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凤大唐 > 第十六 蓟辽纵青骢 七
    东宫副总管蒋仙奴带了通事舍人元迁德来到了太子住的居长hun宫。

    “元记室,你写的好檄文。”李治说道。

    元迁德是洛阳人,北魏皇族,以文辞出众而入选崇文馆。

    “不知守鸭渌之险。元舍人,你到底是大唐的官员还是高句丽的官员,领的是大唐的俸禄还是泉盖苏文的饷?”太子忽然提高了声音,把檄文丢了下去。

    元迁德拿起那檄文一看,那朱笔批注的不正是那句吗?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哆嗦。

    “寡人看你也是无心之过,罚你重新在起草一篇,若再有这样的过错,你就回东都读书去吧。”太子说道,不过话里的意思摆明是不想再追究这事了。

    元迁德哪里还不明白啊,赶快拿了诏书急忙忙地退了下去。

    薛含章自屏风后出了来:“刚才殿下的样子也忒严厉了点。”

    李治说道:“这些文人啊,就是太过轻慢皇家了,自以为有几分文采就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治理国家怎么能靠这些人呢?”

    薛含章脸色一红,李治这才想到人家祖孙三代也是以文采著名的大家嘛,连忙补充道:“如果文章又好又能经世致用是再好不过了,可惜小童你不是男儿,否则也是我的一只臂膀呢。”

    “殿下说笑了。”薛含章笑道。

    

    太宗皇帝严厉处分了渎职的韦挺等官员,朝廷上下顿时明白了皇帝打高句丽的决心,不过上书反对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比如刚刚去世的李大亮就留表反对打高句丽。

    李友三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灵去了,好在陆建明及时地补了上来,又有长孙无忌这等老臣坐镇筹划工作并没有拖延。

    泉盖苏文连续攻下了新罗的几个城池后,他的攻击速度开始缓了下来,一方面是士兵疲劳,一方面有消息说唐朝准备发兵增援新罗。而长安那边自从上次高延辉的来信报平安以后,就断了消息,于是泉盖苏文派出他的外甥乙支迈去长安。不过这个时候他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营州都督张俭正在调集战船对高句丽的海上力量进行猛烈攻击。并命令依附唐朝的契丹、栗末鞂鞨、奚等少数民族出兵试探骚扰高句丽。

    

    太庙

    秦王破阵乐响了起来,早在前三日,太卜就占卜好了出征的时间,并在东宫天佑殿搭建了御帐,表示这里的主人要出征了。

    李治头戴皮弁,身穿明光铠站在皇帝身后,今天皇帝要拜将出征,讨伐高句丽。

    “献——祭”内侍高声唱名。

    李世民穿了一身礼服,头戴无旒长冕,缓步登上了筑在北边的土坛,坛上插皂色大旗,上书“平辽节度诸军事大都督”。

    军汉抬出了象征蚩尤的大立人像。

    “拜!”

    蚩尤乃是中国最早的战神,凡出战必先祭祀,乞求他庇护军队能取得胜利。连带皇帝也要下跪口中称:“臣李世民”云云。

    由太常让人抬出三牲,郑重地献了上去。

    祭祀完毕了,皇帝再拜军旗,招呼李治上了坛来。

    皇帝取出一把玉斧头虚向四方砍了四下,表示征战四方都能顺利平定。然后把斧头交给太子:“国家大计,拜托你手了。”

    “为国进忠,此心不改。”太子说道,把斧头递给了身后的内侍。

    皇帝又把皂旗交给了太子,太子郑重地举起了旗帜,坛下的三军呼喊如雷,看着这支威武雄壮的军队,李治知道,征服高句丽的战斗打响了。

    贞观十八年七月

    太子的大都督行营迁移到了幽州。

    这个时候的北京城还是一片深山老林子,栗末鞂鞨依附唐朝后,营州都督把他们安置在蓟县,后来贞观元年迁移到桃谷山下的怀远县。

    “栗末鞂鞨大首领李大酺求见。”李治正在催促从大运河调集粮食,务必做到不断粮食。

    “李大酺是皇帝赐名,乃是突地稽的侄子,现在接任大首领一职务。”李国忠因为是突厥人的缘故,李治把他带在了身边,自从上次受伤后他的身体一直就怎么好了,不过听到太子出征带兵需要他做侍卫,他也打起精神跟随着太子一起到了幽州。

    李大酺穿着皮袍子,却戴着汉人的平上巾,古怪得很,见了李治急忙地叩头。

    鞂鞨古称勿吉,本是古挹楼人后来逐渐南迁,逐渐分为两大部落联盟,生活在今天吉林、黑龙江一带的叫黑水鞂鞨,另外南迁的叫栗末鞂鞨生活在辽水流域,跟后来的女直本是同属肃慎人后裔。他们主要以渔猎为生,他们常捕捉一些野兽,用皮毛跟其他民族换取其他商品,而最有名气的是挹楼貂,是生活在东北的古代少数民族。

    隋末栗末部因为不甘心被高句丽人欺压,就投降了隋朝,被安置在这里。

    “李刺史请起。”李治非常和气地说道。

    李大酺非常感激地说了些话,并让人把貂裘献了上来。李治收下了,但是又赏赐给他更多的财物。

    栗末部迁移到这里迅速汉化,其汉化程度让原本的栗末宗老非常担心,所以他们就有了回“老家”的打算。

    李大酺见过李治后回到部落,只见一个四五来岁的小孩子上前问候:“大人,我捉住了一只水獭,你看。”

    李大酺心里感慨一下说道:“好啊,乞乞仲象,都学会打水獭啦。”这地方虽然好,但是毕竟是在人家地盘,而族里的人口不断增长,需要更大的空间。(老帽按:乞乞仲象,大祚荣之父——大祚荣,渤海国的开国君主)

    正好朝廷要来打东北亚的小霸王——高句丽。所以这李大酺非常卖力,一是两个民族积怨已久,二是盘算着要迁移回故乡。

    有了李大酺这样熟悉辽河流域的人,李治这个不怎么懂军事的人也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了。

    李治还创造性地完善了古代的沙盘“推丘”,用糨糊和砂子制作出了第一个立体的沙盘,这一发明引得李世勣等人眼睛一亮,他们立刻捕捉到了这个沙盘的军事价值。

    军事上自然有将军们去费心,而李治则不怎么过问,跟着长孙无忌去视察运河的情况。

    “这个雨一直下下去,恐怕运河运输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啊。”李治担心地看着乌云漫天的天空。

    长孙无忌看了四下没有人说道:“请殿下放心,陛下调集河南道的粮食作为万一之准备。”

    “所以啊,舅舅,这个仗必须要迅速地解决,”李治说,“这次就是不能灭了他们也要打得他们元气大伤,如此则可依靠这些夷人自己去耗。”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提醒道:“太子的地位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劳师远征对太子你并没什么好处。”

    李治感谢长孙无忌的建议,不过却无法把心里的话说出来,难不成他要说:“我这不是防着您老舅架空偶的权利嘛,偶这是在培植新的力量。”

    这次打高句丽统帅部已经拿出了具体方针,那就是西路佯攻牵制高句丽的军力聚集于太白山以北,东路由海上出发经过渝关(今山海关,唐时是滩涂还没形成辽东走廊)直接袭击高句丽首都西京——平壤。

    历史常常巧合,唐朝军队这次登陆作战和几千后著名的仁川登陆异曲同工,不同的是麦克阿瑟的军队是从南向北打,而这次唐朝的军队是由北向南打。

    唐朝军队素来讲究“闪电战”和“斩首行动”相互结合,战略则一开“先发制人”的先河,的确是堪比后世美利坚的超级大国。虽然没有GPS和精确的飞弹,但是“亚洲宪兵”的风范,各国早就领教过了。而另一位“宪兵”正在波斯湾张扬着新月旗帜以鲜血告诉世人它的诞生。这是一个亚洲人的时代。

    太子的行营之所以驻扎在幽州,主要是迷惑高句丽,吸引其注意力,而实际上阎应立督造的大海船已经驶往目的地。

    “此一战后可得二十年太平。”李治对各位将领说道,“各位将军,皇帝陛下在京师,寡人在这里等着各位凯旋的消息。记住,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我大唐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泉贼盖苏文逆天而行,我等替天行道,无往不胜!”

    “饮胜!”

    “饮胜!”各个将军举起杯子。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李治高声唱起了诗歌来,唐诗素有曲子相伴,唱和而出。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众将士也齐声唱和起来,声震天宇,经久不绝。

    对高句丽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

    —————————————————————————————————————————

    檄文事件是乾封七年(西元66年)元万顷所犯,本文提前。

    所引用诗为太宗临碣石所题。

    附:高句丽人和相关种族亲疏关系表。

    高句丽人:夫余和濊貊>汉族>女真(前金)>契丹族>达尔翰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东非智人>南方古猿>火星人

    ;