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唐同人传 > 第九章 换日奇功
    武侯问曰:「兵以何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於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兵法?治兵第三》

    跋锋寒盘腿坐在地上,五心向天,斩玄剑就随随便便的放在身边。这种姿势对于将以战养战作为最高修行方式的自己来说并不寻常。换日大法在体内缓缓地流动。自从上次接连伤在长冢繁雄和李元吉手里,用换日大法疗伤成功后,自己就喜欢上了真气在体内缓缓流过的感觉。中土文化源远流长,果然有其精彩纷呈的地方。打坐是中土武学中修炼内力最为基本方式,浅显无比,同时又高深莫测。到中原以前即不理解也不会使用这种修行方式。到中原以后开始是在疗伤是试着使用这个姿势,当然只得其皮毛,为的是让自己坐得舒服点。跟徐寇两兄弟一起后逐渐的从徐子陵那里学到打坐修炼的精髓所在。修习换日大法后才算对它有了深刻的认识。

    天地之精华从左手劳宫穴缓缓地流入体内,和自己的换日大法真气交汇、撞击、融合之后沿着经脉流过全身的大小穴道。原本的换日大法修习的并不是传统的脉络,而是选择了奇经八脉中的一部分。当年自己被毕玄震断经脉,徐寇二人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徐子陵突然想起了换日大法,正好适合自己当时的情况修炼。因为要使用自己原本并不熟练的经脉,因此最初修炼时极不适应,功力也下降了许多。但是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内功根基让自己很快就恢复了功力,并对现在的经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几天的修炼中自己发现,原有受损的经脉似乎有恢复生机的迹象。因此特意打坐,引导天地精华和自身的换日真气流过原有断裂的正统经脉,希望能够成功将其接起。如果真能成功恢复的话,可以尝试将传统的大周天运行扩大到新旧两套经脉体系中,不知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跋锋寒从长达四个时辰的静坐修行中苏醒过来,感到全身无比的畅快。站起身来,开口对站在自己身前约五丈远处的李元吉说道:“齐王别来无恙?呵呵,原来你根本就没有受伤,骗得我好苦。”

    李元吉依旧是一身白衣,单手紧握裂马枪背在身后。冷笑一声说道:“上次算你运气好,你知道决定要放你一条生路我下了多大的决心?这次不会再便宜你了。”

    “就凭你?长冢繁雄在哪里?让他光明正大的出来吧,这么畏畏缩缩的恐怕永远成不了大器。”

    跋锋寒话音未落,长冢繁雄从背后的树林中缓缓走出,冰冷的村正妖刀斜挂在腰间。没有刀鞘,妖刀在月光下散发出阵阵寒气。“小子死到临头了还说大话。”

    面对两大劲敌,尤其是长冢繁雄稳有超过自己的实力,跋锋寒竟然毫无畏惧:“人到齐了吗?还有没有帮手一起出来?”

    左侧也是五丈开外突然走出一个身穿奇异服装的女子,双手握住一柄和长冢繁雄极为相似的长刀驻于地上。女孩的容貌绝对可以和商秀洵这种顶级的美女相媲美,只是过于苍白的脸色让人我见犹怜。身材被掩盖在奇怪的服装里看不出究竟,但可以想象出动人心魄的曲线。就连心如磐石、见惯场面的跋锋寒也不禁为之心跳。

    心中一凛,跋锋寒连忙收摄心神,恢复古井不澜的状态。心里知道这个女人绝不简单,肯定是在施展某种高明的媚术。不显山,不显水,竟让自己差点着了道。

    跋锋寒很快冷静下来开始分析自己目前的处境。这三个对手里最强的无疑是长冢繁雄,而这突然出现的异国美女不知深浅。可以肯定的是武功不在李元吉之下,单打独斗自己未必有必胜她的把握。对面的李元吉不知在搞什么鬼,武功时高时低,让人难以推测他的真正实力。三个人并没有选择三角形的围攻阵势,而是故意把右侧让出。究竟是故弄玄虚的心理战术,还是个陷阱,有更厉害的未知角色在那边等着他?

    斩玄剑看似随便的向前一撩,发出一道纯正柔和的剑气向李元吉飘去,然后以闪电般的速度向左划出。斩玄剑划过完整的半圆后朝三人中最强的长冢繁雄击去。长剑有慢到快的奇异变化没有任何加速的过程,似乎超越了自然界的规律,让精力完全集中在长剑上的三个对手感到一阵眩晕。

    李元吉似乎并不着急进攻,站在原地没有动。长枪向前刺出,发出凛冽的杀气,化去跋锋寒的剑气后牢牢的将其锁定,持续施加强大的压力。

    首先动起来的是那位异国美女。好像是受桶式长裙的限制,只能迈着细碎的步伐。依旧是双手握住长刀,斜指向前朝跋锋寒追来。

    面对跋锋寒夺天地造化的一剑,长冢繁雄也不敢任由其将气势蓄至顶峰。村正妖刀虚晃一下,异芒大涨。四周的气温亦随着冰冷的刀光开始下降。接着双手将宝刀举过头顶,脚下踏着奇异的步伐向跋锋寒迎去,希望在他的气势攀至顶峰之前破去这必杀的一招。

    无数战略思路高速流过跋锋寒的大脑,但是没有一种能够行得通。这三人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李元吉应该时拥有和自己相当的实力。其他两人功力都在自己之上。而且长冢繁雄和那个明显是来自其国度的美丽少女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联手战法,能够让两人发挥出更大的战力。如果不能找到他们的破绽所在,就只能企盼奇迹发生,自己才有可能逃出生天了。徐寇他们所谓的“遁去的一”究竟在哪里呢?

    换日大法交替的在体内两套截然不同经脉体系中游走,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快。随着内力的集中,气势也加速攀向顶峰。跋锋寒不停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斩玄剑的角度、速度。希望在和长冢繁雄刀剑相交时,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长冢繁雄紧盯着跋锋寒手中的斩玄剑,不放过每个细小的变化。表面上不露声色,心中却是惊异不已。上次交手不过是几天前的事情,这次看跋锋寒提聚气势的速度就知道,他的功力又有长进,远在自己想象之外。

    刀剑终于相交,就在这前一刻。跋锋寒突然想起徐子陵所说的话,找到了那“遁去的一”。

    寇仲赞许的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追问。将最高指挥权交给宣永,和徐子陵两人后退一步,静观局势的变化。

    在大战即将爆发的一刻,天气却是出奇的好。万里晴空,风很柔和,云也不多。如果不是因为战争,今天是个十分适合春游的日子。那样的话,占据对面大片的空地的就不应该是江淮军,而应是拖家带口,出来游乐的彭城百姓了。

    谁说身为大将军,就不能有轻松写意的一面。不过现在不是时候,宣永把这些杂念抛在脑后,开始认真地投入到战争中去。

    阚陵虽然名声不及李世民、杜伏威等名将,那是他没有机会尽展自己的才能。李世民的大军刚到彭城城下,大战还没开始的时候,宣永就拜托洛其飞把他收集的所有江淮军将领的资料送到了自己桌上。这两天宣永仔细的研究了阚陵在江淮军中的成长经历和指挥的所有大战。可以说阚陵是江淮军中的第一干将,唯一能与他媲美的人不是杜伏威而是他们称为小将军的王雄涎。江淮军从中期起,大小战斗依靠的几乎都是大小两位将军。杜伏威的才能不在打仗,而在治军。他能将整个江淮军从散兵游勇带到纪律严明。又能倚靠重用辅公佑、阚陵和王雄涎这样的人才,做到人尽其用。

    李元吉只知道他率领的江淮军在人数和战力上都占优势,但阚陵这样的大将不可能看不出少帅军和江淮军的软肋分别在哪里。双方第一次交手,阚陵就动用了他前军旗下几乎所有的士兵。看来他是打算一有机会就和少帅军硬拼了。

    少帅军的战略思路十分简单,这场仗时间拖得越长,对少帅军越有利。杜伏威和宋家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将在后期发挥出决定胜败的作用。相信以少帅军目前的实力,李元吉没有可能速战速决的攻下彭城。宣永要做的就是在拖延时间的同时尽量的减小少帅军的消耗。

    江淮军的战鼓声再次响起,冲锋的号角声也同时应和着。主帅阚陵身前的大军开始缓缓向前移动。这组大军全部由步兵和攻城兵组成。前方十排士兵举着几乎有一人高的盾牌护住自己和后面的士兵,身后是五排约五十架井阑,再后面是携带者攻城车、投石机和云梯等各种工具的攻城兵。最后压阵的是人数约两千人的朴刀兵。

    各种指令如流水般从宣永处发出,通过传令兵传达到彭城的各个角落。强弩兵首先在城下集结完毕,登上城楼占据的最有利的地形,只等敌人进入射程范围。城下待命的第一梯队是弓箭手。强弩实力虽强,但使用的弩箭供应不很容易。因此当敌人穿过强弩兵的攻击进入弓箭手的射程时,就该轮换兵种了。

    弓箭手后面是查杰和杨彤率领的骑兵,弓箭手上到城墙后他们就要时刻准备出城干扰敌人。让攻城车、云梯这些近距离的工具不能轻易的靠近城墙。

    骑兵后面是城内的投石车,与城门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以保证石头有足够的路线越过城墙,飞到城外。

    专门负责在城墙上守备的工事兵正把石头、毒烟、水和木材等东西紧张的运上东西两侧的城墙。并在两侧架起大炉子,准备将运上的油和水烧沸备用。

    阚陵的大军持续向前推进,走出约有三百步左右的距离。大旗左侧的骑兵开始行动,保持原有的距离,慢慢的跟在前锋队伍的后面。江淮军最常使用战马,属于江南的品种。并不是十分高大,不善于冲锋,但是在长途跋涉方面十分优异的表现。但是现在这组骑兵使用的战马,身材高大,步伐有力。应该是李世民和李元吉从北方带过来上等战马。阚陵在安营扎寨后,休息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才开始第一次进攻,恐怕和这些善于冲锋不善于跋涉的战马不无关系。

    第一组大军推进到五百步的距离,进入到强弩手的射程范围。负责指挥强弩兵的将领看了看宣永,宣永摇摇头示意继续等待。

    敌人继续推进到四百步的距离时,宣永终于打出放箭的手势。强弩如流水般的离弦而出,铺天盖地的向江淮军射去。双方终于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交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