,但最后还是郁郁而死。那曹丕早就希望害死他,有怎么会用他?为了权利而骨肉相残的事自古便很多,那曹子建没被曹丕杀害,一则是他没什么权,而则他真有的才,三则是那曹丕不够狠!”那人声音说到这忽然变冷,

    道童听的心中一寒,打了个激灵,

    那人道:“曹植才华出众,狂放不羁。要命的是曹植好酒,往往酒醉误事。一次酒后私自坐上王室的马车,打开了王宫的正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本人举行典礼时才走的“驰道”上纵情驰驱,平时曹植也因为喝酒无度,任性行事而出了不少差错。这使推行严刑峻法的曹操无法接受,他对曹植表示了极端的失望。而他的哥哥曹丕则工于心计,善于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王太子。”

    道童道:“曹植因酒误事,行为放荡不羁,任性而为,这本是诗人天性,况且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你还不是说他是“才高八斗”吗?”

    那人嘿嘿冷笑道:“作为一个未来的帝王的接班人,他这么做是万万不可的。那曹丕也爱写诗,在文学上也有成就,但他能克制自己善于心计,笼络人心,最终登基为帝。要想成就大事怎么能象个世俗之人一般那!唉--我跟你这小小孩童讲这么多干什么,你又不懂!庙里观主可在?麻烦小朋友通报一声。”

    道童这才想起师父的交代来,心里嘀咕:莫非眼前这人就是师父要我等的人?说道:“不麻烦,不麻烦,正是师父让我在此等候你的。”

    那人“哦”了一声说:“那就请小朋友带路!”

    道童摆摆手说道:“别急别急,师父跟我说,道观里面是仙界,道观外面是俗界,我们的道观小,没有华表,这庙门就是界限,师父叫我问一句,进了这门槛就是进了仙界,施主可能暂时抛弃凡界的念头?”

    那人皱皱眉头,道观的建筑一般分前导,崇拜,生活区,园林,大的庙前导有重门,层层递深,乃是突出主殿的气势,因为道家崇尚神仙,道观供着神仙,道观自然也就便成了神仙福地,华表就便成了神仙福地与凡尘的分界,小的庙没有华表,就以庙门为界。

    那人明白其中道理,稍微皱眉,沉思一下道:“你只管带路就好!”

    道童道:“是!施主请。”转身在前走。那人跟着小道童进了院子。这庙果然小,进了庙门就看见大殿,穿过不大的院子,就到了,那道童没进大殿,却往左面走,说道:“庙小,没多少人来,就我和师父两个人住,留中间大殿供老君,左右就是会客房和卧室。”

    这话是说给那汉子听的,那汉子点点头。

    道童走到左面的会客房,推开门,快步走进去说道:“师父,你叫我等的人我给请来了,可就不知道是不是!”

    那汉子站在门口往屋子里看,只见屋子不大,空荡荡的并无什么家什,中间放着一个火炉,烤着一壶开水咕咕的响。火炉东首摆着一个小桌子,桌子三面摆着三张坐垫,并无人坐,只见那桌子上放着茶具,后面坐着一个老道人,那老道人低着头闭着眼,两边的眉毛长长的垂在耳边。

    老道人没有张开眼睛,却道:“请问施主可是姓李?”

    那汉子“咦”了一声道:“原来是你!”

    老道人这才睁开眼,微笑道:“施主好记性,只听过老道几句话就记得这么清楚!施主快快请坐!”

    道童诧异道:“师父,你们认识?”

    老道人没说话,微微一笑。

    那人坐在老道人对面,说道:“道长神机妙算!”

    老道人道:“不敢不敢,故弄玄虚罢了!”

    那人道:“道长怎知李某人一定会来?”

    老道人道:“老道与施主有缘,乃是天命,一切注定的,施主又怎会不来?施主请喝茶!”

    小道童甚是乖巧,不用师父吩咐早就把茶倒好,那人闻了一下赞道:“好茶!”

    小道童道:“茶是好茶,但茶叶却不是好茶叶,师傅没钱,买不起好茶叶,只好买些差的将就了。师父说茶叶好不好很重要,可是关键还是看怎么煮。就象一个人有没有才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关键还是要看他的心术好不好!”说完看了一眼那姓李之人。

    那人横眼道:“你是在教训我吗?”

    道童吓的忙避开眼,道:“小童不敢!小童说的都是师父教的。”

    那人道:“我看你不是不敢,是大敢!你就不怕我一拳头打你死你?”

    小童心道:你和我师父认识,我再怎么触怒你,你也要看在我师父的面子上,不跟我计较,更不会一生气提起拳头捶死我。这般在心里计较好了,胆气就壮了,

    道:“你打死我也不要紧,如果定要被你打死那也是我的宿命,师父常说,一切都是天定的,躲也躲不掉,但只愿你一拳头打死我,心中会有些内疚,以后就此绝了伤人的心思,那也是我功德无量了!”

    那人一愣,圆目怒瞪着道童,凶狠道:“你真的不怕死?”右手握紧碗大的拳头。

    道童心道:这个时候可得挺住了。不敢看那人的眼,仍是看着他的鼻子,朗声道:“怕死的不是英雄好汉!”

    那人哈哈大笑道:“好!有种!将来必定是个好汉!我最喜欢有性子的男子汉!”

    道童暗暗吁了口气,自己的性命无忧,又长了脸面,高兴道:“多谢施主夸奖!所谓英雄重英雄,你看重我,我也很看重你,我们互相看重,都是一样的英雄好汉!”

    老道人说道:“清风,不可胡闹!施主乃是真英雄,夸奖你两句有胆气,谢谢就是了,你怎么可以跟施主比那!”

    道童对师父似乎十分的敬畏,不敢多言,道:“是!”退到一边。

    那人道:“道长言重了,李某算什么英雄啊!”

    由于某些原因,本书暂时更新慢一段时间,一是因为写了很多,错误之处太多,需要更正,2是针对读者不喜欢的前部分进行修改!3作品会继续进行,其中会修改一写必要东西,为以后写打好基础!)

    但是同时也会进行更新!请继续关注,并请多提出意见,以便改正!感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