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旅宋 > 第六十六章 李捕头收税
    就在马善收完了钱,开始安排各产品车间加班加点赶货时,叶陶村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梓潼城的捕头李大刀。

    这位李大刀本名李虎,只因他使的一手好刀法,所以别人便给他起了个李大刀的浑号。

    李大刀可不是第一次来叶陶村。就在几个月前,他才给三叔公汪老头家办过落户。那次,他是受汪老头之托,给马善落户。从此,马善才算是正式成为了他们叶陶村的一员。

    那一次,李大刀得了三叔公三十贯的好处。

    而这一次,李大刀的心可就不是三十贯便能打发的了。据柳大成这小子向他秘报,前几天叶陶村来了一批商贩,马家一次性便赚了六万贯。

    李大刀相信柳大成这小子一定是夸张了。他在梓潼混了这么多年,叶陶村有多少肉,他比谁都清楚。虽然那姓马的小子来了以后,弄了些小手段,确实给叶陶村赚了些钱,但他怎么也不相信马善能一下子便赚到六万贯。打死了他也不信。

    不过,柳大成应该也不会空穴来风。六万贯没有,三五千贯应该还是有的。

    所以,李大刀早在进村之前,便已经想好了。这一次,不从这姓马的小子身上抠下一百贯绝不回头。大宋的商税是三十抽一,高的也有十抽一的。

    你小子要是有眼色,我便按三千贯三十抽一给你算。没眼力,我便按高的,五千贯十抽一给你算。

    反正是不能少于一百贯,李虎在心里盘算着。这笔税可是太爷簿子上没记录的。也就是说,收多少便都是他李虎的,按规矩拿出三成打点一下主簿和县丞大人也就行了。

    李大刀心里盘算着,这一趟回去,他又可以给家里至少添半倾地了。

    马善今天好容易把各项杂事都安排完了,正坐在院子里陪着三叔公喝茶,便听到大个跑来报告。

    “爷爷,李大刀来了。”

    老头子愣了一下。“他怎么来?”

    他还是相当了解这个李大刀的。这人简直就是个贪心鬼,无利不起早。虽然他做事留着几分分寸,不像有些小吏那么狠,一般不会把人逼上绝路,但也是个不见好处不回头的主儿。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老头子猜测,这李大刀今次来,怕是听到了他们叶陶村前几天赚钱的事情了。

    马善扶着三叔公,匆匆往家走。刚到院外,便看到门口停着一辆牛车。

    三叔公看了一眼那牛车。上次李大刀来的时候可是骑着马儿来的,这次却坐牛车。三叔公心里已经隐隐猜到了些什么。

    “小妖啊!咱们今天怕是要大出血了。”老头子向马善低声说了一句,便迈步向院内走去。

    “无所谓了,只要他理由正当,该交的钱,咱们还是要交的。国家每年花那么多钱养兵将、养官吏,我们百姓才能过太平日子。咱们有了钱,本就应该为国家做些贡献。”马善倒是想的很开。

    马善扶着三叔公走进屋里,便看到一位四十上下的黑脸汉子正坐在正厅喝茶。

    黑脸汉子穿着一身的公差服,身后站着两名手下。看到马善和三叔公进来,黑脸汉子的眼皮抬了一下,便又落了下去,继续喝着手里的茶。

    三叔公一进门,便赶紧堆起笑脸。“李捕头。大驾光临,我老头子有失远迎啊!”

    黑脸汉子放下手中的茶碗,抬起头。“你这老头。什么时候也跟我玩起这些虚头把脑的东西了!什么大驾。我李虎还不知道我自己的斤两吗?这要在以前,我李虎在你汪老头面前还能显摆几下,现在不行了!”

    三叔公听到这话,心里越发感觉到今天的事怕是不好办。于是赶紧陪着笑走过去,袖子里已经悄悄将一块足有五两的银子递了过去。“李捕头何出此言啊!”

    李大刀没有接老头子的银子,这令老头子越发感觉到问题不简单。

    李大刀斜瞪着他那双牛眼,看着老头子。“汪老头,咱们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听说你们村前几天做了一笔大买卖,是吧!”

    三叔公心头一紧,果然是冲着这个来的。这可不好办了。他们这次生意做的太大,要是按三十抽一的普遍税率来算,那就是一千八百贯。虽然赚的钱远比这多,但你要真让老头子拿这么多钱出来交锐,他还是舍不得。

    听李大刀并没有将数额点明,老头子便知道这事有余地。于是赶紧悄悄向马善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他写张“支票”(交子)给李大刀。

    李大刀虽然假装喝着茶,但其实也一直在留意着马善。

    马善从前便在官场打混了六七年,哪有不明白这当中的猫腻。可他一向最是痛恨官场的这种猫腻,也正因为这个,他才会在官场六七年,一步不升,给人当了六七年的跑腿。

    如今到了大宋,居然又碰到这种事情。

    马善故意装傻,拿起桌上的茶碗喝茶起来。

    李大刀之前的话虽然说的有些步步紧逼的意思,却又处处留着分寸,此时见马善没什么反映,他也不由的冷下了脸。将茶碗轻轻放下,李大刀忍不住冷哼一声。心说,你小子不上道是吧!那就让你小子多出点血。

    于是,李大刀转头向三叔公道,“汪老头,听说,你们村这次做了笔八千贯的生意是吧!按咱们大宋的规定,你们可得交八百贯的商税。你作为里长,这税要怎么收,由什么人交,我就不过问了。但钱,必须要到位。”

    李大刀说到这儿,有意的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马善,心说,我先给你来个大数,吓吓你,看你还服不服软。

    三叔公见李大刀脸冷了下来,便知道事情要坏,偏偏马善却不买李大刀的帐,心里不由的暗急。心说,你小子一向精明的很,怎么这会儿却犯傻起来。你难道没听说过,“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的话吗!”

    听到李大刀开了口,心里又不由的暗笑;心说,原来你小子也不知道确切消息啊!不过是来诈我们的。那就好办了,那我就先哭穷,反正就是按你说的,交足八百贯,我们也还是赚了,能多扣回一点是一点。

    想到这里,老头子装作一脸委屈的道,“李捕头,您老可不能听人乱说呀。我们前几天是做了笔买卖。但我们叶陶村有几斤几两,您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您说,就我们这么个小穷村,能做的到八千贯的买卖吗?把我们全村卖了,也不值这个数啊!也就是个三千贯的小买卖。

    您放心。我们都是本份人家,赚了钱,该交的税,我们是一分也不会少的。按咱大宋的商税三十抽一算,我们该交九十贯。这个不用您说。我们都懂。我这就让人去取钱。”

    三叔公说着,急急向马善使了个眼色,便要拉他走。

    马善这时却站了起来。“李捕头。你说的没错,我前些天的确是做了笔生意。不过却不是八千贯,也不是三千贯。”

    李大刀是什么人,一见马善这小子愣头愣脑的便站了起来,便知道他要冒实话。见他说不是八千也不是三千,李大刀的心中不由的一阵的失望。就是三千贯,按他能做到的最高抽成算,也只能收三百贯了。这小子居然说也不是三千贯。看来,今天想收回一百贯有点难。

    李大刀在心里盘算着。不过好在,今天他带来的这两个是他的亲侄子,在叶陶村收的这笔税,又是太爷簿子上没有的帐。收多少,也就全入了他的口袋。所以,他也是特别上心,能多收一分是一分。公家再大的钱也是小钱,个人再小的钱也是大钱嘛!因此,李大刀这一回是打算绝不让步的。

    心里做着盘算,李大刀没有马上说话,再次拿起茶碗,喝了口茶,这才瞄了马善一眼,“那你们到底做了多少的买卖?”

    “做了六万贯。”马善丝毫也不隐瞒。

    李大刀一口茶差点没噎在喉咙里,颤着声音道,“多,多少?”

    “六万贯。”马善重复了一遍。

    李大刀颤抖着,把手里的茶碗放回桌上,故意装作镇定的样子,心中却是狂喜。要知道,他们梓潼全县去年一年的税赋可才一万多贯。这小子一笔生意便做了六万贯。

    当然,这些都跟李大刀没什么关系。李大刀关心的是他今天能收多少税回去。这笔税可是不用入帐的。只要收回去,给主簿、县丞留下些好处,余下的,便都是他的了。这也都是老规矩,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太爷也不会管。

    那他今天得得多少?六千贯?肯定不可能。做人不能太狠,李大刀在心里告诫自己。按三十抽一算吧!一千八百贯。好像还是太多了。一千八百贯啊!他李大刀在衙门里干了快二十年了,欺下瞒上的不知使了多少心思手段,总共捞的好处加一起,也不到一千八百贯啊!算了,就收一千贯吧!

    一千贯已经够多了,不能再多了!李大刀在心里告诉自己。

    李大刀盘算清楚,正要开口,便听马善已经先开口了。“不过,这六万贯,也是有不小的投入的。所以,我们不能按六万贯交税,要扣去两万贯的本钱,按四万贯交税。

    我早打听清楚了。咱们大宋的商税是三十抽一,四万贯就是一千两百贯。

    李捕头放心好了。我这就派人将钱送到衙门去。”

    李大刀满脸堆笑,“马小相公果然是咱们梓潼商家的楷模。一千两百贯我看就算了,你们商家赚钱也不容易,就按一千贯的整数算吧!我今儿个带了车来,顺便带回去就行。就不劳你们多跑一趟了。”

    谁知马善却冷笑一声,“那怎么行。这可是国税,数额又这么大。咱们就这么私相授受,将来怎么说的清楚。”

    李大刀突然听马善说出这话,心里一下子便凉了半截。这小子这话是什么意思。“私相授受,说不清楚。他莫不是想自己把这笔钱交给太爷吧!

    那自己岂不是一个铜板的好处也捞不着。”

    李大刀想到这儿,急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