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脊轩之浮生起梦 > 的话 前言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脊轩之浮生起梦》更多支持!

    走过路过的看客朋友们,掀起盖头看一眼。

    谈起第一部《浮生起梦》!我不禁五感杂陈,砸咂嘴,这千头万绪的,从何说起呢?

    好,那我就开篇说一句:我有一颗扑通扑通跳动的心嘞!

    这时诸位看客笑了。

    “屁话!江映烛你扇着两片嘴唇真滑稽,我们哪个人没有一颗噗通噗通跳动的心啊!”

    我也颔首笑,说真的,我这噗通噗通的心是真心嘞!

    一片鄙夷的骂声……

    《浮生起梦》呢,是我揣了可笑的希冀,惴惴不安的心情,缓缓为大家讲孩子的故事。整本书以喜乐为基调,我慢悠悠的给大家铺设阳光普照的童年,所以别急,好故事,不怕慢。

    说起小说中的童年,我忍不住要说一说自己的童年,那时的我还是个逸兴横飞的野孩子。

    出门就上山,进门就入定。

    托梦在《说岳全传》里,托梦在《三国演义》里,托梦在《哈利波特》里,成天幻想着自己是常山赵子龙,汤阴岳鹏举,南阳诸葛亮……动不动哈口气在窗户上,并留下自己的指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写完之后,就好像自己身上披了一层看不见的荣光。

    那时候就揣着这样的傻梦,和好友张旸打闹。我拿拖把拖他的头,他拿扫帚扫我的腿。我深为自己知道“一寸长一寸强”的秘诀而自豪。

    那时我成天断喝:“奉先小儿,看枪,小心我手起枪落,匹夫你登时毙命!”

    张旸自然不敢示弱:“休夸海口,来来,看你乳臭未干,我们大战三百回合!”

    这样的片段太多太多,细碎的就像柳絮。

    至于《哈利波特》,和《三国》并列,成为儿时心头不可撼动的经典,我觉得那才是孩子该读的最好的东西。里面满溢了未知的幻想与美梦。以至于我初次在心里搭建紫微霄德域的蓝图时,总是不自觉得想到《哈利波特》。

    就在那样多愁善感的年纪,我落笔写下了脊轩救小兽的小故事,小说的前十章,就是十五六岁时落成的。

    现在读起来,前十章的确有些拖沓,那时是在用稚嫩的笔触殚精竭虑阐述一件事。想尽可能的把新世界的点点滴滴装点的有模有样。那时候,满心荡漾着喜悦,这世界每填补一分,我就开心一分。

    江映烛这个笔名呢,倒过来读,就是烛映江,烛火映于江面上,有一盏残灯照紫微之感,这种感觉飘摇空旷。但烛火虽然微弱,遥遥映在广阔的江面上,也能照透一小片水域。

    想到这个笔名也许是因为小说中林烛照的缘故,落笔的瞬间,就注定此人的灵魂,可以照透一小片人心,纵然她是烛火,也要燃烧。

    就像《逍遥游》中最后的那种境界,在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植一颗树。这树有用吗?有用的,至少可以让逍遥之人躺在树下乘凉,这和烛火映江一个道理。

    小说初稿写成时间不算短了,只是魄力不足,日拖一日的后延。

    直到三周前,我感觉自己魄力足了,准备发网文先攒攒人气。抖手就在一个网站上注册了账号,注册完仰天大笑三声。

    随后,半碗泡面就被我泼到了笔记本电脑上,芯片就这样无辜的遭殃了。同样作为池鱼受到殃及的,还有当时写了三四个时辰的书序。

    我怀着满腔的不可思议,瞬间淹没在怒海中……

    笔记本拿去修用了三天时间,心痛的抠出五百。

    修好之日,再想提笔写序,已经没了心情。

    这时我才意识到,凡事做到最后,那临门一脚,是最难的。

    随后三周,是摸石头过河期,当然现在也是。

    有许多资深人士教导我,为什么不把流血的大冲突置于开篇来吸引读者呢?这样才符合当下年轻人快餐式意淫的需求嘛!比如用雁飞驹的故事,藏天舞的故事,云臻与大衍的故事,吞光与冰雪一族的故事,脊瀚曜与李灵修的故事……这些不都是完整的大块头故事吗,为何不以这些大块头骤然抓人眼球呢?

    他们告诉我,写主人公的小时候,没有金手指(开挂),发网文绝对沉的一无是处。

    于是我在巨大的惴惴中,要将前十章的内容打破重组。将后期的恩怨提前。

    可当我看到脊轩救小兽的稚嫩情节时,心中骤然一紧,就不想动了。

    我忍着笑没有删这些细碎情节,更没将其置后,反而觉得莫名感动。(当然这种感动会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变淡。)

    那时孩子为一只小畜生流出惶恐的眼泪,不关乎坚强与软弱,只关乎孩子的善良,只关乎生命对生命的尊重。

    这样一想,我心中释然了,这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童年啊!遇到可爱的人,遇到或开心或伤心的事。

    幸福的大幕永远透着阳光,揭开的那一刻就该光芒万丈。童年的我们就像蜷曲在阳光下的懒猫,吃饱出来晒晒太阳,溜达溜达。

    就像柳筱烟长老第一堂幻术课冲孩子们喊:“跑起来跑起来!人怎么能不爱阳光!”

    这样的童年里,上天不会忽然劈下一道闪电,把主角劈成闪电侠。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优缺点,在静好的岁月,不会有本质的不同。

    因此,想看主角爆发血屠四野,一朝成皇众生匍匐的好朋友们,小庙的香火备得不足啊!

    孩子剖开所见所闻的虚象,静静的成长。

    经历过这样童年的人,不会一朝翻身就是爷,他会秉承善念,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悲悯之心。

    当然,他也是那种心底埋着火种的孩子,一旦不甘与牢笼将之点燃,顷刻间,即成燎原之势。

    整本书最让我难过的。

    第一处是天启见梦瑞时,孩子的悲悯与勇敢,“我带你走!”的决意。

    第二处是在破晦节时,脊轩见梦瑞站在窗边,望向彤云外未知的自由。

    第三处是雁飞驹冰封二十年后出世,马踏玄月界,见到雪蹄时,独行之人的伤感。

    第四处是通冥神术下,藏天舞眸光深处的记忆。

    因为是处女作,所以我发下许多无知的宏愿。揣着以下几个尝试。

    第一个尝试,是想尝试结合东西方的叙事笔法为一体。

    西方叙事下,细节能无比细腻,举个例子,就像《哈利波特》,一下笔整个世界就在恍惚中落成,真实的让人想要扑进去。

    东方叙事即半文言,描写宏大场面再好不过,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就涵盖了气象,无论战阵,兵伐,寥寥几笔勾勒,大开大合势就会扑面而来。

    权衡之下,我难以割舍。所以我在构建这个世界的时候只好殚精竭虑的抖个小机灵,在第二章就让劲旭说出什么,“邵阳域比紫微域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要‘古’一些,语言也就更古一些”的鬼话,以便日后描写兵伐战野时可以顺理成章的变变文风。

    不知能不能成功。

    第二个尝试呢,就是多线发展故事剧情,因为主人公在第一部完全是孩子,而我为了还他一个完整的童年,并不会为了推进故事给他注射催化剂让其快速长大。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孩子的视角毕竟比较狭窄。但这个大世中的风云还得变幻,恶魔不会停下推动暗潮的手,专等着主人公长成,所以就必须多线发展。

    因此,看不懂有些片段是很正常的,当主人公真正成长到足以拿成熟的眼睛,瞧这龙蛇起陆的大世时,所有的暗线都会水到渠成的铺展开来。

    第三个尝试,我想将脊轩父辈的离乱与脊轩这一代的离乱缓缓汇聚,就像历史踏步踱来,与当下会合。届时,新疾旧痛,暗恨隐怨会在一并迸发,就像大观园群芳散一样,顷刻间盛极而乱。这时候,主人公的童年记忆就会显得额外珍贵。

    第四个尝试,则是加入我对儒释道的部分理解,和琴棋书画四雅事。

    重写这序时,已没有了二十天前的潜心斟酌。

    所以说到这里,不知所言。我并非什么职业写手,只想成为童心未泯的“孩子”。

    我不敢保证能给诸位一个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但能保证,每个人都能从这其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这里没有赚钱的工具,所以没有曲意逢迎的剧情。只有童年时候炽热的心,对万事万物的好奇……

    远行之人不知归期,我和脊轩在故事中一块成长。

    我引导他,他引导我,我知其善良,他知我诚心。我们一起,并肩在夜里盲走。

    未来之路遥不可期,我和好朋友一点都不怕。

    我或将沐浴在唾液中,细听寥寥的掌声……

    最后,送一首我的小诗给亲爱的看官们

    我想,每个人心渊深处,都有一粒火种。

    当自由的风被阻绝在外,不甘的暗火终将烧起来

    烧裂羁绊,烧裂颓唐,烧毁孤独与逡巡。

    我们借着火光凝望四野

    见乱哄哄车来马走,逢场作戏

    烧穿了心不可怕,只要能烧去捆在心上的枷锁

    届时,眼看朱楼坍塌

    我们不会凄凄哀恸,畏惧不前

    我们会踏雪大笑,亡走天涯……(小说《脊轩之浮生起梦》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