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唐同人传 > 第十章 冲锋陷阵
    吴子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谓将事。」

    -----------------《吴子兵法?治兵第三》

    长冢繁雄知道论功力,跋锋寒还逊自己一筹。看到他毫不闪避的和自己硬拼,心中自然是大喜。在刀剑相交时,将提聚到顶峰的内力毫不吝惜的注入到对手的长剑中去。

    排山倒海般的异种真气,从村正妖刀经过斩玄剑,再通过跋锋寒的手臂直侵入其体内。上次交手吃了亏的长冢繁雄这次吸取教训,发出的内力刚烈无比,让跋锋寒根本无处可借。受到其体内换日真气的气机牵引,侵入的内力往奇经八脉中倒灌而入,经脉立告负伤。艰难的化去长冢繁雄刚烈的真气后,正感到难以为继,奇迹突然发生。

    空空如也的正统经脉里突然泛出一道熟悉的真气,缓缓地流动。空出的左手劳宫穴处突然一动,外界的天地精华自动的流入体内,和体内的真气汇集在一处,并逐渐强大起来。

    跋锋寒心中一喜,暗叹一声天助我也。借助这从天而降的内力,向右一个旋身,毫发之间躲过异国美女从后追来的一刀。

    一刀落空后,异国美女并没有急着追击。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跋锋寒和他的长剑。要知道她这一刀力量虽然不强,但是刀中聚集了她全身的功力,算准了跋锋寒无法躲闪的时机击出。自己和师兄长冢繁雄的这招配合从没有失手过,以为这次也会历史重演,一招就解决战斗,甚至致跋锋寒于死地。没想到他在师兄力量十足的一刀下还能如此游刃有余。

    奇迹般穿过生死线的跋锋寒没有时间停下来喘口气,思考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斩玄剑再次举起,勉强提聚起奇经八脉中残留的真气,闪电般出招向长冢繁雄刺去。

    又是一招硬拼后,将真气换到原有的正统经脉,再次提起出剑。把在一边虎视眈眈的李元吉和异国美女放在脑后。一边交替使用两套独立的经脉体系来提聚功力,一边保持闪电般的速度一剑又一剑向长冢繁雄刺去,每一剑都避对手硬拼。

    这一战所面对的三个敌人,除了不熟悉的异国美女都有自己所掌握的破绽。单打独斗相信就算胜不了,对手也没法把自己留下。但是在这种围攻的情况下,这些破绽都不足以让跋锋寒取得主动。但是徐子陵曾经说过长冢繁雄不知在担心什么,不愿意让自身负上较重的伤势。最大的破绽就在这三角阵中最强的一环上。

    因为知道两者之间功力的差距,看到跋锋寒和长冢繁雄一招招快如闪电的硬拼,李元吉和异国美女都选择了按兵不动。静待跋锋寒落败的一刻出手取其性命。但是将近二十招过后,当李元吉和异国美女都看出局势不对,正要出手时,已经晚了。

    跋锋寒大喝一声,畅快淋漓的劈出最后一剑。不留余地的二十剑后丝毫不见其疲态,反而让他把气势聚集到了顶峰。借助长冢繁雄长刀传来的反弹力,故伎重演。加速越起消失在长冢繁雄身后的树林中,逃出生天。

    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跋锋寒消失的背影,似乎还不能相信跋锋寒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一次逃之夭夭。

    半晌右边的树林里走出一位装束和长冢繁雄几乎一样的日本浪人,一长一短两把剑插在腰间,同样望着跋锋寒消失的方向,脸色肃穆。

    长冢繁雄转向刚刚出现的浪人摇摇头说道:“没有创造什么出手的好机会。”

    后者摇摇头答道:“有高手在附近,真正的高手。武功远在你我之上,恐怕只有师尊能和他匹敌。”

    长冢繁雄知道自己的这位师弟年级尚小,功力较自己为浅。但是感觉灵异,连师尊都大为赞赏。潜伏的这位高手实力可见一斑。

    年青的浪人像知道长冢繁雄在想什么般,又摇了摇头接道:“当跋锋寒睁开眼站起来时,一股冰凉的气息就从我的背后袭来,将我压制的动弹不得

    “有这么厉害吗?”一边的李元吉似乎并不满意浪人一直潜伏在树林里不出现。

    年青浪人对李元吉的态度并不放在心上说道:“听说贵国有位不世出的邪道高手,叫石之轩。如果师尊对此人的判断不错,在我身后的多半就是他了。”

    在这种大规模的战斗中,弩箭的准确度并不重要,只要力道足够就行。照着城下的大军哪怕是随意的发射,只要数量多,带来的杀伤力也是惊人。

    开始时江淮军所持的高牌大盾挡去了少帅军多数的弩箭,只有一少部分能够射入阵中。随着江淮军的稳步推进,盾牌能够防御的面积逐渐减小,弩箭的才杀伤力逐步展现出来。

    再向前推进大约七十步的距离,江淮军的井阑车终于和少帅军拉近到弩箭的射程范围之内。随着旗令变化,数以千计的弩箭飞离井阑,向彭城的城楼飞去。

    在那个时代,主要的远程兵器就是弓箭和弩箭。因此大战开始时互相用其试探、打击对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战法。其实除非凑巧,弓箭很难有致命的伤害,杀伤力远低于刀剑等近距离兵器。但是在弓箭交手的距离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无法还手的感觉,因此对士气的打击才是最主要的。

    江淮军在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后推进到约一百五十步的距离,正好达到弓箭手的射程范围。宣永毫不犹豫的发出号令,弓箭手以最快的速度代替了弩箭手的地位。因为今天天气晴好,对手又使用了木质的井阑和其他攻城设备,因此少帅军使用了并不多用的火箭。

    其实弩箭能够使用火箭可能效果也会不错,但目前这并不十分现实。为了达到更远的射程,弩箭飞行的速度远高于弓箭,点燃的箭绝大多数都会在飞行过程中被强烈的风吹灭。陈老谋正组织人研究能够承受这种大风的涂料,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无法量产装备军队。

    显然这些李世民准备的井阑车充分的考虑了对手可能会用到火攻,而采取了一定的特殊处理。经历了如雨般落下的火箭后,大部分并没有起火燃烧。不过当时的防火处理只能做到让木材难以起火,并不绝对。所以还是有少数的井阑被烧毁,丧失了战斗力。

    在步兵稳步向前推进的同时,跟在后面的骑兵也开始发动、加速。这个时机的掌握可谓是恰到好处。少帅军必会派出骑兵干扰、破坏己方步兵的攻击,自己的骑兵出击太晚更本无法接应。出击太早则会长时间暴露在对手的弓箭之下。从这样的指挥中就可以看出阚陵确是懂兵之人,懂得最大限度的利用这批战马的速度优势。

    最后的一百五十步,江淮军逐渐感受到了压力,推进的并不顺利。远处时双方拼的是力气,只要能把弓箭射入对方阵中即是成功。越靠近彭城的城楼,少帅军的弓箭手训练精良的优势越大的发挥出来。一支支弓箭能够准确无比找到的目标,造成直接的杀伤力。

    首先成为目标的自然是井阑上的士兵。当井阑上的江淮军损失的差不多时,由于高度的差异少帅军完全占据了战斗的主动。江淮军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盾牌给自己有限的保护。

    这种时候处于劣势的时候,江淮军的实力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大军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按照事前的安排继续前进。站在队伍最前列的盾牌兵和井阑车已经完成自己的任务开始后退,后面的士兵象变戏法一样举起一块块巨大无比的木板,挡住士兵和攻城器械的上方继续向前推进。只要能推进到城下,双方就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真正意义的攻城。

    江淮军骑兵启动的较晚,距离彭城的城楼约有步兵三倍的距离。但是马匹冲刺的速度不可小看,完全有能力在步兵达到城墙之前超过他们,给出城的少帅军迎头痛击。

    面对江淮军井然有序的指挥和临危不乱的镇定,大将宣永也不禁略微点头,心中暗叹,转身向传令官发出指令。很快查杰和杨彤就出现在城楼上。宣永向二人简单交待一下,二人转身走下城楼去了。

    彭城的南城门慢慢打开,查杰和杨彤两人各领一支骑兵飞快的鱼贯而出。却并不向前迎击对手的步兵,而是分东西两侧奔驰而去,在离城门约二百步的地方转身停下。

    立马在“阚”字大旗下的大将军阚陵看到敌人的骑兵如此调动,第一次皱起眉头,心下明白遇到了高手。这个人绝不是寇仲,因为这不是他的风格。就和武功一样,打起仗来每位将军都有自己的风格特征,越是高手就越明显。这是自己掩饰不了,别人也学不来的。李世民善于制造各种有利于自己又能限制对手的环境和氛围,步步紧逼迫使对手感受到无法承受的压力,达到不战而屈人兵的目的。而寇仲善于利用自己的所有资源,不断打击消耗对手,并在关键的时候给与对手致命的一击。现在指挥这场战斗的将军,可能正介于两者之间。

    战斗一开始,少帅军的弩兵和弓箭兵就展示出了高人一等的战斗力。尤其是弓箭手在拉近距离后,准确度远高于一般的军队。甚至连自己麾下身经百战的江淮军也自愧不如。但是只有现在骑兵的调动才真正引起了自己的警惕。

    江淮军的步兵如果继续推进,就会把薄弱的两翼暴露在对方的骑兵面前,陷入三面受敌的境地。就算自己的骑兵能够同时甚至先与步兵与对手的骑兵交战,这种骑兵的混战也会给步兵攻城带来很大的不便。反观敌人,骑兵分布在城下东西两侧,距离城墙不远的地方。城里的步兵、弓箭兵等守军和骑兵互相呼应,能发挥出巨大的战力。

    阚陵暗探一声,看来自己小看少帅军了,随即作出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