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秋水之兰陵隐逸》 > 对肆水韶华的回复——哲学、四书五经等
    read-ntentp{fnt-tyle:nral;fnt-weight:100;tet-deratin:nne;line-height:inherit;}read-ntentpite{diplay:nne;viibility:hidden;}

    [评论]感谢秋水兄[精华]拜访秋水兄,咖啡一杯。。。看了秋水新一章的更新,不得不感叹你的知识丰厚,为了补充知识,韶华现在都在看中国简明哲学史,和四书五经了,虽说有些枯燥,但老祖宗的文化底蕴,当真是丰厚无比,难以参透。其中有这么一句,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

    发表人:肆水韶华发表日期:2012-12-1501:27点击数:0回复数:1

    呵呵!别感叹什么我的知识方面啊!嗯嗯,若论智慧,我则稍有之。若论知识,则依然匮乏,不过较之常人稍强而已,《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才是最为丰富的。(笑)

    “《中国简明哲学史》”?不知道你看的是谁写的?

    Philphia(哲学)的原意是——“爱智慧”。注意,只是“爱智慧”,并不是“智慧”本身啊!西方哲学也很有意思!几千年下来也会出现一些近似于智慧境界的大师,不过,从西方哲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最高能达到雾里看花的程度就很了不起了!

    须知传统文化是智慧的境界,不是哲学可以企及的。但你如想从哲学这个角度入手,也无不可。还有,想看简明的中国哲学史,那么我推荐两本书:一本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一本是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十九讲》。冯先生和牟先生是中国近代专研哲学方面真正的大家,非他人所能及,所以对其他人的自然就一律不推荐了。

    至于四书五经嘛,还是不足以代表传统文化整体的。传统文化入手处的阅读建议:道家方面——优先《道德真经》(老子)、《南华真经》(庄子)、《冲虚真经》(列子);儒家方面——格外强调下,四书五经里面的《易传》和《论语》最为重要!尤其是易传里面的《系辞》,一般人都不怎么留意,其实很重要!还有就是《荀子》,历来不被列入儒家正统,其实荀卿对“用”的阐扬贡献极大,儒家到了后世堕落成空谈心性,这与没有继承他的道统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些入手入门的经典是必读的,强烈建议阅读原典!你可以找带偏僻字以及典故等注释的版本,但现代人白话文解释的,最好不看!起码眼下不要看。

    至于你最后引用的“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我还真不知道出处。网上查了下,才知道是出自于裴頠的《崇有论》。你的留言也让我长知识了!

    “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嗯,用现代话讲就是:彻彻底底的“无”——(“至无者”),既然是彻头彻尾的无了,又怎会生出“有”呢?——(“无以能生”)。所以,宇宙万有,不需要有个什么“无”作为前提,不过是“自然而有”罢了——(“故始生者,自生也”)。

    看完这段话我就笑了,呵呵!

    道家的“有无相生”与“无中生有”都是说的“有”与“无”各为本体的一面——“有”即是“用”,亦即佛家的“缘起”;“无”即是“体”,亦即佛家的“性空”。“体用不二”,“空有双运”才是道家的真谛所在。由此可见,裴頠根本就不懂“道”。

    其实,哪里存在没有“有”的“空”?哪里又存在没有“空”的“有”呢?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嘛!偏执于此,早就失却了“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孔子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早就说得清清楚楚了!由此可见,裴頠也根本就不懂“儒”。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是佛家“远离二边”的“中道”义。至于裴頠那种不存在“缘起”,彻彻底底的“空”,以佛家言,是为“顽空”,意即是个子虚乌有的东西,这在佛家属于“断常”见,是属于典型的“邪见”。由此可见,裴頠也根本就不懂“佛”。

    儒释道三大家哪一家都是一窍不通,一无所知。无知到了这等地步,我也真服了!不过看了看他的生平,对他倒也很是敬佩!裴頠一生主张实际行动,反对“虚无主义”,这是了不起的!但儒释道哪家也不是“虚无主义”啊……没学问的害处便在于——“頠患时俗浮虚,着崇有论以释其蔽”(外人评价裴頠语),其情虽有可悯之处、可赞之处,但亦如孔子所言“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虽然魏晋的那些玄学清谈的名士也不是什么真正高明之士。但“竹林七贤”之流,也并非裴頠所能理解的。

    “时俗浮虚”或有之,但“清谈误国”是错的,实际上,清谈不曾误国,也没那么大的本事可以误国,倒是当国者误了文化是不假的。这一“着崇有论以释其蔽”,倒是遮“蔽”了很多不该“蔽”的东西!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就此打住吧。以后有空再说了。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wwwzhulang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