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周凯文集 > 第2章。
    作者:周凯。

    定稿时间:2010年12月1日18:02:30。

    接下来,我们简略地说一个朝代。哪一个朝代呢?这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这个朝代分为两个分期,根据都城所在地分别冠以北南二字。这个朝代共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这是哪一个朝代呢?

    宋朝。

    宋朝有北宋和南宋之分。宋朝开始于公元960年,结束于公元1279年。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汴梁,汴梁又称东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或许有读者看到汴梁就会想到大梁。据相关资料显示:大梁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原为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泯灭。由此可以知道,开封也是中国几大著名古都之一。

    北宋初期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公元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造成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宋朝皇室成员赵构在江南登基称帝,宋朝国脉得以延续。宋朝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了公元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公元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

    崖山海战带给我们华夏民族的影响是深远的,带给我们华夏民族的耻辱是巨大的,带给我们华夏民族的教训是沉痛的。

    崖山海战之后,宋朝彻底灭亡。这是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哀叹的是故宋故明,是对华夏文明的沉痛惋惜和连绵怀念。

    我们言归正传,回归到《水浒传》。

    《水浒传》原文写道:

    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这里的宋仁宗就是赵祯(-zhà-zhēn-)。赵祯是宋朝第四位皇帝,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李宸妃。宋仁宗之前的三位皇帝是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换言之,宋仁宗的父亲是宋真宗。那么,宋真宗之前的宋太祖、宋太宗这两任皇帝与宋仁宗是什么关系呢?宋仁宗的祖父是宋太宗赵光义,他的伯祖父是宋太祖赵匡胤。

    我们以一种小档案的形式列出宋仁宗的一个信息概要:

    姓名,赵祯;庙号,仁宗;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陵墓,永昭陵;政权,宋朝。

    嘉佑是宋仁宗的一个年号。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大宋帝国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古代的年号纪年都是采用的阴历。所以,嘉佑三年三月三日,就是嘉佑三年阴历三月初三,是春天。

    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中国有一个节日叫做上巳节。相关资料显示: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三月三还是什么日子呢?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农历三月三日是另外一个重要人物的出生日期。是谁呢?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五更三点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五个时段就是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又称作五鼓或者五夜。

    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一更又叫一鼓,称作黄昏,又叫甲夜,现代时间是19时至21时。

    二更又叫二鼓,称作人定,又叫乙夜,现代时间是21时至23时。

    三更又叫三鼓,称作夜半,又叫丙夜,现代时间是23时至1时。

    四更又叫四鼓,称作鸡鸣,又叫丁夜,现代时间是1时至3时。

    五更又叫五鼓,称作平旦,又叫戊夜,现代时间是3时至5时。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二十三时至一时,就是夜晚的中间时分,指深夜。因此,三更和半夜常常在一块使用,说成三更半夜。

    现在我们来看五更三点之三点如何解释。

    点是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古时,一个是夜间,一个是计时。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我们已经知道,一更是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换算成分钟就是120分钟。120分钟是一更,是五点,那么,一点是多少分钟呢?如何列式呢?120/5。很容易计算出来,一点是2分钟。所以,三点就是72分钟。我们已经知道,五更从三时开始,至五时结束,四时就是五更的中间时分。72分钟是一个小时外加12分钟,四时加上72分钟,就是五时十二分。换言之,五更三点就是早晨五点十二分。我们这里说的五点十二分的点和之前说的五更三点不是一个意思。早晨五点十二分的点是时的意思,就是时分秒的时。唐朝的王建所作的《宫词一百首》有文: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这里的五更三点就是五时十二分的意思。

    “……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这里出现一个词语,天子。天子,是古代众多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是什么呢?天子,天之子。众多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水浒传》这里的天子就是宋仁宗。原文换言之:宋仁宗驾坐紫宸殿,接受文武群臣的朝贺。文武群臣山呼万岁,这场面让多少人朝思暮想。

    我们继续往下看。《水浒传》原文写道:

    但见: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轝;凤羽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这是一段对偶式描写,平心而论,语言非常工整。这种描写手法与风格,也是众多古典小说的描写手法与风格。

    玉簪朱履与绣袄锦衣,都是对皇帝的衣着描写。

    轝,音yú,在古代同“舆”。舆是什么意思呢?舆的意思不一而足。舆有车辆的意思,尤指马车。舆还有轿子的意思。当然这不是全部意思。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轝;凤羽扇开,白玉阶前停宝辇。黄金殿对白玉阶,金轝对宝辇。对仗整齐,文辞华美。如此描写,既形象直观,又讲究韵辙。

    “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净鞭也叫“静鞭”。它是如何做成的呢?当然和普通的赶牛策马的鞭子不一样。净鞭是用黄丝编织而成,鞭梢涂蜡,打在地上很响,目的是警告臣下。警告臣下什么呢?就是警告臣下:皇上即将驾到,重要典礼就要开始,大家要立即安静,保持队形,整理着装。一般来讲,一件器物的功能与其名字是有或多或少的关联的。从我们所说的这种鞭子的功用来看,“净鞭”或“静鞭”这名字真是恰到好处。我国古代宫廷举行重大典礼或者普通“朝会”之时,皇帝接受群臣朝拜,挥动静鞭是众多礼仪之中的一个环节,称为“鸣鞭”,也俗称“响净鞭”。

    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净鞭响三声,文官武将分别站立东西两列。殿头官就要开始说话了。

    殿头官说的什么呢?

    《水浒传》原文写道:

    当有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殿头官就是在殿上任宣召等事的内侍官。内侍如何解释呢?内侍就是在皇帝宫廷侍奉,供皇帝等人使唤的人。

    殿头官对众多文武大臣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我们通过很多影视剧可以看到类似的台词。

    前些时间,有人对当今粗制滥造的影视剧有如下评论:古装戏,关键就是上朝;武打戏,关键就是上墙;爱情戏,关键就是(上)(床)。我们暂且不去评论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可以想象,在为数不少的拥有上朝场景的影视剧中,“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类似的台词出现率不低。

    殿头官说完话,大臣之中有动静。

    原文是这样的:

    只见班部丛中,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出班奏曰:“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

    宰相,是一个官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赵哲的职务,用现代的语言可以说成大宋帝国(国)(务)(院)(总)(理)。参政,也是一个官名,它的全称是参知政事,为宰相之副,换言之,参政就是副宰相。参知政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地位高下不一。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等都曾经任参政。这里先说一句,这位曾经写下《岳阳楼记》的参知政事范仲淹马上就要说话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赵哲与文彦博异口同声地说出:“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他们二位高级官员为何可以异口同声地说出不算太短的话语呢?

    我们暂且不管那么多,就姑且认为是这两位在之前进行过彩排准备或者二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当然,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未完待续。

    新书上传,请各位读者先行收藏。如果有推荐票的话,请考虑《周凯文集》。感谢之至!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