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大唐同人传 > 第二十章 一锤定音
    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士习战阵,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

    -----------------《吴子兵法?论将第四》

    第三、第四天的战斗很快就过去。在宣永的指挥下,少帅军死死的守在城内,从不主动出击。虽然城墙受到很大的破坏,却用很少的代价就把彭城守得滴水不漏,让江淮军无法寸进。这种情况让阚棱心中极为不安,因为照少帅军这样龟缩的打法再有半个月就能攻下彭城。而少帅军和他们的将领决不是善与之辈,能够这样决定恐怕其中另有原因。更令人不安的是,三天前自己派出的亲兵队伍在两天前突然没有了音信。

    大战进行到第五天,江淮军方面婠婠做出了新的应变。两支各一万人的大军于前一天后半夜从阚棱的前军左右两侧向前推进至约三百步处驻扎下来,三军正好形成一个倒的品字装。这样既扩大了江淮军的地盘,又成功的将阵地向前推进了。唯一不足的是原打算可以推进五百步左右,但在少帅军的虎视眈眈下无法再做寸进,只好满足于这个可以接受的结果。这个安排是在阚棱的建议下做出的,但是阚棱本身对其并不满意。这应该是前一天就该做的事情,现在已经贻误了战机。当然若是一般的攻城战里,慢攻慢打一两天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现在,阚棱感到杜伏威巨大的压力,让他如坐针毡。每一天的耽误都有可能导致最后的失败。唯一能让阚棱安慰的是婠婠把这左右各一万人的先锋队均划归其节制。

    宣永和每天一样又一次亲临战场,与前两天不同的是寇仲、徐子陵和跋锋寒三人再次同时出现在城墙上。三人谈笑风生的不知在谈论些什么,一点也不把远方的江淮军方在眼里。这种轻松的气氛感染了周围的所有军士,大家都镇定的等待着新的一天战斗的来到。

    跋锋寒向徐子陵问道:“这几天石之轩都没再出现,不知又有什么惊人之举。”

    徐子陵摇摇头说道:“石之轩今天早上已经离开这里了。”

    跋锋寒说:“子陵是怎么知道的?”

    徐子陵挠了挠头道:“一方面是因为感觉,邪王在这里的几天我们之间一直有一种精神的联系,互相能够清楚的知道明确的位置。这种感觉在今天早上消失了。另一方面,今天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清醒了许多,可能最近一直受到他无形的压力,直到现在才解脱出来。”

    寇仲插道:“这次石之轩出现的非常奇怪,跟以往邪王的行事方式不太一样。”

    徐子陵说:“不只是邪王奇怪,我自己最近几天的状态也不是很正常。”

    “哦?这话怎么说?”寇仲问道。

    徐子陵道:“先说邪王。石之轩的奇怪首先表现在他对我们的敌意大幅度的下降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付我们,虽然现在的他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实力。第二在于我们一直不知道这里能够吸引邪王出现的原因究竟何在?几个邪道高手和婠婠似乎并不放在他的心上,东瀛人的实力也不放在他的眼里。莫名其妙的出现,又莫名其妙的走了。最后就是多次提出要传授我不死印法。而我自己这几天似乎一直是迷迷糊糊的,当时自己并不觉得,直到今天早上石之轩的威胁消除后才恍然大悟。”

    跋锋寒接道:“还有一点就是石之轩的武功境界突飞猛进。”

    “跋兄这话说得很精确,从内力和招数两个方面看石之轩不进反退,但是武功境界已经大胜从前。这一战赢得太轻松了,比当时屠杀大明尊教更加干净利落。”徐子陵答道。

    “子陵你知道吗,按你给我们描述的石之轩和四个东瀛人一战,我总觉得是他在向你展示不死印法。他的兴趣在你,而不是村正鬼田。”寇仲说道:“而且和清洗大明尊教不一样的是,这次邪王可是一个人都没杀,伤也只伤了这一个人。”

    听到寇仲的说法,跋锋寒仔细想了想说:“他显然是非常希望把不死印法传授给你,所以在你拒绝后采取的这个行动。有些半强迫你学习不死印。”

    听到两位好兄弟一番详细的分析,徐子陵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开始仔细回顾这几天石之轩和自己的几次接触。

    和宣永一样,江淮军的先锋大将阚陵再次出现在战场之上。身穿当时并不常见的重装甲,骑在同样全副铠甲的黑色坐骑上,手里还是拿着和自己亲如爱人的宝刀陌刃。头盔挂在身前的马上,脸色肃穆的望着前方。周围的士兵都能感受到今天自己的主将似乎跟前几天不太一样,一种异样的气氛以阚陵为中心开始在江淮军中弥散开来。

    雄壮的战鼓声在江淮军的阵营里缓缓响起,全部大军开始坚定地向前推进。原来的骑兵只留下一万精锐仍然骑马跟在队伍的最后,其余所有人都步行进攻,摆出一幅强攻的架势。

    宣永笔直的站在彭城的城头,冷毅、坚定的看着前方的江淮大军。这给了偷偷回头看自己的主帅的士兵极大的信心。这几天的攻防战,虽然少帅军只是堪堪挡住了对方的强攻。被破坏的城墙表面上已经被修补完毕,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乐观。也许再有几天的拉锯战,城墙和城门就会崩溃。但是微不足道的人员死伤,让这位大将对这场战斗有了更多的把握。牺牲可以牺牲的方面换取最后的胜利,这才是一位主帅应该做的事情。

    少帅军的弓箭兵在城头密密麻麻的排开,除了背后鼓鼓的箭囊,腰间还挂着一个奇怪的布袋。弩箭兵站在弓箭兵身后的木台上,身上也挂着这样一个布袋。城门内是一万备战的步兵,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粗及儿臂,长约四尺的黑色长筒,不知道里面装到底的是什么。两队各八千人的骑兵早已从东西两门出城,在距城门约一百步的地方严阵以待。每人的马背上都横放着一个布包,里面裹着一个形状类似古筝的东西。加上昨天晚上已经埋在城外的机关,所有雷九指和陈老谋联手为少帅军准备的秘密武器一一在宣永脑海里流过。这些都是为江淮军准备的杀手锏,但是希望不会用到它们就能结束战争。

    少帅军中的神箭手杨彤笔直的站在城楼正中央,城门的上方。和左右的弓箭手一样打扮,腰间同样是鼓鼓的黑囊,但是箭囊里只有寥寥的五枝梨木长箭。手里拿着的弓箭的杨彤全身散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杀气,和平常的他完全不一样。甚至周围的士兵都有一种陌生的感觉。

    江淮军在战鼓的催促下坚定的向前推进着,很快就越过对垒两军的中线,距离城门约有三百五十部左右的距离。杨彤深深吸了一口气,从箭囊中取出一只长箭,在腰间的黑囊里蘸了些什么搭在弓上。略微停顿后将长弓举过头顶,缓缓拉开放平至与肩同齐的高度。手指轻轻松开,长箭立即以肉眼几乎无法追踪的速度向前射去。与一般弓箭手射出的长箭不同的是,梨木箭并没有向上高高扬起然后投向敌人,而是沿一条完全平直的路线射向江淮军。这一箭刚刚射出就以奇异的轨迹震撼了双方所有的弓箭手和历经多次大战的老兵,只有他们知道这违反自然规律的一箭意味着施箭鬼斧神工般的箭术。

    看到如此神乎其技的一箭,徐子陵向寇仲和跋锋寒望去。后两者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有能力射出这样的弓箭。这似乎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和自然的规律。

    长箭转隙间飞过一半的路程,令人惊讶的事情再度发生,莫名的火焰从梨木箭箭尖处凭空燃起。惊人的高速将火焰向后拖至紧贴箭身,但丝毫没有要熄灭的迹象。在所有江淮军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里,长箭扎在首排正中士兵手里的牛皮大盾上。

    火焰迅速的从箭尖处扩散开来,立刻就点燃了整个盾牌。阚棱这才明白梨木箭上一定是涂了特殊的东西,可以助长火势达到如此效果,眼光集中在杨彤腰间的黑囊上镇定的向手下打出手势。接到主将的命令前五排的士兵停下脚步,侧过身子让后面的盾牌兵占领了前几排的位置。

    看到这群更加强壮的士兵和他们举起盾牌的姿势,杨彤知道这些盾覆的一定是蘸满水的生牛皮不惧火攻。重新深吸一口气,从箭囊里取出第二只长箭在腰间的黑囊里又蘸了一下。重复刚才做过一遍的动作,长箭沿着平直的轨迹再次射出。与刚才不同的是火焰并没有在半路燃起,取而代之的是一缕只有阚棱这样的高手才勉强可以分辨的轻烟。在梨木箭扎在牛皮大盾上的同时,青白色的浓烟以箭尖为中心升起扩散开来。举盾牌的士兵甚至没有走出三步的距离就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生命垂危。周围十步内的士兵也开始摇摇晃晃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中毒的症状。

    阚棱首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刚才杨彤将梨木箭插入黑囊里的角度有细微的不同,看来黑囊里还另有乾坤。知道早已做好了苦战准备的大将军心中一紧,知道这场战斗恐怕会比自己想象的更加艰难。前几天的攻城战已经足以向江淮军证实彭城的实力,现在如果每个弓箭手腰间的黑囊里都装着同样的东西,加上其它几样还搞不清楚用处的奇怪装备,自己能够依赖的恐怕也就只有自己最不想依赖的优势—人数了。

    受到杨彤箭术震慑的江淮军立即表现出了强者应有的素质,原来的盾牌手重新回到队伍的最前面,大军在战鼓的震响下整齐的继续前进,转眼间就将两军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两百步。

    杨彤转身看了看主将宣永,得到后者的许可后收起长箭退回到弓箭兵的身后。发现情况不妙的徐子陵连忙上前两步扶住脚步已经有些踉跄的杨彤,纯正的长生气从两人接触的地方传入杨彤的体内助其恢复功力以免受伤。得到帮助后杨彤感激的看了徐子陵一眼,双脚站定大喝一声“一!”从箭囊里抽出第三只梨木箭。所有弓箭手听到命令后整齐划一的从箭囊里也抽出了自己的第一支箭,在腰间的黑囊中蘸了一下。

    “二!”所有的士兵将箭搭在长弓上并高高举起。

    “三!”所有的长弓慢慢的放平,瞄准了前面的敌人。

    杨彤的“放”字还没有喊出来的时候,一个人毫无声息的走上了彭城的城楼,这场战斗的胜负突然变得再没有任何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