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凤大唐 > 第六节 皇帝的儿子早分家
    “儿臣不知何事冒犯天颜!”我慌忙跪倒,不晓得哪个又跑到皇帝爹面前告刁状。

    “素闻你跟着萧德言学《孝经》,原本以为你遵循法度,但是你成天价在殿中奔走全不顾天家体面,难道你的师傅就是这样教诲你的吗?”李世民问道。

    原来是我跑步的事啊,史载高宗就是因为身体差不能问事,所以才有武皇后代替,结果武妹妹也不客气全面接手,高宗就成了一个摆设。尽管我试图不去做这个倒霉皇帝,但是身体是“本钱”,拖副病怏怏的身体有福也享不了。

    “儿臣看到户枢经常转动而不生虫,胜海里的水经常流动而不腐烂变味,所以臣觉得人要得康健必须动静结合,适量运动可以增强筋骨。”我回答道。

    李世民眼睛一亮,看了看阿史那社尔[注:此人应于贞观十年归附,作者颇为欣赏此公让他提前出场],阿史那社尔禀告:“晋王殿下说的倒很符合草原上的一句谚语。”接着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句,李世民一笑,也说了一句什么鸟语,后来才知道那是突厥语。

    李世民询问道:“你既然在读《孝经》,那朕问你这本书主要说些什么啊?”

    我知道戏肉来了于是说道:“所谓‘孝’,最开始是讲骨肉亲情,然后说的是君臣之别,最后所的是如何做人。君子对君父,应该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如果这样做,就能做一个好臣子和好弟弟啦!”李世民说道。

    对答就这样结束了,“皇帝起驾!”王牛儿高声喊道。

    时光飞转,到了贞观九年。

    历史可能有所改变,我被皇帝李世民册封为并州都督,这是个虚衔。延续汉以来十三部刺史的名号,但是我并不会实任。天下在贞观三年的时候就分为十“道”,虽然“道”这个行政层设置了,但是它不是常任,而是中央委派巡察使作为行政督导,如果要进行战争便设置行台和委任行台大总管,并无专门的运转机构和人员。所以各州刺史才是唐朝行政体系里的地方常设机构。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到贞观八年也不过八百号子人。

    虽然是虚衔,但是意味着皇帝对我的态度和我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马上就要开府拔宅了,工部尚书段纶派人送来了《皇舆三辅图》,上面标注了皇帝圈选的几处,让我也表示一下意见。我边便选了崇仁坊的一个地段作为我的住宅,要求就是尽量不要搞那么花哨,要简朴自然为尚,要留块空地出来方便以后我搞破坏性实验。

    越王李泰十一岁的时候才获准在外开府,住在我附近的延康坊。

    我的意思传达后,母亲长孙皇后非常嘉纳。

    “如今天下甫定,陛下去年又减免数岁钱粮,才换得天下升平四海归心,身为帝子宗藩,更应该持节俭之道。”长孙皇后对我的乳娘殷氏说道。

    肃立一边的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则一脸怏怏之色,她来找皇后多次,都是申请能多拨款给东宫,当然这些钱是太子爷批了条子的,不过有几成用能到太子身上,那还不是她说了算。长孙皇后这趁这个机会指桑骂槐,批评太子的要求实在有些过分。

    皇子开府的确也不是小事,必须配备王府长史、功曹、文学掾、宾客、友等等一系列官员。等到皇子成年外放后这套人马就是他的管理体系了。

    因为历史有所改变,李世民令张玄素为晋王府长史,萧德言则回去继续做他的著作郎治修《五代史志》。

    “臣,瀛州李义府拜见殿下!”一位年轻官员身穿青色官服叩拜。张玄素因为是我的老师,所以他是可以坐的,其余人等则没有这个资格,不过相比后世,这些人还是算坐着的,因为在榻上嘛。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我慢吞吞念出还是小李的诗句,“小貂,孤这个‘枝’还足卿家所栖吧?”

    这位“人猫”同志,果然和史书上说的一样,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样子,还透着和蔼可亲。也正应了那句话“大奸之人必有大智大勇”,这家伙的文采的确也了得。这样的人也最灵活,不像那些死读书的书呆子,用起来也趁手。

    唐朝官员一般头上都有两个名头,一个是散阶,一个是本品,散阶那是拿工资不办事的职务,权利几乎没有,是作为储备人才用的。而差遣才是真正的权利所在。唐朝官员算工资也很有趣,有的人散阶的品级高于差遣,有的差遣要高过品级。比如某高门子弟,他世袭爵位是三品,但是出任的却是七品知县的差遣,那么唐朝一般都是“就高不就低”,这个七品知县的工资比他的上司五品的刺史工资还高。也有反过来的,比如马周这样的寒门出身的人,他本身资历很浅才五品的散阶,但是因为有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差遣行使的是宰相的权利,实际拿的工资就是拿正三品的工资。但是退休金那就是按散阶的三分之一发放,所以也没谁不在乎散阶的。如果马周活到退休而散阶没有增加,那他今后的退休金只能按五品算起。

    唐人比较轻浮,喜欢给各个官职起些诨号,御史因为戴獬豸冠,拖着个貂尾,所以常称呼其为“貂”,而李义府不过一个七品的小小监察御史,只能是小貂而已。像韦挺那样的御史大夫就是“大貂”落。

    “李侍诏请起,寡人戏尔。”我哈哈大笑起来,“以后还要多多请你指教。”他负责的是文学掾,也就是我的私人秘书的职务。饶你奸似鬼,先给你喝点洗脚水。

    “臣不胜荣幸,不胜荣幸。”李义府受宠若惊。

    我站起来,捧一杯酒敬老师张玄素:“寡人为老师寿,以后寡人若有过失,还请老师不要客气尽管训斥!”

    张玄素口称不敢,不过还是喝下去了。

    “寡人今后就仰仗各位了,饮胜!”我也不喝酒只喝了杯水,王府众人都干了。见面会就这么结束了。

    事后同僚问张玄素对我的感观,张玄素说道:“王弘雅而有信,虽王室之幸而非国家之福。”

    而李义府则对人说:“王虽冲龄,气度逼人,不敢直视。”妈妈的,对你这个未来的大奸人当然先给点颜色看看,否则你还不把尾巴翘上天去。

    四月西突厥统叶护的儿子同蛾继承了其兄泥熟的叶护称号,但是薛延陀部自恃强大根本不听号令,所以西突厥害怕他捣乱便派遣使者到长安,对唐朝表示膺服。

    唐朝以上皇李渊的名义在两仪殿举行隆重的国宴,并让臣服唐朝的四夷酋长都来这里。

    “这就是大唐盛世啊!”因为我有皇子的身份,所以也有机会出席这样盛大的宴会。

    两仪殿经过翻修,现在又恢复了富丽堂皇,不再是以前那破烂的模样了。

    因为我岁数还没到冠礼,不能扎带幞头,只能把头发挽起来,垂下垂髫,再在头髻上用一根简单的簪子挽住就行了,燕服(日常起居穿着)肯定不适合这样的大场面,所以新送来不久的公服就派上用场,因为还没迁居,所以从住的地方到两仪殿并不远。我是亲王,正一品,穿的是紫色大科(团花)圆领的缺胯袍,腰上按制扣的是束金玉带,十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看上去和三品以上官员的衣服差不多,只是左右肩膀和背腹有白鹿衔瑞的图案。(前章有误,皇帝选用赭黄也就是近乎橙色)当然金鱼带自然要带上的,没那东西可不成。

    内侍拿来铜镜举着,我望镜子里一看,呵呵一小帅哥,就是人黑了点哈。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几句,当下有两部描写这个时代的电视剧,但是我要说的是就严谨性,还是马跃版的《贞观之治》更接近真实,这是稍微具有一点古代常识的筒子都知道的,至于可认为是穿越架空剧的《贞观长歌》,就当他是穿越好了,万不可当成历史哦,据偶所知中国妇女到满清入关才有立领,而且披发左衽那在唐朝宫廷中是绝对不允许的,马上就要说到为什么嘛)

    “殿下真是精神!”太监们连忙夸赞,乳母殷氏叮嘱道:“刚才交代殿下的事情,殿下可不要忘记了。”

    “放心吧。”马上就要开府自立了,我当然不能给皇帝老子丢人啦。

    坐着肩舆,我一挥手:“Let‘g!”太监们一下没明白过来,不过做奴才要懂得看脸色,虽然听不懂主人说什么鸟语,但是一看那意思也是明白的,马上就出发了。

    到达两仪殿已经是华灯初上了,宫殿里点燃了蜡烛,这年头蜡烛还是很值钱的,不像我来的那个年代五毛钱一根,这个蜡烛有是相当粗的唆,还参合了许多名贵的香料。一群大臣都在廊下等候,大家互相小声说话。今天请的大多是王公亲贵,个顶个的都是些三品以上的大官。

    “殿下!”大臣们都带着漆纱笼巾,个顶个都好象脑袋上扣着个垃圾桶。

    “各位王叔好!”这拨人都是我的叔叔辈的这叔那叔地叫个不停,往下去一拨是我的堂兄弟,就没那么拘束,都是少年性子哼哼哈哈地半开玩笑,大家都知道我要开府了,便过来祝贺一下。

    “雉奴!”说话的是八哥李贞,他也刚来。

    “八哥你也来啦。”我上前去拉着他问候道。

    李贞说道:“你马上要开府了,八哥我真是羡慕啊。”

    “八哥你也别急,咱们这几个兄弟都陆续要开府,以后常走动才是啊。”我安慰他道。

    他点了点头,毕竟这个庶出和嫡出两重天,只怕这个时候他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吧。

    “雉奴来啦!”说话那公鸭嗓子自然是李泰了,李贞知趣地走开了。

    我笑道:“对啊,青鸾。”

    李泰这死胖子竟然神色不变,伸出熊掌抓着我,乐呵呵地样子:“来我为你介绍几位贤士。”他跟我的衣服差不多,不过头上带着黑色的“魏王踣”,有点和宋代的折上巾差不多(就是《贞观长歌》里大臣们脑袋上扣的那个,所以我劝大家要把这部电视当穿越看)。

    其实就是那些弘文馆的酸秀才,以后他们中许多人要跟着李泰同志编撰《括地志》。

    “这位是弘文馆学士,杭州许延族,当年父皇曾命主爵郎中阎某记画《十八学时游春图》,许翁正是其中之一啊。”李泰介绍道。

    “许大人!”我点了点头,许敬宗,说实在话天色有点暗,看不太清楚,他就活象一个老猴子,脸瘦削,一口南方口音,没搞清楚他说什么,大概也是非常荣幸的官话。现在他是散官,不过在重视文治的李世民同志这里,文官的最好出头途径就是修书立说,然后献给皇帝。

    “这是我的功曹。”接下来的人不那么贵重,所以李泰说的话也越发简短。

    “在下贺兰安石”一个年轻无须的官员上前,看服饰不过是个“青蚨”,穿一身田鸡装,最多不过六品。

    等等,贺兰安石,我好象想起了什么,哦也!我记起来了,妈妈的,他可不就是武妹妹的姐夫吗?传说中“我”和他的妻子、女儿玩3P,见到这个“未来”被“我”戴顶绿头巾的好同志,我心中无限感慨啊,但愿历史已经改变鸟,小石头,保重啊。

    当然还有他那个以淫乱出名的儿子贺兰敏之,真是上到八十岁(其外祖母杨氏,武妹妹之母属于半自动,做老寡妇难啊!)下到八岁(太平公主,当时还是个幼幼,刚八岁)都敢动。奶奶地,敢动“我”女儿,等他生下来我先弄进宫来当太监,NND!

    “东宫那个贺兰楚石……”我忽然问道。

    “那是家兄。”贺兰安石神色有点不自然。因为李泰的神色有点不自然。

    “九弟啊,你也开府邸了,咱们兄弟可要好好亲近一下哈。”死胖子李泰笑道,他本来就继承了皇帝老子的小眼睛,这一笑,眼睛都看不到了,一条缝。再不减肥,小心得冠心病,死胖子。

    虽然我的瘸子太子哥哥人是嚣张一点,但是人本质不坏,就是有点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性情。而这位一脸猪像的李老四可是个狠角色,他完全继承了李世民的权谋特质,而且气质上更阴鸷。

    妃子们、女眷、外命妇在偏殿设宴,所以这些王子难得和母亲相会。

    我的母亲长孙皇后脸色有点苍白,不过精神还好,按照历史她在二年后便要去世。此时的长孙皇后身穿“三翟”(即祎衣、鞠衣、钿钗襢衣),梳挽发高冠簪花髻,插满了金银装饰品,估计好歹也有个十来斤,这年头做女人真难啊,出门脑袋上顶一大堆金子、银子。来往穿梭的是穿着男子服饰的女官,而妃子们也按照品级坐下,后排的那些年轻没生育皇子的妃子蒙恩赐也允许其中高门出身的来参加宴会。不过都扣上了类似后来武侠电影里那种斗笠,斗笠上放上圆筒的黑纱,将人罩住,这叫冥离,表示这是皇帝的女人也有回避生人的意思。

    所以我们这些皇子要想在皇宫里打望皇帝老子的嫔妃,那是有难度的。

    “儿臣叩见母后!”皇子们首先拜过皇后,再按品拜见各位妃子。大杨妃品级稍次,也是后宫出身最高贵的女人,她的装扮没皇后那么夸张,不过也是满头的金煌煌。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她,上前问礼后,杨妃对母亲说:“姐姐,这就是雉奴啊,若是犊舒(老六的小名)能有他一半贤孝,我就放心了。姐姐好福气啊。”说话那派头气度果然是前朝公主的份。其后是燕妃,八哥和十二的亲妈,好象据说和武妹妹有亲戚关系,是前隋遂宁公杨达的侄外甥女,不过武妹妹母亲家的那点事都是吹的,当不得真。否则李贞后来怎么会和这位叔表姨姐(真够绕的)翻脸捏?这娘家人够硬的妃子那自然是牛气得很,但是比如老五的母亲阴妃这样的“小户”,那显得很紧张的样子,虽然想和儿子多说两句贴心话,但是又开不得口。毕竟老五送到皇后那里养比自己养前途更光明。

    “外妇长孙高氏拜见!”一个妇女走了过来。

    “嫂子来了。”长孙皇后拉过长孙夫人,叫儿子门上前致敬。

    “长孙夫人好!”李泰冷冷地说道,如今长孙无忌虽然担着个开府仪同三司,还有参预政事、参知政事的差遣,但是和右仆射的位高权重差远了。因为不参加五花判押(注:凡诏书、政府下达的文件必须由尚书省左、右仆射,中书门下侍郎、门下侍郎和给事中五个人签字,才能正式生效)也就是个伴食相公,享受跟宰相一样的待遇,但是不用上班处理文件。李泰生怕落个结交外戚的名,耽搁了他的前程。

    “舅妈好!”我倒没那么多避讳,都是一家人,而且到了后来我这个舅舅那可是红得发紫的实权派。

    “晋王殿下都这么大了,我是老了。老头子还时常提起说诸位殿下都贤明孝顺,可皇后陛下您更得保重身体啊!”高氏看到皇后禁不住有点悲伤。

    “嫂子,你这不很好吗?你告诉哥哥,咱长孙家深受国恩,乃是外戚,出入应对都要格外谨慎才是。”皇后说道。

    “外妇一定转达皇后的意思。”高氏说道。

    “冲哥和长乐姐姐怎么没来?”我替母亲说出她的心事。

    “公主有身子了,”高氏有些得意地说道。

    “恭喜舅舅和舅妈,恭喜母后。”我连忙进言,把两姑嫂逗得开心笑起来。

    “雉奴快过去吧,宴会要开始了。”皇后说道,可不其他皇子什么的早走光了,我告罪了一下立刻就过去了。

    正匆忙走道,却和一个人撞个满怀,那人大叫:“兀那捣子,敢挡我的路!”

    —————————————————————————————————————

    前几节有些不够严谨,让大家笑话啦,不过是小说也不必那么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